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曹恩尧 《语文知识》2006,(11):27-28
给文言文断句是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有效方法。古人讲“离经辨志”,“离经”就是断句,“辨志”就是通过断句理解文意。孙德谦说:“古书之流传,至于今日,既相承无圈点矣,吾人在诵读时,正宜自行圈点。盖一经点读.其书文意或有难解者,即其上下句法,若何联属,皆将再三谛审,与泛览者不同。”(《古书读法略例》)这段话说明了“点读”即断句圈点的重要性。下面笔者就结合语文教材略述文言文断句的基本规律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命题意图 古书最初无标点。古人读书最基础和最重要的环节就是“明句读”——断句。倘不能正确断句,理解文意、把握主旨等就无从谈起。因此,给文言文断句是文言文阅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更是考查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杀手锏”。  相似文献   

3.
古人写文章不断句不标点,人们阅读时就在句末用。”“断开,叫“句”,在句中用、”“断开,叫“读”。这就是传统上说的“句读”。明辨句读,是阅读文言文最基本的能力。所以,近几年高考经常出现断句题。那么,怎样给文言文断句呢?下面谈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4.
文言文的断句与翻译,是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知识的综合体现。断句是翻译的基础,古文今译的关键是对文言文中词义句义的理解。给古文断句,应把握古汉语的语言规律;古文今译应在“信”、“达”、“雅”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5.
文言文断句,古人称之为“句读”,实际上就是给文言文加标点。我国古代没有标点符号,一篇文章甚至一本书,都是人们用一个汉字接着一个汉字写下来的,所以古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给文言文断句,要综合运用古汉语字词句及古代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常识。文言文断句题能综合考查同学们对文言文的理解、分析和评价的能力,是中考文言文阅读比较常见的一种题型。这里,笔者将结合2009年有代表性的中考试题,对文言文断句题的答题技巧略作解析。  相似文献   

6.
断句八法     
文言文一般不加标点,经后人整理并加了标点的文言文,亦需弄清句读,方能准确理解文意。断句是阅读文言文的一项基本功,也是检验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故韩愈在《师说》中提出:“授之书而习其句读”,是“童子之师”的起码职责。现在广大语文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断句经验,特归纳整理为八点,暂名“断句八法”。  相似文献   

7.
断句能力是阅读文言文的基本功。在平时文言文的学习中,文言文的句式、文章章法都能为我们断句提供一些启示。笔者现将归纳的一些文言文的断句技巧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白文”,这里指的是没有断句、没有注释的文言文正文。“白文诵读法”指的是对没有断句、没有注释的文言文正文进行“眼观、口诵、心惟、耳听,熟读精思”的一种诵读方法,它是诵读的一种具体样式。相比于诵读有标点有注释的文言文来说,顺利诵读白文所需的条件更多,如文言基础、文化常识、语感、理解能力、推断能力、迁移能力、反应速度等。诵读白文,目的在于更好地发挥“裸读”的作用,促进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提高。而且,白文诵读法符合并体现了高中文言文教学规律和特点,有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一、断句解读韩愈在《师说》中说:“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习其句读”就是教学生断句。中国古代没有标点符号,一篇文章甚至一本书,都是一个汉字挨着一个汉字地写下来的,所以前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常常在一句话的末了用“。”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dòu)。给古书断句也可以叫断句读。二、考点解析2004年,断句被列入北京高考语文《考试说明》。作为一项能力来考查,2005年复旦大学自主招生试题中也出现了给文言文加标点的题目,2005、2006全国高考有多个省市考了文言文断句。断句是考查文…  相似文献   

10.
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句”指句末的停顿,“读”指句中的停顿。现在高考已经把断句作为必考考点,近几年广东高考连年考查,其他省市也是多次考查。如2006年高考广东卷的第12题,就是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给文言文断句有没有万验灵方?没有。那么,给文言文断句就没有什么捷径可走了吗?那倒也不尽然。只要我们懂得文言常用词和基本句式的一般常识,就可以在通览全文、大致了解文意的前提下,借助一些“路标”,找出可通的路子来.再逐步缩小断句的范围,推敲难点,一篇文言文的各个文句就能清晰地判断出来。  相似文献   

12.
断句是近年江苏省测试文科高考生阅读文言文的一项基本功。教学中,我们发现要讲清断句,学生必须多读文言文,熟悉古汉语的语言习惯,有一定的语感,才能比较准确地进行断句。对文言文阅读量不大的高中学生,如果掌握断句的原则、断句的标志和规则,那就能加快提高阅读文言文的断旬能力。  相似文献   

13.
文言断句是考查学生文言综合能力的好形式。提高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是中学文言教学的一项主要教学目标。学生在文言断句时必须首先读懂文言文,其次要掌握文言断句的法则。要掌握文言断句的方法和法则,学生除了学习文言文知识外,还要多读文言文,在读中融会贯通,培养语感;多做练习,在实践中取得经验,逐步提高文言断句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礼记.学记》有“一年视离经辨志”(即入学一年之后,考经文的句读,辨别志向所趋)的说法。可见,断句是古代启蒙教育的第一步。清顾炎武在《日知录》中也说:“句读之不通,而欲从事于九丘之书,真可谓千载笑端矣。”这说明在古代往往从断句的准确程度,来看一个人文言文阅读的综合能力。现代人对文言文断句也非常青睐,这从高考题中可见一斑。2004年北京卷出现了文言文断句题(即给出一段文言文语段,从中选出5个句子要求考生断句,共5分)。2005年北京春招卷、北京卷、辽宁卷都出现了这种题型。2006年北京卷、辽宁卷、福建卷和广东卷也分别出现了文…  相似文献   

15.
断句是文言文学习的基本功。与现代文阅读的要求不同,文言文阅读首先要考查的是对文言材料的认读能力,而断句题考查的正是这种能力。那么,怎样给文言文断句呢?一是借助文言虚词来断句。文言文中一些虚词的用法比较有规律,如:乎、者、也、矣、焉、邪、耶、哉、耳、欤等,它们常被  相似文献   

16.
文言文断句,是近年来高考新题型。它主要考查考生文言文阅读的综合能力。2004年,北京高考语文卷第Ⅱ卷的第11小题就是文言文断句题,分数为5分;2005年,北京春季高考语文卷、北京高考语文卷、辽宁高考语文卷也相继出现了文言文断句题。这说明文言文“断句”题将成为高考语文试卷中的又一个新尝试。让我们先来看2005年北京春季高考卷第11题:将下面文言文中画线的部分用斜线断句。(5分)以是知藏书之难也然藏之之难不若守之之难守之之难不若读之之难尤不若躬体而心得之之难是故藏而弗守犹勿藏也守而弗读犹勿守也夫既已读之矣而或口与躬违心与迹忤…  相似文献   

17.
陈金华 《新高考》2011,(Z1):27-28
文言文断句是近几年再兴起的一种文言文题型,主要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和对文言文句读的把握能力。断句古时称"句读",所谓"句"就是句末停顿,所谓"读"即"逗",指句中停顿。古时文章没标点符号,流传下来也未注明朗读停顿。正确断句标点,是阅读古文的基本能力。1978~1985年全国高考有过对古文断句标点的考查,但1986年后教学与高考忽略了这一内容。2004年北京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再将文言文断句标点列为考点,是对文言文学习的回归。此后至今,全国高考每年均有多套试题考文言文断句,这样,给文言文断句标点的传统题型又成了再兴的  相似文献   

18.
彭素珍 《高中生》2010,(36):11-11
断句是考查文言文的传统方式,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因而断句能力的高低就成为阅读文言文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想知道如何断好文言句子吗?翻到第11页去看看断句的四种方法吧!  相似文献   

19.
我国古书没有标点,文章都是一个字连着一个字写下来的,所以古人读书最基础和最重要的环节就是“明句读”,即断句。能够准确地停顿和断句是读懂一篇文言文的重要标志。断句题也因为兼具知识和能力考查的丰富性、多样性和灵活性等特点而倍受命题者的青睐,是近年中考文言文阅读题中的一种常见题型。  相似文献   

20.
《礼记》中有“一年视离经辨志”的说法。所谓“离经”.也就是给文言文断句。可见断句是古代启蒙教育的第一步.是读书人的一项基本功,也是考查文言文的传统方式。古人读书要自己断句,在一句话的末了用“。”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dóu)。[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