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人工智能时代,机器翻译等技术对翻译专业教学产生了深刻影响。本文从智能技术的发展出发,分析其对翻译教学实践、学生笔译学习方式的影响并提出相应对策。在笔译教学中,教师要关注翻译技术和人机互动的运用,重视翻译的专业性,培养职业素养,改革翻译教学模式与方法,以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翻译人才。  相似文献   

2.
智能时代的到来加速着教育教学和教师角色的转变。人工智能一方面为教师的专业发展赋能,包括:既提供了反思教学的数据基础,又提供了反思极端个案的条件,为教师增进教学洞察、提高教学能力带来了机会。另一方面,人工智能也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包括:在态度上要掌握教育主导权,不可盲信智能系统的判断;在教学中要善用人工智能技术发现宏观模式和微观细节,采用循证路线反思教学,促进教学元认知的转变。  相似文献   

3.
伴随教育范式由“传授范式”向“学习范式”这一转变趋势,人们开始重新认识教师发展的内涵与本科教学的本质。在“学习范式”下,作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本科教学质量的支持性组织,教师教学发展中心面临诸多挑战。从中美高校比较的视角来看,两者在实现由关注“教”到关注“学”这一组织转型及职能超越方面,存在着显著差异。教育范式转换背景下,我国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需要关注学习效果与质量,创设学习型组织;转变组织角色与属性,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重视教与学的双向关照,支撑教学改革发展。  相似文献   

4.
及时有效的教师教学能力评价对于提升教师工作动力、专业水平,促进其职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然而,传统的教师教学能力评价在目的、工具、方式、方法等方面都存在一定问题.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为教师教学能力评价范式的重构带来了新契机.人工智能驱动下的教师教学能力测评范式将在测评目的、测评方法、测评工具、测评方式等方面发生重大变革,进而从根本上促使教师教学能力评价从单一维度的片面评价向基于多维度多模态数据的全面评价转变,从封闭的片断式评价向开放的跨时空持续性评价转变,从规模化的粗糙评价向个性化的全员精准评价转变,从而使教师在开放的持续化、情境化、动态化和精准化的测评过程中系统高效地提升教学能力,成长为能够积极利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教学的创新型教师,为我国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提供良好的师资保障.  相似文献   

5.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成为一种必然。处在人工智能时代的教师职业身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倒逼着教师在适应人工智能时代教育模式的同时,转换角色,重塑身份属性,即从知识传播者向资源发掘者和选择者转变、从教学掌控者向学习协同者和引导者转变、从课堂讲授者向情感维护者和疏导者转变。人工智能时代,教师角色的重塑要强化智能素养培育,提高智能化胜任力;完善知识结构,增强智能技术赋能教师个人发展的功能;明确角色功能,提高对人工智能的全面认识,理性看待数字化和智能化侵袭,最大程度地发挥教育教学优势,提升教育教学效益。  相似文献   

6.
人工智能教育在我国不断发展并取得一定成效,当前正处于发展新阶段,其潜在的数据安全、道德伦理等问题已引起了广泛关注,这是关乎人工智能教育未来发展及实践教育本质的问题。新时代人工智能教育的深入发展受到概念界定不明确、教学成效不显著、评价体系不健全、风险认识不全面等因素的制约,未来可从其广义概念入手,利用智能技术提高教育场景中的运用效果,并从心理学和认知科学的视角对其可能给教育对象带来的负面影响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7.
国际倡导的可雇佣性全面开发观包括全方位开发、全面方式开发、全过程开发和全员参与开发。这不仅对中国大学生就业教育理念从重视贴附式开发向重视整合式开发转变、从重视静态的就业向重视动态的职业生涯发展转变、从关注结果评估向关注全面评估转变、从就业教育的专业无差异化向专业有差异化转变、从重视专业技能向重视综合技能转变有比较好的启示,而且对就业教育支持机制从就业教育主体的一元机制向多元机制的转变、就业教育主体的考核机制从单一型向多元型转变有好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国际倡导的可雇佣性全面开发观包括全方位开发、全面方式开发、全过程开发和全员参与开发。这不仅对中国大学生就业教育理念从重视贴附式开发向重视整合式开发转变、从重视静态的就业向重视动态的职业生涯发展转变、从关注结果评估向关注全面评估转变、从就业教育的专业无差异化向专业有差异化转变、从重视专业技能向重视综合技能转变有比较好的启示,而且对就业教育支持机制从就业教育主体的一元机制向多元机制的转变、就业教育主体的考核机制从单一型向多元型转变有好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人机协同作为人工智能时代教育变革的突破口,积极探索其在教育治理领域的应用图景和发展路径,是实现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路向。人机协同教育治理将治理主体从自然人扩展到智能机器,能够实现人机交互、优势互补、高效合作的现代化教育治理,在变革教育治理主体结构与关系,提升政府、市场、社会组织参与治理教育的能力,赋能微观教与学问题求解等方面前景广泛。但其发展面临治理主体的传统管理思维固化与应用智能机器能力不足、智能技术落后于教育治理发展需求、治理机制不健全以及人机不协同导致治理效能损耗突出等障碍。为更好实现人机协同教育治理,需加快治理思维从"经验治理"向"智慧治理"转变,治理能力从"被动适应"向"主动变革"转变,治理技术从"串联发展"向"并联发展"转变,治理机制从"泛智"向"善智"转变,协作方式从"框架合作"向"精准合作"转变。  相似文献   

10.
通常来说,教师拥有坚实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是最基础的要求。辅助性的教育活动是为了使教育主体的教育活动取得更好的教育成果,它与特定的教育环境密切相关。班级经营活动是教育经营活动的关键组成部分,就教师的教学行为而言,高校教师在线教学的行为与传统的线下教学行为都有不同之处。在人工智能的时代背景下,高校正在迎来新一轮的教学改革,而高校教师只有进一步提升自身的在线教学能力,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针对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高校教师在线教学能力的发展进行研究,并提出有效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1.
近十多年来,我国水产类本科教育改革取得了显著成绩,主要体现在: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从长期形成的以行业设置专业,培养单一型、继承型人才为主逐步向以学科设置专业,培养复合型、创造型的人才的转变;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相长的转变;从精英式的专业教育向大众化的素质教育转变;从侧重知识传授向重视学习能力培养的转变。课程体系与课程内容的改革朝着从量变到质变的方向发展。教学环境与教学方式方法得到了显著的改善。新时期水产类本科教育急需深化改革的重点主要是优质师资队伍的建设,应加大力度引进海内外优秀人才和现有教师的培养教育;加强精品课程建设;加大教育投入,提高实践环节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2.
人工智能作为一种新兴技术正在深刻影响着人们的学习与生活。探究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现状,对于引导学生的发展和推动教师适应技术变革、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至关重要。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以中小学生为研究对象,调查研究人工智能技术在中小学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人工智能技术水平对学生整体学习效果(智能技术应用效果)有显著正向影响;人工智能技术水平与学生学习效果(智能技术应用效果)各维度呈现正向相关;人工智能技术对不同性别学生学习效果产生显著差异。基于研究结论,文章从学校、教师、学生三个层面提出智能技术运用实践策略,以期推动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3.
从表面上看,2003年我们就开始认真转变办学观念,即我院院长提出的从学历教育(本质上是应试教育)向高职教育(本质上是技能教育与就业训练)转变;从以课堂教学为主向以实践教学为主(部分专业仍以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并重)转变,即所谓两个转变。但是由于教学观念的转变不到位、课程结构调整不到位、实验与实训基地建设滞后,两个转变的实际工作进展不快。  相似文献   

14.
工程管理专业实践应用型人才培养无论对教师还是对学生,都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分析了工程管理专业教学体系现存的问题,将"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与能力导向教育思想相结合,从两个方面对传统的工程管理专业教育教学理念进行了创新。以施工为主的传统的工程管理专业知识体系优化为面向"策划-设计-施工-运营"的知识体系;将毕业生的执业岗位从过去以建造师为主向咨询工程师、监理工程师、造价工程师、建造师等全寿命期的执业岗位转变,显著提高了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综合执业能力。实践表明,该模式对工程管理专业的实践型人才培养成效显著,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在当今“人工智能+教育”的背景下,教育工作者开始广泛关注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施精准教学。从目前课程教学的开展情况来看,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推动精准教学有助于教师的教学设计、实施、反馈与管理。基于此,本文以初中信息科技课程教学为例,分析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助推精准教学的价值,并提出了人工智能技术运用下实施精准教学的具体路径,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高校教师职业发展已成为影响学科发展和教学效果的主体因素。在人工智能的冲击下,高校教师职业发展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影响与挑战。文章通过文献分析法和深度访谈法分析了人工智能对高校教师职业发展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着重从高校教师角色的重塑、教师观念的转变、数据决策意识的形成、教师的研究和创新能力提升以及人文情怀的内化五个方面探讨了人工智能背景下高校教师如何做,才能更好地促进教师职业发展,以期为高校教师的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前高师小教本科师资培育效果不尽人意,学生教学实践能力不够理想,这与高师小教专业的课程教学偏重纯学科知识的直接灌输而忽视对理论知识用于教学实践的引导有着直接关系。促进小教师范生理论知识有效转化为教学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是高校教师由讲学科知识向教学科教学知识转变,因此教师必须转变教学理念、提升个人教育素养和改进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依靠传统标准来批量生产工具人的方法已难以满足人工智能时代的需要,新的智能化社会对职业教育产生了颠覆性影响,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要求。人工智能技术给职业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从学习空间、教学模式和教学管理三方面对智能职业教育的内涵进行了剖析;进而展望了人工智能技术对智能职业教育的呼唤:推动智能职业教育向人才培养复合化、教育模式智能化、学习形式终身化和校企合作一体化方向发展,进而促进"人口大国"向"人才大国"转变以及推动"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  相似文献   

19.
《现代教育技术》2019,(2):12-18
教育人工智能承载着教育和社会的深切期望,文章从其两大发展目标——构建智能自适应学习环境、揭示学习发生原理与机制入手,剖析了教育人工智能的发展现状:首先,人工智能已经逐步渗透到"教、学、考、评、管、治"等系统层面。其次,人工智能已经成为助推教学变革的"利器"之一,深刻影响着学情分析、教学策略制定、教学资源选择、教学过程实施、教学评价与管理等具体教学环节,彰显了人工智能应用于教学实践的精准化、适切化、智能化、协同化、多元化和全面化等特点及优势。最后,文章认为教育人工智能应从思想、应用、推广和合作四个方面建立未来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20.
内涵与外延 教师继续教育赋予传统师范教育以新的内涵与外延:就教育类别而言,从普通高等教育的师范专业方向,向成人教育、在职教育、终身教育延伸;就专业课程而言,从传授学科知识为主的单一课程,向传授知识、训练技能、掌握学法、探索传授艺术的综合课程转变;就教学组织方式而言,从一次性完成的系统的学历教育,向分层次、分阶段的动态的非学历教育转变;就教育目的而言,从培养新教师的初始目标,向专业学识、职业修养、教育科研乃至教学综合能力的可持续发展深化;就教育功能而言,从承担补充新教师的任务,向教师资源的开发、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