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鹰爪翻子拳又称"鹰爪拳、鹰手拳法",是中华武术优秀名拳"八闪翻"繁衍出的新拳种,此拳经过两三代人悉心研究、充实、试验发展而成。它是以翻子拳的技法为基础,吸收少林拳术、岳氏散手的擒拿技法,鹰爪功法的刁、抓、擒、拿的手型,融合发展成为一个具有"鹰手"手法特点的翻子新拳种。  相似文献   

2.
刘鹏 《中华武术》2000,(1):32-32
鹰爪拳是吸收鹰的形,意和击法发展而成的一种拳术,属象形拳。又有鹰爪翻子拳、鹰爪行拳和鹰爪连拳之称。此拳以模仿鹰爪抓扣和鹰翼翻旋的动作为主。其特点是:爪法丰富、抓扣掐拿、上下翻转、连环快速,仿形造拳、形神兼备:要求出手崩打,回手抓拿,分筋错骨,点穴闭气,翻转灵活,神形似鹰。整个套路动则刚暴  相似文献   

3.
王国齐 《精武》2005,(6):36-37
鹰手拳亦称岳氏鹰爪拳,岳氏散手或岳氏连拳,它是翻子门鹰爪派的拳法精华。  相似文献   

4.
据《医疗保健体操》一文(参见210510)介绍,T7《武术》-3“拳术”表现的是太极拳,《中国集邮百科知识》关于T7《武术》-3“拳术”的描述也很宽泛,宄竟是哪一种拳术并没有给出结论。笔者比对一些专业书籍的描述,认为票图上表现的应是长拳。  相似文献   

5.
<正> 翻子拳技术特点及其训练1 翻子拳风格与特点翻子拳也称“八闪翻”“翻拳”是我国武术历史较为悠久的拳种。明代杰出军事家戚继光《纪效新书》中曾“八闪翻、十二短、此亦善之善者也”的论述。兴于明代自成体系独具一格,目前盛行全国各地。主要以河北、东北、甘肃、陕西等为主要代表。翻子拳的套路内容丰富,短小精悍,  相似文献   

6.
太极元功拳     
张德学 《武当》2001,(11):12-16
太极元功拳术,由于过去秘不外传,故知者甚少。笔者曾于1980年5月在“全国武术观摩交流大会”上表演“太极元功六十四势”、“太极元功四门转走”,并奉师命寻访同门。在大会交流中,近百个拳种都找到同门,唯太极元功拳没有。自1981年《武术健身》杂志第二期介绍了吾师常焕章老先生《从秘不传人到公开教学》的事迹后,仅几个月的时间就接到全国二十六省几千封索要资料的来信。当年常师已八十高龄,笔者又公务缠身,无力满足广大武术爱好者的要求。今笔者已经退休,愿借《武当》一角将所学公之于众,兼借此机会寻找同门,以了恩师遗愿,告慰在天之灵。  相似文献   

7.
内家拳与外家拳之说,在武术界相沿已久。人们普通认为武当为内家,少林为外家。太极、形意、八卦、心意等艺为内家,通背、劈挂、八极、翻子、戳脚等艺为外家。早在七十余年前,艺综多门的一代武学宗师孙禄堂先生就在《论拳术内家外家之别》一文中说:“今之谈拳术者,每云有内家外家之分。或称少林为外家,武当为内家,在道为内家,或以在释为外家,其实皆皮相之见也。名则有少林、武当之分,实则无内家外家之别。”  相似文献   

8.
明代嘉靖年间,张松溪以内家拳享名宁波府,传为松溪派拳术创始人。这位技击大师的生平,武术界有过种种纷争及附会。其籍贯,徐哲东《国技论略》提出浙江鄞县、海盐两说,《武术拳种和拳家·张松溪小传》据张松溪派内家拳传人推断其生于温州。其生卒,史籍上未载,唯《武术拳种和拳家》一书推断其生于一五〇六年前后,光宗泰昌年间卒于贵州玉屏,约在1620年左右,终年110多岁。其所习拳种,黄宗羲《王征南墓志铭》、黄百家《内  相似文献   

9.
吴志勇  江百龙 《武当》2010,(4):11-12
武当太乙神剑门第十七代掌门人关亨九先生(已故)撰写的《武当太乙神剑门功理功法》中提道:“太乙神剑门,玄妙在字中。写字即成拳,行笔是练功。悟到自然得,无须求套路。”这种汉字书写与拳术习练的结合,在目前的研究成果中很少涉及,而对武术与书法这两种艺术之间的相通性和相融性研究较多。  相似文献   

10.
武术小百科     
△.拳术:是武术中徒手技法的总称。我国的拳术种类很多,在广大的农村、城市,到处都有各具特色的拳种。据统计,大约有几百种之多。有以地区、山脉、划分的,如“南拳”、“长拳”、“少林”、“武当”、“峨嵋”;有“内家拳”划分的形意、八卦、太极和“外家拳”的查、华、炮、红等;从创始人的姓氏命名的有:燕青拳、二郎拳、太祖拳、洪门拳、孔门拳、岳家拳、戚家拳等;也有以据其基本动作的特点划分的有劈挂拳、通臂拳、弹腿门、戳脚、绵掌、地躺拳等;象形类的拳术有:鹰爪拳、螳螂拳、猴拳、蛇拳、龙拳、鹤拳、虎拳、醉拳等。拳术,是按照不同拳种的结构,风格特点和特有的运动规律,由几十个徒手动作所组成的、整套练习,俗称“套路”,而且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形成了各种不同风格和特点的拳种流派。△.长拳:属外家拳,一般称为是查、华、炮、红拳,戳脚、翻子、少林、六合等拳术的总称。另外,古时也有专称长拳的拳种。现代长拳是解放后发展起  相似文献   

11.
戳脚翻子是以九趟“戳脚”为创始。名日“九枝子、九翻子”。枝以生根,枝繁叶茂,是指历代戳脚翻子名师的潜心研究和发展。戳脚翻子历代名师,云游四海,到处为家,在武林中不断发展自己,为中国的武术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故此,戳脚翻子被誉为“云游派”。  相似文献   

12.
指东慢拳     
指东慢拳,又称指东太极拳,是我国明代就已出现并流传的拳术。它由陕西省宝鸡市指东拳老拳师苏太和继承传授。1981年,苏太和的学生在哈尔滨举行的全国铁路职工武术观摩表演大会上,以古典  相似文献   

13.
所谓“拳架”,既指拳术动作,也指拳术套路。门派化的武术传承,主要依赖拳架团聚其传习人群。太极拳系亦然。目前,流传较广的太极拳架有陈式、杨式、武式、吴式和孙式。这五个太极拳流派不仅有着各自开山的传统拳架,也有着由其传人根据研习心得创制的新编拳架。近些年来,国家武术主管部门还组织有关专家,以五式传统套路为素材,以竞赛为目的,  相似文献   

14.
苌家拳     
苌家拳,又称苌门拳,苌家锤,由清朝乾隆年间原汜水县苌乃周先生所创。 苌乃周先生,字洛臣,号肫诚氏。以其文士而好武,人送“儒拳师”雅号。行三,又名苌三宅。出身书香世家,自幼醉心武术,抛弃富贵功名,致力于武术事业,综百家之长,潜心研究,力开生面,独树一帜,创立苌家拳派。因其极富文采,故能将演练所得整理成书,著有《中气论》、《二十四字拳谱》、《三十六枪谱》、《猿猴棒谱》、《春秋刀谱》、《青龙出海拳谱》等书。  相似文献   

15.
本刊北京消息 为庆祝《体育法》的颁布,宣武区体委、区武协在宣武体育场举行了民族体育表演大会。来自少林八法研究会、翻子拳研究会、四民武术社、北京华城武馆等单位及秘鲁、日本武林人士近二百人参加了大会。上场表演助兴的拳术、器械、对练百花争艳,各放光彩。他们之中有五、六岁的顽童,也有  相似文献   

16.
翁信辉  文木 《体育科学研究》2007,11(2):28-31,34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法、访谈法,调查了英塘村蔡厝“青阳蔡氏族谱”和访谈了各流派的主要代表人,在全国武术挖掘整理工作成果及国际南少林五祖拳联谊会资料的基础上,就拳名及其内容实质、源流的各种说法用比较法、反证法、归纳法及体育人类学的田野调查法作了深入研究。结论:(1)五祖拳并非五种拳术的总称;五祖拳不是由五个和尚所传;五祖拳并非等同于过去的太祖拳;蔡玉明先生是五祖拳的创始人,而不只是“一代宗师”;(2)五祖拳学术上的命名可根据师承的不同,区分为“五祖××拳”,并根据历史习惯冠于“南少林”二个字,以示属于福建南派武术体系。  相似文献   

17.
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时代,文化的竞争和民族文化的保存显得尤为重要。传统武术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它的传承、保护与发展,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这也是本课题研究的初衷和一个逻辑起点。传统武术中的鹰爪拳,经过几百年的历史繁衍,其拳理功法有了很大的提高与完善,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技术体系,杭州鹰爪拳功是在此基础上...  相似文献   

18.
应广大读者要求,本刊继《少林大金刚拳》连载完毕后,于2008年第1期推出中国少林著名拳法——少林五形八法拳(第二路72势)。原“第一路108势与实战术”已于1983年在《中国武术》(英文版)、《武术健身》《中国体育》连载,得到国内外广大武术爱好者的好评。此拳共分四段,其结构严整、技法精湛、风格古朴、动势强悍,实战技术简洁、全面,实用性强。 此拳法由北派少林拳名家、国家武术高级教练、少林五形八法拳研究会会长秦庆丰先生主笔,动作照片仍采用三十年前作者原照,并加以图解、技术要点提示,及实战用法说明,从研修与自学角度便于读者较深层次地理解、诠释拳术内涵,提高少林拳法的实际演练能力和技战水平。  相似文献   

19.
经常进行武术骰练的人都知道,“劲”从拳术术语上讲称“拳劲”“爆发力”。所谓发力是拳术有效打击力量的动力。站桩、试力,走步,发拳等训练都是为发力做准备的。所以,我们练习发力,确保有力可发,就必须要通过站桩、试力、走步等内容训练,待有一定基础后,才能专门从事发力的练习。发力是站桩、试力、走步等内容的综合体现。如果没有扎实的基本功,要想把力发好是不容易的。意拳的训练要讲究科学性,要系统地按照意拳的训练方法训练。例如“站桩”既能培养浑元力又是拳术的基本功;“试力”就是把站桩所求出的力量,通过放大和移动进行强化,把力试出;“走步”是意拳的实战步法,要求身法、手法、步  相似文献   

20.
戳脚文趟子——八式站桩拳是已故关外著名武术大师、人称花枪胡老奉的胡奉三先生所创。胡奉三不仅精通戳脚,而且对形意、八卦、翻子拳等十余门拳术和器械都有较深的造诣与研究。在戳脚拳的低腿法基础上,他集内家与外家的长处,顺理成章的形成了以八根、八母、八法、三十二字根本用法为核心,以刚柔相济、贴靠近战、手法缠绵、腿法刚劲为主导的独特拳术风格,进而形成了完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