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通过教学实验,研究了不同项目选项体育课对男大学生身体形态、机能、素质的影响。发现由于各专项运动本身的特点,使各选项体育课在对学生体质的影响上存在差异。建议在选项体育课教学中根据各专项本身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安排素质练习,使男大学生的体质全面协调地发展。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白、汉族部分学生体质测试的数据统计整理,并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评分表的细则及要求,有针对性地对白、汉族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进行对比,旨在全面了解不同民族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以及研究、掌握不同民族大学生的体质健康异同点.通过研究发现:白、汉族大学生身高标准体重都属于正常体重,白、汉族大学生身高无显著差异(P>0.05),白、汉族男生身高标准体重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这可能是由于不同民族体质各异造成,汉族男生体重接近正常标准体重上限,提示汉族男生需加强身体锻炼.  相似文献   

3.
对7730名广西聚居少数民族大学生身体形态、机能、素质三方面体质状况及生活方式进行调查,采用描述统计、推断统计分析不同健康生活方式对体质结构的影响;设计、发放《少数民族大学生体质状况调查问卷》,调查健康认知、生活习惯、体育锻炼、营养膳食与学生健康水平的相关影响。指出少数民族学生体质综合评价情况与汉族学生存在一定差距,女生营养不良现象突出,存在健康认知差、学习压力大、睡眠质量低、体育锻炼缺等一些不良生活方式,如不有效控制会影响大学生身心健康。提出导入学校“体育健康促进”模式等针对性建议,对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体质与健康促进工作进行干预。为国家远程监控少数民族地区学生体质健康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运用文献研究等方法对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的大学生身体活动指导纲要进行特征归纳与比较分析。认为:三个国家大学生身体活动的建议量基本一致;课余时间身体活动指导成为重点;其大学生身体活动指导纲要缺乏针对性。启示:依循世界各国研究成果,作为我国相关政策参考;多部门联动,搭建促进大学生体质健康决策团队;有针对地制定我国大学生身体活动指导纲要。  相似文献   

5.
青海高原少数民族大学生体质状况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青海高原汉族、藏族、回族、土族、撤拉族、蒙古族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对他们的体质状况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各民族大学生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有显著性差异.差异的形成与他们的饮食结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有密切关系.建议:重视和强化对青海高校各民族大学生体质状况的研究工作,加强体质和健康知识的传授和培养,促使他们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体育锻炼习惯.  相似文献   

6.
藏族、汉族大学生体质状况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我国部分高校的藏族、汉族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对这两个民族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我国高校中藏族、汉族大学生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均有显著性差异,其差异的形成主要与他们的饮食习惯和体育锻炼状况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为了客观了解我国少数民族女大学生体质特征,本次研究对2005年采集到的若干民族的女大学生的体质测试数据进行了比较,分析了不同民族女大学生体质水平的现状及存在的差异.结果显示:维族、回族、满族、汉族、蒙古族等民族的女大学生的体质较好;苗族、藏族、壮族、朝鲜族和土家族女大学生的体质较差.同时,被选10个民族女大学生的身高、体重、肺活量、立定跳远、体前屈和台阶测验指标数据表现出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海南省少数民族青少年优秀田径运动员身体形态、身体成分、身体机能和专项素质的研究,找出了海南省少数民族青少年田径运动员的体质特征规律.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海南省少数民族青少年田径运动员的体质特征和国内外优秀运动员的体质特征的差距,为今后海南省少数民族青少年优秀田径运动员的训练和选材,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根据湘、鄂边区少数民族中小学生2000--2007年体质调研数据,对13-15岁男、女学生的体质状况进行多指标对比分析。结果表明:7年间,湘、鄂边区少数民族初中学生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水平呈现不同程度的增长趋势,大多数年龄组的生理机能发育水平有一定幅度的提高,该年龄段男生增长幅度比女生略大,但所有学生身体素质总体水平没有明显的提高。研究显示:充分利用西部大开发契机,在不断发展湘、鄂边区经济的同时,学校要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强化教学改革,提高学校体育课教学质量,使学生的体质状况有进一步改善和提高。  相似文献   

10.
我国十七个少数民族大学生健康水平的因子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我国5所民族院校17个少数民族大学生健康水平资料进行因子分析和综合评价,与其它评价方法相比较,给出17个少数民族大学生健康水平评价一览表.认为:因子分析法在国民体质评价中的运用,能观测变量间极其复杂的相关关系,寻找变量变化潜在的支配因子,建立因子分析模型,通过各共性因子所处的状态,解释共性因子的实际意义,能客观评价各少数民族学生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1.
运用文献资料法、体质健康测试法、数据统计法和比较分析法对贵州大学少数民族学生的身高、体重发展状况做出详细的分析,从而得出现阶段贵州大学少数民族学生身体形态的变化情况和变化规律,为贵州省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提供可参考的详实数据。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湘鄂渝边界地区汉族与少数民族3-6岁儿童进行身体形态和机能指标的测试,了解和掌握了边界地区汉族与少数民族3-6岁儿童的体质现状,结果显示:(1)边界地区儿童之间的体质状况基本接近。(2)与全国平均水平比较,边界地区汉族与少数民族儿童的形态指标较差,机能指标各有优劣。  相似文献   

13.
以7234名大学生体质测试成绩为研究对象,揭示大学生BMI的分布特征.根据体质指教大小进行分类,利用统计学方法对不同BMI等级大学生身体形态、机能与素质的差异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学生体质指数总体上处于正常范围,男大学生的肥胖、超重程度要比女大学生严重;大学生BMI指数和身体形态、机能、素质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不...  相似文献   

14.
利用湘、黔、桂、滇2000年和1985年少数民族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所获得的数据,对湘、黔、桂、滇少数民族学生的体质状况作15年的动态观察、对比和分析.为湘、黔、桂、滇少数民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提供科学依据.结果:15年间,湘、黔、桂、滇少数民族学生的生长发育水平有一定幅度的提高,发育速度,土家、苗族学生明显快于壮族、傣族学生,发育过程多数出现提前,身体发育的充实度和匀称度除土家女、苗族女学生外其余少数民族学生纤细、瘦弱的"豆芽菜"体型基本没有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5.
采用文献资料法、测试法、数理统计法对70名花样滑冰运动员和66名普通大学生进行身体形态学、体质及跟骨超声骨量的调查与分析。结果显示:1)由于控体重、运动等原因,男、女花样滑冰运动员有较低体重和体脂率,男、女花样滑冰运动员瘦体重均低于普通大学生;2)身体机能方面,女花样滑冰运动员相对较好,而男花样滑冰运动员则相对较弱;身体素质方面,男花样滑冰运动员下肢爆发力、身体协调能力相对较好,而女花样滑冰运动员下肢爆发力、身体协调能力、身体柔韧性相对较好。受瘦体重的影响,男、女花样滑冰运动员握力素质有待提高;3)男、女花样滑冰运动员跟骨超声骨量显著低于普通大学生。建议对花样滑冰运动员的身体形态、体质及骨密度进行定期监测。掌握花样滑冰运动员的体质、骨质状况及身体成分结构比例,为科学合理的安排花样滑冰运动员的运动训练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全媒体时代,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存在着纷杂信息的迷惑、民族信仰的分化、社会功利性的冲击等诸多现实困境。为此,可以借助新兴媒体掌握少数民族学生党员的思想动态,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化解民族信仰的分化,优化教学方法增强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构建协同育人机制完善理想信念教育体系,不断增强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以一些典型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为案例,归纳、分析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对促进大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的作用,系统阐释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引入高校体育教学的可行性,目的是能够有选择性的将一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引入学校、引入课堂,最大限度地发挥民族传统体育的健身及教育价值,更好地为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服务。  相似文献   

18.
湘西、青藏高原少数民族学生生长速度变化的动态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利用湘、青2000年和1985年少数民族学生体质调研所获得的数据,对湘、青少数民族学生的身体形态的年增长值、年增长率、青春突增期的变化作15年的纵向分析和横向比较,了解不同地区少数民族学生生长速度变化的特点、规律、趋势及存在的差异和原因.为提高湘、青少数民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改善少数民族地区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对江西、浙江两省20所高校部分男女大学生进行了体质测试和数理分析。结果发现:江西、浙江两省大学生体质达标“不合格”率明显低于1997年全国成年人,并存在体重偏轻和身体素质发展不平衡等明显问题,江西省大学生体质略差于浙江省大学生。在此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少数民族大学生作为民族地区未来发展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他们对国家认同状况如何不仅关系到自身政治素质,还关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以及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边疆稳定。当前,虽然国家积极采取各种政策措施寻求各民族的共同繁荣与发展,但受西方自由主义思潮泛滥、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民族风俗习惯差异化、成长环境迥异、宗教等因素的影响,许多少数民族大学生对国家的认同感被严重削弱。本文重点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的现状、存在问题等进行分析,在社会认同理论和社会化理论的指导下,探寻合理有效的路径以增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国家认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