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使用匿名消息源应注意什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敏 《青年记者》2006,(4):38-39
在众多的消息源中,有一种消息源最容易引起争论,也最容易让人们对新闻的真实性产生怀疑,那就是匿名消息源。所谓匿名消息源,就是新闻线索或者事实的提供者考虑自身安全或新闻的敏感等因素而不愿意自己的身份公之于众,要求记者在报道中不要提及其名或所在单位。而匿名消息源在报  相似文献   

2.
<正>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消息源是新闻事实信息的来源,直接关系到新闻报道真实准确与否。新闻事实来自记者现场目击,只能是一种“非常态”,大量报道素材采集需要依靠消息源。各种公告文本是消息源,当事人与目击者叙说是消息源,网络信息也是一种消息源。为了确保新闻报道真实,记者使用消息源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新闻隐匿权是媒体及工作人员为消息源保密的权利,即未经消息源同意,不能把消息源透露给第三方而承担的一种义务,作为一种新闻法或新闻职业道德的理念一直为包括马克思在内的思想家所追求。但是,隐匿权所包含的双重性,又使它成为网络时代的一个争议性的问题,要从法律和道德层面进行规范。  相似文献   

4.
张洋 《新闻与写作》2023,(6):97-106
基于对中国媒体国际新闻生产现状的调研,研究发现记者的社会网络、语言能力和传播技术共同塑造了国际消息源的分布结构,使得不同群体在国际报道中的能见度存在差异。记者根据自身社群的信念,审慎地调适与不同类型国际消息源的互动模式,一方面难以摆脱对精英消息源的依赖,另一方面会带着反思意识搜集更多元群体的声音。各类消息源的话语经过新闻职业规范、叙事文体、组织常规和社会主导意识形态的多重过滤后呈现在国际报道中,成为国内受众了解异国景象的知识来源。  相似文献   

5.
在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越来越多的新闻单位争发独家新闻。一些匿名消息源已经成为调查性报道、深度报道重要的线索提供者。然而,正因为其“匿名”。一旦遇到新闻侵权官司。在法庭要求提供证人证言的情况下。匿名消息源就理所当然地成为矛盾冲突的焦点。本文立足于当前中国众多涉及匿名消息源的新闻侵权官司,尤其是对两起案例的研究。分析媒体在此类侵权案中屡屡败诉的原因.同时对匿名消息源的保护提出四点司法建议:摒弃实践操作中举证责任不明的现状。明确举证侵权责任的四个要件,将证明责任与主张责任严格区分:对侵权行为的认定明确“基本属实”标准.并将“实际的恶意”纳入我国的法制原则:采用西方国家的“免证特权”。或对有关匿名消息源证据不公开举证;将新闻侵权官司管辖权移至中级人民法院,实行级别管辖。  相似文献   

6.
消息源是一篇调查性报道的地基,消息源的使用应该遵守"诚实、透明、多源核实和准确"规则,消息源使用是否恰当也折射出记者职业素养状况,是新闻专业主义实践的一把量尺。本文以《南方周末》调查性报道《谁成就了肖传国》为个案,通过对该文消息源使用情况的分析来管窥我国调查性记者的职业意识情况。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北京日报》、《京华时报》、《深圳特区报》和《晶报》为样本,探讨我国报纸微博消息源的使用情况。研究发现,报纸属性会影响微博消息源的使用频率,但这一假设的效应量很小;新闻发生地会显著影响到微博消息源的使用频率;报道的软硬之别与微博消息源的使用频率之间也有显著相关性。在丰富消息源研究的同时,本文某种意义上显现的是传统媒体在内容生产中遭遇新媒体时所采用的大致策略与运作规律,如,边缘突破,从边缘化、正当化到常规化。  相似文献   

8.
信源差错。新闻记者日常工作的重点之一,便是寻觅适合的消息来源,从中搜集为完成新闻选题所需的素材资料。虚假新闻的产生与消息来源有着密切关系。目前消息来源上的差错大致可以归纳为5种类型:“编造消息源”、“来源境外媒体”、“匿名消息来源”、“单一消息源”和“来源网络的消息源”。  相似文献   

9.
新 闻批评难 ,一直是困扰新闻界的一个重要问题。特别是地方新闻媒体 ,开展新闻批评更难。一些地方的领导总是以种种理由 ,限制新闻批评的正常开展。有些新闻媒体也视新闻批评为畏途 ,或怕引火烧身 ,或恐官司缠身 ,避之惟恐不及。部分编辑记者也嫌麻烦 ,怕惹事 ,不愿拿起新闻批评的武器。被批评的单位或个人 ,更是使用各种手段 ,利用种种借口 ,阻挠对其进行新闻批评。认真学习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就要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帮助我们解决这些糊涂认识 ,指导我们更好地开展新闻批评。用“三个代表”思想认识新闻批评党的十六大确立了“三…  相似文献   

10.
岳改玲 《青年记者》2017,(9):99-100
近年来,媒介批评已成为国内新闻传播研究的热点之一,不仅媒介批评理论建设取得一定成绩,媒介批评实践活跃,媒介批评教育也发展迅速.作为新闻传播学科体系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媒介批评在各新闻传播院系普遍开设.然而,与媒介批评课程的蓬勃发展相比,国内针对媒介批评教育的研究有待深入,对于西方媒介批评课程进行研究的论文尚未出现. 美国是新闻传播研究学科化的发源地.自1908年密苏里大学成立全球第一所新闻学院以来,美国的新闻传播教育已有近110年的历史.鉴于媒介批评课程对新闻教育的重要价值,借鉴世界先进经验,尤其是考察美国的媒介批评课程如何定位,讲授什么样的内容,具有怎样的特点,就很有必要.为此,本文对华盛顿州立大学、匹兹堡大学传播学系等一些著名新闻传播院系进行了调研,获得了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1.
新闻舆论监督作为新闻媒体的重要职能,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但在新闻实践中,作为新闻舆论监督载体的批评报道,也出现了一些误区,影响了批评报道的质量,削弱了舆论监督的功效。  相似文献   

12.
信源真实是新闻真实的起点。近年来虚假新闻不断出现,很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对信源真实作为新闻真实的起点意义的漠视和亵渎。从源头确保新闻真实,就是消息源一定要真实。新闻要使用可靠的、合法的消息来源。只有从信源真实性出发,假新闻才能得到抑制,新闻事业才能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3.
《新闻界》2014,(22):28-32
在新闻的筛选过程中,消息来源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新闻报道的话语倾向。本文以《纽约时报》的涉华报道为例,从消息来源的注解、匿名消息源和引语的使用三个维度分析了121篇与中国有关的报道。通过分析,发现记者通过对消息来源的别有用心的注解,多次使用不符合规定的匿名消息源,更多地选用间接引语的叙事方式等手段使读者对消息源的可信度产生质疑,违背了新闻事实的客观性、真实性,控制了新闻话语的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4.
新闻批评是新闻舆论监督最主要的一项内容,也是社会主义新闻学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历来为党和国家领导人所重视和关注。邓小平同志就曾经针对新闻宣传工作的实际,不仅对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真实性原则、群众性原则以及新闻队伍的建设等重大问题做了精辟论述,而且也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对新闻批评这一重要课题做了一系列明确的指示,给新闻工作以强有力的指导。重温小平同志关于新闻批评的一些重要观点和具体论述,对于我们充分利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更好地开展新闻舆论监督,强化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纠正各种不正之风,…  相似文献   

15.
新媒体格局下的媒体竞争中,伪新闻屡见不鲜,主要原因是新闻从业人员没有把握好新闻真实性和新闻时效性之间的关系。要避免刊载此类伪新闻,新闻机构要以真实性为前提,尽可能核实新闻事实,在消息源不明情况下,要积极寻找新闻第二落点,若已刊载错误消息,就要处理好已发生的媒体公信力危机。  相似文献   

16.
某地委宣传部长常批评那里搞新闻的同志。他批评在当地搞新闻的只能搞一些几百字的“豆腐块”,拿不出有“震动性”的东西来。他批评在当地搞新闻的同志写的新闻“不全面”。他的全面,是指大而全。他批评在当地搞新闻的同志不认真报道地区召开的一些会议。实际上,这种各地区到时候都开的会,省报、省台都不报道,写去了也无用。  相似文献   

17.
社会化媒体平台已成为媒体重要消息源,在面对突发新闻时尤其如此.与此同时,社交媒体上纷繁的信息对媒体的信息采集、查证能力提出了挑战,如何对用户生成内容进行管理,老牌媒体机构英国广播公司(BBC)的经验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周冲 《青年记者》2017,(19):77-78
目前在法律层面,关于如何解决媒体为秘密消息源保密的职业道德与公民作证的新闻隐匿问题,一项重要建议就是在中国引入“记者拒证权”(也有的说成“记者隐匿权”),即在诉讼中,出于为秘密消息源保密与保障舆论监督的理由,司法机关不得强迫记者透露相关消息来源.笔者认为,“记者拒证权”的一些技术思路可以借鉴,但目前国内外关于“记者拒证权”的争议还很大.在我国除了律师法规定“律师不得就其代理案件作证”以外,并没有授予某一职业拒证特权的先例,反倒是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均明确规定公民有出庭作证的义务,而没有拒绝作证的权利.  相似文献   

19.
消息源对新闻报道的最终形成起着重要作用,其核心问题在于谁是消息源.消息源的精英化反映了社会权力结构,这一过程受到了意识形态、媒介经济、事件与话题类型、媒介类型等不同因素的影响,反过来消息源也有一系列影响媒体的策略.目前的消息源研究在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都存有局限,需要观照更完整的传播活动以及国际和媒体技术变局,从而进一步进行研究创新.  相似文献   

20.
总编辑不仅是记者、记者头子,也是编辑、编辑头子,是整个新闻活动的总设计师和总指挥,在新闻批评这个系统工程中起着关键作用。一家新闻媒介对新闻批评的部署、决心和采写、编辑的艺术等等,是总编辑综合素质的反映,也是对总编辑综合素质的检验。新闻批评的重要性和困难度,以及一些总编辑在新闻批评中的经验教训,要求总编辑在新闻批评中至少应当注意下列四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