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析了锌在平菇菌丝体和子实体中的富集及对其生长的影响.实验表明:在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锌,平菇子实体和菌丝体对锌有不同程度的富集作用.在培养基中添加5g/袋的ZnSO4.7H2O和175mg/L的锌,平菇子实体和菌丝体中锌的含量最高分别为0.013mg/g干重和0.023mg/g干重;在培养基175mg/L的Zn^2+,平菇菌丝体吸收锌的效率最高为6.30%;培养基锌含量为100mg/L时能明显促进菌丝体的生长.  相似文献   

2.
在PDA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中,加入适宜浓度0.06mg/L或0.06mg/L~0.10mg/L的芸苔素内酯,可促进平菇菌丝体的生长,延缓菌丝体衰老,延长菌种保藏时间.  相似文献   

3.
在平菇天达300液体培养基中加入VB1作为刺激因子,测量其对平菇天达300菌丝体干重和胞外多糖含量的影响.实验表明,在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的VB1对平菇天达300菌丝体含量无明显影响;而加入不同浓度的VB1对胞外多糖含量的影响明显,当浓度为0.75mg/L时,胞外多糖的含量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4.
几种真菌菌丝体生长及SOD活力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本比较了11种药用及食用真菌菌丝体在马铃薯综合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并测定了菌丝体中的SOD活力。结果表明:云芝菌丝体生长最迅速,4d后的生物量可达4.2g/L,其次为草菇和平菇;单位质量菌丝体中SOD活力以茶薪菇为最高,达到2.84U/mg,其发酵液中SOD总活力达到5.07U/mL。  相似文献   

5.
红平菇的深层发酵培养及其色氨酸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初步探讨了红平菇深层发酵培养的原料对菌丝形成的影响,以及用碱水解红菇子实体和菌丝体,然后用比色法测定它们的色氨酸的含量。实验结果表明,深层发酵培养以玉米浆为原料时,浓度2.5%对菌丝体形成较有利,菌容可达34.27g/100ml。红平菇子实体和菌丝体色氨酸含量分别为0.3238%和0.4038%。  相似文献   

6.
本实验主要研究Fe^2+对金针菇茵丝生长的影响;在PDA培养基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Fe^2+,接入金针菇母种,适宜条件下培养,通过测量茵丝圈直径的方法测出茵丝的日长速;通过抽滤、干燥等手段测定茵丝体的干重,并计算出茵丝日生长量.实验结果表明Fe^2+浓度为0.5g/L时,金针菇茵丝的日长速和日生长量最佳.  相似文献   

7.
采用含药PDA平板培养平菇菌丝体的方法测得锐劲特对平菇的EC50为1.3718 mg/g,表明该药剂对平菇菌丝的生长抑制力较弱;对平菇子实体进一步喷药试验,未发现锐劲特对平菇子实体的分化和生长发育有不良影响,由此使用锐劲特防治平菇虫害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初步探讨了红平菇深层发酵培养的原料对菌丝形成的影响,以及用碱水解红菇子实体和菌丝体,然后用比色法测定它们的色氨酸的含量。实验结果表明,深层发酵培养以玉米浆为原料时,浓度 2.5%对菌丝体形成较有利,菌容可达 34.27g/100ml。红平菇子实体和菌丝体色氨酸含量分别为 0.3238%和 0.4038%。  相似文献   

9.
以蓝猪耳(Torenia fourrieri Linden)叶片为外植体,研究多种因素对蓝猪耳不定芽诱导及不定根形成的影响,并进行了条件优化,建立了蓝猪耳叶片高频率离体再生体系。结果表明:芽诱导与基本培养基成分关系不大,而与植物生长物质的浓度和种类有关,其中以MS+6-BA 2mg/L+NAA0.2mg/L状态最佳;不定根形成受到植物生长物质和培养基中离子浓度的共同影响,最佳生根条件为1/2MS+IBA0.2mg/L.  相似文献   

10.
黑皮鸡枞菌液体培养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比较不同pH条件及培养基配方对黑皮鸡枞菌丝体(球)生长的影响以探讨最佳液体培养黑皮鸡枞最佳的pH及配方条件.通过预实验筛选出玉米粉、麸皮、大豆粉、K2HPO4、MgSO4为碳源、氮源及微量营养因子;用四因素四水平正交表进行试验,以菌丝体的干物质量为基准比较.结果表明:液体培养条件下,获得最高黑皮鸡枞菌丝体生物量的最佳配方为:麸皮14g/L·玉米粉11g/L·大豆粉2g/L·KH:PO4 1.2g/L·MgSO40.9g/L;最适pH为6.0.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大花蕙兰外植体消毒方式,原球茎增殖的培养基,大花蕙兰无根茵诱导生根培养基三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外植体在用A.1%Tween-60的1%HgCl2溶液消毒8分钟效果最明显,利于原球茎增殖的培养基为MS+6-BA1.0mg/L+NAA0.5mg/L,增殖系数为3.97,最佳的生根培养基为MS+NAA0.2mg/1+GA1.0mg/1+香蕉泥150g/L,生根率最高可以达到100%。  相似文献   

12.
以甜柿十二倍体试管苗为试材,借助嫩枝嫁接的方法对甜柿试管苗嫁接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嫁接时保持完整根系,切除子叶,接穗削面长度控制在2~3mm,嫁接成活率最高;嫁接培养基采用附加IBA 0.3mg/L+ZT 0.44mg/L+AC 3g/L+蔗糖30g/L的MS(1/2N)固体培养基,有利于嫁接成活.  相似文献   

13.
以薄荷(Mentha haplocalyx Briq)幼嫩叶片为外植体,采用正交设计L9(3^3)考察6-BA,NAA,2,4-D3种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叶片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薄荷叶片愈伤组织诱导最佳培养基为MS+6—BA10mg/L+NAA1.0mg/L+2,4-D0.5mg/L+蔗糖30g/L.在此培养基上研究不同培养条件对愈伤组织增殖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薄荷愈伤组织继代增殖适合且经济的培养条件为蔗糖20g/L,液体浅层静置培养.  相似文献   

14.
江永香芋的组织培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连续3次茎尖剥离并经病毒唑处理,得到了江永香芋的脱毒试管苗.脱毒苗在添加芋块煮沸滤液的MS+6-BA4.0mg/L+NAA0.05mg/L培养基上培养,繁殖系数4~6,而1/2MS+0.5mg/LNAA+0.05mg/L 6-BA+0.2%活性炭培养基适于生根。  相似文献   

15.
红掌(Anthurium andreanum Dakota)诱导愈伤组织研究幼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红掌(Anthurium andreanum Dakota)幼叶叶片中部(带主叶脉叶片),叶片基部(叶柄与叶片连接处),叶尖部位作为外植体,接种在1/4MS附加不同浓度的6-BA+2,4-D+KT的培养基上.结果表明,红掌(Anthurium andreanum)愈伤组织的诱导率不仅与叶片不同部位有关,而且与添加外源激素的浓度及配比有关.经过60d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叶片基部作为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效果最好,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的培养基为1/4 MS+6-BA 0.9mg/L+2,4-D 0.9mg/L+KT 0.5mg/L.  相似文献   

16.
阮少江 《西江大学学报》2002,23(5):93-94,96
三十烷醇是天然存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不同浓度的三十烷醇对平菇菌丝生长和全生料拌料栽培实验结果表明:0.1—1.5mg/L浓度三十烷醇能明显促进菌丝萌发和生长,从而缩短生产周期,减少杂菌污染,每千克培养料添加0.5—1.0mg三十烷醇能使平菇生物学效率提高近60%。因此,添加适当浓度的三十烷醇在平菇菌种生产和生料栽培中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瀑布兰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开展瀑布兰的诱导分化、芽苗增殖、壮苗培养、生根和移栽等系列研究.结果表明:瀑布兰适宜的诱导分化培养基为:MS+BA2.0mg/L+NAA0.2mg/L,其分化率可达69.8%;增殖培养基为:MS+BA3.0mg/L+NAA0.2mg/L,培养60d的增殖系数达到4.9;壮苗培养基为:1/2MS+NAA0.2mg/L+BA0.5mg/L+香蕉泥10%;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0.5ms/L;当幼苗长高至3-4cm,生根5-7条,根长至1-2cm时,移栽至水草中,成活率达75%以上.  相似文献   

18.
当二氧化硫脲用量是还原Cu^2+为Cu与还原Cr^5+为Cr^3+理论值总和的两倍时,使用二氧化硫脲在石灰饱和溶液(pH≈12.8)、沸腾条件下处理铜铬电镀废水,废水中Cu^2+从31mg/L降为0.4mg/L,Cr^5+从23mg/L降为0.017mg/L,总铬量由35mg/L降为5.3mg/L,经分析沉淀物为Cu(黑色)、Cu2O、Cr(OH)3趁热过滤后,往滤液中加入FeSO4·7H2O,调节pH至中性,鼓入空气,冷却至得到黑色铁氧体沉淀.经处理后残铜量为0.2mg/L,总铬量为0.035mg/L,PO4^3-由5mg/L降为1mg/L.各项指标优于工业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9.
白网纹草组织培养快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白网纹草的带芽茎段为外植体,将其接种在附加不同浓度激素的MS培养基上。试验结果表明:最佳启动培养基为MS+6-BA0.5mg/L+IBA0.2mg/L,最佳增值培养基为MS+6-BA0.2mg/L+IBA0.1mg/L,生根的适宜培养基为1/2MS+NAA0.2mg/L,同时还发现将生根培养基中的蔗糖换成白砂糖,对生根效果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的栽培黑豆和野生黑豆粉末对深层发酵灵芝菌丝生长、灵芝酸产量的影响。方法:通过菌丝活化、种子液培养、液体深层发酵培养3阶段获得灵芝菌丝体,用乙醇提取灵芝酸,香草醛法测定其含量并计算产量。结果:当培养基栽培黑豆浓度为10g/L时,灵芝酸含量和产量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59和2.66倍;当培养基野生黑豆浓度为10g/L时,灵芝菌丝体生物量和灵芝酸产量分别比对照提高2.25和3.89倍;当培养基野生黑豆浓度为4g/L时,灵芝酸含量达到最大值39.845mg/g。当培养基中野生黑豆浓度为6、8、10g/L时试验组灵芝酸产量无显著差异。结论:从经济性角度考虑,添加4g/L野生黑豆优化培养基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