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蒋莉 《湖南教育》2002,(6):43-43
数学与客观世界之间存在着一种密切的联系,即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教师要把枯燥的数学变得有趣、生动、易于理解,就需要把教和学放到儿童生活的大环境中,以便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在生活情境中理解数学、应用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把数学问题生活化,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中处处有生活。一、摄取生活现象小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同时他们对周围的各种事物、各种现象都充满好奇。教师应紧紧抓住这种好奇心,结合教学内容,摄取学生熟悉的生活细节,引导学生利用自身已有的生活经验理解抽象的概念…  相似文献   

2.
小班化课堂让生活走进数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生活情境、生活需要入手,让学生学习的内容从自己的生活中走出来,让学生在现实的生活中提出自己的数学思考,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粤活中处处有数学。  相似文献   

3.
数学源于生活,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我们在教学时应善于从生活中挖掘数学,让学生贴近生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知识去解决身边的生活问题,就达到了我们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要让学生易于接受数学,乐于学习数学。我们在数学中应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生活经验出发,创设合理的生活情境,突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独立思考,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自主完成对知识的构建,使学生能从生活背景中感知数学,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形成良好的数学应用意识。  相似文献   

4.
数学源于生活,植根于生活。数学教学应当让学生走进生活学习数学、体验数学、运用数学,产生“数学有趣”“数学有用”的情感,消除对数学的畏惧感、神秘感,实现《数学课程标准》中“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历数学的过程”等目标。以下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感悟,愿与同仁商榷。  相似文献   

5.
新的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让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  相似文献   

6.
新修订的《小学数学教学大纲》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教学要求中增加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仅要求选材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而且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为此,我们对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进行了探索。所谓“生活化”,即在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强化数学教学的生活化,注重实践第一,对于学生更好地认识数学,学好数学,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促进整体素质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一、数学教学由知识化向生活化、实践化转变,树立大数学观 新课程标准对生活所蕴含的数学教育价值和学生生活经验予以了相当的重视和关注,深刻地体现了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思想。数学学习从根本上来讲是与生活相联系的,数学学习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不可能也无法把数学学习封闭在课堂内,切断它与广阔的社会生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的联系。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充分让学生更多地接触数学材料,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区等的教育资源,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尽可能增加学生数学实践的机会。另一方面,从数学能力来看,它在本质上也是实践的而不是认识的。过去,  相似文献   

8.
新《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指出:“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历数学的过程”。既然数学来源于生活,那么我们的数学教学就应该联系生活、贴近生活,让学生熟知、亲近,诱发学生的内在知识潜能,使学生主动地动手、动口、动脑,想办法来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以达到对自我生活、心  相似文献   

9.
一、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发现数学问题,理解数学和感受数学,是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的具体化。  相似文献   

10.
数学源于生活,数学根植于生活。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把枯燥的数学变得有趣、生动、易于理解,就需要使教学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从现实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通过对生活问题的解决来学习数学,在生活中学数学,从而实现数学学习过程的生活化。  相似文献   

11.
韩姝 《当代教育论坛》2005,(11X):114-114
一、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建立“数感” 由于数学知识本身来源于现实生活,因此培养“数感”要把数学教学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人手,挖掘生活中的素材,使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生活中充满了数学。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认识周围的事物,在生活中体会数的含义,建立良好的数感。  相似文献   

12.
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让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数学高于生活意思是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习惯,树立学生探索规律的信心,开掘学生创造性思维,燃起学生研究数学的愿望。数学知识回归生活即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用数学。  相似文献   

13.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因此,在新课标理念下,教师应尽可能地把数学问题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从生活中来,又到生活中去,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离不开数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身边的事物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发现数学问题并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的魅力,让学生在体验到数学价值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其进发出创新的火花。  相似文献   

14.
在数学教学中,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将教学活动置于学生真实的生活背景中,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构建来源于学生生活的数学课堂。  相似文献   

15.
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让数学走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理解数学。  相似文献   

16.
根据新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学生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学生在问题中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数学。为了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小学数学应重视生活化的探索,即在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用问题解决学习的方式,寻找生活中的数学原型,联系生活实际讲数学,体现数学,用“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  相似文献   

17.
孙瑞 《辅导员》2010,(8):58-58
新课标中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教学要求中增加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联系生活学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相似文献   

18.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生活本身又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我们的数学教学要尽可能地接近学生的现实生活与社会生活,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中也处处有生活的道理。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把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加强数学教学的实践性,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相似文献   

19.
数学是有着实实在在、生动活泼的生活背景,从生活中来的数学才会是活的数学,有意义的数学。为此.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使学生在生动活泼、主动参与的数学实践活动中,获得更多的感受和体验;让数学回归生活,回归自然。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的兴趣与信心。  相似文献   

20.
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新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要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充分运用学生的生活情境来增进学生的生活体验.让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这也是我近年来,在不断探索、实践的问题。笔者认为,重组、体验与审视是生活数学教学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