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的自述     
[要求] 1.采用拟人手法来写,让某一事物开口讲话。2.“×××”处填上这一事物的名称,如“粉笔”、“蚂蚁”等。3.不少于400字。[题解]拟人,就是把物品、植物、动物等比拟成人,按人的习性来写它们。比如让雪花  相似文献   

2.
马宏东 《湖南教育》2007,(10):42-42
近几年,笔者竟然发现语言权威专家,甚至中学语文教材都使用这样的句式。如: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课程教材研究所研究员顾之川写的《语文》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一段说明:“……亲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之一……”;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文《向沙漠进军》开篇第一句就是:“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最××的之一”这种句式合理吗?  相似文献   

3.
说"×声×气"     
“×声×气”这种格式具有较强的能产性。“×”是同一个语素的很多,有名词性、动词性、象声词性、副词性语素,形容词性语素更常见;前后两个“×”虽是同一词性但不是同一语素的也有不少,还有前后两个“×”不属同一词性的语素的;同“×里×气”格式一样,“×声×气”绝大多数表贬义,表中性的很少,表褒义的更少,因此它多为形容词。“×声×气”可用作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而以作状语的为最常见,作定语的次之。  相似文献   

4.
汉语中,表示年代的常用形式是“××世纪××年代”,如“20世纪80年代”。但近年来出现了一种新的表达方式“××××年代”,并且很快流行开来。例如: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习作5:“××的自述”,内容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习作例文《小闹钟》和《小溪流的自述》片断的阅读提示。第二部分是学生的两篇习作片断。第三部分是习作要求,要点有二:一是用“××的自述”的形式介绍一个自己“熟悉的事物”;二是要求写得具体生动。  相似文献   

6.
黄绯 《文教资料》2014,(6):20-21,25
“中国好××”、“中国式××”是近来出现的两类新词语格式,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反映了一些重要的文化现象。结合当下的新闻报纸,选取两组词作辨析。从语法结构与搭配方面来看,主要体现在搭配词的词性不同、搭配词的音节不同和词组内部的组配关系不同;文化意义方面,“中国好××”往往与当下积极的、应当倡导的现象有关,而“中国式××”承我的意义则更为丰富,既有积极方面的,又有消极方面的;语义标记方面,“中国好××”中的“好”字是明显的褒义标记,而大部分的“中国式××”中的“式”起贬义标记作用。  相似文献   

7.
另类“被××”格式语义及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被自杀”等另类“被××”格式与传统“被”字句的句法要求、语义结构不符,但却能被受众接受.在这一格式中,“被”处于高谓语的句法地位,内部形成“‘被’+事件”的语义结构,“被”是对“NP××”所表事实的一种判断,或认定其非自主性,或作出否定暗示.借助网络的巨大影响力,这种另类“被××”格式正被泛化应用  相似文献   

8.
“中国好××”构式的应用领域广泛,包括娱乐、体育、教育等,经常出现在新闻标题中。本文主要从模因论的角度讨论“中国好××”流行的原因,认为该构式的传播属于模因表现型中的同构异义横向嫁接。与“××好声音”相比,“中国好××”是强势模因,复制能力强,传播范围广,出现频率高。“中国好××流行也是语言自身内部驱动的结果,该构式能够填补词汇空缺,满足语言使用者追求高显著度的语用要求。  相似文献   

9.
五年制语文课本第十册和六年制语文课本第十二册基础训练5的作文要求是:写“20年后的×××”。(具体要求,详见课文)。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20年后,你和你的同学,还有  相似文献   

10.
<正>10多年前,情景喜剧《爱情公寓》中林宛瑜为了追求职业梦想而拒绝男友求婚的决定引发过很多观众的质疑。时至今日,随着越来越多的观众认识到爱情不是人生的唯一追求,他们对宛瑜的决定由质疑逐渐转变为理解与实践,“质疑宛瑜,理解宛瑜,成为宛瑜”的句子一时爆火,也让“质疑××,理解××,成为××”的句式“出圈”。  相似文献   

11.
“×上×不上”“×下×不下”是新疆汉语方言中一种表示估计的特殊句式。它们的构成方式颇具特色,表达的意义亦很丰富。本文拟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其进行描写:一、有关这种句式的特点;二、两个句式所表示的各种意义;三、句式中“×”与“上”“下”的搭配能力以及搭配后构成的形式所含义项的分析和归类。“×上×不上”“×下×不下”句式中的“上”“下”都是表结果的趋向动词,“上”读[xa〕,“下”读[xa],“×”可以是动词,也可以是形容词。如关上关不上(关得上关不上)/冻上冻不上(冻得上冻不上),写下写不下(写得下写不下…  相似文献   

12.
近些年。除了我们熟知的动词义之外.“控”出现了一系列的“××控”用法.这一用法源于日语“コ ソ”,取英文单词complex(情结)的第一个音节,用以指称对某人或事物痴迷的人。喜欢的人或事物要置于“控”字之前。日常生活中形形色色的“××控”,使这个字有了更为丰盈的意义空间和更为斑斓的语言景观。如果我们梳理一下“控”的“前世今生”。可以发现一条曲折的脉络——先是日语借自英语.后又被汉语引入.在网络的助推下以风起云涌之势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13.
初中《语文》的文言文注释中,有“×同×”的注释形式。一些教师在教学中,将此统统当作通假字来处理。实际上,“×同×”中包括初中文言文中出现的通假字、古今字和异体字。现以初中《语文》教材为例,谈谈我的管见。  相似文献   

14.
谁叫××     
“谁叫××?”年轻的母亲愤恨得像头狮子,拉着孩子怒冲冲闯进教室。 正在教室里吃饭的幼儿被吓呆了。这位泼辣的妈妈不顾老师的解释、劝阻,旁若无人地冲着一位4岁大小的幼儿吼道:“你叫××,告诉你,今后再敢欺负我们孩子,我就把你送公安局去!” 望着这位舐犊情深的母亲,教室内的老师真不知说什么好。 本来,两小无猜、青梅竹马的小朋友一起玩,难免有个磕磕碰碰,但  相似文献   

15.
××真______     
说明:“××”可指任何一个人。横线上可填任何一种性格特点或行为。[思路指点] 这是半命题性题目,乍一看似乎有点摸不着头脑,但按说明将题目改好填全后,你便会发现,题目限定的写作中心很明确,选材范围也很宽,写起来比较容易。见到这类题目,不要被表面现象吓慌了神,而应仔细阅读括号中的说明性文字,然后按说明将“××”改成某一个人的姓名或称呼,在横线上填上表示人的某种性格特点或行为的词语。比如:将“××”改成“弟弟”,在横线上填上“聪明”一词,题目变作“弟弟真聪明”,这显然应写成写人的记叙文。  相似文献   

16.
晋家泉同志在《汉语中的敬称“×老”“××老”》(载于《汉语学习》1994年第2期)一文中指出:“‘×老’‘××老’在现代汉语里是对德高望重的前辈的称呼,而且适用于男性。”其实,“×老”“××老”在现代汉语中也适用于女性。请看下面的例句:  相似文献   

17.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语义搭配的角度分析“诞辰××周年”的句法结构、搭配关系和表达效果,为“诞辰××周年”这一表达形式的合法性探求理论上的支持。  相似文献   

18.
翻阅报刊,可以发现“零××”之说日渐多起来。正确认识这种语言现象,准确读懂“零××”中的“零”,这有助于丰富词汇,提高语词的辨识和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19.
《红领巾》2010,(11):42-43
其实,“一次次地×××”能够占据作文的半壁江山,是件非常自然的事。这就和人要吃饭、喝水、睡觉一样,完全是由人的生理特点决定的——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选择当下流行的舞曲名《江南style》为研究对象,对组合结构“××style”的产生及流行动因、短语结构、语义发展以及近义组合“××范儿”的比较研究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与探讨,旨在揭示流行语在丰富人类语言方面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