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几年,随着动漫、电子游戏、网络的普及和飞速发展,“萌”作为新词由日本引入中国,并迅速发展,呈现本土化的趋势。本文试从词源由来、语法功能和文化背景及其发展现状几个方面对“萌”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从语义、语法、语用、认知等角度对当代“学X”词族加以分析认为,“学X”词族是从网络使用过程中逐渐进入社会生活的.随着该词族的进一步发展, “学X”新词族在语义内涵、结构方式和语用倾向等方面存在着新的特点.由于表达的语用需要,该词族部分词语已进入通用领域,并呈现出迅速增长的态势.  相似文献   

3.
一般认为,非并列双音形容词不能重叠。“可爱”属于非并列双音形容词,却出现了重叠形式“可可爱爱”。“可可爱爱”的重叠现象正在进行中,语义、语法和语用方面的特点突出。在语义方面,它表示程度加深,含有赞许的意味;在语法方面,不仅具备一般形容词重叠式的全部语法功能,而且可以独立成句;在语用方面,则体现为陌生化的表达,具有轻松呆萌、活泼有趣的特点。重叠式“可可爱爱”的形成动因有两个方面:一是语言内部因素,主要是有表达主观中量的需求、类推机制的发挥和高频使用;二是社会因素,主要受到追求新异的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关于汉语语法三个平面理论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语法研究的三个平面理论认为语法研究有三个层面:句法平面、语义层面、语用平面。其价值在于:1、它既对汉语语法理论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同时也为汉语语法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2、它促进了很多具体领域的语法研究的长足发展,使其更深入细密;3、它解决了很多汉语语法研究中长期存在、争论不休的分歧问题。当然,在三个平面理论产生、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在理论阐述及实际运用上尚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语法的三个平面的研究,形成了“结合论”和“包含论”两个不同的研究倾向。“结合论”者把语法同语义、语用相并立,坚持语法的独立性或句法的纯洁性;“包含论”者认为语法中含着句法的、语义的、语用的内容,应从句法、语义、语用这三个方面来对语法进行研究。关于是“句法”还是“语法”的看法,这绝不是一字之差的小问题,它导致了语法本体论的不同,并由此形成了不同的方法论,形成了不同的语法体系。  相似文献   

6.
蒲云玲 《教书育人》2007,(5):100-103
“语用”或“语用学”(pragmatics)这个术语最初是由美国逻辑学家莫里斯(C.W.Morris)提出的,如今已是语言学中一个极为常见的专门术语。语用学是研究实用的语言,研究语言在实际语境当中使用时是什么样子,能产生什么意义。一个句子通过语义描写后,可能其内在的东西未被说尽,它的意义需要很多的背景知识。语法研究中语用平面研究的是语言符号与使用者及使用环境之间的关系,它研究的是与句法有关的语用,关注的是句法结构中表现出的语用意义;语用学研究的是话语如何在情景中获得意义,即某一句话或某一段话在某个具体的交际场合发挥何种功能,它研究的是语言中所有的语用意义。虽然两者在许多方面存在一些差异,但由于它们都重视语言交际过程,都重视语言的交际价值,都研究语言使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动态意义,因此对我们的外语教学都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析流行称谓词“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流行称谓词“哥”及“-哥”从语义、语法和语用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得出它在网络和年轻人的使用中语义特点更为丰富;语法结构出现新的固定句式;语用功能更是在使用场合、使用人群及和感情色彩方面发生新的变异。  相似文献   

8.
"吧"的语义发展轨迹及语法性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社会背景的变化,同时在语言自身规律的支配下,“吧”经历了一个意义逐渐明确、扩大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吧”成为了一个构词能力较强并在一定条件下还可独立成词的自由语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纵向梳理“吧”的语义发展过程,探讨“吧”,的语法属性,并从社会背景和语言自身发展规律的角度,对“吧”类新词语大量发展的原因作出解释。  相似文献   

9.
继80年代以来我国语言学家提出了语法乃至语言研究的句法(语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的理论以后,语言学界又出现了关于词义的三个平面的理论,即词义可分为词汇意义、语法意义和语用意义三个平面。其中,对于词汇意义与语法意义的研究,早已有了完整而又科学的体系,但对语用意义的研究,还在探索阶段。所谓语用意义,是指词在具体的交际情景中所产生的、词汇意义之外的临时寓义和特定效果。语用意义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临时性。即语用寓义和语用效果都是在具体的语境中临时产生的,脱离开具体的语境,语用意义也随即消失。二是多变性…  相似文献   

10.
浅谈现代汉语疑问语气词"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认为现代汉语句末语气词“么”与“吗”一样是个疑问语气词,通过与“吗”的比较说明了“么”的语法、语用意义。表示弱发问语气是“么”的语法意义,对疑问点答案的有所掌握或高确信度是发问人用“么”问句的语用基础。  相似文献   

11.
随着动漫、电子游戏、网络的普及和飞速发展,"萌"被赋予新的意思由日本引入中国,并迅速发展。本文试从词源由来、发展状况和语法功能三个方面对"萌"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语法学对“时”、“体”动词体系的讨论一般都囿于语法层面的解释,而忽略了语法意义与语用意义的内在关系。从语用角度看对“时”、“体”仅进行语法层面阐释具有很大局限性,某些时、体表现出重迭现象。  相似文献   

13.
作为连词,“就是”与“就算”都可以表让步,相当于“即使”.但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二者在语法意义、句法分布和语用价值三个方面存在细微差别,并有各自的使用倾向.  相似文献   

14.
镶“有”字成语或类固定短语是现代汉语里出现频率很高的一类语言事实。它们有其独特的语表形式、语里意义和语用价值。论文从表、里、值等多角度来考察“有”字成语,拟从该语言事实的构成形式、语法意义和语用价值方面对嵌“有”字句成语或类固定短语进行认真考察、详尽描写和解释。  相似文献   

15.
“把”字句是现代汉语特殊句式研究的传统课题 ,其研究的内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一是关于“把”字句的语用意义和构成条件 ;二是“把”字句与相关句式的变换关系及“把”字介引的对象———“把”字宾语的语义类型。近几年来 ,不少语法学家还从句法、语义、语用等不同角度对“把”字句作了考察。文章对“把”字句的语用价值———即“把”字句主语的施事性和事件的原因性 ,“把”字宾语的有定性及其谓语部分的复杂性作一点浅层面上的探讨 ,目的是让更多的语法爱好者及初学者认识到“把”字句是现代汉语句子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句式。  相似文献   

16.
运用调查问卷的研究方法调查了英语专业高、低水平组在语法、语用意识/能力及学习动机方面的差异,并探讨了他们的语法、语用意识/能力与学习动机的关系。结果显示:高水平组的语法意识和语法能力低于低水平组,但其语用意识和语用能力高于低水平组;高水平组的情境动机显著高于低水平组,而社会责任动机显著低于低水平组。高水平组的个人发展动机与语用意识显著相关。低水平组的兴趣动机与语用能力显著相关,个人发展动机与语法意识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7.
“都”是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副词,很多人从不同角度对其做过研究。用归纳法选择现当代文学经典著作《四世同堂》(第一部《惶惑》)中的含有副词“都”的句子作为研究对象,从语法、语义、语用三个方面对其中的副词“都”作一研究,以探讨“都”的用法。  相似文献   

18.
“以人为本”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马克思主义历来十分重视人的因素,认为人的价值、人的尊严和人的主体地位是人的本质的重要方面;同时,马克思主义还特别强调人的个性的充分、自由的发展.并进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从哲学视角出发,“以人为本”要求尊重人的人格和潜能.是坚持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的辩证统一。“以人为本”。就是指以人为价值的核心和社会的本位。把人的生存和发展作为最高的价值目标.人是目的。一切为了人,一切服务于人:“以人为本”,就是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平等对话、民主协商、和谐相处。引导人们自我教育、自我提高。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非常+N”在媒体和生活中纷纷亮相。对这一现象主要有两种看法:有些人认为“非常+N”是副词+名词结构;有些人认为“非常+N”结构中“非常”用的是“非同寻常”之义。本文从语法性质、语义指向、语用价值三方面对这一现象作试探性研究,认为“非常+N”是多义结构,它的出现和存在有其独特的价值和合理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语法、语义和语用角度探析网络新兴极性程度补语“爆”。语法方面,探析是否能接宾语、是否必须和“了”同现。在语义和语用方面,本文认为“爆”作为新兴极性程度补语有三个特点:所能组合的动词和形容词在语义上不确定;所能接的动词和形容词在感情色彩方面包括褒义、中性和贬义;具有网络语言的一般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