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新的实践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重大理论成果,形成了以科学发展现为核心的理论体系.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理论的创新成果,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内涵.以科学发展观为核心形成的理论创新体系,是指导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  相似文献   

2.
科学发展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新的实践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重大理论成果,形成了以科学发展观为核心的理论体系.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理论的创新成果,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内涵;科学发展观对马克思主义人的发展理论有重大发展,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科学发展观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执政理念有重大发展和升华,赋予党的先进性以最新的时代内涵.以科学发展观为核心形成的理论创新体系,是指导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  相似文献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引领和谐文化建设的理论依据,在于这一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与中国本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超越,是综合科学性、时代性、发展性等基本特征的理论形态的先进文化。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引领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在当代直接表现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中的核心地位。  相似文献   

4.
何谓中国社会主义新文化观?"新"就新在它既不同于旧中国的封建主义文化观,也不同于原苏联、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文化观,更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文化观,它有着全新的精神面貌、全新的精神内核和全新的实践体系。中国社会主义新文化观,是在中国近代资本主义主流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东方传统主义文化这三种文化的并存与竞争的大背景之下脱颖而出的,它一经产生,就显现出了无穷的生命力,使之不仅仅是一种新的文化观念与形态,而且导演出了波澜壮阔的现实的社会主义运动,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指引前进方向的一面旗帜。中国社会主义新文化观研究采用历史的、叙述的和实践的三维方法,它以历史的感染力对"中国社会主义新文化观"的形成和发展进行研究,以逻辑的穿透力对"中国社会主义新文化观"的理论体系进行叙述,以实践的创造力对构建"中国社会主义新文化观"的实践体系进行探讨。从文化观的视角,也可以把马克思主义的全部学说归结为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中国社会主义新文化观以此为理论基础,即以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为思想统领,并转化为具有中国风格和中国气魄的新文化观,它以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先进文化为重大理论原则。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文化的性质、地位和作用的根本观点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文化建设思想。本文探讨的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特别是马克思主义革命导师马克思的文化观和列宁的文化观,已成为社会主义国家制定自己科学文化方针的指导思想。作者通过对马列经典文献的梳理,意欲阐释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思想的形成,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文化建设思想与中国文化发展实际相结合并不断创新发展的结果.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文化观奠定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理论基础;毛泽东文化建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文化观与中国社会发展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进行了初步探索,确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观经历了前后相继的三个发展阶段。邓小平提出"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观的逐步形成。江泽民提出"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观的成熟。胡锦涛提出的"和谐文化观",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观的完善。  相似文献   

8.
网络文化观是人们关于网络文化问题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是人们认识网络文化问题的基本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网络文化观的形成主要体现在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的重要性、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的目标以及网络文化建设和发展的模式等几个方面的认识上,其内容主要包括先进文化观、和谐文化观、文化科学发展观、文化建设和管理对象观;主要特性:一是突出的民族性,二是鲜明的导向性,三是强烈的实践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网络文化观对当代中国文化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影响深远、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
"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怎样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问题。中共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和谐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等重要思想,极大地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基本问题的认识,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促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  相似文献   

10.
王征国教授撰写的《三维文化观——中国社会主义新文化观研究》一书,由中国言实出版社2014年11月出版发行。本书选题意义重大,它不仅对于深化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研究,梳理和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体系,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而且对于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精神,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与目前国内同类著作相比,该书独特地运用了三维方法论,把马克思主义文化观、马克思主  相似文献   

11.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高等院校是培养国家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阵地。高校党员干部要深入学习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内涵,带头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应提倡与高校德育教育、师德师风建设、高校党的建设相结合。  相似文献   

12.
《德意志意识形态》作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对于当代社会的发展仍然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研究科学发展观与该文中人的全面发展思想、自然观和世界历史思想的渊源,不仅对于加深理解该文唯物史观原理与社会发展规律、更好的定位其时代意义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于我们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的和谐文化的战略任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的和谐文化关键也在党。这就需要进一步提高党引导社会舆论的能力,对多样化的社会舆论进行整合和引领,形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导的健康向上、和谐融洽的社会思潮主流,为建设和谐文化、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思想和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4.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思想,也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方向。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间有着内在的不可分割的联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要用发展的观点,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方法,做到统筹兼顾。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入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当前深入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提出了具体要求,为高校构建主流校园文化明确了新的方向。通过探索亚文化的根源和特点,分析亚文化对主流文化建设的积极因素,探索如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体,构建和谐校园亚文化,促进大学校园主流文化发展。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道德基础。社会主义荣辱观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具有基础地位。建立健全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机制,构建社会共同“道德感”,加强全社会尤其是重点群体的荣辱观教育,是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打下坚实基础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正处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进程中,大学生作为青年一代的杰出代表,其行为和心理状态体现出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前途。具有和谐人格的大学生能够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目前构建大学生和谐人格面临诸多问题,必须从各种环境、各个方面进行不断地努力,特别是德育方面的教育培养,来构建大学生的和谐人格。  相似文献   

18.
唐山是一个文化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文化形式多样的城市,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集中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认识水平、聪明智慧、审美情趣和理想追求。保护好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传承历史、发展先进文化、建设文化大市和人民群众的幸福之都,以及弘扬优秀的文化传统、增强民族凝聚力、维护民族团结,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对苏联模式反思与突破的过程,就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不断创新的过程。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回顾、总结这样一个历史过程有着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高考改革,意味着当前社会变迁背景下在效率与效益两大原则之间作出的选择和调整,把改革的思路从一味追求效率转到在保持效率或宁可牺牲部分效率的同时,也要追求或保证社会效益的制度建设上来。这是追求全面发展、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理论要求,也是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政治进步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