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析武术理论的哲学基础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武术理论的哲学基础进行探讨。认为,武术在民族文化的总体氛围中,孕育、产生、衍化发展,自然地融合了中国哲学的思想观念。武术理论的哲学基础概括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易经哲学,即“天人合一”整体观、阴阳辩证观、八卦哲学;道家哲学,即“道生万物”观、“反者道之动”辩证法、“气论”;儒家哲学,即“爱人”与“知天”。  相似文献   

2.
中华武术思想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哲学和伦理学的角度对中华武术思想的历史渊源与表现特色作了论述。文章认为中国古代道家哲学的本体论构成了中华武术的认识论基础,这主要反映在武术思想中的道论、气论与天人合一论。文章指出中国古典哲学的朴素辩证观是中华武术方法论的基本原则,表现在老子的“反者道之动”思想成为武术的战略原理,阴阳辩证法构成了武术技击方法,以及武术思想中的形神统一观。文章还分析了儒家仁学对中华武术的深远影响,指出“仁义”观念成为中华武术伦理思想的核心。  相似文献   

3.
《易经》是古代的一部卜筮之书,也是一部"究天人之际,通古分之变"的哲学著作。它所提出的阴阳八卦学说具有博大精深的内涵,在中华民族的思想发展史上有着显著的地位它集人文与自然之大成。不仅对古代医学、哲学、天文学、建筑学等有重大的指导意义,而目对文学艺术也具有广泛的影响。作为民族文化之奇葩的武术当然更不例外.八卦学就是以八卦学说为宗旨,创立的一个武术流派。当前我们正处在微电了学飞速发展的伟大时代。如果说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创的是以蒸汽机为标志的机械文明,那么微电子学便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标志。微电子学,其核心…  相似文献   

4.
《易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有系统的哲学著作,易经的理论思想所揭示的万物一体的"天人合一","阴阳辨证"的对立统一思想,构成了中华文化最稳定、最本质的内核,影响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武术在其发展变化的过程中,借鉴和吸收了《易经》的哲学思想,形成了独具特色,有着丰富文化内涵的民族传统武术文化。  相似文献   

5.
杜兴国 《武当》2015,(1):58-59
阴阳二字,看似简单,但要真正读懂它,理解它,能在日常生活中和练功中运用它,并非易事。我是在理顺三个关系的基础上方才正确认识阴阳的。一、理顺阴阳同人的关系阴阳是《易经》、《黄帝内经》和《道德经》的核心。由于历史的原因,古人极为迷信各种各样的占卜术,诸如明天是否下雨,战争能不能胜,收获会不会好等等,都要用《易经》中的阴阳八卦来占卜,国家大事如此,民众对生老病死的命运问题更要占卜,看来封建迷信之说是有历史依据的。但我认为,阴阳八卦本身并不是迷  相似文献   

6.
文章主要采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对《周易·八卦》理论与武术散打进行结合研究,旨在阐明《周易·八卦》对武术散打战术思想的指导作用,以期进一步为武术散打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梁山是中华武术四大发源地之一,《水浒传》作为武术类文学作品的杰出代表,对后世社会生活包括武术影响深远。围绕《水浒传》和"梁山功夫"探讨"水浒武术文化"、"《水浒传》中的武术文化、"水浒武术"以及"梁山功夫"的概念界定和相关关系是进行水浒武术文化研究的前提,对于开辟武术文化研究的新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周易》对中国传统文化在哲学上有极其深刻的影响。武术得以存在的运动的、刚健的和勇武制胜的技击思想;拳理中阴阳变化的和谐的思想;攻守转换过程中变化适时的思想,都反映出了《周易》哲学思想的光彩。  相似文献   

9.
《周易》是我国先秦的重要典籍。三千年来,它对中国哲学、医学、武术以及养生术的发展,都有重大影响。很多武术家认为武术与《周易》有养密不可分的联系,特别是八卦掌的理论源于《周易》的理论。八卦掌是根据《周易》的理论制定武功修炼模式和基本原则的,本文也想就《周易》与传统八卦掌的关系方面谈谈自己的见解,有不当之处望各位同仁指教。 一、八卦掌以《周易》的阴阳论为武功修炼基本原则。 《周易》的基本思想是阴阳论。所谓“阴阳”不仅指构成宇宙  相似文献   

10.
正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总是受到当地文化的深刻影响,其演进发展的过程,具有浓郁的地域性和民族文化特征。如:中国武术讲究武德,所谓"习武先修德","尚德不尚力",是中国儒家思想在武术中的体现。而《易经》中的阴阳辩证法,老庄道家学说,则对太极拳、八卦掌的"相生相克、以柔克刚、内外合一、进退快慢"等武术理  相似文献   

11.
传统武术起源于中国,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地与中华传统文化相融合,使其有着丰富的中华文化内涵。文章以哲学思想为切入点,从"整体"思想、"中庸"思想、"和"思想三个方面阐述哲学思想在传统武术中的外显,以及对于当代人在继承传统武术、继承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文化、完善传统文化等方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以《周易》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来探讨对武术的管理策略问题,为管理中国武术事业的工作者提供一些管理原则和方法.研究指出:武术工作者要时刻观察社会时局的动态变化,及时捕捉武术发展的契机,全面深入了解与武术相关的信息,努力提高武术科研水平,以畏惧谨慎的工作态度,将过错迅速消灭在萌芽状态,以此随时准备着迎接武术的发展良机.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哲学凝聚了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在中国文化系统中起着主导的作用。中国武术作为民族文化体系中的重要分支,深受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影响和润泽。文章结合中国传统哲学的思想及理论,试图从传统哲学的视角来解读中国武术,以此来强化人们对中国武术的认知。  相似文献   

14.
传统武术内涵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传统武术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方式,拳理拳法充分运用了中国传统哲学的对立统一范畴。设定了理想的人格境界:天人合一;理想的技术境界:得意忘象。强调以修身作为途径。经络导引方法的运用,使其在健身、养生方面独具一格。传统武术是以中国哲学为思想指导的,关于技击修身的一门科学。  相似文献   

15.
传统武术是我国勤劳智慧的古代人民在农耕文明下创造的文化瑰宝。峨嵋盘破门武术集儒道佛学、哲学、中医学、伦理学、兵学、关学、气功等多种传统文化思想和文化观念,具有传统思想性、实战技击性、强身健体性、怡情铸志性等文化特征,峨嵋盘破门武术文化也是峨嵋派武术文化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正以传统的、优秀的、独特的民族文化形式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6.
<周易>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泉,更是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根源.<周易>思维方式,对武当武术的影响是根源性的、全面的、系统的.在<周易>"立象取意"的取象思维影响下,武当武术具有"拳法自然"的技击特色;在<周易>"物极必反"的辩证思维影响下,武当武术坚持"守雌处后"的战略战术原则;在<周易>"天人合一"的整体思维影响下,...  相似文献   

17.
兵学与武术都是在战争中孕育的文化形态,二者同植根于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同起源于激烈而残酷的军事斗争,这种天然的联系使《孙子兵法》不仅在战略思想、战术原则等方面给予武术诸多的启示,而且也使其在哲学、道德、思维等领域与武术实现了境界层面的会通与融合。  相似文献   

18.
中国武术套路的文化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邱丕相  闫民  戴国斌 《体育科学》2007,27(12):10-12,19
中国武术套路是一项极具民族特色的运动形式,它不是动作加动作的简单合成与堆加,从套路的起势、收势到每一个动作的构思和操作,折射出中国人的艺术创造和思维方式,反映出中国人的智慧和理想追求。正如哲学大师冯友兰先生总结的,“不离日用常行内,直到先天未画前”。从构成武术套路最基本的单位动作切入,对武术套路的动作性质、技术指标、文化意蕴、审美情趣、价值追求、民族习性等方面进行了文化学解析,从而揭示中国武术套路的文化学特征。  相似文献   

19.
浅析武术文化在学校教育中对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武术文化是中华文化造就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孕育了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哲理。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对武术文化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武术文化有助于弥补现阶段我国学校教育中对学生道德品质培养的不足,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和谐的人际关系,创造文明的校园环境,使依法治校和以德治校相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