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林则徐是近代史上第一位与西方列强正面交锋的中国官员,林则徐在外交活动中,充分意识到翻译活动的重要性,并且组建了最早的外事翻译班底,从事外事翻译,此外林则徐的翻译班底对于传播西方文化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作为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第一人和近代中国维新运动的重要先驱,林则徐是晚清时期中国翻译介绍西方图书馆的第一人。本文全面分析了林则徐在1840年左右组织编译的《四洲志》,以及魏源于1842年重编的《海国图志》翻译介绍西方图书馆,尤其是美国公共图书馆的历史史实,从而说明了西方图书馆观念最初流入中国的情形。  相似文献   

3.
《译书事略》以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译、刊的西学书籍为对象,基于西方学科化原则进行分类,是我国西书独立编目的前驱,也是我国近代书目分类的创始之作。而姚名达基于民族主义立场的近代书目史书写,掩盖了其导夫先路的历史地位。《译书事略》所收西书包括中国人的汉文西学文献,并非蔡元培所云“译书之目”;该目据实而录,形成客观的书目清单,亦不具备蔡元培所云“ 导读” 的性质。《西学书目表》以降的西学书目虽承绪《译书事略》,但又因秉持中国传统书目的导读旨趣而另有精进。表4。参考文献18。  相似文献   

4.
从江南制造局翻译馆开馆至清末民初几十年间,翻译馆翻译了大量的西方科学著作,对中国近代化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将从江南制造局翻译馆设立时的时代背景、译书的过程和影响进行考究,以深化对江南制造局翻译馆发展历史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王静 《兰台世界》2015,(5):146-147
从江南制造局翻译馆开馆至清末民初几十年间,翻译馆翻译了大量的西方科学著作,对中国近代化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将从江南制造局翻译馆设立时的时代背景、译书的过程和影响进行考究,以深化对江南制造局翻译馆发展历史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译书公会报》是中国近代最早的译文专刊,属上海译书公会之刊物。该刊主要译介来自美国、英国、德国、法国和日本五国的政治、外交、经济、工业、军事、医学、物理、化学和商务等领域的论著。本文从《译书公会报》的译介范围、译介内容、译者基本情况、编译策略、政治立场和社会影响等方面进行研究,探讨其在翻译史上的影响和意义。  相似文献   

7.
张小花 《兰台世界》2012,(22):37-38
林则徐(1785—1850),字元抚,福建侯官人,是晚清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历任清朝江苏巡抚、陕甘总督、湖广总督、云贵总督和两广总督。鸦片战争前后,林则徐力主禁烟、抵抗外辱,是中华民族抗击西方侵略的民族英雄,被誉为中国近代第一能臣,深受后世敬仰。除了虎门销烟、誓死捍卫国家主权等被人熟知的英雄事迹之外,林则徐作为中国近  相似文献   

8.
中国人绝对不是自林则徐、魏源方才知道世界的,从战国时代邹衍所描述的"大九州""小九州"推测,远古时代中国人与域外文明并不是想象中的那样隔绝我们在讨论近代中国开端时,久已习惯用"睁眼看世界"去赞美林则徐、魏源那一代稍具世界眼光的人。因为林则徐在与英国军队交战时注意组织专业人员翻译敌方资料,向国人讲述一个真实的英国,使中国人开始建立起一个有关世界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王明芬 《兰台世界》2015,(9):122-123
傅兰雅是有意识地、系统地从事西方科学知识在中国传播的第一人,也是翻译西方著作最多的西方人。傅兰雅所翻译的数学书籍,对推动近代中国数学教育的进程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李善兰是把西方数学全面地引入我国的第一人,是近代西方数学传播和研究的奠基人,在翻译西方科学著作的同时还对中国传统科学有着深入地研究,通过翻译西方数学著作为中国数学教育培养了一大批人才,为中国数学的西化作了铺垫.本文分析了李善兰翻译数学著作的时代背景和学术背景,梳理了其翻译西方数学著作的主要历程.  相似文献   

11.
清朝晚期西方传教士在中国的翻译和推介活动非常频繁,也对近代中国社会有非常深远的影响。本文由翻译推介活动的客体、主体、翻译对策以及语言的变换形式几个方面对来华的西方传教士的翻译和推介活动的特点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赵一蕊 《兰台世界》2015,(6):104-105
林纾翻译的外国文学作品成为中国文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有力推动了中国翻译文学的翻译。他的翻译为近代中国观察世界打来了一扇窗,使得国人通过国外文学名著来了解西方的社会生活及思想状况。  相似文献   

13.
史凯  吕竞男 《中国出版》2013,(16):57-60
文学出版走向世界是一个长期过程,翻译扮演着桥梁的角色。本文旨在求证当前语境下应以何种译者主体作为文学外译的价值选择,指出一代当有一代的翻译,合作翻译是实现中国文学出版走近西方读者这一现实需要的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翻译史上,林纾可以称为开创近代西方小说译介先河的翻译大家。他的翻译思想来源于自身文化背景以及特定的历史时期。本论文从多方面解析林译的翻译思想及翻译策略,从而全面地评析林译作品在近代的历史环境中的文学价值和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5.
徐光启是明朝著名的科学家,为西方著作翻译和西方科学传播作出很大贡献,对中国近代科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由于受自身条件、翻译方式、传教目的、时代背景和中西方文化差异因素的影响,徐光启的翻译活动中仍存在一些局限。  相似文献   

16.
<正>晚清的科学技术翻译为当时的中国人提供了他们渴望了解的西方科技知识,为中国的近代化创造了间接条件,翻译中引入的西方科技知识也成为中国近代科学发展的基础。但在当时,传播西学到底是通过翻译西方科学著作来进行,还是通过教授中国人学习外语来进行[1]。傅兰雅就是其中  相似文献   

17.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西方传教士因其文化传教策略和中国社会需要,开始在华展开翻译出版活动,创办了墨海书馆、广学会等一批翻译出版机构,翻译和出版了大量介绍西方科学技术和社会科学的书籍,在近代中国翻译出版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促进了我国翻译出版事业的形成与发展,对于中西文化交流和中国社会进步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8.
伍光健在中国近代以翻译家为人所知,他是我国第一个用白话文将西方名著译介到中国的翻译家,开创了中国白话文翻译的先河。  相似文献   

19.
自中国进入近代以后,大批仁人志士不断探索强国富民之策。李善兰在他们当中堪称近代中国科技先驱。他以科技为先导探索西学之路,并在此过程中翻译了大量西方科技著作,向国人系统介绍了西方先进成就,大开了国人眼界。  相似文献   

20.
江南制造局翻译馆在近代中外文化交流中占有重要地位。关于它的成立、发展、图书翻译出版情况,在英国传教士傅兰雅(John Fryer)1880年撰写的《江南制造总局翻译西书事略》、魏允恭1905年撰写的《江南制造局记》、翻译馆馆员陈洙等撰写的《新编江南制造局译书提要》等书中多有介绍。学者利用各种档案文献也多有研究,发表了不少研究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