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曹长盛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指引我们实现新的历史任务的强大思想武器”。这是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评价。深刻地...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仅是20世纪社会主义的重大收获,更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伟大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社会主义走向21世纪的光辉起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当代的马克思主义。我国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及我国现代化建设成就证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当代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当代的马克思主义,是指引我们实现新时期历史任务的思想武器。因此,马克思主义原理在讲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时,应努力渗透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教育。  相似文献   

4.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这一论断,对于我们进一步坚定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自觉地运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指导我们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和整个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的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论“特色理论”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刘慧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明确指出: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这是对建设有中国特...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同志5月29日在中央党校的重要讲话突出提到了要高举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旗帜,并用这个理论来指导我们的整个事业和各项工作。党中央之所以突出强调要高举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旗帜,首先是因为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本身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坚持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高举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旗帜,就是真正高举马克思列…  相似文献   

7.
将“特色理论”融会到“马克思主义原理”课教学的思考王毛生武汉交通科技大学江泽民同志说,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也指...  相似文献   

8.
高校在进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沈阳工业学校郝志惠一、要重点强调这一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首先,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始终如一地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石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强大理论武器和伟大旗帜。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它揭示了中华民族兴衰荣辱的发展历史,是解决中华民族各种问题的良方之策和点金石,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指路明灯,是和平崛起的基石。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以下简称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在当前“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心内容是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这一论断是完全正确的。邓小平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邓小平理论对伟大的社会主义事业的胜利发展有普遍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作的题为《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的报告中,鲜明地指出:“我们党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指导思想的工人阶级先锋队。马克思主义是深深植根于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科学。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指引我们实现新的历史任务的强大思想武器。”这一段论述,明确地要求全党和全国人民,要认真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坚持以这一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增强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贡献我们的智慧和力量。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指引我们实现新的历史任务的强大思想武器.”而自始至终贯串这一理论的精髓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相似文献   

13.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课是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当代大学生进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灌输、教育的重要课程,牢牢抓住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指引我们实现新的历史任务的强大思想武器。用这一理论武装全党和全国人民,对于推进改革开放和四个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所谓“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是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引下,在现代化建设的道路和方法上,既要体现社会主义建设的一般规律,又要体现中国社  相似文献   

15.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课改革思路徐毅鹏,程喜田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简称“两课”)是高校德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两课”教学要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中心内容。在“两课”中,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课处于主体地位,把这门课改革好、建设好是十...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同志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珍贵的精神财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江泽民同志在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报告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贯穿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全部观点的精髓。”  相似文献   

17.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其核心是生产力理论。邓小平生产力理论立足于当代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既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邓小平同志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它是历史的产物,也是他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结果。它之所以被誉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正是因为它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科学地回答了当代中国的时代课题。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发展过程以及它的体系中,都不难看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基础。 一、特色理论充分运用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有两大特征,即联系和发展的两大观点。把任何事物都看成是联系、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要求。同时唯物辩证法还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在于其内部的矛盾性,要求用矛盾观点分析事物。邓小平正是运用了发展的观点来观察社会主义,用矛盾观点分析社会主义,从而科学地阐明了一系列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9.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念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新成果,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同志对这个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大的历史性贡献.“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起点,它贯穿于特色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是特色理论形成、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而高举“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面大旗的当然是邓小平同志.本文试从解放思想,拨乱反正,不照搬模式,走自己的路;解放思想,从实际出发,认清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解放思想,突破传统观念,赋予社会主义新认识等三个层次,来浅析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2007年11月12—13日,“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论坛:十七大精神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研讨会在常熟理工学院举行。本次会议由我校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主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京大学、江苏省委组织部、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教育厅、河海大学、安徽师范大学、江苏警官学院等单位的专家参加了研讨会。会议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马克思主义的逻辑关联”、“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唯物史观特质”和“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等重大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本刊在此编选了5篇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