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山海关之战是清军入关的决定性战役,此役的胜利是清王朝统一中国的基础。然而在决定战争胜败最为关键的粮食补给问题上,清军却遇到了严重的粮荒,影响了清军的战略计划和多尔衮之后的政策制定。  相似文献   

2.
康华 《兰台世界》2014,(5):43-44
山海关之战是清军入关的决定性战役,此役的胜利是清王朝统一中国的基础。然而在决定战争胜败最为关键的粮食补给问题上,清军却遇到了严重的粮荒,影响了清军的战略计划和多尔衮之后的政策制定。  相似文献   

3.
<正>顺治是清军入关的第一位皇帝,在他的统治期间,全国经常出现官员贪腐事件。顺治登位时年仅六岁,于是出现了由堂叔济尔哈朗和叔父多尔衮摄政的局面。1644年,多尔衮在吴三桂的配合下,率清军大举入关,建立了清王朝。明朝的大臣降清者众多,由于清军入关,需要大量的治国理政人才,而清人治理经验不足,掌握实际权力的多尔衮为了能顺利统治汉人,缓和民族矛盾,消除  相似文献   

4.
第七届全国暨国际清史学术讨论会,于1994年8月30日至9月4日在沈阳召开。这次会议由辽宁大学主办,发起单位有中国人民大学清史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北京社会科学院历史所、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吉林社会科学院历史所、辽宁人民出版社、辽宁社会科学院、沈阳故宫博物院等。来自全国各地和日本、意大利、俄罗斯、美国、澳大利亚、韩国及香港、台湾地区的105名专家学者,参加了这次史学盛会。 这次会议是在清军入关350周年之际举行的,会议主题是清军入关和清前期的有关历史问题。会议共收到论文73篇。会议期间,国内外专家学者通过大会学术报告和小组发言讨论等多种形式,分别就清军入关的社会背景、历史作用和清前期的政治变革、民族关系、社会思想、经济发展、文化艺术、军事、外交、历史教训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坦诚的学术交流。王钟翰、戴逸等许多德高望众的清史学界专家与会,并在大会上作了精彩的学术报告。  相似文献   

5.
清军入关后,清朝统治者大规模把北京周同500里内汉人的土地圈占给八旗将士,推行"跑马圈地".笔者拟就清初圈地的历史背景与动因、发展进程与趋向以及圈地的意图与作用问题进行阐述,以期有助于对清初圈地这一历史事件的全面认知与反思.  相似文献   

6.
乔治忠先生编纂的《清文前编》历经寒暑,已由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出版,这是近年来对清朝入关前文献搜集整理的一项重要成果。一、清朝入关前文献概况清朝于17世纪初兴起于辽东半岛,1616年清太祖努尔哈赤在沈阳称"天命汗",建立金国(史称后金)。1636年,其子清太宗皇太极改汗称帝,又改国号为"清"。1644年,清军入关,在北京建立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清朝入关以前,历经太祖、太宗两朝,在几十年的军政活动中,形成了数量可观的文献资料。保存至今的主要有满、汉文档案和太祖、太宗实录。  相似文献   

7.
清代历史上,八旗生计问题非常引人注目。它几乎贯穿了清朝一代,也震动了清朝社会。本文拟对这个问题做些初步的探讨和说明。 一、八旗生计问题的发生 1644年,清军入关,满族统治者夺取了全国政权。在这种民族大举迁居异地的情况下,他们解决生计问题的办法是圈地、占房和建立粮饷制度。  相似文献   

8.
冯璐 《兰台世界》2021,(3):F0002-F0002
多尔衮是清太祖皇帝努尔哈赤第十四子,清初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完成大清一统基业的关键人物,清朝入关初期的实际统治者。天聪元年(1627)封为贝勒;崇德元年(1636)因战功封为和硕睿亲王;崇德八年(1643)辅政,称摄政王。顺治元年(1644)指挥清军入关,问鼎中原。先后受封叔父摄政王、皇叔父摄政王、皇父摄政王。  相似文献   

9.
杨静 《大观周刊》2012,(11):42-43
公元1644-年初(顺治元年),清军入关,随之大批满人开始入住中原。面对统治形势,顺治帝采取了“满汉一家”的政策,虽然满汉间仍存在不平与斗争,但各方面开始融合,这对后世统治者的政策及满汉融合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古人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因而古人蓄发而不剃头.《诗经》“予发曲局,薄言归沐”,意思是说,头发卷散蓬乱时,快去把它梳洗梳洗.剃头的兴起始于清军入关.1644年,清军一人关就颁发了剃头令.次年攻下江南,清政府重颁剃头令,并明确规定:“凡清军所到之处,限十日之内尽行剃去前半部头发,后部依满族习俗而削发垂辫”,强迫汉人改削发为剃头,以强化满人统治.  相似文献   

11.
很多人研究明清之际的历史,在主观上总先入为主地认定明朝和李自成因受到传统历史发展规律支配,其最终结果必然是灭亡和失败,清朝入关统一中国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然而当我们从那时的实际历史形势来看,依据明清之际各方的政治、  相似文献   

12.
清朝是由少数民族满族统治中国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从1644年清军入关建都北京至1840年鸦片战争前夕,一百九十余年的书和档案立法活动,基本上是我国封建主义档案管理活动的延续,主要继承了唐以来特别是明朝制定的档案法规。从1840年鸦片战争至辛亥革命,由于西方列强相继入侵,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一方面顽强地保留了档案法制建设方面优秀的民族遗产;另一方面,也开始吸收资本主义国家在档案管理、保护诸方面先进的制度,实行一定程度的改良。  相似文献   

13.
百味前门     
前门最初兴起,得益于它便利的交通。明永乐年间,原来在积水潭的南北货物集散地转移到北京城东南方的大通桥下,商业中心也从积水潭、鼓楼转移到前门外。清军入关占领北京后,将内城的汉民一律强制迁往外城,戏院、妓院和会馆也一律赶到外城,前门外  相似文献   

14.
段自成 《兰台世界》2011,(10):48-49
在李鸿章负责剿捻之前,清廷和统兵将帅的剿捻方略互相矛盾,清军的前线指挥未能真正统一,且清朝的军队腐败。因此,剿捻前期的清军屡屡失败,捻军得以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在李鸿章负责剿捻之前,清廷和统兵将帅的剿捻方略互相矛盾,清军的前线指挥未能真正统一,且清朝的军队腐败.因此,剿捻前期的清军屡屡失败,捻军得以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16.
崇祯十三年辽东战守明档选(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太宗皇太极几次派兵入关,均因通往关内的咽喉宁锦一线为明军扼守,清军后路时刻有被切断之虞,无法勾通关内外联系而难以立足。因此,皇太极决定首先占领锦州重镇,为入主中原打开大门。崇祯十三年五月,清军大举进攻辽东锦州、松山、杏山、宁远一带,但遭到明守将祖大寿等的抵抗,清军失利。本专题史料,反映了当时明、清军队的战斗及明军的防守、调遣、运粮、筹饷等情况。这些史实,《明史》、《清史稿》等虽有提及,但均不详,或为清方一面之词。为了提供这次战役较翔实的史料,特从馆藏明档中编选有关档案,予以公布,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7.
正顺治元年(1644年)清军入关后,多尔衮成为清朝实际统治者,把持朝政,深为顺治帝所忌,在他死后"反攻倒算",甚至毁坏园寝,以示污辱。关于此事的记载,除耶稣会士卫匡国(Martino Martini)的信函外,多语焉不详。本文依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清初题本,略作考证,以补阙失。  相似文献   

18.
满人入关前是一个特殊的历史发展时期。它既是一个从游牧社会向农业社会快速演变的典型 ,又与满人入关后有清一代的延续相关联。因此 ,对其档案工作的产生与发展的研究就显得具有特殊的意义。本文通过满人入关前各种社会管理活动的发展和文化的发展这两个基本逻辑线索 ,阐述了以满族为主体的满人入关前统治者档案意识的产生与发展以及清前档案工作从无到有、从低级到高级的迅速而独特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9.
曾景忠 《历史档案》2005,(2):132-132
中央电视台科技·学术频道举办的清朝十二帝系列讲座,由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阎崇年教授主讲。阎教授在讲完清朝末代皇帝溥仪的简历后,说到清朝历史上有两个历史现象的巧合:一是清(原称后金)太祖努尔哈赤兴起于抚顺,而清朝末代皇帝溥仪也曾被关押在抚顺;一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皇后是叶赫那拉氏,而清朝最后一位皇后——光绪帝(载)的皇后也是叶赫那拉氏。但细想起来,清朝历史巧合之事尚不止此。最显著的是,清王朝开始和结束的两代均曾经历皇帝为孤儿,靠寡母扶持、摄政王临朝主政的情况。1644年清军入关,建立清王朝之初,由皇太极的遗孀孝庄…  相似文献   

20.
股票热后,时下最时髦的话题就数“入关”了。然而GATT(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英文缩略语)究竟为何物,它的历史、沿革和现状、条款,中国重新入关的可能性与障碍如何,入关后的前景以及对人民日常生活的影响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