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磊  胡青  李启华 《科教文汇》2010,(22):15-16
生命、生存、生活在本质上是构成人的社会关系的总和。"三生教育"作为一种作为充满爱和希望的教育,从生命、生存、生活三个角度采用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形式教育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教会他们珍惜与尊重生命,树立严肃的生命价值观;生存教育教会他们在危难时刻拯救自己与帮助他人,树立积极的生存价值观;生活教育教会他们享受和善待生活,树立健康的生活价值观。"三生教育"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塑造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开展大学生生命教育必须基于"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以"重塑伦理道德教育"为突破口。与生命的自然、社会、精神三个属性相对应的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内容应包括生命基础教育、生命发展教育、生命超越教育三个方面。开展大学生生命教育要求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三管齐下,这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3.
李贵兰 《科教文汇》2009,(19):9-9,15
为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云南省在全省各级各类学校推行了内容涵盖生命、生存、生活教育的“三生教育”。“三生教育”政策的出台,对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深远的意义。如何更好地落实三生教育,是摆在我们面前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笔者认为,应该发挥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对教育产生的不同作用,促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位一体,共同推进生命、生存、生活教育。  相似文献   

4.
杨松慧  刘云 《中国科技纵横》2010,(24):181-181,166
实施“三生教育”的目的就是使人体验、认知、感悟生命价值、生存价值和生活价值,帮助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最终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三生教育”是系统工程,涉及到教育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个环节。创建和谐校院的终极目标就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因此,开展“三生教育”活动对和谐校院建设乃至和谐社会的构建都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技校德育实效性不强的原因之一是:没抓住素质的本质——回归生命本体的教育。生命教育可提高技校德育的实效,生命教育可从生存意识、生存能力和生命价值升华教育三个层次进行教育。生命教育应注意形式与实质、理论与实践、课内与课外、教人与律已、家庭、学校与社会五方面结合的原则。  相似文献   

6.
杨晓会 《科教文汇》2013,(26):146-147
一所学校的文化建设,需要有核心、有理念、有思想,来为之树立一个文化上的“灵魂”。我校倡导“生命、生存、生活”的“三生”教育理念,即以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为基础,以和谐的校园生态为途径,达到真正体贴与全面发展生命的教育理想。  相似文献   

7.
真正的教育是从人的生存事实出发,以知识的陶冶与智慧的激发来"照料人的心魄",使人的生命本身得到关照,使人的生存境界得以提升。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阐述了现代教育的意义以及现代教育意义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相似文献   

8.
刘小梅 《科教文汇》2011,(23):23-23,35
生命是非常神圣的,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只有一次,而我们的教育一直缺乏生命教育。本文立足于生命教育与初中思想政治课程的关系,从生命教育的视角来探讨初中思想政治课程改革,旨在帮助广大教育者认识思想品德课在培养学生生命意识方面的作用,希望能够为推进新课程改革,培养出一代健康、活泼、热爱生命、全面发展的青少年,尽一点微薄的力量。  相似文献   

9.
生命教育是学校德育教育的基本内容,学校通过特定的教育手段与功能,帮助学生为自身的成长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我从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的感恩教育、关注学生生命本色的教育、关注生命情感的教育、关注"钥匙"儿童的教育五方面对学生的生命教育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0.
我国语文课程审美教育本体论的理论变迁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延续了两千多年的以儒家思想为核心,以道家思想为补充的诗教课程审美教育;二是近百年来语文审美教育的曲折发展;三是新课改背景下语文审美教育的理论探索。纵观这三个阶段语文审美教育的发展,可以认为,语文课程审美教育本体论探究经历了关注主体生命(文质彬彬的君子,无为而无不为)——成就"理""心"(存天理,灭人欲)——提倡科学理性——重视主体生命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1.
我国语文课程审美教育本体论的理论变迁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延续了两千多年的以儒家思想为核心,以道家思想为补充的诗教课程审美教育;二是近百年来语文审美教育的曲折发展;三是新课改背景下语文审美教育的理论探索。纵观这三个阶段语文审美教育的发展,可以认为,语文课程审美教育本体论探究经历了关注主体生命(文质彬彬的君子,无为而无不为)——成就"理""心"(存天理,灭人欲)——提倡科学理性——重视主体生命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2.
科学发展观视域的生命教育缺位与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在本质上是有生命的.然而,当代教育中生命的缺位现象仍然比较严重,人的主体性和人的全面发展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与"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由此,站在生命哲学高度上,反思当代教育中生命缺位的现象,从现实人的需要出发来构建生命教育的体系,探讨学校在生命教育中的应有作为,正是本文之主旨.  相似文献   

13.
安全,是每个人幸福的保障。人最可贵的莫过于生命。安全是学生生存、成长、发展、幸福的前提,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生命不保护,谈何教育?所以说,安全教育责任重于泰山。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由于其特殊性,安全教育尤为重要。中职生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家中和学校度过,因此,社会、家庭、学校三方面应该联合起来,为了中职生的安全共同努力,提供有效的方法,帮助中职生健康正常的成长。  相似文献   

14.
陶行知先生是中国创造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其"生活即教育"理念影响甚广。新课程标准也是与其一脉相承的,意图将语文教学与生活相衔接,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语文素材,感受生活中处处有语文。本文从教学内容生活化、教学方法生活化和教会学生体验生活三个方面阐述了如何把生活融入语文教学,真正做到"生活即教育"。  相似文献   

15.
张勇 《今日科苑》2010,(8):309-309
时代的发展要求加强大学生生命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实现大学生生命教育的主课堂,生命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拓展和延伸,大学生生命教育内容的构建主要包括生命意识教育、生存信念教育和生命价值教育。  相似文献   

16.
真正的教育是从人的生存事实出发,以知识的陶冶与智慧的激发来“照料人的心魄”,使人的生命本身得到关照,使人的生存境界得以提升。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阐述了现代教育的意义以及现代教育意义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相似文献   

17.
教育青少年认识生命、体验生命、关爱生命、珍惜生命,已成为教育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而青少年的生活中却出现了"电子宠物"这一形式,本文将从生命教育的视角分析这一形式对青少年生命教育的误导,进而探讨了生命及生命教育的内容、特点及青少年生命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在目前的社会经济发展的形势下,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与精神文化生活得到了广泛的提升,大学生思想教育中所包含的生命教育问题也越发尖锐。生命教育问题是各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较为重要的一环。本文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富有的内涵与意义的基础之上,将针对"人本化""实用性"以及"精神发展"这三点来对大学生进行生命教育。  相似文献   

19.
艺术教育从本质上是一种生命教育和情感教育。它是通过最直接的生命力,通过对美的激发、诱导,直达生命的本源。它调动了人对生命的感悟力、鉴赏力、创造力;挖掘了人在非理性的、无意识层次生命的潜力,使人成为更加完美合理、有情感、有智慧的个体。透过艺术可以充分地发掘儿童。精神世界更开阔,生活更丰富多彩,更富有活力和进取精神。因而,从形成和塑造未来完满和谐的、具有创造性人格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审美一艺术教育具有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教师素质关乎生命教育成败。本文从实施生命教育的视角对中学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进行了探讨,以期能推进中学生命教育的实施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