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堂是孩子展现自我、发展自我的舞台。新课程的理念之一,就是把本该属于孩子的课堂还给孩子,让孩子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上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我作了以下几点尝试、探索。  相似文献   

2.
巧用竞赛组织课堂,激发孩子的集体荣誉感,让课堂变得活跃有激情;尊重、关注每个孩子,用爱和信任去对待和感化孩子,让课堂充满人情味。  相似文献   

3.
孩子在课堂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要给孩子创造一个好的宽松优越的学习环境,学会尊重孩子之间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培养孩子主动乐学爱学的学习意识,让孩子在充满生机活力、没有任何压力的情况下,在现代课堂中学有所成,学有所得。激发起课堂的活力,彻底改变过去的满堂灌的陈旧教育教学模式,学习的求知欲望十足,从而在课堂中彰显自己的个性,让课堂"飞扬"起来。  相似文献   

4.
李青青 《辅导员》2014,(12):71-72
正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渠道,是学校文化的核心,是撬动学校管理创新文化的支点。正是每天一节一节的课堂,让孩子不断地感受知识的魅力,感受学习带来的变化,在四十分钟的课堂上,孩子和教师共同成长。课堂是教师的本分,是孩子的天地,为了每一名孩子的健康成长,学校教育的研究一定要围绕课堂、聚焦课堂。课堂的第一层意义就是课堂教学,学生是课堂的主体,然后是基于改进教学的研究,也就是教研  相似文献   

5.
品德课回归孩子生活,如何真正做到没有布道式的口若悬河,没有训导式的正襟危坐,让孩子在无痕的影响中,妥贴、自然学习过有道德的社会生活。无痕课堂,创设生活情境;无痕课堂,创设自悟氛围;无痕课堂,体悟孩子心灵。教师应感悟童心、教育无痕、解放孩子、共同成长!  相似文献   

6.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很多教师都无奈于唱独角戏,自己声情并茂。学生却无动于衷,这样的课堂只能是教师的天地,孩子永远都徘徊在课堂之外,学习效率低下。因此,很多教师就埋怨:现在的孩子不爱学习;这些孩子真是“孺子不可教也”;孩子们一批不如一批;真是越来越笨了……面对这些埋怨,我们静下心来思考思考:真的孩子们变笨了吗?答案是否定的。我们发现孩子们除了课堂上,其他时候真的是很聪明,很有能耐。问题还是出在我们的课堂上,课堂上我们教师想过没有现在的孩子需要什么,孩子喜欢怎样的学习方式?课堂上只顾一厢情愿地讲解再讲解,当然不能引起孩子的语文学习兴趣。我们应该多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去理解孩子、关注孩子,并去吸引孩子。  相似文献   

7.
什么是培智语文幸福课堂?愉悦、有效、灵动的课堂就是幸福课堂.愉悦就是要创设一个开心的、吸引孩子的学习情境;有效是指课堂能全面关注每一个智障孩子的需求,让他们得到适性的发展;灵动是指课堂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孩子的潜能,让孩子捕捉更多深层次东西,并和老师的智慧火花相碰撞.  相似文献   

8.
周增辉 《辅导员》2015,(9):48-49
什么是培智语文幸福课堂?愉悦、有效、灵动的课堂就是幸福课堂。愉悦就是要创设一个开心的、吸引孩子的学习情境;有效是指课堂能全面关注每一个智障孩子的需求,让他们得到适性的发展;灵动是指课堂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孩子的潜能,让孩子捕捉更多深层次东西,并和老师的智慧火花相碰撞。智障学生由于个体残障类型、损伤程度不同,造成学生个体差异大、有意注意时间短、好动、容易分心等特点,但只要教师教学得法,甘于辛  相似文献   

9.
阳光课堂就是给孩子一个快乐、安全、幸福、民主的世界,给孩子一个自信、创造、自主、开放的空间。阳光课堂充分尊重孩子的主体地位,尊重孩子的独特体验,想办法让学生不断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培养孩子学习、创新的能力和积极乐观的心态,并因此而具备良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该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回答。笔者认为,新课程应该给孩子一个情感的课堂、对话的课堂、开放的课堂、感悟的课堂。这样的语文课堂,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11.
目前正努力追求"适应学生"的数学课堂,我认为在这样的课堂中应该平等对话、互动生成,具有科学精神和人文意识.教学中不仅应该构建情景性问题,设计全面多元的学习活动,使学生亲历知识的再发现和数学化的过程,同时应该加深理解策略,"发现孩子、了解孩子、解放孩子、信任孩子、把自己变成一个孩子",让师生在课堂里共同成长.  相似文献   

12.
美国教育家杜威曾说过这样一句话: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的确,孩子的童年生活大部分是在学校中度过的,而课堂又是孩子们学习和生活的重要阵地。我们应该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科学课堂?给孩子什么样的生活?学习是一种享受,我们该还孩子一个享受的科学课堂。享受科学课堂,意味着自由,它总是引导感情自觉地投入,鼓励心灵自由地飞翔;享受科学课堂,意味着尊重,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享受科学课堂,意味着平等,平等参与,平等对话。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改革实验以来,我常常思考:数学课上,以什么来吸引学生、感染学生?我的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应该得到什么?是让学生去熟记一些公式、概念、性质、法则,还是教会学生做习题,去应付考试?如何处理好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如何形成和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之间的关系?经过三四年的摸爬滚打,我觉得数学课应该是让孩子富有个性化的学习体验,应该是与孩子一起营造充盈生命活力的数学课堂;应该是促进孩子智慧生成、洋溢生活气息、呈现灵动色彩的课堂。这样的课堂,也应该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课堂,是孩子生命涌动的课堂。  相似文献   

14.
孩子学习的机会蕴含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之中,生活中的一切都是孩子学习的课堂,所谓"生活处处是课堂,课堂处处有生活"就是这个意思.幼儿教育不仅要关注孩子每一天的成长,更要关注孩子的生活.幼儿教师要善于从生活中捕捉教育契机,为孩子们选择合适的教育方式,将生活引入课堂,把课堂带到生活中去.  相似文献   

15.
课堂效率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教学质量的好坏。课堂中,学生的表现又直接决定课堂效率的高低。其实,让学生在课堂上有好的表现,这并不是难事。作为教师,心里要装下每个孩子,从心底里与他们沟通,从行动上关注他们,尊重他们。让孩子的课堂让孩子做主,把他们当作课堂真正的主人,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他们。  相似文献   

16.
张世明 《今日教育》2013,(11):52-52
什么样的课堂才是孩子们留恋的课堂?让孩子留恋的课堂是释放自由的课堂。自由是人的天性。孩子的身心是否得到全面、充分的发展,都有赖于他们的自由空间的大小。真正的学习应当是自觉、自愿和自由的学习,在自由的氛围里,孩子的心灵才能自由舒展和放飞。但遗憾的是,对于那种能让孩子体验到自由与欢乐的学习,我们往往认为那根本不是学习。  相似文献   

17.
束益华 《小学生》2010,(8):47-47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为现代教育开创了一片天空,给现代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孩子在学校的生活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里度过,课堂生活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孩子的生命质量。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深知:在这充满朝气的课改天空下,课堂应该让学生拥有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课堂应该成为学生自主邀游的领域,课堂应该是真情流淌、平等对话、自由开放、体验感悟的新课堂。  相似文献   

18.
一堂语文课下来,总有些老师在说,孩子不够配合,孩子不够积极,却没想过到底是孩子做得不好还是老师做得不够.课堂上孩子是随教师而动的,有些老师只是追求发言热闹的场面,孩子发言后,老师的大脑却是空白的,我们有没有认真倾听课堂上孩子的发言,真正关注孩子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呢?  相似文献   

19.
李凤林 《陕西教育》2008,(10):58-58
在十多年的教学中,我发现教学中的一切惊喜,都缘于教师给了孩子一个机会,给了孩子一份信任。在一次次的给予过程中,孩子越来越敢想、敢说、敢辩,课堂上就会连连出现惊喜,可能这种课堂正是我们所倡导的有生命的课堂。  相似文献   

20.
构建童心课堂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成效的重要途径之一。所谓童心课堂,即围绕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打造的高效课堂,它尊重孩子的个性特征,释放孩子的天性,为孩子创造一个自由、活泼、有序的氛围,让儿童的个性得到张扬,人格得到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