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3 毫秒
1.
通过运用MEGAWIN12导肌电测试仪,对现阶段我国3名优秀女子铁饼运动员整个投掷技术过程左右对称的8块肌肉进行生物电测试,发现3名运动员在投掷技术的各个阶段中每块肌肉的主要作用、工作的特点、性质及完成的情况,各块肌肉之间的协调用力情况,结合运动学的特点对运动员各个阶段技术表现的特征进行诊断,从肌肉用力的特点研究技能产生的原因,并提出适当的改进建议,进一步认识掷铁饼的技术动作和肌肉工作特点,为科学进行掷铁饼的教学和训练提供一定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设计实时的肌肉组织血氧量和瞬时心率无损同步检测方案与设备,为研究高强度运动心脏的冲击影响、探讨高强度运动中代谢规律提供测试手段。方法:采用连续双波长近红外光测量肌肉中血红蛋白与肌红蛋白含氧量的变化情况;采用芬兰SUUNTO心率带和自行设计的转发器及配套PC软件测量瞬时心率,进行了100m跑同步实测试验。结果:100m跑以无氧代谢为主。起跑后的前7s为无氧代谢的非乳酸功能,肌氧饱和度曲线变化不大。7s后开始消耗肌肉中储存的氧。结论:双波长近红外光组织氧测试法和运动心率无线实时采集系统能够正确实时同步地检测高强度运动时血氧和心率,揭示了高强度运动过程中肌肉中氧的运输与消耗及心率之间的动力学过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设计实时的肌肉组织血氧量和瞬时心率无损同步检测方案与设备,为研究100m跑高强度运动对心脏的冲击影响、探讨高强度运动中的代谢规律提供测试手段。方法:采用连续双波长近红外光测量肌肉中血红蛋白与肌红蛋白含氧量的变化情况;采用有源无线心率传感器和自行设计的转发器及配套PC软件测量瞬时心率,进行100m跑同步实测实验。结果:100m跑以无氧代谢为主;起跑后的前7s为无氧代谢的非乳酸过程,肌氧饱和度曲线变化不大;7s后开始消耗肌肉中储存的氧。结论:双波长近红外光组织氧测试法和运动心率无线实时采集系统能够正确实时同步地检测高强度运动时的血氧和心率,揭示了高强度运动过程中肌肉中氧的运输与消耗及心率之间的动力学过程。  相似文献   

4.
《人体材料力学》课程建设与教学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体材料力学研究人体骨、肌肉、韧带等材料的力学性质 ,为科学训练及损伤机理的深入研究提供依据。创建了人体材料力学课程 ,建立了其理论体系 ,编写并出版了教材 ,并制作成网络教学版 ,利用计算机现代信息技术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5.
肌肉牵拉后即刻收缩与延时收缩对肌张力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肌肉初长度与肌张力关系密切,而肌肉受牵拉后延时收缩产生的肌张力明显小于即刻收缩产生的肌张力.目前对此多从肌肉力学的粘弹性角度进行解释,而对在体肌的研究,特别是神经中枢在这一生理现象中的调控作用尚不甚明确,因此就下蹲即刻纵跳和延时5秒纵跳进行对比实验,对净跳高度和表面肌电信号进行同步观测和比较,对肌肉牵拉后延时收缩表现出肌张力下降这一现象是否存在中枢机制的参与做初步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文章主要研究在不同振动波条件下对肌肉力量训练效果的影响。以33名大学男生为研究对象,在不同方向振动波的条件下进行负重蹲实验。以三维影像与三维测力台同步测量系统采集跳深和负重蹲动作的运动学及动力学数据;以瑞士等速肌力测试系统采集膝关节在不同速度时向心、离心运动的肌力学数据。分析结果认为,振动波方向影响肌肉振动训练的效果。振动波方向与肌纤维纵轴之间趋向于垂直状态或形成较大角度时,振动波能够对肌肉产生较大的刺激。振动波与肌纤维的角度过小或成平行状态时,振动波对肌肉的刺激作用便相对较小。肌纤维受到与其呈大角度的振动波的作用时间越长,便越能对肌肉能力的增强产生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一、前言在体育运动中,运动员的运动能力均与肌肉收缩力学特征(系指肌肉收缩力、速度及功率等力学量)有关.因此,对此问题的研究探讨,将有助于运动员运动专项能力的研究与训练.英国学者希尔(A.V.Hill)首先得到著名的肌肉收缩力学特性方程,亦称希尔方程,从而奠定了肌肉收缩力学的理论基础.随后,日本学者金子公宥等人对一  相似文献   

8.
采用惯性传感技术和无线蓝牙采集技术研制了便携式肌肉等张收缩关节功率曲线测试系统,详细说明了该测试系统的内部结构和数据处理方法。该测试系统采用三次样条插值法插值,能够方便准确的测试不同负重下肌肉等张收缩的最大峰值关节功率曲线,能方便携带到课堂和操场上进行教学和测试,在运动员选材、日常力量训练等多个方面都有非常重要的应用。采用BIODEX等速肌力测试系统对膝关节关节功率进行测试分析,测试结果和本测试系统获得的结果通过配对样本T检验方法,双侧显著性水平大于0.05,提示二者没有显著差异,验证了本系统的数据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1)建立量化分析肌肉协调性的方法;2)分析肌肉协调性对运动技术的影响。研究方法:以我国六名优秀20 km竞走运动员研究对象,同步采集运动员在3.6 m/s和4.3 m/s直线运动时膝关节角度与股二头肌和股直肌表面肌电信号,并建立了肌电时序特征的定性分析和肌电数组和肌电模型相关性的定量分析肌肉协调性的方法。研究结果:股直肌和股二头肌在肌电的时序特征上表现出明显的协调性特征,而且二者的肌电数组和肌电模型与膝角相关性较高(r>0.70),但运动员间肌电模型一致性较差(r=0.339)。结论:1)本研究采用的对竞走运动中股直肌和股二头肌肌电时序的相关性分析方法是可以作为一种分析肌肉协调性的手段。2)竞走速度的提高引起了股直股和股二头肌的协调性下降。对膝关节技术的影响表现为:摆动腿在后摆阶段时膝角增大、着地瞬间膝角减小。  相似文献   

10.
神经肌肉力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国内外神经肌肉力学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动单元、肌肉电兴奋与神经反射、肌肉力量与训练、运动控制等四个方面对神经肌肉的力学特性作一个较为系统的研究,为广大的体育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1.
X.O.S型力量测试和训练仪器的研制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体整体运动力量测试和训练系统仪器,根据肌肉神经控制理论,克服了传统关节力量测试仪器的单一性,从人体多关节(特别是脊柱多环节)的整体运动出发,结合神经系统控制来测试有关关节不同方向综合力量,并对其运动机能、肌群控制、运动损伤做出评定一在对大量临床病人治疗测试验证后,并对技巧、体操部分运动员进行测试,均达到预期效果。说明其既可以作为力量训练和健身器材,也可作为康复运动治疗的仪器。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不同训练水平短跑运动员相关肌群变化规律的探索,揭示出不同训练水平短跑运动员肌肉工作特点及内在联系,明确各肌群力量素质的合理比例,为今后短跑运动教学与训练提供参考和咨询.  相似文献   

13.
运用实验物理学和理论物理学的原理与方法,研究电刺激发展肌肉力量的物理基础,主要结论如下:1)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在操作技术、受试者的主观感觉上均显著优于肌肉直接电刺激(MES)。2)肌肉力量素质的增长与刺激源的物理特性密切相关,理论和实践均证明:矩形波是发展肌肉力量素质的最佳波形。3)神经肌肉电刺激旨在发展肌肉功能群而非单一肌肉的力量素质,因而能较好地满足肌群协调能力的发展。4)研制的NMES-168型电刺激力量训练器在结构和功能上更适合运动训练,被鉴定为:“处同类研究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4.
灸血海、风市及足三里穴对延迟性肌肉酸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课题系中国一澳大利亚体育科学学术交流与合作的项目。采用双盲法实验设计,使用KIN一COM500H型系统造成受试者的延迟性肌肉酸痛(DOMS),并用它测定肌力。用测痛仪测定痛阈。本研究选用灸血海、风市及足三里穴,观察对因DOMS引起的CPK,肌力及痛阈变化的影响,实验表明,灸疗对DOMS所致的肌力下降及疼痛均有一定程度的缓解。  相似文献   

15.
中长跑训练方法及其演变规律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文献资料法,分析了有关专家对中长跑训练方法的研究成果,对世界中长跑训练方法进行了综合归类、分析和比较研究,论述训练方法在运动训练史上的方法学价值和对中长跑运动的历史贡献,并为中长跑的教学、训练提供参考依据和素材.  相似文献   

16.
体育工作需要对现有零散的资料进行整理和收集 ,以利于教学和训练。这些资料主要来源于体质生理指标、体育课成绩、课外体育活动、达标测验、课余训练、比赛资料、课后教学笔记等诸方面。  相似文献   

17.
高校体育统计数据的来源与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工作需要对现有零散的资料进行整理和收集 ,以利于教学和训练。这些资料主要来源于体质生理指标、体育课成绩、课外体育活动、达标测验、课余训练、比赛资料、课后教学笔记等诸方面。  相似文献   

18.
短跑步频与肌纤维神经类型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调查访问、测量测验,在实验的基础上对短跑步频与肌纤维类型、神经类型之间关系以及训练对这种关系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步频与肌纤维类型是密切相关的,快肌纤维组成百分比越高,步频越快,快肌纤维含量越低,步频越慢,步频与神经类型关系密切;通过一定手段对步频进行强化训练,可以使步频明显提高,而且使肌纤维百分比组成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训练对步频与肌纤维类型之间的关系、步频与神经类型之间的关系没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田径运动技术教学中,学生由不会到熟练掌握各项技术,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肌肉的不适应到“自动化”的质变过程。强调肌肉运动感觉的作用。确是一个不庸忽视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20.
对体育院系篮球专修学生罚球感知能力进行罚球技术的教学实验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通过罚球专门性训练在罚球准确性和优势手肌肉用力感和手动稳定性罚球感知能力指标上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的差异.说明罚球专门性训练手段在提高罚球准确性和加速专门化感知觉的形成上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因此,有针对性地对优势手肌肉用力感和手动稳定性所设计的练习方法可以避免罚球教学训练过程中的盲目性,从而有效地提高罚球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