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历史性城市景观将城市理解为时间和空间的统一体,把动态发展的城市及其与周边环境的联系都作为遗产保护的范畴,为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方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烟台是明清时期的海防军事重镇,又是清末开埠的通商口岸,形成了军镇防卫和商埠港口格局互相镶嵌、中国传统建筑和近现代建筑风貌互相交织的历史性城市景观。保护烟台的历史性城市景观,应在深入分析其演变过程和空间特征的基础上,动态保护城市发展各时期留存的景观,整体保护城市空间格局和总体风貌,关联保护自然环境和更大范围的文化遗产,以实现城市历史文化的可持续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洛阳古都地理景观变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古都历史文化保护重心仍限于对单一历史古迹或建筑与街区的保护,缺乏对古都建筑发展所依靠的自然地理格局的整体保护和对历史文化从根本上进行保护。洛阳作为我国四大古都之一,其历史发展具有深厚的景观特色和传统,其所依托的自然地理景观核心为:"四方门户"和四条河流。试从地理视角出发,对洛阳城市历史的发展做简要分析,并分析洛阳城市发展中的空间变化,从中探寻其发展的一般规律。通过对地理景观格局的分析,确定保护山脉脉络和水系河网的完整性,进而对古都历史文化保护和古都整体风貌规划进行指导。  相似文献   

3.
随着保护规划编制的全面落实,部分历史城镇在现有保护规划的框架下融入遗产的活化利用方式,谋求空间的再发展。但受区域发展条件的影响,固定的保护规划内容无法有效解决西南历史城镇面临着的实施对象复杂、改造方案不明、管控方式单一等问题。研究借鉴现有理论成果反思范式保护的局限性,提出从划定示范空间展示、精准活化遗产功能、构建双向控制体系这3个方面构建面向实施的保护发展路径,以宁厂古镇为例探索遗产保护发展有效落实的系统方法,并构建一套多导则管理的规划成果模式以提升规划的可理解度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4.
历史文化街区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核心地区,也是保护与发展冲突最为集中的地方。在城市更新的时代背景下,历史文化街区在更新发展过程中往往面临建筑质量维护欠佳、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缺乏、历史环境整治不当、生活延续性割裂等问题。在“以人为本”的价值导向下,重点关注街区安全、全龄友好、文脉传承、合理发展和公众参与5个方面,结合部分城市的实践经验,对历史文化街区更新的技术方法和实践模式进行综合思考。  相似文献   

5.
自1898年以来,随着铁路运输、工商贸易的发展,胶济铁路沿线站点逐渐成为人口物流集散地,并因各自区位、资源的优势,形成具有不同功能特征的城镇。近年来,由于铁路站点的重置和矿产资源的殆尽,众多"因矿而兴"的城镇正处于职能转变与历史文化保护的关键时期。论文以胶济铁路的修筑和煤矿开采运输为线索,对矿业资源型城镇进行历史研究,并从城镇空间形态、城镇景观与建筑的角度考察此类型城镇发展演变的规律,为后续历史价值的评估与保护发展策略的制定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历史文化街区作为城市历史文化的核心载体,在其保护与更新的过程中面临着如何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适应存量时代发展之间取得平衡的挑战。运用文献计量方法与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对比分析了近30年来国内外历史文化街区的研究进展、研究内容和发展演变趋势,对未来城市更新背景下的历史文化街区研究发展提出如下建议:(1)未来以人本视角为研究主体,基于环境行为学理论探索“空间—感知需求—行为模式”的历史文化街区空间营造方法应极具潜力;(2)以多源数据为基础的支持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决策的方法和工具研究具有重要价值;(3)公众参与机制对于提高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的协同决策水平和平衡利益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历史城镇有机更新是当前政府加强历史城镇科学合理发展的重要任务,而旅游发展导向已成为我国许多历史城镇发展的重要类型。院落式旅游开发既能传承当地历史文化,又能回避引资难、政府投入不足、旅游市场不确定性等问题,可作为历史城镇有机更新的重要方式。在有机更新目标下,历史城镇院落式旅游开发不仅要不断挖掘城市文化基因,促进文旅深度融合,加强历史城镇旅游规划,构建差异性旅游功能区,强化院落式旅游功能,谋划历史城镇院落式旅游开发项目库,分层次、分阶段逐步推进,而且要出台相关激励政策,评估院落有机更新门槛成本,寻求旅游开发利益相关主体的平衡。  相似文献   

8.
从文化遗产的保护规划角度审视国际文化遗产的新变化、新趋势,对文化遗产环境、文化景观、文化线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城市历史景观等概念做了简明扼要的分析研究。同时,结合我国具体实际情况,深入地思考了我国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方面的提高和应对方法。  相似文献   

9.
张靓  钱晶晶 《中国名城》2023,(12):79-86
环境与健康一直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通过改善建成环境为公众健康提供积极影响是建筑、规划及景观学科理论与实践领域研究的热点,对实现“健康中国”战略具有重大意义。基于Web of Science和CNKI两个核心数据库平台进行文献检索,系统梳理国内外核心文献。筛选80多篇重点文献,基于Citespace软件分析国内外建成环境与公众健康的研究趋势,概括环境与健康研究的两种理论视角,研究建成环境对公众健康的影响因子指标体系和影响机制,从环境数据与健康数据角度总结现有研究方法,归纳该领域当前研究的不足,并探索未来研究发展的方向。基于促进公众健康的原则反思社区环境设计的方法,既是对城市设计的本质和基本目标的回归,也是对城市设计的新思路和新方法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城市色彩景观是城市整体风貌的重要组成要素,对于保护城市建成文化遗产,传承城市文化基因以及协调城市传统风貌区与周边建成环境有着重要的作用。借助视知觉理论,结合重庆市人民大礼堂历史文化传统风貌区的核心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的管控要求,划定风貌区周边片区色彩景观研究范围。从色彩景观评价和认知维度,采用MATLAB平台自拟程序量化方式和公众参与社会调查方法,分析研究片区范围内,城市色彩景观结构及建筑色彩。研究发现片区色彩整体统一,但局部色彩不协调、单栋建筑色彩突出,进而提出风貌区周边色彩景观整体控制、点状更新及分类实施的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11.
加强历史文化村镇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利用,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是我国在城乡统筹发展、城乡一体化过程中亟待研究的重大课题与实践难题。与国外历史文化小镇相比,我国历史村镇保护存在规划体系不健全、文化底蕴单薄、缺乏全面社会技术支撑等诸多问题。以豫南地区为例,通过对其历史名村名镇调研,总结了其在推进文化村镇保护中一些好的发展举措,以期为我国类似历史文化名镇的发展和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规划实施评估作为城乡规划编制的重要一环,作用日渐凸显,尤其对于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的实施评估更为重要。其不仅能全面了解保护规划实施效果的真实情况,也利于摸清"家底",找准保护工作中的短板,进而在新一轮保护规划中,以此为要义,有针对性地提出保护措施和发展路径。以周庄古镇为例,将"人"的感受和作用纳入评估对象,坚持真实性、完整性、可持续性的原则,通过综合定性、指标定量和实施成效可视化的评估方法,从"人"的群体因素、"物"的空间形式、"事"的实施管理3个维度出发,归纳出人本视角下保护规划实施的评估框架,建立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的实施评估体系,为保护规划的周期性评估发挥指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13.
通过多个历史文化名城的相关保护规划文本、地方保护条例(办法)以及地方规划编制技术导则的分析,对历史文化风貌区的地方实践进行总结。"历史文化风貌区"较历史文化街区具有更丰富内涵与复杂性特征,保护规划过程中应注意识别"历史文化风貌区"中出现的新类型与内部价值要素,在探索和完善地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的前提下,秉承不同于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思路,探索差异化的、量体裁衣式的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方法。  相似文献   

14.
李响 《中国名城》2021,(5):71-79
保护以北京为代表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需要与时俱进,如何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对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工作固本强基,是当下面临的一项重要使命与重大课题。近年来全国多地的实践结果显示,公益诉讼为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纳入法治轨道提供了有效抓手,其不仅有利于激发社会公众的参与热情,而且也有助于发挥司法机关的监督力量。然而,将公益诉讼机制引入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并非轻而易举,需要全国人大、地方政府、检察机关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只有切实做到制度供给充分、政策支持到位、资源配置合理,才能为更好地保护以北京为代表的历史文化名城提供足够法治支撑。  相似文献   

15.
面向中华文化复兴与时空大数据时代,首先梳理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4种需求,分析了信息技术应用的4个特征:数据获取的全面与动态、数据挖掘的定量与定性、信息展示的直观性、信息应用的便捷性。在此基础上,通过文献梳理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信息技术方法研究进展,包括信息获取技术应用进展、保护状态评价应用进展、保护规划设计应用进展,以及动态变化监测应用进展。最后,展望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智慧化发展的3个趋势:数字孪生名城的理念引领、名城信息模型的技术支撑,以及智慧名城大脑的智慧保护。  相似文献   

16.
The analysis of environmental risk in historical cities facilitates the development of conservation strategies that can minimize the deterioration of historical heritage sites. Risk maps built with GIS software provide information about the probability of the main hazards in a region, and is a very useful tool to identify, evaluate and prioritize the restoration budget of a city in order to manage preventive conservation. In this paper, new methodologies are applied based on the vulnerability matrix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static and structural factors, climate conditions, air quality and social agents. This technique has some obvious advantages in the application of risk analysis for cultural heritage conservation, such as the capability of simultaneous risk assessment and geographical references. The vulnerability study implies an on-site diagnosis analysis and requires an adapted protocol for archaeological heritage. The validation of this methodology was carried out in the historical town of Merida (Spain) with a GIS application (ArcGIS software), where the main monuments of this UNESCO World Heritage site were studied.  相似文献   

17.
文化旅游型特色小镇饱含丰富的乡土景观资源与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对特色小镇乡土景观的保护有助于与之关联的自然生态保育、文化遗产保护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等多维价值的实现。在对乡土景观价值构成内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选取文化旅游型特色小镇--沙溪古镇为研究对象,着重对沙溪古镇乡土景观价值及其对古镇旅游发展和特色小镇建设的重要意义展开分析,并对其保护策略进行了探讨。认为古镇乡土景观包含了自然生态、民居聚落等物质实体以及日常生活图景、民俗活动氛围等人文环境,并具有传统人居智慧体现、文化传承、社群关系塑造、生态保护以及产业发展等多元价值,同时认为对乡土景观的保护应从整体观的视角出发,实现其多元价值的呈现。  相似文献   

18.
历史文化名村名镇建设除了景观保护与建设外,还应关注名村名镇的声景营造。声景营造对当地历史文化的传承保护有着特殊的作用和意义。声景大致分为自然声景和社会人文声景。对社会人文声景的主要层面、现状以及创新实践手段进行探讨,归纳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声景营造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9.
江苏13座城市入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体现了该地区深厚的文化历史积淀和优秀的城市精神内涵。地方立法作为一种法律保障,对加强历史名城保护、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约束各类破坏行为起到重要作用。对江苏10座地级市的名城保护地方立法发展进行梳理,对各市立法名称、目的、体例、保护对象、保护措施、法律责任进行比较研究,提出修订和新增相关立法时可采用的思路和建议,可为丰富名城保护法治理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个持续生长的有机体,城市在历史进程中需要经历代谢、衰退、病变、更新、再生等生命演替,如何让城市既有设施持续发挥作用、保持活力是城市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纽约将废弃的高架铁路改造为供市民公共活动的公园,并成功地带动了整个区域的复兴,在观念、方法、策略等方面为城市既有设施的活化再利用提供了很好的示范。回溯纽约切尔西区铁路线从废弃到改造为高线公园的活化过程,分析了高线公园在更新过程中采取的地方文脉延续理念、社会参与引导路径、公共空间营造策略,深度揭示高线公园空间品质和城市效应形成的内在机制以及由此带来的衍生效应,并在此基础上探讨该案例对于我国城市更新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