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字的出现和印刷术的推广,使得声音在传统文字出版领域退居幕后.从音像出版走向融媒体时代,有声出版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融媒体时代的有声出版以有声语言为主要传播符号,以音乐、音响、图文等为辅,既包括实体文字出版物中的有声内容,又包含纯数字形态的在线音频内容.目前有声出版面临着优质精品内容不足、盗版侵权活动猖獗、公共文化服务场景缺失等现实困境.促进新时代有声出版健康发展,需要充分挖掘声音的出版价值,加强优质原创内容研发,加大版权保护力度,强化有声出版的文化使命担当,积极"走出去".  相似文献   

2.
杨洋 《东南传播》2021,(6):101-103
媒体融合发展格局下,期刊行业正探求多样化渠道,寻求数字化发展.研究以高印量的传统期刊和高播放量的期刊有声阅读内容为观察对象,提出数字阅读时代期刊有声出版过程在传播符号、传播功能、传播速率等方面的特点,直面期刊有声出版整体弱势、内容娱乐倾向、版权保护困难等问题,探讨从有声出版的读者定位、专业内容生产和版权监管保护等方面促进数字化时代期刊的融合出版.  相似文献   

3.
数字出版大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出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击着传统纸媒。媒体的多元并存是符合潮流的现象。新媒体毕竟需要内容支持。作为传统纸媒一定要重视对新媒体发展动态和技术的关注,认清大趋势,努力学习新技术,多思考传播途径的多元化,顺应新技术的潮流。  相似文献   

4.
赵彬 《今传媒》2014,(6):74-76
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的深入,新媒体如雨后春笋般迅猛发展,以产品形态多样化和传播渠道数字化、网络化为特征的数字出版产业,正悄然的改变着人们的阅读习惯。传统出版企业正面临着向数字出版转型的严峻考验。以中华书局为代表的传统出版企业的"核心利益"屡次遭到新媒体数字出版企业的分食,版权纠纷频发。因此,建立一套健全的版权管理和运营制,增强企业的数字版权维护意识和重视数字版权开发领域的合作,成为数字时代传统出版企业转型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5.
何凯 《出版广角》2014,(6):38-41
正2014年2月15日,北京大学现代出版研究所与上海理工大学数字出版研究所联合主办"大学生阅读调查与趋势分析"学术沙龙。面对大学生阅读的问题,各方教授、出版人各抒己见,对以读书为主业的大学生、研究生,是否要深阅读、慢阅读、读经典、读原著等多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本期《出版广角》沙龙精选学术沙龙中精彩发言。  相似文献   

6.
手机出版,是指以通信网络和互联网络作为信息的传播途径,将著作、图画、声频、视频、符号等多种媒体形式的内容数字化,以无线数据传输技术发送到手机移动用户终端,供公众浏览、阅读、使用的实时传播行为。手机出版使手机从人际传播工具变成了大众传播媒介,它的产生和发展适应了数字新时代社会对信息的需求。手机出版和网络出版一样.都属于数字出版的范畴。  相似文献   

7.
随着3G时代的到来,手机应用不断丰富,手机阅读成为新的阅读形式.越来越多的作者、出版商和手机产业链上下游,开始关注并尝试进入手机出版领域.目前,国家尚无法律法规对手机出版进行明确定义,但随着手机上网的日益普及,手机出版也日益发达.手机出版是指"以通信WAP网络为信息的传播途径,将著作、图画、声频、视频、符号等多种媒体形式的内容数字化,以无线数据传输技术发送到手机用户终端,供公众浏览、阅读、使用的实时传播行为".  相似文献   

8.
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国民阅读方式也开始发生变化,传统的阅读方式主要以纸质媒体为主,进入互联网时代后,新兴媒体使得人们的阅读得到较大变革,其阅读方式也逐渐向手机阅读、在线阅读、下载阅读等方式转变。在此背景下,数字出版平台以其特有的优势为大学出版社做出了较大的贡献。然而,结合大学出版社的实际运营情况来看,其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运营依然存在投入机制不完善、品牌管理等问题,因此,本文针对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学出版社数字出版创新转型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媒体深度融合时代对于融合时效、质量和业态创新的强调,给数字出版行业发展带来新的挑战,而破局的关键在于对以生态式融合、社会性融合和智慧化融合为代表的未来融合趋势的理解与践行,未来的媒体融合将会是一种社会深度参与的"大融合".本文以"社会治理"为研究视角,探讨了数字出版以社会治理共同体为功能拓展维度参与社会治理的可行性,并...  相似文献   

10.
我国近代为开化风气,开发民智,媒体以传播图书、出版新闻,提升社会读书风气为己任;图书馆以启民智、改良社会、改良民众为职责;社会各界以参与图书馆建设为乐事;图书馆和社会各界一起开展了一系列的阅读推广活动,使阅读为普通民众接受和认可。我国近代的阅读推广活动对当代图书馆适应时代阅读变化、提高国民阅读率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全媒体”是近年来在新闻界出现频率越来越高的一个词。“全媒体时代”“全媒体战略”“全媒体报道”“全媒体记者”“全媒体传播”“全媒体出版”等字眼儿,经常跳入传统媒体人的眼帘,使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事实: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也改变了传媒生态,以传统纸媒为主要介质的产业形态正陷入数字技术的挤压之下——新时代的读者越来越多地习惯点击鼠标纵览天下:越来越多的产业利润被新型媒体抢先分羹;越来越多的纸媒读者正在被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分流……  相似文献   

12.
MPR多媒体印刷阅读出版是以纸质印刷载体为基础的多媒体复合数字出版技术。它将数字技术引入传统印刷出版,实现纸质出版物的有声听读,满足读者通过视听多感官、抽象化与具象化全方位获取信息的需求,是数字技术时代对出版形式的突破。文章从MPR出版物的功能和技术创新出发,探讨其发展优势和市场潜力。  相似文献   

13.
"纸质媒体是否会消亡?"这恐怕是数字化新媒体时代人们讨论最多的话题。不管是互联网公司普遍认为的"纸质文字过渡到信息符号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更具说服力,还是以媒体大亨默多克为代表的"纸质媒体不会消亡"更胜一筹,不  相似文献   

14.
<正>本文以国内知名文化企业读者出版集团,大力涉猎新媒体行业,实现了从单一的传统出版企业向综合的现代出版传媒企业的跨越,基本上形成了多元化的阅读局势为例,阐述了新媒体在现代新闻行业,尤其是出版行业的大力的运用和推广。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新媒体是以数字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互动传播为特点、具有创新形态的媒体,如数字杂志、手机短信、动漫,触摸媒体等。新兴媒体的产生是时代的进步,是媒体适应当前经济、科技  相似文献   

15.
陈婧 《出版参考》2012,(13):14-15
正尽管以网络文学为代表的手机阅读如今风风火火一片张灯结彩,但这注定不可能成为今后数字出版时代的主流只是在现阶段,大家依然找不到更好的办法来破局。传统出版物中的某些类别如人文社科、文艺小说等已经开始出现了反攻之势,相关产品和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只是,也有人疑惑,数字出版秉承着技术革新的后天优势,仅仅是用来看整屏整屏的文字吗?这样的数字出版对于日新月异的技术而言,是不是有点大材小用?  相似文献   

16.
数字复合出版是指对文献内容的多媒体出版,它包括对文献同一内容“用多种符号复合表达、用多种媒体复合表达、用多种传媒形态复合表达、用多种传播载体复合表达、用多种显示终端和制作技术复合表达等多个方面。”数字复合出版立形成了出版业新形态,并将会在出版内容、阅读方式和内容传播等方面促进数字产业的发展,同时将带动产业链上相关产业的...  相似文献   

17.
在一个和谐开放的社会,中介式出版和自助式出版将相辅相成,但社会出版传播的自主性需求显示了第三方中介式出版不可动摇的主流地位。移动阅读只是阅读生活中一种有限度的理想状态。在普及阅读的基础上大力引导深度性阅读、整体化阅读,强化阅读的价值选择,是出版界的历史责任。出版中介的选择性、规范性是网络出版真正的价值所在。电子书则是图书出版业最具有发言权的领域。无论是逆袭还是融合,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都将以人类文化传播交流的全面需求为目标,形成新的出版传播规范和交易标准。  相似文献   

18.
变革之时:中国原创动漫的新媒体出版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蓉 《出版广角》2012,(6):38-39
新兴数字媒体环境带给动漫出版行业的冲击,从根本上讲是来自媒体发展所伴生的媒体表现形式的更迭.媒体技术发展使得信息的传播、读者阅读媒介与阅读习惯都发生了变革,数字媒体之于传统动漫出版,好比在作者、出版方、读者的链条中加入一层全新的媒体(如网络),当这条重新构建的动漫出版链在中国方兴未艾之时,在美国、日本等动漫出版产业相对发达的国家以网络为载体的动漫出版早已相当成熟,故我们不妨先着眼于数字媒体带给动漫出版的那些变化.  相似文献   

19.
从媒体发展的大环境看,在当今的数字化媒体时代,传统纸媒在信息传播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方面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这个过程中,传统纸媒曾经依赖的“纸媒——受众”之间的单向阅读模式被逐渐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受众多元化的阅读选择以及互动。  相似文献   

20.
数字出版是指通过多元化的数字技术,对文字、图片等内容进行编辑校对,变成数字内容,并将其在网络上进行传播的一种新型出版方式。本文以数字出版环境下的专业学术期刊为研究对象,探究其在保持自身专业性、科学性的前提下,如何以数字出版时代为契机,寻找机遇,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