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索传军 《图书馆论坛》2021,(5):20-25,29
文章首先从《2019年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青年学者沙龙学术共同体倡议》《新时代图书馆学教育行动倡议》分析当前我国图书馆学界的集体焦虑现象;然后以“图书馆学学科发展报告”“中国图书馆学学科史”的理论成果为基础,基于库恩关于学科发展的理论展开分析,发现我国仍然处于经验图书馆学时期,相关研究以社会热点为主,主要研究问题来自学科外部而不是学科内部。文章认为,图书馆学研究对象是发展的,不能简单地认为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就是图书馆;图书馆学本质上是关于“知识对象”描述、序化与发现的科学;图书馆学的未来发展应该以知识为中心、以知识管理为轴心、以知识服务为重心,构建图书馆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2.
文章借鉴比较教育学等学科理论,探讨中外图书馆学教育比较研究的问题、方法与使命等基本理论问题。在研究对象与问题方面,需要丰富比较国家选取的多样性,拓展比较的范畴和问题域,从现实困境中寻找研究课题,强化图书馆学教育史的比较研究,关注中外图书馆学教育中的共性问题、关涉“人”的问题。在研究方法与资料方面,除使用通用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外,亟待采用新方法,注重借鉴其他比较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加强社会与文化层面的考察,以及对于档案等原始资料和一手数据的使用。在研究使命与取向上,中外图书馆学教育比较研究的主要使命在于探索图书馆学教育中外融合的路径,因此要坚持本土关照的研究取向,将反思与“互鉴”贯穿其中,创新和丰富研究模式,从经验借鉴走向理论生成,以期获得对学科教育发展路径的深层认知,为探寻学科教育未来走向提供行动知识,从而促进其可持续发展。参考文献57。   相似文献   

3.
从中国近代图书馆学的诞生、图书馆学研究对象“要素说”的提出以及图书馆学理论和应用的研究等方面阐述了中国近代图书馆学的形成概况,并从社会背景、中国古代图书馆学的解体、国外近代图书馆学的形成、近代中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致力于图书馆学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的人士等方面分析了中国近代图书馆学的形成的原因。最后,总结了中国近代图书馆学的形成对现代图书馆学研究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中国图书馆学研究整体上并不存在“后现代”意义上的所谓“本质主义”,但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受意识形态和制度权力制约的把某种特定理论观点作为“中心话语”去贯彻的“本质化”意义上的“本质主义”.批判中国图书馆学研究存在“本质主义”思维的学者,其实是把图书馆学理论受时代和文化制约的“可变性”的历史状况,与人们借用“意识形态”、“权力”等对某种理论观点的“真理化”、“本质化”的超稳定干预相混淆了.而后现代主义学者之所以有这样的误判,除了与近代以来中国特殊的“学术与政治”的关系,以及研究者对后现代理论的机械套用有关之外,也与本质主义同意识形态具有诸多内在的一致性有关.可以认为,源于人文艺术领域的后现代主义理论,尽管它的某些观点可能对图书馆学研究有所启发,但由于它不是一种相对成熟的理论,也不适于当代中国图书馆和图书馆学的发展需要,因而不能作为中国图书馆学研究的“应然指向”.  相似文献   

5.
论建构适合中国的图书馆学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文章对新中国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进行了回顾与探讨,提出要建构适合中国的图书馆学,并对中国图书馆学建设应处理好几个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与论证。  相似文献   

6.
图书馆学研究应妥善处理好理论资源与中国问题之间的关系:借鉴域外图书馆学理论而非食洋不化,尊重中国传统藏书理论而非食古不化;注重考察它们在处理当前中国图书馆学问题时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努力构建具有"中国气派"的图书馆学理论。  相似文献   

7.
图书馆学教育呼唤战略思维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文章以“职业特征理论”和“职业控制理论”为依据,阐释了图书馆学教育与图书馆职业的关系,分析了当前我国图书馆学教育承受的主要破坏力及其职业后果,呼吁我国图书馆职业将图书馆学教育问题提升为整个职业的问题,从全局高度对图书馆学教育危机进行职业干预。  相似文献   

8.
图书馆学研究中国化:概念、原因和内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澄清图书馆学研究中国化和本土化、中国化和全球化等概念之间的关系,并从西方图书馆学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学理结构上论证中国化将是图书馆学研究的永恒课题。认为图书馆学研究中国化内容主要包括三个层次,其中的重点应放在努力发现中国当今特定时空下、特定图书馆实践的新问题,去证伪那些一度作为中国图书馆学研究中心的西方通则。  相似文献   

9.
中国图书馆学史:传统及其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德国图书馆学家施莱廷格(M.W.Schrettinger)提出“图书馆学”概念为标志,迄今,世界图书馆学已经发展了近两个世纪。相比之下,中国图书馆学史只有其一半的时间。然而,从更广泛的“文献科学”意义上,不只是中国传统目录学历史悠久,而且,在近一个世纪中,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图书馆学却已涵括了西方图书馆学的所有经历。20世纪末,这个特殊时期不能不让人回顾一个世纪之前中国图书馆事业起点的点点滴滴,回顾近代图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图书馆学研究》一书在中国历史语境、东方思维和古今中西比较的视域下,对中国古代图书馆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史实描述,尤其是对中国古代图书馆学思想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和阐释。作者利用古今中西会通的思想方法,以古论古,以古鉴今,为我们呈现出了中国古代图书馆学思想的整体脉络,为建设“中国的图书馆学”理论体系做出了重要的理论贡献。参考文献7。  相似文献   

11.
曾德良 《图书馆》2006,(5):54-57
文章阐述了文学界对中国文学分期,剖析了《中图法》对中国文学分期模式的演变以及尚存在的问题,并从科学、规范、实用的角度提出了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中图法》“中国文学研究”的类目设置不符合学科内容的内在体系,也不利于文献检索。《中图法》应该从文学研究的本质属性和文学研究的实际需要设置“中国文学研究”的类目。  相似文献   

13.
论文论述华侨华人历经百年而生生不息对中国图书馆事业的捐助与贡献,梳理这一过程的历史背景、发端缘起、三次高潮与发展趋势,总结其捐助与贡献的几种主要形式、重要意义与一些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中图法》四版散文分类存在的问题提出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中国藏书文化散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从文化学的角度考察、研究我国历史上的藏书活动而形成的藏书文化,已成为学术界的热点.  相似文献   

16.
对《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以下简称《中图法》)第四版“中国地区表”中编列的省级以下地区“专类复分表”的适用范围、类目设置等进行探讨,指出其不足之处,重点对不同层次“市”的含义及在分类标引中的归属,加以解读和归纳;同时,就作者个人的理解,对该“专类复分表”的修订提出改进建议和方案,以增强其科学性、实用性和兼容性。依据于此,以具体例证形式,加以分类标引说明。  相似文献   

17.
关于图书馆现代化的问题提出已经很久了,但是,对什么是图书馆的现代化、如何实现图书馆现代化却研究甚少。长期以来,学界对图书馆现代化的理解,还停留在图书馆计算机化、标准化、智能化、网络化以及建筑等技术、物质层面上,缺乏对图书馆现代化的深层研究。文章从图书馆的实际出发,结合当今现代化理论,对图书馆现代化的内涵、图书馆现代化的途径等方面进行了相关的探索与研究。  相似文献   

18.
《圣经》作为一部闻名世界的基督教典籍,它的价值已经远远超越了宗教本身。文章介绍了《圣经》中文版本的起源和发展,并对当代《圣经》的几个重要中文版本之特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历史分期问题是现当代图书馆史研究的核心问题,本文探讨一种“国史”与“图书馆史”融合的历史分期。图书馆史分期与“国史”分期既有一致性也有差异。依据政治因素、经济因素、技术因素和图书馆自身发展的特点,将现当代图书馆史划分为“六阶段”:11949—1956年,新中国图书馆事业创建与初步发展时期;21957—1965年,新中国图书馆事业曲折发展时期;31966—1976年,图书馆事业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严重破坏的非常时期;41977—1989年,我国图书馆在改革开放中快速发展的新时期;51990—1999年,图书馆向现代化转型时期;62000—2009年,图书馆事业大发展大繁荣时期。这一分期的创新性在于吸纳了“国史”分期的重要标准和依据,同时又从图书馆自身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出发,以每一阶段图书馆的历史性进步作为图书馆史分期的依据。参考文献16。  相似文献   

20.
王宇 《图书情报工作》2011,55(19):14-17
通过对辛亥革命前后全国创办杂志的统计及宣传活动的调查与归纳,以表格形式展现当时杂志生态的基本信息。介绍当时杂志在刊名、封面、办刊宗旨、编者资源以及生存竞争等方面的突出特点,同时论述杂志所履行的激励意志、奋发精神以及推动变法前行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