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前沿动态     
陈小平 《体育科学》2006,26(2):95-96
日本国家游泳队的高原训练措施,日本国家队高原训练的基地,高原训练的效果,高原训练的宏观计划,高原训练的微观训练计划,高原训练效果的评价。[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跟踪研究国家游泳队与浙江游泳队共18名优秀游泳运动员冬训期昆明高原训练的全过程,旨在了解其高原训练过程的训练方法及特征、训练监控和评价训练效果,探索我国游泳运动项目高原训练的规律,为指导游泳运动的高原训练提供科学依据。结论:①高原训练要合理把握训练量和训练强度的关系,通过适合的负荷强度刺激使运动员身体器官对训练负荷产生良好的适应性变化;②要加强速度与力量的训练,防止出现运动员耐力素质获得较多,而速度素质丢失较多的现象;③高原训练中的恢复应成为训练的一部分;④高原训练应通过调整训练强度与运动负荷来控制运动员机能指标的变化情况及范围,以追求最佳的高原训练效果和竞技状态。  相似文献   

3.
我国游泳高原训练始于1974年5月,时至今日已30多年。在这30多年中,高原训练对我国游泳项目成绩的提高已经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从游泳项目训练的实践过程来看,依据上高原的时间的不同,我国游泳项目高原训练的种类又主要分为:冬训期高原训练;赛前高原训练;赛后或恢复期高原训练。然而,针对不同时期的高原训练,其训练学特征是什么?运动负荷量与负荷强度安排的特征有哪些不同?常采用哪些训练方法、手段?如何建立适合不同类型高原训练效果的评价体系?等等。  相似文献   

4.
高原训练因其独特的训练效果,已经成为体育界高度重视的热点。福建省游泳队的五名运动健将于第十届全国运动会前的8月份在昆明海埂进行了一次高原训练,通过跟踪研究,对高原训练对运动员身体机能的影响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邱俊强 《中华武术》2008,(10):17-19
自1968年墨西哥奥运会后,高原训练开始逐渐流行。高原训练手段对于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水平,提高耐力,促进恢复均有一定的效果。竞走项目是以有氧耐力为主的运动项目,曾有多名竞走运动员采用高原训练手段在比赛中获得佳绩。如奥苏利万、弗朗西斯科、弗尔南德斯、迪克斯以及陈跃玲、王丽萍都曾采用高原训练手段,来提高竞技能力。此外,一些国家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优势,本身具有进行高原训练的有利条件,如墨西哥、美国、中国等,对于发展竞走项目有着独特的优势。如世界杯冠军黎则文、世界杯亚军虞朝鸿、墨西哥竞走运动员悉尼奥运会50公里铜牌运动员桑切斯均为世居高原的运动员。目前,高原训练手段已经成为竞走项目训练中的一个重要手段。很多国家开始使用模拟高原手段如低氧帐篷来获得高原训练效果。随着很多高原训练基地的先后建立,竞走项目的教练员、运动员以及科研工作者对高原训练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高原训练手段如同其他高科技手段一样,成为训练的有效辅助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6.
我国优秀女子长跑运动员高原训练模式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原训练是我国长跑、马拉松项目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有效途径。如何更加充分地利用高原自然环境,进一步发挥高原训练效果,提高高原训练的成功率,还需要不断探索。一个完整的高原训练过程包括平原大运动量训练阶段、高原大强度训练阶段和赛前平原大强度训练阶段3个部分,应妥善处理三者之间的负荷关系。  相似文献   

7.
通过实验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等对7名青海省竞走运动员(世居高原)在赛前33天高原训练期间的生理、生化机能指标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显示,世居高原运动员初、中、末期的血象指标呈先降后升趋势,至训练结束恢复到训练前水平,表明此次赛前高原训练对机体产生了一定的刺激,运动员身体机能状态良好;CK、BUN变化在正常范围内,表明机体恢复能力良好,训练负荷强度安排适宜;睾酮水平较初期值显著提高,皮质醇保持在初期水平,T/C比值大幅提高,提示机体蛋白合成加强,运动能力提高。研究结果表明,此次赛前高原训练对于提高世居高原运动员的运动能力有较好的效果。但对于最大摄氧量即有氧能力指标的提高效果不明显,建议应对其进行更高海拔或下到低海拔地区进行短期训练,以便更好地提高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8.
胡扬  王景玲 《体育科学》2006,26(4):96-96
由于高原气候的影响,世居平原的运动员到高原进行训练时血液会发生浓缩。因此,有学者对高原训练的效果提出质疑:高原训练使血红蛋白(Hb)提高是由于血液浓缩、血浆容量减少所致,还是确实因为缺氧使体内造血功能提高,Hb真正得到了提高。目前,学者们较为一致的认识是。在评价高原训练效果时应考虑到该时期血容量、血浆容量和红细胞容量(RBCmass,ml或ml/kg体重)之间的关系,用RBCmass(red blood cell msss)进行评价,才能确切反映高原训练后运动员的携氧功能是否得到真正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高原训练对机体无氧阈值的影响,系统观察了11名优秀游泳运动员进行3周高原训练前后无氧阈值的变化。结果提示:1)高原低氧能显降低机体的AT;2)高原训练能够使机体AT明显升高,而且这种效果在下高原后至少可保持3周。  相似文献   

10.
浅谈高原训练对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竞技体育的不断发展和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高原训练越来越受到国内外体育界的重视。科学掌握高原训练法的基本原理与应用方式是提高高原训练效果的关键。本文主要就高原训练对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高原训练中的血液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年以来,在2000~2500m的高原进行训练已经成为耐力项目运动员训练计划的一个组成部分。高原训练的效果取决于多种因素:高度、训练时间和高原的气候状况等等。因此,对运动员高原训练的负荷进行最佳的控制就成为一个极其困难的事情。除此之外,又由于不同运动员对于高原训练会产生不同的反应(个体差异),所以,很难预测运动员高原训练的效果。从截至目前的大量研究来看,人们对高原训练的效果持有不同的看法和观点,这种不尽相同的研究结果不仅反映在血液指标上,而且反映在运动员高原训练后的能力水平上。为此,德国弗莱堡医学院附属医院运动康复…  相似文献   

12.
费利克斯·苏斯洛夫教授是著名的俄国运动科学专家、长跑教练。本文中,他概括地介绍了不同海拔高度高原的训练效果,并依据自己多年经验对高原训练结构提出了实际建议。本人是依据作者在保加利亚别尔梅肯基地所举行的欧洲田径教练联合会高原训练研讨会的发言为基础整理而...  相似文献   

13.
1研究目的 以往对于平原运动员进行高原训练的研究存在着争论.而且由于韩国自然环境的限制(高山的海拔高度较低),韩国在高原训练的实践和研究方面较少。因而,韩国体育科学研究所(KISS)将非自然条件下人丁模拟高原——低氧暴露应用于长跑项目的耐力训练中,以研究其对运动能力的影响和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世居高原的云南省自行车运动员的高原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高原训练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然而世居高原的运动员与平原运动员的高原训练有着不同的训练特点。本通过对云南自行车运动员在昆明的高原训练、“高高交叉”训练、“高低交叉”训练,以及下高原的时间间隔和下到平原参赛时的训练安排进行研究,为今后自行车运动员更好地进行高原训练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任秀娟高原训练模式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任秀娟高原训练模式的分析与研究得出:高原训练有一个降低训练负荷的环境;与平原训练相比,高原训练中的训练强度略有下降,在野外的训练要多于在田径场的训练;为了确定与某一地区的地理环境相适应,经常性高原训练的地点以相对固定为好。  相似文献   

16.
中日竞走运动员高原训练期间心率变化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中国(世居高原),日本(世居平原)各10名竞走运动员在海拔2366m和海拔10m训练期间静息心率和运动心率变化的研究(其间采用了短期去3200m和1570m的训练)发现,经高原训练,静息心率和运动心率的良好变化与运动成绩的提高是一致的,心率变化可作为评价运动员在高原的适应情况和检验高原训练效果的一项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综述了一些学者研究高原训练对田径运动员影响的研究成果。多数学者指出高原训练对于运动员血红细胞的增长与直接给运动员输血在生理上有同等的效果,不仅能在正常状况下增强运动能力,而且还能提高他们对缺氧的忍受能力。另外一些学者却认为对高原的适应包括很多生理学上的适应,有些会阻止血细胞的生成。  相似文献   

18.
随着竞技体育的不断发展和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高原训练作为一种辅助训练手段引起国内外体育界的重视,高原训练的实践经验和基础理论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和丰富,高原训练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本文讨论了从高原训练到亚高原训练HiLo到IHI到LoHi各种训练手段发展的基本思路,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了各种训练手段的利弊。  相似文献   

19.
速滑运动员在陆训期进行高原训练对于我国选手来说是新课题。根据高原训练专家的建议,结合宋丽自身的特点安排了高原训练计划。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对高原训练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为今后如何利用高原训练提高速滑运动员的运动能力积累了经验。生理生化指标的检测提供了宋丽高原训练期的指标变化特点,为今后更深入地探讨研究速滑运动员进行高原训练提供数据资料。  相似文献   

20.
何跃华 《游泳》2009,(5):52-55
高原训练作为一种新的训练方法和手段,正逐步在越来越多的运动项目中得到广泛应用。在高原训练过程中,运动机体处于高原低氧环境和运动训练两种因素的双重刺激下,对机体外周血中部分免疫细胞,如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等,会产生一定影响,从而对机体免疫功能和高原训练过程及效果产生相应影响。本研究观察了4周高原训练过程中,运动机体外周血中部分免疫细胞数量及比例变化,探讨高原训练对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为高原训练作为训练手段在运动实践中更好地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