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玉楼春     
东城渐觉风光好 ,縠皱 ② 波纹迎客棹 ③ 。绿杨烟外晓寒轻 ,红杏枝头春意闹。浮生 ④ 长恨欢娱少 ,肯爱 ⑤ 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 ,且向花间留晚照。[注 ]①宋祁 (998- 10 6 1) :字子京 ,宋仁宗朝进士 ,做过翰林学士 ,曾和欧阳修同修《唐书》。有词作《宋景公文长短句》传世。②縠 (h挷)皱 :即皱纱 ,比喻水的波纹。③棹 :船桨。④浮生 :飘浮不定的人生。⑤肯爱 :“肯” ,怎肯 ,岂肯的省略。爱 :爱惜 ,吝惜。【新读】宋祁因这首词中的“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句 ,而获“红杏尚书”的美名。上阕从风光着笔 ,一个“渐”字层层渲染了东城春…  相似文献   

2.
东城渐觉风光好,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北宋宋祁《玉楼春》中的“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句,人们无不赞誉绝妙,甚至有美称宋祁为“红杏尚书”的(见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三十七引《遁斋闲览》)。  相似文献   

3.
玉楼春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①。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②。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注释:①縠(hú)皱:绉纱似的皱纹,此喻波纹之细。縠,有皱纹的纱。  相似文献   

4.
中国诗文有一种描写手法,古代批评家和修辞家似乎都没有拈出。宋祁《玉楼春》词有句名句:“红杏枝头春意闹。”李渔《笠翁余集》卷八《窥词管见》第七则别抒己见,加以嘲笑:“此语殊难著解,争斗有声之谓‘闹’;桃李‘争春’则有之,红杏‘闹春’,余实未之见也。‘闹’字可用,则‘吵’字、‘斗’字、‘打’字皆可用矣!”李渔同时人方中通《续陪》卷四《与张维四》那封信全是驳斥李渔的,虽然没有提名道姓;有一节引了“红杏  相似文献   

5.
“红杏枝头春意闹”,是宋代词人宋祁《玉楼春》中的名句。王国维称道:“著一‘闹’字,境界全出(《人间词话》)。现代作家唐彼在《作家要铸炼语言》中论证作家运用文字语言不能离开刻苦的追求和严格的选择时,也引用了这句名诗作为论据。然而清代戏剧理论家李渔则认为“闹”字用得不好。他在《窥词管见》中曾如是说:“若红杏之在枝头,忽加一‘闹’字,此语特难著解。争斗有声谓之闹。桃李争春则有之,红杏闹春,予实未之见也。‘闹’字可用,则‘吵’字,‘斗’字,‘打’字皆可用矣。……予谓‘闹’字极粗极俗,且听不入耳,非但不可加于此句,并不当见之诗词。”  相似文献   

6.
北宋词人宋祁(qí)曾写《玉楼春》一词,词中名句“红杏枝头春意闹”千古传诵。因这一佳句,宋祁出了名,他当时任工部尚书,因此人们给他一个美称——“红杏枝头春意闹尚书”。“红杏枝头春意闹”,妙在一个“闹”字上。据说这个“闹”字也经多次改动,最后才确定下来的。晚清词评论家王国维说:“着  相似文献   

7.
清代戏曲理论家李渔在其《窥词管见》中说:“若红杏之在枝头,忽然加一闹字,此语殊难著解。争斗有声之谓闹,桃李争春则有之,红杏闹春,予实未之见也。”李渔是在批评宋祁《玉楼春》词中的名句“红杏枝头春意闹”不合自然现象。很显然,李渔对诗歌语言的这种超常性用法不理解,所以,他的评论显得拘泥而迂腐。殊不知,桃李争春是诗人习用语,而“闹春”才是宋祁自出机杼,出奇制胜,富有创意。人所熟知的张先的“云破月来花弄影”的“弄”字,也是语言的超常使用。这种超常用法中国古代诗人称之为锤炼“诗眼”,它变正为奇,变软为硬,化熟为生,以文入诗,以俗语入诗,以赋为诗,甚至改变语言正常的语法结构,鬼斧神工,出人意料。难怪王国维在《人间词语》中说:“‘红杏枝头春意闹’,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  相似文献   

8.
古诗词拾趣     
以名句而得名昀词人北宋文学大家宋祁(字子京,曾任翰林学士和工部尚书),有一次他专门去拜访词人张先。待到张先家门口时,宗祁对门人说:“通报你的主人,就说宋子京尚书要见‘张三影’郎中。”(郎中是张先的官职)张先听了,急忙出来通接,刚走到屏风后面就高兴地说道:“是不是‘红杏枝头春意闹’尚书来了?”  相似文献   

9.
宋诗名句多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出自宋代宋祁的《玉楼春》。这两句词描写春天的绚丽景色,绿杨笼烟,晓寒微侵,红杏竞开,春意盎然。“闹”字用得尤其活脱,巧用通感,描绘出红杏枝头百花竞放,争奇斗妍,蜂蝶争飞的蓬勃春光,使人好像听到春的呼喊,春的歌唱,视觉感受沟通了听觉感受,达到了珠联璧合的境界,把美好的春光写活了。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说“: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宋祁因这一名句而获“红杏尚书”之美誉。“沙上并禽池上瞑,云破月来花弄影。”出自张先《天仙子·送春》。这两句写春天的夜景,夜色降临,池上的水鸟成双成对地…  相似文献   

10.
张子野郎中,以乐章擅名一时。宋祁(子京)尚书奇其才,先往见之,遣将命者,谓曰:"尚书欲见‘云破月来花弄影’郎中,可乎?"子野屏后呼曰:"得非‘红杏枝头春意闹’尚书邪?"遂遽出,置酒尽饮。盖二人所举,皆其警策也。  相似文献   

11.
“红杏枝头春意闹”这是人们极为欣赏的诗句。王国维曾十分赞叹地说:“着一‘闹’字,境界全出。”确实给人以清新悦目、传神入化、妙笔生华之感。也有人会以为“不通”,李渔就曾嘲笑说:“此语实难著解。争斗有声之谓‘闹’;桃李争春则有之,红杏‘闹’春,余实未见之也。”李渔的说法有些片面。其实,该句采用的是通感手段,即各种不同感觉的相互渗透。它是文艺家感受现实生活的法  相似文献   

12.
宋祁的这首词,表现春天城市的游乐生活.有明显的商业市井色彩。这从“毅绉波纹迎客棹”的“客棹”中可以看出,船是租来在水上划着玩的。作者也很注意表现春光的美好,突出气候的特点:一方面晓寒还在,一方面绿杨已经笼炯。作者精心地把这种乍暖还寒的风物,组织成一幅图画,把晓寒放在绿杨之外。加上一点雾气(烟),让画面有层次感。想来.这一句费了作者不少心力,但是并没有在后世读者心目中留下多么惊喜的印象.倒是下面一句“红杏枝头春意闹”.轰动一时,作者也因此被称为“红杏尚书”。  相似文献   

13.
沈雄《古今词话》引沈谦语:“后主疏于治国,在词中犹不失为南面王.觉张郎中、宋尚书直衙官耳.”以“云破月来花弄影’郎中和“红杏枝头春意闹”尚书词坛地位之尊,只能充当“衙官”,而李后主“仍不失为南面王”,足见李煜在词史中享誉之高.谭献在《词辨评》中亦云:“后主之词,足当太白诗篇,高奇无匹.”统观李煜词作,不过三十来首,大致可归纳为三种类型:(一)声色享乐型,如《浣溪沙》“红日已高”、《菩萨蛮》“花明月暗”;(二)清愁隐逸型,如《捣  相似文献   

14.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赏析:此词赞颂明媚的春光,表达了及时行乐的情趣。上阕描绘春日绚丽的景色。"东城"句,总说春光渐好;"縠皱"句专写春水之轻柔;"绿杨烟"与"红杏枝"相互映衬,层次疏密有致;"晓寒轻"与"春意闹"互为渲染,表现出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下阕直抒惜春寻乐的情怀。  相似文献   

15.
“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宇而境界全出。“云破月来花弄影”。著一“弄”宇,而境界全出矣。——王国维·《人间词话》清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的这段评论说明新颖独特的字眼能够创造出鲜明生动韵味悠长的境界。所举两例句分别出自宋代词人宋祁和张先的词,是两位词人的得意之作,神来之笔。当时,甚至以“红杏枝头春意闹尚书”和“云破月来花弄影郎中”作为他们的雅号。这两首词的全文是:  相似文献   

16.
小语第七册《避雨》一文运用了这样一个俗语:“打破沙锅问到底”。学生通过预习很快了解了词的意思。课堂上有个同学问:“沙锅’的‘沙’能否用‘砂’?”我让学生一起来辨析“沙”“砂”两字,同学们查了字典。“沙”与“砂”是同音字,“沙”的意思有四:①细小的石粒;②象沙一样的东西;③姓;  相似文献   

17.
(一)认真艾子①游于郊外,弟子通、执二子从焉,渴甚,使执子乞浆②于田舍。有老父③映门观书,执子揖而请,老父指卷中“真”字问曰:“识此字,馈汝浆。”执子曰:“‘真’字也”。父怒不与,执子返以告。艾子曰:“执也未达④,通也当往。”通子见父,父如前示之。通子曰:“此‘直八’两字也。”父喜,出家酿之美者与之,艾子饮而甘之,曰:“通也智哉!使复如执之认真,一勺水吾将不得吞矣。”【注释】①艾子:作者为褒贬或讽喻现实而假托的战国时代的人物。②浆:解渴的薄酒。③老父:老年的男子。④达:通达事理。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①使·执子乞浆于…  相似文献   

18.
“虽然书中也有对不正之风、王恶言行、势利小人的尖刻讥讽和无情针贬,然而‘鞭挞丑恶也是因x爱’。……’(济宁日报)997年4月6日(让爱充满人间》这句话中,“针贬”一词显然是“针征”之误。(现代汉语词典),对“针桂”0解释是:“枉是古代治病的石头针。‘针吸’比喻发现或指出错误,以才改正”;对“贬”字解释有二:“①降m(封建时代多指官职,现多指o值)。②指出缺点,给予不好评价(秩‘褒’相对)”。且“贬”字义项下有“四低、贬值、贬斥、贬抑”等词语。但是自找不到“针贬”一词。由此看来,上面引文所以将“倒柜”误写…  相似文献   

19.
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三次出现“外人”一词。三次出现的句子是:①“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②“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③“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关于“外人”一词的释义,现行初中语文教材的注释认为:三个“外人”意义相同,都是指“桃花源以外  相似文献   

20.
释“球”     
“球”的今义指一种体育用具,它的初义又是什么呢?《辞海(1999年版普及本)》解释道:“①球形物体;②同‘谬’,美玉。也指玉磬。”《辞源》则作:“①美玉;②玉磐;③今借作‘毯’字。”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解释道:“①美玉;②玉磬。”综观以上几种辞书的解释,“球”在古代主要有两种意思:一是美玉,二是玉磬。这似乎是没有分歧的。然而,“球”果真可以释作“玉磬”么?笔者认为,“球”的初义为“玉”,并无“玉磬”之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