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在实践中借助“人文性”思想武器,摒弃传统习作教学,让习作教学成为师生积极的生命互动,让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自信,才能唤起学生对习作的兴趣。  相似文献   

2.
杜红梅  陈立芝 《教师》2012,(10):52-52
小学语文教学中,习作是块"硬骨头"。三年级的孩子更是如此,常常为习作发愁。而《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习作教育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关于这一点,在习作教学中我深有体会。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在小学作文起步阶段,兴趣是学生习作的动力,而生活则是学生习作的源泉。在作文教学中,  相似文献   

4.
习作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从口语表达到书面表达的训练和提高的过程。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也就是说习作教学因让学生多留心观察、在思考的基础上写自己想说的话,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自信,让习作教学成为师生积极的学习状态,方能唤起学生对习作的兴趣,如何才能做到呢?  相似文献   

5.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习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为学生的自主习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新的习作教学理念,更多地关注孩子们的习作要与实际相结合,鼓励个性表达。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在教学中,应注意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习作教学实践证明,在习作教学过程中,只有做到学中有导,以导促学,才能让习作教学“活”起来。  相似文献   

7.
曹锐  干亦平 《辅导员》2009,(23):34-34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关注学生习作,就是关注学生整体语文素养的提高;挖掘习作特点,就是挖掘学生习作的最初心理;整合习作教学模块,  相似文献   

8.
张媛 《教育》2013,(12):61-61
小学生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是小学生最不情愿完成的任务,更是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应该努力探究的课题。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倡导习作教学应该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认识到:“乐于表达”是建立在“易于动笔”的基础上的,也就是说,首先要让学生“易于动笔”,学生才会“乐于表达”,学生面对习作不再犯难,才有可能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让学生“易于动笔”,是习作教学的关键。然而怎样才能让学生“易于动笔”呢?  相似文献   

9.
杨华 《成才之路》2010,(36):33-33
《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在习作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习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习作能力是语文综合素养的体现。习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重新定位习作教学的目标和要求,要不断转变习作教学的观念,改进习作教学的方法,从而提高习作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可见,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现在网络互动习作教学逐步普及,教学模式在改变创新,下面谈谈我在网络互动习作教学中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作文指导如何落实这一课标精神,使作文指导实现以"习作"为目的呢?  相似文献   

12.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小学习作的要求是:"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但是在阅读学生的习作过程中,所折射出的一些倾向不得不令人担忧。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部分的实施建议中对写作教学提出这样的要求: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那么,在教学实践中,如何让“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落到实处呢?我结合苏教版三年级上册“习作一”的教学实践进行了一系列追问.  相似文献   

14.
杨任云 《教师》2011,(36):44-4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小学生习作要做到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发挥创造性;习作指导要有利于学生开阔思路,自由表达。"叶圣陶先生也早就呼唤:"生活充实,才会表白出、抒发出真的深厚的情思来。"  相似文献   

15.
《新课标》强调:“习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三年级的孩子初学写作,如何让学生在习作的起步阶段感受到习作的精彩、对习作有兴趣,乐于表达真情实感,轻松地踏入习作的大门呢?一、模仿与借鉴,激发习作的兴趣对刚刚起步习作的三年级学生,教师很有必要在作文教学时,引用教材上的一篇类似的文章或同年级学生优秀的作文为范文。教师先范读,然后让学生多  相似文献   

16.
设计理念 习作教学应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本次的习作训练围绕编写童话故事这种学生乐于参与的习作形式,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发现问题,产生习作的愿望;在例文的启发下,进一步明确编写故事的意义,掌握编写的方法,以达到“易于动笔”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而作文教学长期以来举步维艰,写作成了教师感到最棘手、学生感到最头疼的一大难题。要解决这个难题,教师必须回归生活,引导学生挖掘生活之渠,让生活之水源源不断地注入习作之园,让习作之园生机勃发。  相似文献   

18.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因此,作文教学应探索一条符合儿童语言习惯的规律,开放作文教学视野,突破教学课堂,让学生走进多彩的生活,寻找更多的写作源泉,引领他们快乐航行在习作活动之海上,不断提高习作能力。  相似文献   

19.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三年级这次习作教学,我注重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一种放松的心态中进入习作训练过程,以消除习作的神秘感,从而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  相似文献   

20.
只有在实践中借助“人文性”思想武器,摒弃传统习作教学;让习作教学成为师生积极的生命互动,让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自信”,才能唤起学生对习作的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