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腿后侧的小腿三头肌有腓肠肌和比目鱼肌组成,两肌肉向下延伸成为跟腱,他连接与跟骨的后侧,跟腱是人体最重要的肌腱,他周围没有腱鞘,而是被膜状疏松结缔组织所包绕,称为腱周围组织,跟腱的大部分营养依靠腱周围供给。踝关节过度屈伸活动或频繁发力,跟腱反复被牵拉并与腱  相似文献   

2.
跟腱腱围炎又称跟腱周围蜂窝组织炎。跟腱腱围组织是指跟腱背侧深筋膜和腱组织之间的润滑层及其结缔组织,每一层都有独自的营养血管,一旦损伤就会发生血运障碍,导致腱围及腱组织的损伤性炎症。在体育运动中,跳高、跳远、三级跳远、中长跑、马拉松、体操、篮球、排球等...  相似文献   

3.
跟腱是人体最大的肌腱,其近端是腓肠肌和比目鱼肌的肌腹,远端止于跟骨结节。它具有提踵跖屈的作用,使人们得以行走跑跳,跟腱的正常生理功能是运动员从体育训练和比赛必不可少的条件。在运动创伤病例中,跟腱断裂并不罕见,对断裂原因国内外不少学者都在不断地进行探讨,本文收集了部分运动医学专家近期关于闭合性跟腱断裂原因探讨资料供有关人员在理论上和临床上参考。 1 忽视循序渐进的训练原则,是跟腱断裂的重要潜在因素王福熙对2例跟腱炎和11例跟腱断裂标本在H—600电镜下进行观察后指出跟腱腱束的超微结构改变:  相似文献   

4.
跟腱是人体最强大的肌腱之一。在日常生活中除个别病理情况外很少发生断裂,但在运动员及武打、舞蹈演员中却时有发生。据北医运动医学研究所统计,运动员中以体操损伤率最高,其次是球类、田径、武术。 跟腱的撕裂与断裂必然是由于受到了间接或直接的暴力作用,还有病理上的因素如患过跟腱腱围炎者易发生等,但有没有肌腱本身形态构造上的因素?跟腱的扭转结构人  相似文献   

5.
跟腱是人体最强大的肌腱之一,跟腱是位于踝关节后方的一条大的肌腱,它连接小腿后方的肌肉群到跟骨,是人类行走、奔跑、攀登抵抗地心引力最重要的肌肉群之一。当小腿的三头肌收缩的时候,通过牵拉跟腱,使足跟提起,走路、跑步和跳跃都离不开它。跟腱又是地面对人体反作用力的第一个集中点,跨栏、跳高、跳远、篮球、羽毛球等运动都要求有非常强大的后蹬力和爆发力,这些动作都会直接牵扯跟腱,由此可见跟腱对人的重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大学生运动员运动中跟腱腱围炎发生的原因,找到预防的措施以减少损伤的发生。方法:通过检索文献资料,调查访问,临床诊,对36例运动中发生跟腱腱围炎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运动中跟腱腱围炎发生的原因主要有:(1)外界暴力。(2)技术动作不合理。(3)准备活动不充分。(4)过度劳损(5)运动鞋摩擦。结论:运动前准备活动要充分,合理安排运动量,防止过度疲劳,穿合适的运动鞋,能减少跟腱腱围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火针治疗前后大鼠跟腱末端区细胞凋亡情况的变化,探讨火针治疗末端病的作用机理,为末端病的火针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电击跳跃法"建立大鼠跟腱末端病模型,施以火针治疗,采用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指数(AI)。结果(1)1次火针治疗后,治疗组大鼠末端区主要在跟腱、纤维软骨区、腱围这三个部位的AI比对照组有不同程度降低;(2)经4次火针治疗后,跟腱、纤维软骨区、腱骨关节面软骨、腱围的AI明显低于对照组;(3)4次火针治疗后在跟腱、纤维软骨区、腱骨关节面软骨、腱围的AI明显低于1次火针治疗组。结论(1)8周的"电击跳跃法"成功建立了大鼠跟腱末端病模型。(2)1次火针治疗可以减少末端区的细胞凋亡和修复已凋亡的细胞。(3)4次火针治疗不仅使末端区的凋亡细胞得到修复,而且加速了整个末端区组织和结构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山东省莒南县城四所中小学校共有在职体育教师53人,其中40岁以上的中年教师8人。近几年中,曾先后有四位中年教师发生退行性跟腱断裂。笔者曾先后走访了他们,并向他们了解询问了有关跟腱断裂前后的具体情况。调查发现,跟腱断裂在中年体育教师队伍中属于“多发症”。这在相邻县市的体育教师队伍中也存在着类似的情况。跟腱是由起于胫骨后面的比目鱼肌与起于股骨内外髁的腓肠肌的两块肌肉的肌腱联合而成,是小腿肚子的腓肠肌和比目鱼肌的延续,跟腱踝部后面的粗腱具有使足关节伸展的作用,它是人体最强有力的肌腱之一。人的行走、跑、跳就依仗着这…  相似文献   

9.
腱反射是指肌腱受到快速牵拉时发生的牵张反射,如膝跳反射、跟腱反射等。根据肌肉本体感受器的结构和功能特点,这种反射的感受器应该是包埋在肌组织里的肌梭。然而,由于该反射是外力直接作用于肌腱所引起的,很容易被误认为感受器是包埋在肌腱里的腱器官。加之许多教科书也这样认为。比如:《人体生理学》和《运动生理学》中也指出:“紧张性牵张反射的感受器是受牵拉肌肉中的肌梭”,“位相性牵张反射(腱反射)的感受器是肌肉中的腱器官”。教材中的这种分别指出两种反射的感受器,看来并不是印刷上的错误或笔误。这一观点多年来一直困…  相似文献   

10.
跟腱的常数、常态是体育运动选材的重要指标。但长期以来,如何测量跟腱的长度,还存在着一些不切实际的认识。本文就如何准确的测量跟腱长度、腓肠肌腱是否可以代表跟腱等问题进行探讨。材料与方法选用经甲醛固定的男性成人尸体36具,共71侧下肢,采用连续层次解剖法暴露小腿三头肌及其肌腱,用直角规测量了以下数据:内外侧腓肠肌肌腱长、比目鱼肌肌腱长、腓肠肌肌腱长(即内侧腓肠肌肌性腱性移行点到跟结节结长)、比目鱼肌肌腱长(即此肌肌性与腱性移行点到跟结节长);采用ACE1200计算机对以上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相似文献   

11.
运动锻炼对肌腱粘弹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模拟运动6周后的兔跟腱、髌腱、屈趾肌腱粘弹性的测试,发现肌腱的蠕变增加,应力松弛加快,滞后减小,弹性轻度增加等改变,这些变化可能是肌腱对运动锻炼的一种适应性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体外冲击波联合肌内效贴治疗跟腱腱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名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单纯冲击波治疗(ESWT)组和体外冲击波联合肌内效贴共同治疗(ESWT+KT)组,每组各10人。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对所有患者采用VISA-A跟腱腱病评分表进行评分。在治疗后3个月时采用6点Likert评分表对患者主观满意度进行评价,在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用高频彩超对比跟腱纤维形态变化。结果:(1)VISA-A评分:ESWT、ESWT+KT两组治疗后VISA-A评分与其治疗前比较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ESWT+KT组治疗后各时间点与治疗前的VISA-A评分差值与ESWT组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2) 6点Likert评分:ESWT+KT组的患者满意率为100%,高于ESWT组(80%)。(3)高频彩超:ESWT、ESWT+KT两组治疗后的跟腱肿胀比治疗前都有缓解,且ESWT+KT组的肿胀改善程度优于ESWT组。结论:体外冲击波治疗跟腱腱病和联合肌内效贴共同治疗跟腱腱病都能够改善症状,患者满意程度高,且联合治疗组的疗效要优于单独治疗组。  相似文献   

13.
跟腱腱围炎在运动创伤中是较为常见的损伤,给运动训练带来了很大影响。通过二年半的时间,我们采用“133”药酒对跟腱腱围炎的治疗,收到了比较满意的效果。现将治疗情况简单介绍如下。一、“133”药酒的组成和药理作用:“133”药酒是由中药浸出液,0.5%氢化可地松注射液和二甲基亚矾等组成。药酒是按5∶1∶4的比例配成的。中药浸出液的配方:红花30克,血竭、乳香、没药、独活、羌活、续断、五加皮、甘草各15克,元胡、当归各12克,三七9克,混合一起加白酒700毫升,浸泡20天后即过滤取液。每100毫升浸出液中加樟脑粉1.5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耐力训练对大鼠跟腱超微结构的影响,同时观察内源性IGF-I表达的动态变化情况。方法: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10只,运动组进行12周的跑台运动,运动结束后分别观察跟腱的超微结构以及IGF-I表达的变化情况。结果:超微结构观察显示长期跑台运动组大鼠跟腱的腱细胞含量增加,同时,大鼠跟腱中IGF-I mRNA和蛋白含量显著性增加。结论:IGF-I在运动所致跟腱的适应性改建过程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对《运动生理学》“位相性牵张反射的感受器是腱器官”观点的修正吕新颖“位相性牵张反射”又称腱反射。它是指肌腱受到快速牵拉发生的牵张反射,如膝跳反射、跟腱反射等。该反射感受器的确定,对我们准确地了解肌本体感受器的功能和理解指导肌肉训练的理论等都有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6.
运动性跟腱断裂24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对24例跟腱断裂病人进行治疗(手术19例,保守治疗5例)及对运动性跟腱断裂相关问题的分析,得出结论:跟腱断裂,特别是运动员跟腱断裂,其原因主要与跟腱周围炎、准备活动不充分、年龄及体重的增加有关。其治疗虽应因人而异,但手术治疗的效果较为可靠。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短跑运动员和非运动员跟腱弹性模量和刚度的比较研究。探讨短跑运动对人体跟腱生物力学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短跑训练后跟腱的弹性模量和刚度明显增加,提示训练能够改善跟腱的力学性能,表明训练后既能增加跟腱的体能储备,又能使其承受更大的载荷,并在一定程度上可减少跟腱疲劳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G823.014.53 9700694跳跃运动员跟腱腱围炎的防治[刊,中]/李庆//田径.—1996(6).—47—48(XG)跳跃项目//跟腱//腱围炎//预防//治疗G823.1 9700695男子跳高选手的助跑[刊,中]/石浩,张璐//体育科技信息.—1996,16(4).—28—42图1表1(DW)跳高//男子//助跑//研究  相似文献   

19.
针对11例退役运动员跟腱断裂病例进行了分析。发现其发生时间多在退役后5~10年期间。发生原因在于科学训练终止,机能状况和跟腱生物力学性质蜕化,腱组织原有损伤病理基础,以及不能客观认识自己的机能变化忽视运动前必要的准备活动。  相似文献   

20.
跑台运动对大鼠跟腱形态结构和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等强度跑台运动后大鼠跟腱的形态结构和生物力学性能变化,探讨跑台运动后跟腱适应性变化机制.方法:3月龄雄性SD大鼠分别做长期运动和一次性运动,光镜和电镜观察运动后形态结构的变化,Instron 3365测试跟腱生物力学性能变化.结果:一次性跑台运动后大鼠跟腱力学性能没有发生明显变化,但有胶原纤维间隔增多和排列错乱及胶原原纤维之间纵向间隔增大的现象出现;长期跑台运动后可见胶原(原)纤维排列相对整齐,腱细胞功能活跃,跟腱的刚度升高(P<0.01),最大载荷增大(P<0.01),最大载荷下的能量吸收增加(P<0.05).结论:一次性中等强度跑台运动虽会使跟腱形态结构发生一过性改变,但不会影响跟腱的力学性能.长期中等强度跑台运动使跟腱在形态结构和力学性能上产生适应性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