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孙萌 《兰台世界》2020,(3):143-145
民国时期,北京地区由于多种因素叠加,房屋租赁现象普遍。颐和园位于北京西郊地区,是清朝最后一座保存完整的皇家园林,清灭亡后虽仍属皇室私产,但由于资金匮乏,维运艰难。为平衡收支,清廷及民国的管理者先后出租颐和园内院落房屋,并出台制度条款,对出租房屋进行管理。  相似文献   

2.
清宁宫是盛京皇宫中帝后居住的场所,建于1627—1632年,其时后金政权尽管历经天命汗努尔哈赤、天聪汗皇太极两位大汗,已经存在了十年,但宫廷制度仍处于草创阶段,宫殿建筑只能从原始部落联盟最高首领的住宅演变而成,因此清宁宫的建筑空间布局中体现了诸多满族民俗。  相似文献   

3.
正颐和园的前身——清漪园是三山五园中最后一个建成的皇家园林。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之后这座园林也被焚毁。光绪年间,慈禧太后在原来的废墟上,建成了一座新的园林并更名为颐和园。颐和园是中国古典园林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园林,它是中国近代历史的见证,是中国几千年历史文化的载体。研究清漪园和颐和园的历史文化有着非常重要的历  相似文献   

4.
一 问题的提出 1912年2月13日(即清帝退位次日),袁世凯信誓旦旦地公开宣布说:“共和为最良国体,世界所公认,今由帝政一跃而跻及之,实诸公累年之心血,亦民国无疆之幸福。大清皇帝既明诏辞位——业经袁世凯署名——则宣布之日,为帝政之终局,即民国之始基。从此努力进行,务令达到圆满地位,永不使君主政体再行于中国。”就在这一承诺的前提下,2月15日,这位清朝的总理大臣经南京临时参议院选举而当选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并于3月10日正式就职。  相似文献   

5.
北京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有许多古迹。故宫是世界最大的皇家宫殿,是明清24位皇帝临朝为政和日常生活的地方,也是一座极为丰富的博物馆。它以其厚重的内涵,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社会和历史的里程碑。颐和园在北京的西山脚下,山光水色,风景如画。从公元11世纪起,这里就开始营建皇家园林。最初,皇家园林只是帝后宫妃们的消闲避暑场所。清雍正帝即位后,开始在这里读书和处理政务,使这里逐渐成为政治的心脏。  相似文献   

6.
到过颐和园的人都会被它精湛的造园艺术折服,它是北京西郊保存最完好且规模最大的清代皇家园林,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杰出作品。颐和园是在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清漪园后,于光绪年间在其废墟上营造的。清漪园出现在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极盛时,比颐和园更具规模。在地理上.它衔接圆明园与玉泉山静明园。使北京西郊诸园林完美和谐的统一在一起。山水相映,充满自然的性灵,没有人工雕琢的痕迹,没有以  相似文献   

7.
一 南京临时政府时期,临时大总统孙中山于1923年3月批准建立国史馆,其任务是储藏有关历史的一切材料、编辑民国史和中国通史.但由于南京临时政府存在时间短暂、头绪纷繁、战事频仍,且并无实际接管全国政权,所以无缘对清代档案进行整理.北洋政府时期,尽管北洋政府对人民统治之残酷、掠夺之酷烈,较前代有过之而无不及,对外又面临列强的欺凌,统治阶级……  相似文献   

8.
清朝自康熙开列园居之习尚,畅春园、圆明园、颐和园都曾成为处理国家军政要事的中枢之地,其周围的地区也就很自然地赏赐给王公贵族,构筑园林别墅。勺园及淑春园、镜春园、鸣鹤园、朗润园、蔚秀园、承泽园、澄怀园等,都是这一带著名的园林,著名高等学府北京大学环境优美的校园,就是构筑在这诸多园林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9.
袁世凯称帝失败后,北洋政府被迫解除了1913年11月——1916年3月间被禁中外各报刊、印刷物中的部份禁令,但对《共和三字经》、《共和五字经》等仍继续禁止发行。现将有关史料选编公布,供研究中华民国政治史、新闻史参考。  相似文献   

10.
《全国新书目》2023,(3):29-31
<正>本书重点介绍了颐和园中各个建筑群的建筑特点和园林历史,内容涉及颐和园里位于万寿山前山半山腰的一些建筑群,如云松巢、邵窝、写秋轩、意迟云在,沿湖而设的玉澜堂、藕香榭、乐寿堂、养云轩、无尽意轩和清遥亭等。为了增加阅读的趣味性,作者以2013年在颐和园的测绘生活为导引,将“园林形态分析”和“测绘故事”结合起来,这期间的测绘笔记基本符合史实,可供后人查阅。  相似文献   

11.
图书馆学研究对象的问题,多年来众说纷纭,笔者从历史的角度考察了图书馆的双重职能:“服务历史职能”和“服务现实职能”,主张图书馆学应该围绕这两项职能进行研究,认为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有二元性,即“服务历史研究”和“服务现实研究”。  相似文献   

12.
文章提出,重庆抗战历史文献中心以罗斯福图书馆的保护利用和重庆图书馆及全市收藏的抗战文献的保护开发为基础,搭建共同体系,展现抗战历史文化的立体形态,传递和表达抗战遗址与抗战文献所蕴含的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社会文化信息,将它们融入现代社会发展进程和社会民众的日常生活中。以此加强社会民众对抗战遗址和抗战文献的认识和了解,从而达到抗战历史文化的普及,抗战革命历史的传承,民族抗战精神的永续。  相似文献   

13.
文献计量学方法在网络资源开发实践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的信息资源极其丰富,是名副其实的信息的海洋.面对茫茫大海般的网络信息资源,如何进行有效的开发利用,如何在互联网上准确、快速地查找信息资源,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亟待解决的难题.  相似文献   

14.
15.
独立学院图书锗建设的瓶颈及突破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独立学院得以迅速发展,然而独立学院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日益突显,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独立学院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文章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分析了制约独立学院图书馆建设的瓶颈,探究突破制约独立学院图书馆建设瓶颈的对策,以保障其健康稳定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变革时代的心态对图书馆学研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化进程中知识分子的心态基本上是积极、健康的,但其非主流倾向可能干扰学术研究.结合社会文化背景,剖析图书馆学研究中上述因素可能产生的影响,就克服不良心态,促进学科健康发展陈述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7.
研究型大学视野下的图书馆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建设研究型大学视野下提出了建设研究型图书馆的课题。阐述了研究型图书馆的内涵,建设研究型图书馆的意义,着重讨论“211工程”重点高校在现阶段如何建设研究型图书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清末民初以来的图书馆在建造发照过程中,竖立过不少碑刻,这些碑刻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另外这些图书馆碑刻还具有补史之阙、正史之谬的重要作用。近代图书馆与以往的藏书楼有很大的不同,在民国碑刻中主要表现为藏书思想、藏书种类、受益对象的转变,其中一些碑刻还详细记载了图书馆经费的来源,这些对历史学、图书馆学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9.
图书馆计算机数据安全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使图书馆的工作效率得到很大的提高,但同时也带来了计算机系统的安全问题。为了保护计算机系统中最重要的数据资源,图书馆必须加强计算机数据安全工作,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各种计算机数据。  相似文献   

20.
从民国档案鉴定研究概况、民国档案是否应该鉴定、影响民国档案鉴定开展的原因、关于民国档案鉴定标准与方法的研究等方面对20年来民国档案鉴定研究状况进行了介绍 ,并根据作者的研究心得 ,对民国档案鉴定研究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