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刘潇 《现代企业教育》2012,(13):117-118
项目课程改革提出的新教学理念,促使高职院校课程实施环境发生了整体改变,更对教师在教学理念、操作实践提出了诸多新的挑战。本文将高职项目课改实施中教师适应问题的研究作为切入点,解读项目课程实施中,高职教师在认知、情感及能力三个方面的适应现状,分析其中存在的障碍因素,帮助高职教师解决在教学中角色扮演的实际困难,从而使教师能更好的开展工作,进而提高项目课程改革的实效。  相似文献   

2.
实施项目课程是动态建构和生成教学的过程。中职教师作为教学实施的主体,在职业教育课程理论及项目课程的理论认识、教学方法、实践教学、典型工作任务分析以及结构设计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需要加深中职教师对职业教育课程理念的认识、改变对学习结果的追求、优化教学方法和策略、加强实践经验和教学案例的积累、提高教学项目的设计能力、注重课堂反馈的效果、增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等,以提高中职教师实施项目课程的质量。  相似文献   

3.
基于项目课程教学的食品类专业教师顶岗实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和项目课程改革的实施,对高职院校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教师的实践指导能力是决定项目课程改革的关键,而顶岗实践是提高专业教师实践能力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文章对项目课程与教师顶岗实践的关系、项目课程改革对食品专业教师的能力要求、教师顶岗实践的依据、教师顶岗实践方式与途径、教师顶岗实践的问题与对策进行了探讨,为建设与食品类专业项目课程教学相适应的师资队伍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韦红云 《高教论坛》2012,(12):127-129
自从高职院校推行项目教学法以来,任务驱动、项目设置与实施情况的检验成为教师教学的主要手段,尤其在新生学习《市场营销学》课程中,如何实施项目教学并掌握学生项目完成的情况,既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专业技能基础知识的必经环节,也是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实施项目成果的具体体现。本文试就《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中为检验学生项目完成情况所采用的项目实施检验法的实际应用来谈谈笔者的教学实践体会。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职业院校注重内涵式的发展呼声愈来愈强烈,传统的学科课程的弊端日益突出,使得近年来项目课程开发与实施在职业院校发展中的优势地位日渐突出.但是作为课程实施的主体—教师队伍参与的积极性仍然不高,研究意识以及课程开发技术等方面还存在不足.鉴于这些问题,找准项目课程与教师参与课程开发的契合点,让教师顺利地走“进”项目课程,从而实现教师走“浸”课程开发这一目标就显得尤为必要.从教师参与项目课程开发的可能性与必要性的角度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由“进”到“浸”转变的几点策略.  相似文献   

6.
朱芳 《时代教育》2014,(12):108
文章介绍了模拟电路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发展背景与实施现状,对项目教学法的实施思路进行了简要叙述,重点阐述了模拟电路课程一体化教学中项目教学法的实施步骤,从明确项目任务,到项目安排,再到项目实施,最后由教师对学生完成项目情况进行评测考察与总结,表明项目教学法对于模拟电路课程一体化教学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王存荣 《成人教育》2013,33(7):64-65
在高职教育课程改革中,项目课程成为备受关注的课程。从理论上讲,项目课程有利于整合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但是,在教学实践中,项目课程实施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许多一线教师或学者从宏观的工学结合机制层面和微观的教学层面上研究影响项目课程实施有效性的因素。事实上,我们可以从中观的课程体系的角度透视高职院校项目课程实施的有效性。这里的有效性主要关注在项目课程实施中,学生对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的有效建构以及对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的有效整合。  相似文献   

8.
吴蕊 《考试周刊》2015,(3):9-10
项目制教学是一种基于工作任务的教学模式,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师的教学观念和角色、职业经验和专业技能、开发和实施项目课程的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文章设计了项目制教学知识型培训、项目课程开发和实施能力型培训和选派教师去企业顶岗实习三个模块的培训,从而确保项目制教学方法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9.
在高职项目课程设计与教学实施过程中,找准功能定位、明确开发主体和教学实施的中心、建设共享性的实践教学平台是项目课程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项目课程的功能与促进某种职业能力的形成密切相关;项目课程的开发主体应该由作为教育实践者的教师和教育研究者构成,另外学校组织与制度支持是课程开发中引入企业资源的重要保障;项目课程教学实施应该是以活动为中心的课程实施方式,课程组织设计是项目课程教学成功的关键;高质量的项目课程应该通过密切的校企互动,建立共享性的课程实践平台,在兼顾课程针对性和普适性的同时推进课程建设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项目课程开发、实施至今,学校与教师多数表现出强烈的赞赏之情,但也有部分教师感到茫然。项目课程实施效果到底如何,用什么方法能直观、明确地获知结果,是项目课程利益相关者最为关切的问题。文章从确立"试金石"的渊源出发,确立了六种学习行为,并分析了六种学习行为的"试金石"特性。  相似文献   

11.
"行动导向教学法、项目课程、学习领域课程"三者都都强调工学结合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强调课程组织和实施改革的"行动导向教学法"正在逐步被大多数高职教师接受,但高职教师要能够熟练地将其应用于课堂之中,一方面要设法加强自身的专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积累。课程内容的改革方面,现阶段,"项目课程"更适合于各类高职课程的改革,也易于被高职教师所接受;学习领域课程作为比较理想的职业教育课程模式,应该是专业课程改革的方向和目标,更适合于经济发达地区、校企合作背景坚实的学校。  相似文献   

12.
调查发现,中职教师课程实施认知能力表现为多元取向并存,但与实际行为有不一致的现象。中职教师课程实施实践能力方面,技术工艺生产属性有待进一步融入;关注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发展,但不了解新技术职业对人才素质要求状况;学生与教材内容、教学设计之间的差距迫使教师在课程实施中不得不灵活调整;在课程内容更新中,与企业生产实践对接的常态化不足;尝试使用新的教学方法,但是还不能完全轻车熟路。中职教师课程实施反思能力表现为有反思但是自觉程度有待提高。中职教师课程实施能力的培养需要加强职前教师教育的课程素养教育、开展职后中职教师企业实践的培训、优化中职教师课程实施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3.
We analyse the implementation of a new New Zealand physics curriculum from a socio‐cultural perspective. We explor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urriculum document and examine the obstacles to its implementation. Change was compromised by the lack of any intersubjective linkage between teachers and the curriculum designers. The teachers’ own community of practice was most influential in how implementation occurred.

Curriculum change processes and discourses must be made transparent so that teachers can have a framework for ‘dereification’ of a curriculum document into their classroom practices. Without planning for teachers’ participation in the negotiation of curriculum meanings, curriculum developers themselves become marginalized, and the cultural objects they have developed will be adopted in unanticipated ways.  相似文献   

14.
项目课程视野中教师课程能力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项目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参与课程从单纯课程执行走向全面课程运作,对教师课程能力提出强烈诉求。实践中教师课程能力已经成为制约项目课程改革的瓶颈因素,原因是人们对教师课程能力应达到什么目标,课程能力的表现形态是什么,应如何形成等基本问题缺乏深入把握。教师课程能力应从抽象的要素能力走向行动能力,从单一执行力走向多元创造力,从能力迁移走向能力生长。  相似文献   

15.
从职业院校教师提出教师不该、不能参与课程开发入手,具体分析教师到底该不该参与,能不能参与的疑问后,提出教师应该参与,也能够参与项目课程开发。最后指出教师发出否定话语的原因是不愿参与项目课程开发,剖析原因后,从理念培养、多元激励、专业发展三个方面提出了激励教师参与课程开发的策略设计。  相似文献   

16.
课程改革一直都是世界各地教育变革的核心,改革的实施往往需要教师去执行。而教师在课程改革中的地位却一直被忽视,其参与课程改革的方式往往是作为被动的执行者。随着课程改革研究的不断深入,对教师的角色应有新的认识,教师参与课程改革的方式也应随之改变。通过对过往各地课程改革的回顾,此研究分析了教师在参与课程改革进程中角色以及影响教师参与课程改革的因素,并阐明教师的抵触在课程改革进程中自然性,进而提出建立支持教师改变环境的必要,透过官、民的互动带动教师参与课程变革的内驱力,以期能对我国当前课程改革实施的顺利推行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在新课程改革试验区,高中新课程实施面临一系列的问题。高中新课程要求教师根据国家或地方的课程标准灵活地对教材进行处理。课程实施应采用调试取向,在策略上优化课程结构,根据知识的性质,采取多样化的实施策略;在制度上改革教师的抗拒心态,实现教师的内在改变;构建学校改革气氛;开发利用各种资源;加强课程领导职能。  相似文献   

18.
19.
农村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能有效地弥补其在教学改革中的不利现状,但在具体的开发中存在着观念、管理、教师和支持上的诸多问题。依据课程开发的理论,须树立正确的理念,加强师资建设,加大支持力度,充分开发农村校本课程资源,以促进农村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基础”课)是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开展幸福观教育的理想之所。在“基础”课程中加强幸福观教育,要按照“三个结合”的原则,在课程设计上,以幸福观为牵引,做好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变的顶层设计;在课程实施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体验式教学中认识幸福;在课程评价上,重视内在价值,在教学相长中领悟幸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