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 毫秒
1.
新课程提出了三维的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的教师认为,这三维的课程目标只是个形式,在课堂教学中没有多大用处,所以不必堂堂呈现,堂堂落实。有的教师认为,一节教材、一篇课文如果需要多课  相似文献   

2.
关于双方代理合同的效力,有的学者认为是无效的,有的学者认为是效力待定的,而文章则认为双方代理合同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人们很自然地会关注素质教育课程模式的问题。从近年来各地推出的课程改革情况来看,课程的目标模式对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影响是比较大的。有学者认为,课程目标模式是目前课程理论与实践中占主导地位的一种课程编制模式。近十几年来,课程目标模式已成为我国  相似文献   

4.
依据我国正式颁布的课程文件,笔者对义务教育阶段科学类课程目标、课时及其占比、主要内容等进行了研究。总体来看,义务教育阶段科学类课程目标更加聚焦人的发展、整体课时比例增加、课程内容逐步结构化、更加重视实验与科学探究、进阶设计越发显著等。笔者认为,义务教育阶段科学类课程的发展应进一步准确把握信息时代的人才培养要求,优化课程目标及课程内容,并研制合理的学业质量标准等。  相似文献   

5.
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作为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总目标写入课程标准,至今已经六年了。六年的实验教学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然而,如何将信息素养的培养融入课堂教学中,却是一线教师颇感头疼的问题。不少信息技术教师觉得课堂教学与课程目标就像两张皮,各不相干。有的教师甚至怀疑课程目标的合理性。我认为,信息素养作为课程目标是毋庸置疑的,也是十分重要的,关键是如何将培养信息素养的目标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6.
对于隋炀帝营建东都的评价,史学界存在着极大的分歧。有的学者认为隋炀帝此举纯粹是为游玩而大兴土木,因此这是作为暴君的炀帝所逃脱不了的责任;也有的学者认为隋炀帝营建东都与当时的环境有关,不是纯粹的胡作非为,也不纯出于个人的私意,但作了不必要的铺张浪费,成了奢侈荒淫的行为,反映了封建统治阶级的基本面貌;还有的学者认为其有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  相似文献   

7.
什么是立体式教学?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有的学者认为,立体式教学就是全方位的示范式教学和启发式教学;也有的学者认为,立体式教学就利用开放性的教学环境进行多角度的探究式教学。不管怎样,立体式教学注重教学  相似文献   

8.
对于明初南北榜科举案的性质历来有争议,有的认为是科场舞弊案,有的认为是朱元璋笼络北方士人而采取的手段。本文通过多种史料分析后认为,南北榜案是朱元璋一手制造的冤狱。通过这起案子,我们可以更加认清封建君主专制的实质。  相似文献   

9.
一、有关企业文化的论述和优秀企业文化的实践有位研究企业文化的资深学者曾经有过这样一个结论:真正影响企业发展与走向的不是技术,也不是资金,而是文化。与其说这是对企业文化重要性的评价,不如说是对企业长盛不衰之奥秘的洞悉。A、学者之见给我们透视企业文化提供了理论依据。有的学者认为:企业文化是渗透于企业的一切活动之中,是涵盖企业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之总和的精神支柱,也就是企业的灵魂。有的学者认为:企业文化是影响并制约着企业生存、竞争与发展的  相似文献   

10.
课程目标是教育目的和培养爵标实现的途径,体现了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中的教育价值。其功能包括导向功能、激励功能、激励功能和测度功能。课程目标的分类国外主要有布鲁姆等学者的课程目标分类理论、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奥苏伯尔有意义学习分类理论。国内有传统的三分法、四分法、五分法和我国新课程“三维爵标”分类理论。  相似文献   

11.
<正>美国学者维纳认为:"模型在科学研究的程序中是最为重要的".我国2003年《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首次将"模型""模型方法"列为课程目标,所以模型方法实施的研究不仅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教师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必需.但许多中学教师遇到模型构建内容时,因对教学目标不太理解,或者课时原因,很难做到使其服务于教学,有的老师甚至把建构模型简单地看成手工制作,把建好的模型仅仅当做艺术品来展示.  相似文献   

12.
现代学校制度是当今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也是一个颇有争议的论题。有的学者认为,现代学校制度应该具有“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校分开、系统管理”的基本特征;有的学者认为,现代学校制度应“凸显教育的主体性,凸显教育的社会价值”,应该体现“新发展观”,以人的发展为本,体现教育均衡发展、教育公平的要求;有的学者认为,现代学校制度除了具有时代性,较全面地反映社会现实的需要和与时俱进的精神外,还必须具有人本性、民主性、科学性、开放性、发展性和生态性等六个基本特性。笔者认为,现代学校制度是一个复杂的教育论题,对于一个尚在形成中的…  相似文献   

13.
关于这个问题很早以前在国内外学者中间就引起了很大的争论,国外有的学者说十四—二十世纪初的维吾尔语是人为的语言,有的学者认为是古乌兹别克语;国内有的学者则把它说成是察合台维吾尔语,或者说是近代维吾尔语,还有的认为它是察合台维吾尔语等等。这些问题还有待于学者们进一步研究解决。笔者认为这个时期的维吾尔语是在喀喇汗王朝维吾尔语的基础上逐步发展的,到十五世纪达到了高峰,大量的阿拉伯语词和波斯语词以及一些语法形式渗入到维吾尔语。在文字上沿用了喀喇汗王朝使用的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文字,并作了一些修改,废弃了由阿…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的出现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变得更加便捷,没有局限。网民在网络交流中使用的语言更是五花八门,从早期出现的“美眉(美女)”、“88(再见)”到正在流行的“偶(我)”、“稀饭(喜欢)”,网络语言的变化可谓日新月异。学者、媒体对这种现象所持的意见也是不尽相同:有的认为网络语言是对传统语言的污染;有的认为是对传统语言的挑战和补充。本文就从语言学的角度,谈谈网络语言对传统语言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随着认知科学的兴起和不断深入,话语生成与理解过程中的显义问题已开始引起研究者的关注。在显义与隐义的关系问题上,有的学者认为有明显区别,有的则认为无明显区别。关联理论认为显义的生成过程不仅包括确定指称、消除歧义,还应包括充实这一重要环节,从而将显义的研究推向了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6.
前人对《诗经·关雎》中“悠哉悠哉”中的“悠”的解释存在分歧,有的学者认为“悠”应释为内动词“思”,有的学者认为应释为形容词“长、绵绵不断”.本文运用排比归纳法,从语法功能的角度分析,确定“悠”的释义.  相似文献   

17.
关于"(NP)+V+起来+AP"结构,学术界有较大的争议,有的学者认为它是汉语所独有的中动结构,有的学者认为它是汉语普通的话题句.本文运用主述位理论,从篇章功能学的角度,考察了"(NP)+V+起来+AP"结构出现的典型语用环境,分析了"(NP)+V+起来+AP"的复项主位模式,认为"NP"是话题主位,"V+起来"是人际主位.  相似文献   

18.
关于义务教育的产品属性问题,学术界还存在一定的争议,有的学者认为义务教育由于其巨大的外部性,因此是公共物品;有的学者认为义务教育由于是国家提供,因而是公共物品;有的学者认为义务教育是公共提供的私人物品。不管是哪种观点,都一致认为义务教育的提供是政府的责任。那么,义务教育公共提供是否就可以排除私人提供呢?市场在提供义务教育方面是不是完全失灵呢?本文从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划分标准出发,进行分析,认为义务教育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但是由于义务教育具有巨大的外部性和国家赋予的强制性,义务教育是一种准公共物品。义务教育准公共物品的产品属性为义务教育的私人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在现今的中国少数民族服饰中,苗族服饰最绚丽,最繁杂.关于现今苗族服饰的形成和演化,有的学者认为是中原服饰影响的结果,也有的学者认为是唐代的遗风.笔者通过中原服饰和苗族服饰的历史比较,以及苗族服饰学习中原服饰的历史条件分析,认为苗族服饰是自源发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关于政府采购合同与民事合同的法律关系问题,我国理论界一直存在着不同的观点,有的学者直接认定二者不存在必然的联系,有的学者虽然认为二者之间有一定的联系,但却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其关系作了认定。本文力图在对政府采购合同与民事合同的基本原则及法律特征进行比较的过程中,对二者的关系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