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华文化中亲属称谓不仅讲究亲疏有别、长幼有序,而且包含着浓厚的重男轻女观念。正确理解和使用亲属称谓,能够保持礼貌而顺畅的人际交往。河南光山方言的亲属称谓系统,包括父系亲属称谓、母系亲属称谓、夫方亲属称谓、妻方亲属称谓以及其他亲属称谓。光山方言的亲属称谓不仅分得很细致,而且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普通话的推广,一些具有方言特色的亲属称谓词逐渐消失.针对汾西方言的现状,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汾西县亲属称谓词的使用情况进行调研,调研结果显示汾西县亲属称谓词的使用发生了部分变化,包括单音节词变为重叠词、称谓方式趋于普通话、不同阶段称谓不同、同一阶段称谓不同、特殊称谓“姐”等,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变化对人们语言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比较客方言代表点梅县话与赣方言代表点南昌话中的亲属称谓词,可以看出,两方言亲属称谓词中不同词语的数量是远远多于相同词语的数量;特点上,一方面,两地共同具有与传统一致的尊卑有别、长幼有序的宗族观念,另一方面,客方言将部分外亲亲属当作内亲亲属来称谓,显现出客方言区与传统的亲疏有异的观念稍有些不同。从存古性来看,两方言虽有一些共有的古语词,但不同的古语词更多,相对而言,客方言的古语词更多,时代上也更古。另外,两方言还有一些比较齐整的对应成分,可以看作客赣方言之间的区别性特征。  相似文献   

4.
亲属称谓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文化现象,它反映了一定的社会关系。善溪窑方言中的亲属称谓除了与普通话亲属称谓的框架结构具有相似性外,还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从功能系统语法观念出发,通过田野调查、准确描写、比较分析等方法,研究不同社会背景和社会环境影响下善溪窑方言称谓词的变化现象及原因并介绍善溪窑的地理位置和方言概况,对国内方言称谓词的研究现状和方言称谓词演变原因的研究现状进行概述总结。对调查获得的善溪窑亲属称谓词进行描述、分类、整理。最后,对整理的结果进行分析,探究其原因。  相似文献   

5.
王倩蕾 《文教资料》2013,(35):166-168
本文对扬州方言中亲属称谓词语按照长辈、平辈、晚辈的分类方式进行了描写,分析了扬州方言中亲属称谓词语新派与老派差异,利用内部屈折、重叠等方式区别意义,受到从他称谓的影响,面称与背称不平衡且有亲属称谓泛化趋势等特点.  相似文献   

6.
英汉称谓系统的表现类型和使用特点各有不同。汉语称谓系统体系严密、分类精细、名目繁多、语义明晰,而英语称谓系统则体系简单、分类粗疏、数量贫乏、语义含混。此外,汉语的亲属称谓泛化与头衔性称谓偏好极具特色,而英语的亲属称谓与头衔性称谓不仅种类少,其使用范围也受到相当的限制。  相似文献   

7.
雷州话属于闽方言的一支,在雷州话中有一些特殊的亲属称谓,分别是普通话中的"妈妈"、"爸爸"、"孩子"、"女儿"、"叔叔"、"儿媳妇"、"妯娌"、"大娘"和"舅舅"等,每一种称谓又分为面称和叙称。其中有些称谓在雷州话中有不止一种表达,有些称谓年轻人的表达和老一辈人的表达也不一样。这些特殊的亲属称谓来源于闽方言、粤方言和普通话,有的来源还有待考证。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雷州话词汇来源的复杂性以及各种方言之间的借用、融合和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8.
黎川地处赣西南,其亲属称谓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方言中大多数的称谓其面称与背称相异,且存在大量的特征词。而社会的演变使方言亲属称谓也产生了共变,呈现出一些新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从父系、母系、夫系、妻系四个方面厘清江苏省淮安亲属称谓概况,分析淮安亲属称谓具有的特征:一、以父系血统为中心,亲疏分明;二、父系血亲男性血脉称谓区别更为细致;三、亲属称谓有男尊女卑的倾向;四、亲属称谓长幼有别。  相似文献   

10.
搜集莆仙戏古剧本中习见而当代口语和剧本已不使用的特殊称谓词语,依性质分为亲属称谓、尊称、谦称、蔑称和身份称谓五类,分别举例说明,可作为莆仙戏具有古老性、保守性特征以及方言词汇发展变化的证据。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阿图什的松他克、阿扎克、阿湖、上阿图什、格达良、哈拉峻、吐古买提乡等方言点进行语言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对阿图什方言亲属称谓进行归纳分析。与此同时,在语音、构词和语用等方面对阿图什方言亲属称谓与维吾尔文学语言和其他维吾尔方言亲属称谓进行比较,总结出阿图什方言亲属称谓的特点,并指出亲属称谓词的使用方面出现的方言内部差异。  相似文献   

12.
王君 《时代教育》2007,(6Z):66-66
本论文将从称谓的丰富和复杂,家族中长幼关系的划分及长辈顺序,血亲及姻亲关系的划分,称谓的得体,称谓的泛化五方面对比汉英亲属称谓;社会称谓的不同主要存在于以下四个方面:称谓的泛化,自谦和尊敬的表达方式,官衔和职业等称谓,民族心理。此外,本文还将从三个方面探讨文化差异:血缘关系,文化价值.文化观念。[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喀什话作为雏吾尔语南方方言的分支,作为雏吾尔语结构功能及文化上的变体。它总体上与雏吾尔语标准语保持了一致,但由于历史、文化、宗教氛围等因素的影响,喀什话保留着独特的语言文化特点。亲属称谓是其中之一。它有亲属称谓数量少,简洁,宗教色彩浓厚,职业、家庭背景影响大等特点。论文结合文化语言学的相关理论探讨雏吾尔语喀什话亲属称谓特点,展示喀什话独特的语言文化风貌。  相似文献   

14.
亲属称谓语作为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存在于所有的语言当中。但是,每种语言都有其各自特殊的称谓体系,而每种体系都与其文化息息相关。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区分长幼辈分、父系和母系、血亲姻亲、亲属称谓的泛化来比较汉语、英语、日语中亲属称谓语的异同,并对其差异产生的文化根源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称谓系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表现,它包含了社会称谓、亲属称谓等不同的称谓类型.汉语和其它语言的称谓系统相比,也有自己的特点.本文主要就汉语和英语这两种语言中亲属称谓语的特点进行研究,并对对外汉语教学中亲属称谓语的教与学问题做出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语义和使用两方面概括分析了英汉亲属称谓语的差异,从而揭示了亲属称谓语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差异。英汉亲属称谓词在区分宗族与非宗族、血亲与姻亲、父系与母系以及长幼辈分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国俗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主要是英汉两民族宗法发展水平不同、生育观和生育数量不同以及文化观念和社会结构等不同。  相似文献   

17.
常德方言男性亲属称谓词的泛化及其文化内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称谓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常德方言里,部分男性亲属称谓词的称谓对象出现泛化的趋势,从而使常德方言的整个称谓系统发生重要变化,呈现出新特点,这一泛化趋势出现的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泛化的过程是一个渐变的过程,目前,这种泛化在常德方言里还未最后完成。  相似文献   

18.
亲属称谓词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频繁运用的一类词.研究亲属称谓,能了解亲属关系的复杂程度.武鸣县马头壮语亲属称谓与其他壮语有共性也有差异:它可一词多用,以后缀区分;父辈称谓重视长幼区别;以“ta6”“tak8”区分性别;“me6”“koη”有时可用作前缀.  相似文献   

19.
称谓体系由于受到各国不同文化的影响而产生极大的差异。汉语和英语称谓的不同主要体现在亲属称谓和社会称谓两个方面。汉英亲属称谓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宗族、血亲和姻亲、老幼尊卑、父系母系和泛化等方面,而汉英社会称谓主要比较通称、职务称谓、姓名称谓、人称称谓和零称谓几个方面。中英两国不同的文化和历史是造成这些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邓永勤 《考试周刊》2008,8(8):151-152
英汉亲属称谓词在区分宗族与非宗族、父系与母系、长幼辈分、姻亲与血亲、派生词的使用、泛化方面有明显的区别.本文分析了汉英亲属称谓的差异,并用实例说明了亲属称谓的几种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