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长沙的街头文化在清末维新运动前后呈现出截然不同的两种形态,由传统城市文化的私人性、等级性、宗法性和封闭性,逐步转变为开放性、平等性和公共性。公共性是现代城市文化的一个本质属性之一。维新时期长沙改良精英对地方自治的追求,首先表现在对城市公共领域的介入上,这也是长沙街头文化公共性转变的动因之一,而长沙的开埠,则为街头文化的变迁提供了物质条件。  相似文献   

2.
城市公共空间是公民社会学习的重要场所。当前城市公共空间存在过度审美化与审美极化的问题,反映了当前城市生活的空间之争与审美霸权,导致了城市公共空间的公共性缺失。失去了公共性的城市公共空间自然无法成为公民学习的场所。恢复城市公共空间的公共性需要审美批判。基于审美批判的公民学习是一种构建以审美正义为价值基础的学习环境的主体化公民学习,是一种旨在建构一个平等交往、令人愉悦的宜居公共空间的民主实践过程。  相似文献   

3.
现代公共哲学的复兴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它内在倡导的共生、共享、共赢的价值理念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了精神支撑和内在动力,但公共性哲学理念的形成与发挥也要以社会的不断和谐化为前提,和谐社会是公共哲学追求的目标。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必须注重对民众公共性哲学理念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图书馆不仅仅为公众提供信息共享服务,还记录城市变化发展轨迹、承载城市文明、反映城市文化特征并传承着城市文化.第三空间语境中,图书馆需要提升社会参与能力,体现开放、平等与包容,实现服务范式的转变,发挥城市休闲功能,开发城市休闲价值,培养公众休闲价值行为判断,提升公众休闲素养,构建城市多元文化融合的公共平台和文化公共空间.  相似文献   

5.
图书馆是社会公益性组织,是提供社会公共信息(文化)的重要机构,公共文化服务关注公民的文化权利,提供公共性、公平性、便利性和多样性文化产品。在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图书馆应积极探索如何在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的基础上,大力推进文化资源公益性开发,做好图书馆文化资源的公益性服务。  相似文献   

6.
转型期的政府公共性问题:审视、反思、求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性是政府的根本属性,也是其合法性的基础。然而,在社会转型期,实然与应然仍然存在着的差距甚至背离,使政府公共性日益成为问题。反思其原因有传统行政模式的弊端、缺乏良好的行政伦理、公共权力缺乏监督制约、公共精神缺失等。服务型政府建设是解决政府公共性问题的路径选择。在构建服务型政府的过程中,将社会公平作为公共行政的核心价值,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推进蕴涵公共行政精神的新型行政文化的转变和发展、培育成熟的公民社会等是提升政府公共性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公共性作为个人在共同体中获得自由个性的秩序创制,日趋成为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内在品质与价值期待。从功能论视角来看,公共性能够以“个人—共同体”相统一的类思维,推进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形成价值共识、资源共享与文明共创的关系构序。在构建新文明范式的境遇下,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呼吁着一幅内嵌文明意蕴与文明逻辑的公共性图景,即公共价值的理性自觉、公共文化的繁荣有序与公共意义的实践创生。为此,要不断推进“个性化”与“社会化”有机整合的公共价值引领、“外援型”与“内生型”深度嵌合的公共文化服务、“观念性”与“实践性”高度耦合的公共意义构建,提升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公共性品质。  相似文献   

8.
公共性是职业教育课程的本真意蕴。公利性、公有性、公开性,三者从不同维度诠释着现代职业教育课程的公共性特征。然而,现实状态下,职业教育课程公共性建设面临着课程公共性理念背离、课程空间封闭性强以及课程主体公共意识薄弱等危机。要重构职业教育课程公共性,必须强化政府公共责任、扩展职业教育课程公共空间、培育职业教育课程主体的公共意识。  相似文献   

9.
公共性是公共伦理的核心价值观.公共性要求政府以维护与实现公共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运用公共伦理为公共活动提供伦理规范和评价标准.目前我国尚存在较为严重的政府公共性流失现象,例如寻租行为、部门利益化、地方保护主义、公物私用等等.实现政府公共性是构建服务型政府的客观要求,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要从伦理角度对政府公共性流失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并在行政文化、公共政策、公共伦理制度和行政主体的层面上找出治理政府公共性流失对策,从而彰显政府公共性,维护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10.
要全面达成新课程改革的社会目标,教师除具备专业性之外,还应当发展其社会公共性质。因为新课程改革自由、平等、公正和公民教育的社会价值取向需要教师具备公共性前提;新课程改革的目标需要教师具备公共性内涵,即公开性、交往规范性、利他性、政治主体性;纠正技术化倾向需要教师发展公共性质;社会公众需要教师树立公共形象。教师要充分发展并彰显其社会公共性质,就要在专业性与社会公共性之间构建某种平衡关系。  相似文献   

11.
从历史传承、价值导向、智力支持、实践规范等方面探讨了我国实施"文化强国"战略中档案文化社会功能的作用.建议档案部门要积极参与文化建设,把握和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加强宣传交流,改善档案文化发展的环境,加快建立档案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发挥档案文化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2.
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背景下,文章详细分析了汕头市民道德素质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提出了提升市民道德素质的相应对策:加强文明公益宣传,倡导文明行为方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道德建设良好氛围;深化道德教育引导,推动道德实践养成;发挥舆论与法律作用,软硬约束相结合;推进道德文化建设,发挥道德自律机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城市精神的文化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精神是城市文化的核心。城市精神以城市的历史文化为摇篮,以时代精神为号角,以民族精神为基石,以地域特色为个性、以人文精神为核心。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城市精神有四大作用:动力作用、导向作用、凝聚作用和约束作用。培育和弘扬城市精神的途径在于:加强宣传教育,营造舆论氛围;提升市民素质,奠定民众基础;推动文化建设,提供文化支撑等。  相似文献   

14.
蒋登攀 《湘南学院学报》2009,30(3):82-83,94
公共艺术设计的时代性与公共性决定了其教学的创造性与多元性。高校公共艺术设计教学应从研究教学内容入手,紧密联系现代公共艺术设计实践,优化专业课程建设,探索与本专业相适应的教学模式,着眼于现代城市建设发展的实际,创新教学思路,在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综合能力培养的同时,强化创新意识,加强技能技巧训练,培养合格的公共艺术设计人才。  相似文献   

15.
任何社会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大多数成员经过价值实践后所形成的能够反映他们公共利益与需要的价值体系。公共性是当代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旨趣,它深刻地体现在核心价值体系的生成、运行与目标中。在当代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生成中,公共性是通过经济、政治、文化、道德、伦理对价值体系的影响来体现的。在当代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运行中,公共性是通过核心价值体系的导向、规范、整合、发展作用体现出来的。当代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在生成与运行的逻辑演进基础上,逐渐实现其公共性目标,即维护社会公民的公共生活秩序、保障社会公民的公共利益、推进社会公共精神的构塑。  相似文献   

16.
第五届全国特奥会在福州成功举办,真正展现了福州市"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城市精神,也提升了福州的城市软实力,对于强化市民社会责任感、加快海西建设的步伐,起到了推动作用,为进一步改善智障人士的生存环境起到了积极作用.通过特奥会来提升城市软实力的相关举措:改变市民对智障人士观念,加速福州特奥公益事业的发展,加大媒体有关特奥会事宜的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17.
公元一世纪前后,位于欧亚大陆文明地带东西两端的中国秦汉、古罗马在纪念性雕塑上都取得了较高的成就,但就其纪念性雕塑的城市公共性而言,两者存在巨大的差异.在古罗马,城市纪念雕塑主要被置于整个城市的大环境中,和其他公共场所发生有机的联系,而在中国秦汉时代,缺乏像古罗马纪念雕塑的公共性特征,而是形成以陵墓雕塑为中心的纪念雕塑,依附于各种墓葬建筑而置于墓前或埋于地下,这与这一时期的罗马和秦汉的城市功能、宗教文化、社会阶层结构有极其密切的关系.根植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秦汉、古罗马的雕塑艺术在欧亚大陆两端交辉相映,为后来的东西方雕塑艺术发展奠定了基础和走向,展现了东西方文化各自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8.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文化城市是具有生命力的城市。建设文化钦州是提升城市竞争力的时代呼唤。建设文化钦州,关键是增强钦州文化的创造活力。通过弘扬良好道德风尚、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加快产业发展步伐、营造文化建设氛围,把钦州建设成为具有岭南风格、东盟风情、滨海风光的特色文化城市,让千年古城焕发出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9.
以大文化的视野观察,高校图书馆和社区文化之间具有相同的社会公益属性。目前,城市社区文化存在不少问题和不足,需要其他公共文化资源的介入和支撑。高校图书馆有必要融入城市社区文化建设.并具备较好的图书资源和人力资源等优势,建立高校图书馆参与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机制和一套可实施的具体规章制度,应该能作出较大贡献。  相似文献   

20.
影院是城市公共文化的传播空间,是观众与电影互动的重要媒介,从影院文化可以了解一座城市文化品位的高低,从影院的发展变更可以认识到一座城市的社会历史变迁。合肥作为中部省会城市,近年来电影产业飞速发展,影院的空间布局等特征影响着合肥影院与城市之间的融合程度及影院自身的发展程度。合肥影院已经不仅仅是放映电影的场所,还是电影与观众平等互动的公共文化空间,是合肥公众身份建构与身份认同的重要方式,更是承载着几代合肥人集体记忆的“筑梦”空间。但是合肥缺少地方性特征明显的影院,这也是合肥影院需要发展的一个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