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韩延明 《教师博览》2010,(10):56-57
《礼记·檀弓上》记载:"幼名,冠字。"说的是周代的习俗:婴儿出生三个月后由父亲先取名,男子二十岁成年举行冠礼(结发加冠)时取字,女子十五岁许嫁举行笄礼(结发加笄)时取字。  相似文献   

2.
马莹石 《考试周刊》2010,(33):122-123
在日语中,"ために"、"ように"、"しに"、"のに"都有表示目的的用法,它们之间有相似之处,但同时也存在着较大的区别。因此,对日语学习者来说一直是一项较难掌握的语法点。本论文对"ために"、"ように"、"しに"、"のに"表示目的时的异同点作一简单的分析与总结,旨在给日语学习者一些帮助,并希望可以给日语教育的同行们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3.
胡志军 《考试周刊》2012,(26):34-35
"特点"、"特色"和"特征"都可以指"特殊的不同于一般的性质",是一组同义词,但是"同义"并不是"等义"。本文旨在从语义、句法搭配、语用三方面对三者进行辨析,找出三者的异同点。  相似文献   

4.
日语中很多词和句子都必须在一定的情景中使用,要理解这些词或句子的使用情景和语义,就必须先从日本的文化背景入手。日语中"はい"一词的频繁使用,与日本人喜爱肯定表达而尽量回避否定表达有关,而这一现象正反映了日本人的"不安感"与"和"意识。本文拟从"はい"一词的用法看日本人的文化心理及意识。  相似文献   

5.
上古汉语"S之所以VP"结构中"之"的性质,学术界主要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之"是结构助词,连接定语和中心语;一种认为"之"是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在比较这一结构中"所"、"所以"、"所以VP"的性质和内部构造的各种意见的基础上,我们认同将"之"看做定语标记的主流意见。  相似文献   

6.
"早晚"一词和"这"组合之后存在三种"时候义":言时间之早;言时间之晚;说话的这个时刻。这与现代汉语中的"这时候"同义。要区分"这早晚"的三种意义,可以在语表和句法结构上找到一些形式上的标志。"这早晚"和"这时候"经历了一个长期的竞争过程,并最终被"这时候"所取代。  相似文献   

7.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接受美学理论传入我国,对中学文学作品教学也产生了影响,以读者为中心逐渐取代了以作者、作品为中心的教学范式。源于接受美学的"期待视野"理论侧重强调读者在阅读之前的先在理解,"第二文本"理论更加关注文本的多义性,两个理论对教学的启发是,教师要想尽一切办法,调动学生能动的参与阅读,并且,教师要学会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相似文献   

8.
施海燕 《考试周刊》2009,(9):149-150
在古典日语助动词中,表示判断语气的助动词有很多,但是就表示"推量、推定"意义的助动词来说,主要有按时间分类的"む"系列的"む、らむ、けむ"和按感觉分类的"めり"、"らし"、"なり"两组文语助动词。在阅读古典文学作品时学习者常常混淆这些助动词的用法,难以判断其使用的语境或根据。本文通过例句主要从活用接续、机能和语源等方面对后一组文语助动词"めり"、"らし"、"なり"进行比较分析,揭示其异同及特点。  相似文献   

9.
陈春梅 《现代语文》2011,(6):105-106
初中语文"先学后教"的教学方法在我们地区实施以来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也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肯定和支持,就"先学后教"这种新的教学方法,笔者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0.
洋思中学"先学后教"的课堂教学模式中,"后教",是指在课堂上,在"先学"的基础上,在教师积极而有效的科学引导下,学生之间进行的合作实践、探究、学习。"后教"的主体是每一个学生,是学生集体的互教、互研、互学。教师在"后教"中起科学"导教"作用。"后教"体现了中外优秀的教学思想,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郭凯 《考试周刊》2011,(37):24-25
"达人"不是新词,古代汉语中的词义为通达事理之人。现代汉语中的"达人"一词来源于日语,是借形词,指对某行业比较精通、对某领域比较专业的人。"达人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2.
随着管理时代的到来,钻研经营之道,已成为任何一位致力于不断拓展事业的管理人员的第一要务。在企业管理工作中有三个层面是非常显著的,即基层"治物",中层"治事",高层"治人"。当然,这三个层面也不是截然分开的,里边存在着交叉。"治物"、"治事"与"治人",是根据不同层面人员所肩负的不同职责和任务而有所侧重地提出来的。对不同层次的人员进行不同的能力培养,有利于加快提升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3.
郭择汗 《教师》2011,(8):119-119
一、留学生混用"的""地""得"的情况 1".的"和"地"的相互误用 (1)因此便自然的认为,第三喷注是由新粒子辐射引起的。  相似文献   

14.
王焕彪  李义敏 《文教资料》2011,(17):23-24,220
"泊车"一词人们通常认为纯粹是外来音译词,本文通过对语料库的检索,试考证"泊"与"泊车"的词义,对其进行分析,并对"泊车"与"停车"两个词并行使用现象加以分析说明。  相似文献   

15.
建设一支强化技能性和实践性教学要求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提高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拟对"双师型"教师的提出进行了追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双师型"教师内涵展开了辨析,指出"双证+双能"是"双师型"教师的合理表述,"双能"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和难点;同时通过分析阻碍"双能"培养的因素,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6.
《数学课程标准》理念的阐述对于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学提出了一个具体的要求——"活"。所以作为数学教师就要通过有创造性的教育教学劳动,结合数学本身自有的魅力去激励学生,上好每一堂"活"的数学课。所以"活"即"活"的学生,"活"的教材,"活"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7.
比较河源市卫生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传统模式与"一对一"构建模式资金投入情况,认为"一对一"构建模式具有比传统模式资金投入少,培养的"双师型"教师数量多的优势,并探讨了河源市卫生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一对一"构建模式的产出效益。  相似文献   

18.
在今天,"呆"读dāi,"待"读dāi和dài。在dāi音"停留"意义上两字存在混用的情况。"待"字比"呆"出现早,先秦就有"待"字,而"呆"最初是"保"的古文,到元朝才有了"傻"的意义。在明清之前,"待"字的含义没有"停留"意义,明清开始才有此含义。"呆"字到明清也只有"傻"之类的含义,只是到了解放前后现当代文学作品中才出现了"停留"的意义,也是在这个时候,"呆""待"混用了。"待"读"dāi"是在与"呆"混用后,受"呆"的影响才增读"dāi"的。  相似文献   

19.
曹魏赋论在经学式微与玄学兴起的哲学背景下,突显出其尚"丽"、重"本"、崇"理"的理论要义和创新调、守复调、开别调的理论批评视阀。在赋论史上,曹魏赋论以创新大于继承的特质开启了中古赋论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20.
连词"不管"的形成是其长期语法化的结果,它先由偏正结构语法化为动词,再进一步语法化为连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了"不管"的语用特点,并进而指出连词"不管"与"不论"的异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