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将互联网视为一种传播工具,利用世界银行企业调查数据库中的2700家中国企业的数据,实证分析了互联网知识溢出对包容性创新的影响,研究表明互联网知识溢出能促进包容性创新,对于非出口企业、单厂企业、小规模企业和处于非经济聚集区的企业,互联网带来的益处更大。通过分位数回归发现在不同劳动生产率下面,企业对互联网知识溢出的吸收能力不同,进而创新绩效也有所不同。研究结论对于中国实施"互联网+"战略促进包容性创新,实现社会均衡发展具有一定的政策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先系统分析了中国互联网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现状,由此深刻揭示中国互联网企业在海外博弈中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其次,基于现状分析结果提出增强中国互联网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建议,即掌握互联网核心技术的"命门"、跨越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的"死亡之谷"、抢占人工智能2.0为标志的战略制高点。  相似文献   

3.
21世纪,我们迎来了互联网时代,互联网加快了时代的发展,开始有企业试图将自己的产业与互联网结合,成为"互联网+"的新业态。2012年,首次提出"互联网+"一词。2016年,"互联网+"入选年度十大新词。中国中小企业众多,他们是最有潜力的企业,试想将互联网与中小企业融合,那么"互联网+"定能为企业发展助力。而互联网。本文以"互联网+"在不同方面为中小企业提供优势展开。  相似文献   

4.
本文旨在通过综述我国互联网技术及事业的现状,并通过指出互联网技术在应用领域上尤其是对中国企业发展的影响,论证我国企业在信息时代和全球化的大环境下必须走网络经济的发展路线。  相似文献   

5.
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制度创新是创新系统的三个子系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决定了中国企业的成功需要三个子系统的协同,但目前研究多是从某个或某两个子系统进行分析。鉴于此,依据理论抽样法选取中国5家典型互联网企业,通过多案例研究法分析了5家企业的创新环境特点及创新实践,深入探讨了中国互联网企业创新子系统间的协同作用机制与创新成功的关键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郭丽 《世界发明》2011,(2):28-32
2010年以来,中国互联网企业上市“捷报”频传,从成功登陆者到默默等待者,中国互联网正在迎来第四轮上市热潮  相似文献   

7.
本文旨在通过综述我国互联网技术及事业的现状,并通过指出互联网技术在应用领域上尤其是对中国企业发展的影响,论证我国企业在信息时代和全球化的大环境下必须走网络经济的发展路线。  相似文献   

8.
从宏观角度来看经济发展,规律性的东西是不可违背的.从所谓的农业1.0发展到现在的生态化、社会化和互联网化的4.0,符合农业产业发展的大趋势.但是,农业思维和工业思维不一样,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中国农业企业是被互联网"+",还是主动去拥抱互联网,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课题.  相似文献   

9.
基于文献计量与内容分析法对提升"互联网+"养老服务供需匹配度研究发现,"互联网+"养老服务是中国养老和互联网交互碰撞下的新产物.由于政策推动不足、企业创新设计不成熟和购买者观念等多方因素影响,导致"互联网+"养老服务陷入供需不平衡困境.因此从政府、企业入手提升此类服务,能有效促进我国养老服务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潘毛毛  赵玉林 《科学学研究》2020,38(12):2171-2182
互联网融合正推动制造业向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转型升级,是实现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基于2009-2017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建立面板回归模型研究互联网融合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并检验了人力资本结构在这一影响过程中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制造业与互联网在技术层面和业务层面的融合提升了全要素生产率,主要是通过优化企业内部资本要素配置实现的;互联网融合与人力资本结构存在互补效应,高技能人才占比增加强化了互联网融合提升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和企业内部资本和劳动要素配置效率的作用;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在市场层面的融合程度低、质量差和高技能人才占比低、增速慢是当前中国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结论从微观层面提供了互联网融合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直接证据,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1.
潘宏亮  焦书华 《软科学》2023,(3):103-108
基于多市场竞争理论和互联网战略,以2013—2018年中国A股上市的跨国制造企业为样本,验证“互联网+”战略对多市场竞争的关系,同时探究了知识价值、知识密度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互联网+”战略对跨国制造企业知识资源多市场竞争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作用;“互联网+”战略能通过增加企业知识价值来减弱跨国制造企业之间竞争的激烈程度;知识价值在“互联网+”战略与跨国制造企业知识资源多市场竞争中具有部分中介作用。同时,知识密度在“互联网+”战略与跨国制造企业知识资源多市场竞争中不具有中介效应。当考虑企业异质性时,“互联网+”战略对跨国制造企业知识资源多市场竞争的结果并不受企业异质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将互联网纳入企业市场势力分析框架,从提高信息对称性、增强技术可复制性、降低进入壁垒和成本等多维度构建理论分析框架,探究互联网通过竞争效应对企业市场势力的作用路径,并利用2015—2017年中国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互联网对企业市场势力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因企业异质性而存在较大的差异,即互联网对非国...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斯坦福大学历史、美国政府对创新企业的扶持政策和大公司在创新产业中的重要作用三方面详细解析了美国互联网创新的硅谷模式,结合中国互联网创新的现状和未来发展目标,为中国互联网创新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产业互联网下中国制造企业战略转型路径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菲菲  高霞 《科学学研究》2018,36(10):1770-1778
当前发达国家为了提升本土制造业的发展水平,纷纷提出“再工业化”战略。为此,中国提出《中国制造2025》,并提出要进一步促进互联技术与制造业的融合的政策指引。因而,在产业互联网背景下,中国制造业企业如何进行战略转型是极其重要意义的问题。本文将运用嵌入性多案例分析法,通过选取蒙牛、报喜鸟和长虹这三家制造企业,对三家企业智能化成长轨迹与战略转型过程进行纵向性分析,并对三家企业生态化战略转型前基础、重点和路径进行横向比较,探寻在产业互联网背景下中国制造企业生态化转型路径。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企业是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因特网技术的普及和发展而风靡全球的,互联网企业提供的是虚拟产品和服务,品牌对于互联网企业尤为重要.文章介绍了互联网企业品牌的重要性,从市场调研、品牌定位、品牌设计、品牌推广等方面提出了互联网企业品牌塑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ERP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将是未来全球经济的主题,释放互联网的能量的最佳方式就是电子商务(E-BUSINESS)。实践证明,电子商务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电子商务要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打持久战。 电子商务的发展将经历四个阶段,第一主要是网络基础建设,第二是企业内部信息化,第三是B2B或者B2C的局部电子交易,第四是实现全球化电子商务。中国目前处于第一、第二阶段的建设水平,其中企业的信息化是推进电子商务的关键,而应用ERP的方法与技术是目前企业信息化的核心与基本途径,中国企业参与国际化的竞争,ERP是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7.
李奕 《科技风》2013,(5):38
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相关法律和政策的逐步完善,私募股权投资在我国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同时,一些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在与一批互联网科技型企业的合作中,取得了空前的成功,而互联网科技企业,在与私募股权基金的合作过程中,除了解决融资难的问题,还能为企业的经营管理取得外部支持。本文从中小互联网企业如何可以吸引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注意,如何制定相关策略的角度进行探究,为中小互联网企业的私募股权融资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互联网产业通过多业态的整合与优化,为"一带一路"带来经济和社会领域资源的重新配置,推动形成区域内经济、文化和社会各种发展形态的融合与重生,其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我国互联网企业应抓紧时机从顶层推进上深化布局,推动相关业务"走出去",在网络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数字内容业务推进以及网络安全生态构建等方面发力。政府部门也需稳步引导和推进我国互联网企业"走出去",强化国家对中国互联网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领导、引领,统筹协调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业务推进,为中国互联网企业海外发展提供必要支持。  相似文献   

19.
面向电子商务建立高效的中国物流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普及,作为20世纪信息化产物的电子商务也蓬勃兴起。在中国,电子商务虽然还处于起步阶段,但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和中国加入WTO,中国企业面临国际企业的全面竞争,这无疑将推动中国电子商务加速发展。然而,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物流业起步晚,水平低,尚不具备能够支持电子商务活动的现代化物流。如何有效地提高物流水平是中国电子商务能得以飞速发展的关键。文中从微观角度分析了设计面向电子商务的物流需要考虑的因素,从宏观角度提出建立高效物流体系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0.
国外网络巨头进驻中国,都遇到了一个谁都无法忽略的问题——本土化,这似乎已经成为中国市场对国外企业(尤其是互联网企业)的一个紧箍咒这几乎成为中国互联网界的一个惯例——每当有国外著名品牌进入中国的时候,都将遭受到普遍的质疑,而且质疑最多的是,该品牌是不是适合中国国情。Yaho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