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8 毫秒
1.
李贵兰 《科教文汇》2009,(19):9-9,15
为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云南省在全省各级各类学校推行了内容涵盖生命、生存、生活教育的“三生教育”。“三生教育”政策的出台,对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深远的意义。如何更好地落实三生教育,是摆在我们面前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笔者认为,应该发挥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对教育产生的不同作用,促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位一体,共同推进生命、生存、生活教育。  相似文献   

2.
杨晓会 《科教文汇》2013,(26):146-147
一所学校的文化建设,需要有核心、有理念、有思想,来为之树立一个文化上的“灵魂”。我校倡导“生命、生存、生活”的“三生”教育理念,即以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为基础,以和谐的校园生态为途径,达到真正体贴与全面发展生命的教育理想。  相似文献   

3.
朱磊  胡青  李启华 《科教文汇》2010,(22):15-16
生命、生存、生活在本质上是构成人的社会关系的总和。"三生教育"作为一种作为充满爱和希望的教育,从生命、生存、生活三个角度采用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形式教育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教会他们珍惜与尊重生命,树立严肃的生命价值观;生存教育教会他们在危难时刻拯救自己与帮助他人,树立积极的生存价值观;生活教育教会他们享受和善待生活,树立健康的生活价值观。"三生教育"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塑造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社会转型期,部分大学生生命观存在偏差,漠视生命、伤害生命、消极厌学等现象大量存在,为了全面了解大学生的生命观现状及高校生命教育的实施情况,课题组有针对性地开展问卷调查,通过分析提出生命教育的对策和建议,帮助大学生增强生命认知,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高校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世界卫生组织(WHO)早就指出:老年期是人的“生命的质量期”。一个人的生存的尊严和生命的价值,主要体现在老年阶段。如果我们过去认为人的中青年时期生命力最旺盛,是一生的黄金年华,是事业成功和家庭幸福的高峰时期,那么,观在我们必须重新审视人的一生,在老年社会到来的时候,我们应该自豪地说:老年期是人的真正的黄会岁月。  相似文献   

6.
欧阳逸  阳朝 《科教文汇》2013,(24):20-21
墨家主张“爱人若爱其身”的兼爱观,将别人的生命价值与自己的生命价值等同视之;提倡用非攻的方式解决矛盾冲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重视贤才,提出“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的选才思想,彰显了公平正义。吸收和转化墨家思想中的合理内核,对大学生生命教育有积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7.
以人为本思想的实质,就是以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为本,以人的个性、独特性和创造性为本。一切教育必须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这是现代教育理念的核心内涵和基本价值取向,也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精髓。“以知识为本”和“以技术为本”的教育,不能培养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素质教育是全面和谐发展的前提,人文教育是全面和谐发展的支撑,个性发展是全面和谐发展的核心。  相似文献   

8.
中国儒学所讲的“天人合一”,就是要求人与自然保持和谐统一,它的最深刻的价值之一就是承认自然界具有生命意义、具有自身的内在价值。“天人合一”哲学思想,具有人文主义精神.与现代的可持续发展原则相契合。当今社会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已经形成共识.企业必须顺应社会的这种潮流,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长青树。  相似文献   

9.
人是由生命、生存和生活构成的有机体,生命、生存、生活是人成之为人的首要前提,也是人的发展的重要条件。开展以生命教育、生存教育与生活教育为主要内容的"生命教育"可以从三个方面推进人的发展,即从人的生存性、社会性与超越性三个维度推进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资源和环境的有限发展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到目前为止,地球为人类生存提供了唯一的自然基础。这个基础同时限制和影响着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技术使用及内部矛盾。人自己是资源和环境的破坏者。为了社会的长远发展,必须破除人类中心观,确立非人类中。观,承认自然界的价值和一切生命存在的权利,敬畏地球*;同时制定新的有限发展战略,实现国际间资源和责任的合理分配,使生产向“绿色道路迈进”,未雨稠缪,以绝后患。  相似文献   

11.
《科技风》2019,(2)
新时期背景下,我国高职生生命观受到多元化元素冲击,每年时有发生伤害自己或他人生命的现象。本文从阐释"高职生生命观"入手,调研分析新时期高职生生命观现状,发现大部分高职生的生命观是积极向上的,但也存在令人担忧的问题;基于调查结论,提出生命观教育对策,以此探索可供选择的路径、实现生命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周思宇 《科教文汇》2013,(13):38-38,47
中国就其根本是乡土性的,乡土教育担负着为乡村培养人才的重任。而近年来,我国乡村教育价值取向上明显存在“工具化”和“城市化”的倾向。回归“位育”是对乡村教育价值取向的重新定位。其要求乡村教育回归乡土,结合其固有的人文生态环境以安其所;同时回归人本身,关注个体作为生命的价值以遂其生。  相似文献   

13.
知识产权法因技术理性观的侵蚀而呈现的失衡状态,在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为标志的数字时代愈发凸显,隐藏着从局部失衡发展为系统性、结构性失衡的隐患。知识产权与隐私权、“数字人权”、生命健康权、信息获取权等权利的冲突亟待规制。建构主义的技术观从技术产生与运作中“人”的能动因素入手,为这一冲突的解决提供了思路。数字时代知识产权法的建构应当以人本主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从“树立平衡保护观”“培育创新与发展共同体”和“构建风险共同体”三重维度培育人本主义知识产权观,从坚持人的主体地位、强化人的主体责任、完善人的基本权利三个层面完善知识产权制度。人本主义知识产权保护理念的提出,也将为中国法迎来世界时刻。  相似文献   

14.
开展大学生生命教育必须基于"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以"重塑伦理道德教育"为突破口。与生命的自然、社会、精神三个属性相对应的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内容应包括生命基础教育、生命发展教育、生命超越教育三个方面。开展大学生生命教育要求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三管齐下,这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5.
正职专生抗挫折力低,又忽视自身生命意义和价值,同时经历中考失利,导致遇事往往采用偏激的手段解决,自杀自残或伤害他人的报道屡见不鲜;本文通过剖析职专生生命教育的现状,探索适合职专生生命教育的方法和对策。一、生命教育的提出与内涵1968年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首次提出生命教育,21世纪生命教育已遍及全球;近年来我国在人生观教育基础上提出生命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尊重人的生命价值,理解生活的真正意  相似文献   

16.
作为基础教育中的生物学教学,理应担当起进行生命教育的重任,以“生命教育”为切入点,将生物知识、技能教育与生命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开展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使每一个学生都真正认识生命之珍贵、生命之坚强、生命之和谐、母爱之伟大、生命之意义,从而尊重生命、关爱生命、珍视生命.  相似文献   

17.
王翔 《科教文汇》2008,(26):71-71
死亡教育是生命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死亡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死。而是由死观生。它使学习者从省思死亡中,理解生命的价值以及生命与死亡的关系,珍惜和热爱生命,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努力地学习和工作,从而促进生活品质的提高。死亡教育在我国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尤为迫切。  相似文献   

18.
死亡教育是生命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死亡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死,而是由死观生。它使学习者从省思死亡中,理解生命的价值以及生命与死亡的关系,珍惜和热爱生命,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努力地学习和工作,从而促进生活品质的提高。死亡教育在我国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尤为迫切。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标准明确的指出,在高中生物教育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观,引导学生学会与自然和谐的相处。在教育教学中,若想实现该教学目标,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推行生命教育。在生物教学中实施生命教育,需要把握以下的教学策略:拓展书本内容。探索生命之美;设计好教学内容,展现生命教育;举办相关的讲座等等。  相似文献   

20.
徐会艳 《科教文汇》2014,(27):15-16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增加,许多学生在自我约束、人际交往、心理调节等方面反映出来的问题和迷惘日益突出。为了了解“90后”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对生命教育的认知状况,对淮安市周边高校做了问卷调查。笔者试图寻找一种适合高校生命教育的内容与方式来实施生命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人生观,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