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等对北美地区高校和最新科学引文索引(SCI)中与体育相关的名称中出现的“体育”相关词汇进行了统计分析.经过对比后发现:各高校与体育相关的院系名称出现多元化的现象,其中一些词如“Kinesiology”,“Sport Science”受到了大多数院校的青睐,且Kinesiology也被多数学者界定体育学科的学术核心;而体育期刊的名称用词较为统一,虽无大规模的更名现象,但其他地区如英国、克罗地亚的有些体育期刊名称已率先使用了“Kinesiology”这样的新词.研究结果不仅有利于我国对北美体育相关词汇的正确表述,还可以为我国的体育相关词汇界定提供理论与实践性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社会体育术语源流初探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对我国使用“社会体育”、“群众体育”这一基本术语的过程进行了界定。结果表明,社会体育一词并非肯定“由日本舶来”,也不是20世纪“80年代初出现在我国”,而是1918年先于日本出现在我国。“群众体育”一词也并非随着新中国成立而“应运而生”,而是1929年即由我国学者使用。  相似文献   

3.
“养生体育”是由““养生”与“体育”两个词构成的,分别代表着两个概念。从两个概念的本质规定上看,“养生体育”显然存在着“同义反复”的错误。因为,“养生”一词是我国古代对人们养护生命、促进健康长寿活动的概括表达,也称作卫生、保生、摄生、道生等。而“体育”一词的使用在我国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事。体育一词在含义的解释上虽然有一个演化过程,但增强体质、使人健康长寿的思想一直是我国体育理论界所公认的体育的根本属性之一。如我国的体育理论教科书中写道:“体育(广义的,亦称体育运动)是指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强体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社会文化生活和促进精神文明为目的的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活动。”作为广义体育组成部分的竞技运动、狭义体育、身体锻炼和身体娱乐,它们虽在具体目的、内容、形式和手段方面有所差异,但其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即增强体质,促进人们健康水平的提高。所以,在最终目的这一层次上讲,“体育”与“养生”是不存在差异的。将“养生”与“体育”两词连用,显然是同义反复。  相似文献   

4.
一 我国古代没有“体育”一词,“体育”一词是在19世纪80年代由日本引入的,最初译成体操,意为身体操练,到了20世纪初又改为体育,意为身体锻炼,意志培育。我国古代虽然没有体育这一总的名称,但是许多身体锻炼、竞技游戏项目,都曾得到广泛的开展。全世界人类在其发展的文明进程中,各个民族都曾寻求养护生  相似文献   

5.
在高尔夫术语中,“dog—kg”通常翻译为“狗腿球道”。经过对英汉词汇中“狗”所包含的文化差异的分析后认为,西方人用隐喻的形式将“dog-1eg”一词引入高尔夫运动术语中,映射的是他们对狗的喜爱,而通常中国人对狗都有一种厌恶的心理。因此建议“dog-leg”一词不宜直译,而提议首选用英汉词典中“弯曲球道”的译法,或者使用“勾型球道”、“弓形球道”来替代。  相似文献   

6.
社会体育概念管窥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回顾了“社会体育”一词的由来及其在日本产生及发展的过程。论述了“群众体育”一词在我国出现的时代背景及其发展、演变的过程以及其与“社会体育”的关系,进而对“社会体育”的概念进行了定义。  相似文献   

7.
“体操”一词源自希腊文的“γυμναστικη”,从其产生距今已有约2400年的历史了。它同古代希腊的其它许多词汇一样,经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人文主义者的发掘,被吸取到各民族语言中去。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将这一词译成汉语的“体操”,十九世纪末传入我国。在古希腊众  相似文献   

8.
文化 体育 体育文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体育文化”是在“文化热”中提出的来一个概念。不少同志对这一概念提出了异义。认为体育本身就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体育文化”在逻辑上讲不通,提出“体育文化”概念,无疑是说体育不是文化。这里涉及到对“文化”一词的理解。目前,对“体育文化”这一概念的使用,也较为混乱,主观随意性较大。在同一篇文章中也可以看到不同的“文化”含义。因此,正确理解或规范这一  相似文献   

9.
“三从一大”训练原则是我国竞技体育崛起世界体育之林的法宝,其核心是实战,这是我国竞技体育工作者解析“三从一大”训练原则的共识。不难发现,在现有的各种训练论文中,“实战训练”一词的使用频率当属最高之列。但有些人虽然深知从实战出发的重要性,却在实际训练工作中训练与  相似文献   

10.
“体育人口”定义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育人口”,在我国还是一个正在探讨中的概念,就目前而言,它只是对参加一定时间体育活动的人员的称谓。在日本、欧美等国虽有“体育人口”之说,但也不是系统全面研究的结果。“体育人口”作为引进词,这一概念的定义在我国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由于“体育人口”的定义不明确,致使统计“体育人口”时出现了一些偏差。理论界对“体育人口”的定义也有争论,其焦点在于体育事业  相似文献   

11.
学校体育教学内容"移植"与"复兴"探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中国近代学校体育史,不难发现民族传统体育逐渐让位于西方体育,这一结局虽然意味着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在“移植”西方近代体育之后显得充实、丰富,但同时也标志着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衰落。学校是西方文明的输入口,学校也应成为东方文明的输出口。从实际出发,“复兴”民族传统体育,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教学内容体系,是面向新世纪我国学校体育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提倡体育社会化以来,我国体育和运动事业突破了陈旧模式,创出了一个生机焕发的大好局面;也由于实践的发展,认识的深化,提出了许多理论问题,需要深入探讨,这里仅对几个问题试作说明。一、关于体育社会化的理论依据对于“社会化”这个概念,我国词书中尚未收入加以界说,现在看,国际上主要有两种用法:一是人的社会化,一是生产社会化。人的社会化是西方社会学着力研究的重大课题,任何个人都要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  相似文献   

13.
自西方体育从19世纪作为“强种卫国”的手段“引进”到我国以来,西方体育在我国迅速发展,特别是体育全球化的加剧,以西方体育为代表的现代体育已成为学校体育、竞技体育与社会体育的主要内容和手段。面对现代体育对我国国民的意识、观念以及价值观的渗透、现代化生活方式的影响,我国传统民族体育生存空间越来越狭窄,  相似文献   

14.
"体育理念"之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对“体育理念”一词的用法比较混乱,究其原因是对这一概念及其内涵没有搞清楚。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学的方法对“体育理念”的概念及内涵进行辨析,认为体育理念是指人们对体育活动及其现象的理性认识和理想追求及其所形成的思想观念体系,它具有五个方面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在实践中诞生和发展的"体育"总概念不能否定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至少几十年来,我国体育工作者对“体育”一词内涵的理解是不一致的。主要的分歧在于承认不承认广义的“体育”。作为学术问题,继续争论下去是正常的。考虑到近年来有的体育学术杂志发表支持少数意见的文章较多,而支持多数人意见的文章却较少,故来参加讨论。一 “体育”一词在中国的出现和起源,大家基本上没有争论,都认为是一百年前从日本传入的。问题在于随着体育运动在中国的发展,“体育”一词的内涵有了较大的丰富和变化,主要就是有了广义和狭义之分。“体育”的广义或者说“体育”的总概念是与  相似文献   

16.
“国际化”一词在社会学中的含意颇为丰富,本文用此词特指各国体育间的国际交往。在许多社会学家们看来,“全球化”一词更优于“国际化”,因为这将使人们将世界视为统一的整体对待。 日本体育的国际化,有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是民族体育发展的“国际化”,二是日本体育在世界范围内所起的作用。本文试图从国际交往的角度阐述战后日本体育的复兴和现状。  相似文献   

17.
中日两国学校体育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绪言中国、日本同属亚洲国家,有着密切的文化交流,两国在文化、教育、体育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但是进入了近代社会,日本通过“明治维新”把目光转向了当时科学技术先进的欧美,进行了一场以“富国强兵”为目的的近代资本主义革新。日本的文化由此成为了东西方文化的结合体。在日本的教育中也大量引进了西方的教育制度、内容,日本的近代学校体育也在此基础上得到了发展。而我国的近代教育和近代学校体育的发展则晚于日本,“体育”一词也来自日本。由于种种历史原因,中日两国的近代学校体育存在着许多不同之处。特别是二次大战之后,日本由于  相似文献   

18.
体育全球化与中国民族传统体育传承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以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为代表的西方竞技运动,成了当今世界体育文化的主体,其“全球化”取向对包括其他非西方的民族传统体育产生了重大的冲击。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文化史上曾留下了光辉的一页,面对西方体育的强势渗透和原有生存环境的逐渐消失,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必须做出相应的变化,寻求与新环境的适应,在变化中得到发展。文章对“全球化”背景下当代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现状进行了分析,就如何传承优秀的中华民族传统体育进行了探索性研究。  相似文献   

19.
我国古代体育有悠久历史,但过去一直没有用“体育”这个词。“体育”一词是外来的,据笔者看到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二十世纪始,是由日本传来的。清末,我国有大批留学生东渡日本求学,仅1901~1906年间,就有13000多人,其中,学体育的为数不少,从现有资料看,仅四川一省,当时毕业于日本大森体育学校(又称大森体育会)的就有10几人。他们回国后带来了“体育”这个词。  相似文献   

20.
体育作为“西方文化”的一种物化载体,在鸦片战争后开始进入中国。由于西方体育文化与东方传统体育文化本质上的差异使得西方近代体育文化的传播必然受到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抗阻,因此,体育领域中的“西学东渐”是一个充满着矛盾冲突的过程。通过对历史资料的分析整理,总结出:近代上海体育在西方侨民体育的示范和引导下,走上从惊诧、排斥到调和、吸纳西方近代体育的发展历程,完成了对西方近代体育从吸纳、比照、融通的3个递进的演进过程,实现了西方体育在中国本土化的“变迁”与“重建”的过程,上海民族传统体育也经历了“解构”到“建构”的痛楚,实现了现代化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