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技术机会是技术创新决策中的重要决定性因素,只有具备了较强的机会识别能力,企业才能提升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本文在现有文献回顾的基础上,从技术领域和开发经营领域入手,构建技术机会可视化识别的基本框架。以公路工程领域为例进行实证分析,分析探讨如何挖掘潜在的技术机会,为企业创新管理提供必要的决策信息支持。  相似文献   

2.
李子彪  孙可远  陈迪  聂进  鲁雪 《情报杂志》2023,(7):147-153+44
[研究目的]识别具有科学可行性的技术创新机会,对企业降低研发失败风险和制定创新战略具有重要价值。[研究方法]该文提出一种融合式的识别科学可行的技术创新机会的方法。首先,选取GTM专利地图对专利数据进行文本挖掘可视化表达,识别技术空白并逆向解读;然后,对科学文献进行文本挖掘和ORCLUS聚类,获取科学知识主题;最后,通过TF-IDF向量的余弦相似值评估潜在技术机会与科学主题的相似性,筛选出科学可行的技术创新机会。[研究结论]对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进行了实证研究,识别出8项科学可行的技术创新机会,证明了该模型的有效性,可以为企业制定研发战略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3.
面对全球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企业必须具备深入了解所在技术领域发展趋势和竞争态势,快速识别并把握技术创新机会的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本文提出了基于形态分析的创新导图构建方法,并以中国专利数据为基础,描述了技术机会识别过程,构建了风电技术领域的创新导图。该方法提高了分析过程的客观性,能为领域专家决策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有助于为企业技术创新研究和政府技术创新管理提供决策支持和信息保障。  相似文献   

4.
基于共词分析的技术机会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机会是未来可能发生并且可资利用的"技术变化",是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关键。本文借鉴技术预测和知识发现的相关理论,建立了关键技术、技术前沿和技术趋势三个视角的分析框架。提出以科技期刊文献为数据源,以共词分析及其可视化技术相结合的技术机会分析方法。最后以铝电解领域为例进行了案例研究,介绍如何运用技术机会分析方法为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提供决策信息。  相似文献   

5.
基于科技文献的技术机会分析方法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辉  乔晓东 《情报杂志》2007,26(5):74-76
面对全球技术环境的快速发展,企业必须对本领域内技术的发展状况和发展趋势深入了解,把握技术机会,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发展。通过引入基于形态分析的技术机会分析,描述了技术机会识别过程,为企业的技术创新和政府的技术管理提供必要的决策支持和信息保障。  相似文献   

6.
李辉  乔晓东 《情报杂志》2007,26(5):74-76
面对全球技术环境的快速发展,企业必须对本领域内技术的发展状况和发展趋势深入了解,把握技术机会,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发展。通过引入基于形态分析的技术机会分析,描述了技术机会识别过程,为企业的技术创新和政府的技术管理提供必要的决策支持和信息保障。  相似文献   

7.
为及时有效地识别潜在技术机会,采用文本挖掘和异常值检测的方法,提出一种基于专利文本的技术机会识别方法.首先采用文本表示模型Doc2vec技术对专利摘要进行建模,以更深层表征文本语义信息;然后利用基于密度的离群值检测算法,识别出具有潜在技术机会的专利方向;最后以深度学习领域潜在技术识别为例,构建专利检索式并收集458条专利文献作为数据集.实证结果总结出4类主题共10个潜在的技术机会,验证了该基于专利的技术机会识别方法的有效性,可为企业相应技术应用、研发和创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精准识别技术创新机会,提出一种基于SAO语义分析与多维技术创新地图的技术创新机会识别方法。首先融合关键词分析和SAO语义分析方法剖析影响技术创新的要素,并以“链”结构梳理创新要素的层级关系,形成层次分明的技术形态;然后以多维技术创新地图为导航,基于维法耦合原理实现概念化和具象化两层技术创新机会的识别;最后以富钛料制备技术创新机会识别为例,检索并搜集392条专利为数据集。实证结果识别出3个概念化和6个具象化技术创新机会,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可为企业准确研判技术创新机会以不断获取技术先行者优势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意义]精准识别技术机会以准确把握市场先机对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至关重要。针对现有技术机会识别粒度较粗、技术机会评价较主观的局限,构建基于多维技术创新地图与TO-RFM模型的技术机会识别与评价路径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过程]首先,运用LDA主题模型从专利数据集中挖掘影响技术创新的要素,并依据主题分布与主题热度分析筛选技术要素;其次,将技术要素划分创新维度后建立多维技术创新地图,通过创新维度与创新法则耦合形成技术机会备选集;最后,利用技术机会价值评估模型(TO-RFM)中的三维评价指标及四象限图对所识别的技术机会的潜在价值予以研判。[结果/结论]以沸腾氯化工艺为例,利用所提方法识别出了9种技术机会,验证了该识别方法的有效性。研究结果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为企业精准把握创新先机、提升创新效率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局限]虽能有效挖掘技术热点,但仍需加强对技术要素间语义关系的考虑,以进一步完善技术要素的剖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意义]构建基于LDA的企业竞争对手识别模型,在海量同领域企业中精准识别竞争对手,剖析其技术发展领域,为企业制定竞争策略提供情报支撑。[方法/过程]首先,根据技术领域与目标企业下载专利数据;其次,将目标企业与相同技术领域企业专利数据合并,对专利摘要进行主题建模并借助LDAvis可视化工具与相对接近度计算识别潜在竞争对手;最后,借助LDA模型、困惑度与主题相似度计算潜在竞争对手技术多样化指数(TD)与技术专业化指数(TS),通过竞争力气泡图识别竞争对手类型,从而完成竞争对手识别模型的构建。[结果/结论]构建的企业竞争对手识别模型可以较好地识别出目标企业的竞争对手,并建议目标企业应积极对标竞争对手的技术领域,制定相应发展战略,从而促进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11.
为把握核心技术、精准高效研判技术机会,提出一种基于LDA-SNA和多维空间专利地图的核心技术主题及创新机会识别方法。首先,采用LDA-SNA方法提取技术主题及要素并筛选核心技术主题;其次,依托多维空间专利地图对核心技术主题要素进行归维处理,并选取创新法则依据维法耦合原理生成基于核心技术主题的技术创新机会;最后,以钛白粉浆料制备技术为例,检索并搜集到1 962条专利为数据集。研究结果识别出6个核心技术主题的7个创新机会,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为相关企业进行技术机会识别以高效开展技术创新提供决策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曾德明  王媛  徐露允 《科研管理》2019,40(9):181-189
本文通过我国汽车产业200家企业1996~2010年专利、标准与企业性质的面板数据,采用负二项随机效应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相关和非相关技术多元化与企业技术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并检验了技术标准化能力对二者间关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相关技术多元化与企业技术创新绩效呈正相关,技术标准化能力显著负向调节二者之间的关系;非相关技术多元化与企业技术创新绩效呈倒U型关系,技术标准化能力显著正向调节非相关技术多元化与企业技术创新绩效之间的正向关系。研究结论丰富了技术多元化与创新绩效关系的研究,为我国企业构建合理的技术多元化战略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3.
颠覆性技术作为技术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推动新一轮技术变革浪潮的强力引擎。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更早地发现和识别颠覆性技术,对企业和国家把握技术发展机遇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文在总结颠覆性技术特征的基础上,基于专利视角,从技术融合性、新颖性、扩张性和影响力四个维度,运用熵权法和模糊一致性矩阵方法,构建了一套系统的颠覆性技术识别模型。此外,为证实该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本文选取5个技术领域开展实证研究,分别从同领域传统技术与颠覆性技术对比、不同领域颠覆性技术对比、以及颠覆性技术在不同时间段的对比三个维度开展分析,一方面验证了本文模型的可行性,同时探究了各技术颠覆性潜力指数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经济的核心是科技创新。从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来看,科技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一个国家或地区科技水平的高低决定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综合实力。面对科技竞争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大力发展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而适度的税收优惠政策则可以促进企业进行科技创新的投入。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本文采用列表分析的方法,列举了我国目前的科技创新税收政策,并进行分析,并提出了要完善我国科技创新税收优惠政策体系、争取对不发达地区科技创新工作的税收优惠政策支持以及增强科技创新工作税收政策的实施力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数字技术和传统产业的融合发展不仅引入了突破性的产品和服务,还从根本上改变着产业创新的过程和方式。本文以V2X技术为研究样本,深入分析了数字技术相关产业技术轨道的变异生成、竞争和选择过程,揭示了技术标准在技术轨道演进过程中的作用过程和机制。研究结果表明:V2X技术的发展经历了萌芽期、DSRC技术主导期和C-V2X主导技术轨道确立三个阶段,技术标准是V2X技术轨道演进、竞争和选择的重要推动力量,其驱动作用主要通过标准的应用能力、转化能力、引导能力和扩散能力四种机制来实现。研究结论对把握产业发展机遇、获取数字经济发展新动能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6.
从决策理论使科技创新走上最短路径,科技创新有助于决策理论的发展与完善等方面对决策理论在科技创新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科技领域应普及决策理论与方法,提高决策水平,利用科技创新成果,提高科技创新决策的民主性与科学性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科学发展观是一种可持续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科学发展观蕴含着深刻的生态文明思想。绿色技术创新是科学发展观指导技术创新的必然选择。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绿色技术创新既注重经济发展,也注重社会发展和生态可持续发展。我国的绿色技术创新有许多制约因素,解决这些问题,要以科学发展观引领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政策机制,建立健全支持绿色技术创新的法律法规制度,为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营造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18.
刘海兵  杨磊  许庆瑞 《科学学研究》2020,38(6):1096-1107
后发企业高效追赶模式的内在机理及技术创新能力如何演化已经成为学术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采用纵向探索性案例研究方法,对华为公司1987-2018年的技术发展历程展开研究,试图从“创新战略--创新范式--技术创新能力”整合性研究视角探讨后发企业实现高效追赶的微观机制,刻画其技术创新能力演化轨迹。通过研究本文发现:第一,后发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路径是从模仿创新能力到初级二次创新能力到成熟二次创新能力再到集成创新能力,最终走向原始创新能力的过程,技术创新能力可以从技术距离、技术效率、技术储备三个更加聚焦技术层面的维度进行测度;第二,与后发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相匹配的创新战略经历了“市场利用性--市场利用和技术利用—高市场探索性、低技术利用性—高市场探索性、高技术利用性—市场探索和技术探索”的演化过程,创新范式经历了 “技术驱动—技术追赶—技术与市场并驱—市场拉动—市场超越”的演化过程;第三,探索性尝试从知识生态的视角挖掘后发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过程中的内在机制,即知识循环机制、知识演化机制、耗散结构平衡机制。  相似文献   

19.
赖红波  施浩 《科研管理》2021,42(11):16-24
现有的创新效率研究,多是站在“技术给定”的逻辑基点上完成,忽略各产业技术发展特征,导致医药制造业相关研究没有“药味”。首先,借鉴技术体制理论,将医药制造业的“创造性积累”创新模式,从一般的“创造性破坏”模式中区分出来。然后,将技术积累水平,纳入创新效率评价模型中,对中国2009—2016年区域医药制造业创新效率进行再评价。结果表明:(1)含技术积累因素模型的评价结果,显著优于传统模型,测度结果更贴近产业实际;(2)规模效率低是制约产业创新效率提升的主要因素,而产业集聚度和技术引进投入对创新效率的提升有促进作用;(3)从创新效率角度看,我国区域医药制造业呈金字塔型分布,且缺乏效率次优组,存在大量基础层的重复建设。最后,提出继续淘汰医药制造业的落后产能,促进优质企业技术有效积累,弥补全国制药业产业结构短板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