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期刊P指数与其他评价指标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P指数对期刊绩效评价的效能,并探讨其与传统评价指标之间的关系,采用统计学方法,以2008-2012年CSSCI收录图书情报类核心期刊为研究对象,考察了P指数与h指数、五年影响因子、被引频次等传统文献计量学指标的关联关系。结果表明:P指数与被引频次、平均被引率、五年影响因子相关性显著,与h指数具有一定相关性。在此基础上,建立了P指数与五年影响因子、h指数的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2.
h指数对《情报理论与实践》影响力的解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中国引文数据库为数据源,从动态和静态的视角对<情报理论与实践>h指数进行了统计,研究和分析该刊在不同时期的发展情况及各年度期刊影响力的变化趋势.结果显示:<情报理论与实践>整体影响力较大,质量呈现逐渐提升趋势;期刊静态h指数的有效释放期为7年左右.期刊h指数较之影响因子具有一定的优势,而且与其他文献计量学指标具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刘颖 《现代情报》2012,32(8):101-105
通过CSSCI数据库2005-2011年的引文数据,对15种图书情报类核心期刊g指数与期刊发文数量、被引用论文数量、h指数逐一比较,分析各评价指标的特点及其评价结果产生差异的原因。提出了剔除期刊发文数量影响的新期刊评价指标——相对g指数,对相对g指数和g指数进行了对比,认为相对g指数在期刊评价中更具有科学性与客观性。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h指数、特征因子等评价学术影响力的引文分析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选取《JCR2009年版》中心脏与心血管系统学科下的93种期刊为样本,基于相同的计量对象(2007-2008年的期刊载文),对其影响因子、h指数、相对h指数和特征因子之间的相关性、对期刊规模的依赖性以及具体的数量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影响因子相比,h指数与特征因子的相关性更强,且特征因子对期刊规模的依赖性更强;而影响因子和特征因子的相关性在同一学科内部体现的更为显著;相对h指数与影响因子之间呈现出强烈的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5.
以2008-2012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收录的我国寄生虫学相关专业期刊为研究对象,运用德尔菲法对期刊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即年指标和他引率等8项文献计量学指标进行分析,了解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变化情况。并利用CNKI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国引文数据库计算各刊的h指数。将德尔菲法的分析结果和h指数进行综合分析,评价中国寄生虫学相关专业期刊的学术影响力现状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以SSCI信息科学与图书馆学期刊为例,分析JCR最新公布的期刊评价位置指标——影响因子百分位与h指数、累积h指数等位置指标的相关性及其对期刊的评价效力。【方法】 计算SSCI信息科学与图书馆学期刊2015年的2年、5年、7年、10年的h指数和累积h指数,在WoS中下载各刊2015年的5年影响因子、特征因子和影响因子百分位,对上述指标做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 各引证时间窗口h指数和累积h指数及影响因子百分位间均呈显著正相关(均为P=0.000),各指标与5年影响因子、特征因子间均呈显著正相关(均为P=0.000)。【结论】 影响因子百分位与h指数、累积h指数对期刊的评价效力一致,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期刊的学术影响力。  相似文献   

7.
中国SCI期刊的h指数与影响因子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量影响因子排在前50名的中国SCI期刊(不含港、澳、台期刊)的h指数,并依h指数对期刊重新排序,发现有21种期刊排名位次下降、28种上升、1种不变。与影响因子相比,期刊h指数能够深刻揭示期刊的原始创新能力,以及整体的、长期的影响力。h指数能够纠正载文量低、综述类文献等因素对期刊影响因子的虚增效应或误差,也能部分消除学科因素的影响。h指数对于大载文量和低影响因子期刊而言,是一个更客观、更适宜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P指数在中国SCI期刊评价中的适用性,从而促进中国SCI期刊评价体系的完善。【方法】 以中国大陆及香港地区SCI期刊在2014年度《期刊引证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简称JCR)的主要文献计量指标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P指数分别用于不同学科和同一学科中国SCI期刊评价的有效性,分析P指数与被JCR收录后的总被引次数(C)、影响因子(IF)、5年影响因子(IF5)、被JCR收录后的总载文量(N)和平均被引率(C/N)的关系,并进行相关性分析。将P指数和h指数对中国SCI期刊评价的适用性进行对比。【结果】 P指数与中国SCI期刊的总被引次数、影响因子、5年影响因子、总载文量、平均被引率具有较强的相关性,能够较好地反映期刊的规模和影响力。P指数对同一学科SCI期刊比不同学科SCI期刊的评价更具优势。【结论】 P指数延续了h指数的优点,并具有更强的区分度,对优秀学术期刊的识别能力比较突出,使期刊评价更加科学,具有更加广泛的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意义]研究机构指数(Author Affiliation Index)与主要文献计量指标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可以进一步推进机构指数的应用。[方法/过程]本文以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期刊CSSCI期刊为例,基于中国知网CNKI引文数据库,计算出各期刊的机构指数,并采用相关系数、偏最小二乘法对其与影响因子、h指数、被引次数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结论]研究发现:机构指数与影响因子正相关但拟合优度不高,与h指数、被引频次不相关,说明机构指数能够提供除期刊影响力以外的其他信息;机构指数具有较好的统计学评价指标特征,可以作为期刊评价指标;机构指数的相关研究有待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0.
以河南省182种学术期刊为例,分析h指数与其他期刊文献计量学指标的相互关系。将2010年版《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内收录的河南省学术期刊的h指数与期刊被引指标(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即年指标、引用刊数、学科扩散指标、被引半衰期、学科影响指标)和期刊来源指标(基金论文比)作相关性分析,以探讨h指数与其他文献计量学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h指数与期刊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即年指标、引用刊数、学科扩散指标、学科影响指标及基金论文比均呈统计学上的显著正相关。在182种河南省学术期刊及其中的106种自然科学期刊中,h指数与被引半衰期也均呈现了统计学上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基于h指数和hm指数的《情报科学》核心作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舒野 《情报科学》2013,(1):82-85,95
通过CNKI中国知网对2001-2009年《情报科学》作者发文量和被引频次进行统计,利用普莱斯定律、h指数和hm指数测定了《情报科学》的核心作者,并就其年龄、技术职称、所处的地域加以评析。通过对核心作者的分析,可以了解情报学发展的动态。  相似文献   

12.
考虑载文量影响的h指数优化研究——hq2指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许红健 《现代情报》2009,29(2):114-121
[目的/意义] 针对h指数受载文量影响大、区分度低等问题,本文提出了hq2指数,其原理是用h指数除以开平方后的载文量。[方法/过程] 基于中国知网(CNKI)引文数据库,以46种综合社科期刊为例进行实证研究,首先分析hq2指数与其他期刊评价指标的相关性,其次对hq2指数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最后采用回归分析分别分析h指数、影响因子与hq2指数的拟合优度。[结果/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hq2指数相比于h指数能够降低载文量对期刊评价的影响,对于h指数相同的期刊也具有较好的区分能力,同时hq2指数与h指数、影响因子呈现正相关关系,是一个具有可行性的期刊评价指标;hq2指数具有识别优秀期刊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采用期刊和图书数据库统计了中国图书情报学领域50位学者发表论文和出版专著数及其被引数据,对增加图书引用数据与其学术绩效h指数进行相关性和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综合h指数和论文h指数既高度相关又显著差异,综合h指数能够更全面、准确地评价科研绩效。  相似文献   

14.
h指数评价期刊的有效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银华 《情报理论与实践》2007,30(6):809-811,815
本文对2003年我国被SCI收录的部分科技期刊的影响因子和h指数排名及其变化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h指数有其独立性,有其特质。在对期刊质量进行评价时,h指数是对影响因子的一种有益补充工具。同时,本文提出一种新的指数kb,可以用来分析期刊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合作能力指数是一个测度作者科研合作行为的新指标。以图书情报领域522位作者为研究对象,将合作能力指数与已有科研合作测度指标(合作度、合作率、合作系数)进行比较,并分析合作能力指数与作者科研绩效(发文量、总被引、h指数)之间的关系,从而指出合作能力指数具有独特的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HIF指数”评价科技期刊学术影响的机理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鉴于影响因子与h指数等单一主流期刊评价方法各具特色与优劣,本文提出一种新的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评价方法:HIF指数,它继承了影响因子与h指数设计的巧妙之处,为科技评价提供一种新的途径。在详细阐述了HIF指数的机理后,以CSSCI收录的前20种经济学类核心期刊为样本,计算各期刊HIF指数并对其进行客观评价。结果表明,HIF指数吸收了影响因子与h指数评价指标的各自优点,反映的期刊学术影响更加全面,计算过程简易,评价结果客观、科学可靠。HIF指数同样适用于科技期刊、学科和国家等层面的科研成果与学术影响评价。  相似文献   

17.
提出了期刊动态与静态h指数的概念,并以<中国引文数据库>作为数据源,统计分析<大学图书馆学报>的动态与静态h指数,探讨其在时间序列上的分布特征及变动趋势,同时将结果与期刊其他评价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用h指数测评期刊需要有个时间跨度;期刊h指数较之影响因子具有一定的优势,而且与期刊其他评价指标具有显著的相关性;期刊动态和静态h指数是从不同侧面对期刊的测评,其结果可以成为同行评议的重要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H5指数(H5)和H5中位数指数(H5中位数)对期刊评价的应用,以WOS(Web of Science)收录的图书情报学(LIS)期刊52种和农学(Agronomy)期刊61种共113种期刊为研究样本。利用相关分析法对从Google Scholar Metrics收集期刊的H5、H5中位数及影响因子(IF)、5年影响因子(IF5)、特征因子分值(Eigenfactor Score,ES)与论文影响分值(Article Influence Score,AIS)进行分析,结果表明,Google Scholar Metrics期刊的H5、H5中位数与IF、IF5、EIS、AIS均呈显著正相关,H5、H5中位数是可用于期刊评价的优秀指标。  相似文献   

19.
对2006~2010年我国120种中文版医学学报进行期刊评价,采用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h指数、m指数、q2指数分析医学学报的逐年演变规律,比较我国医学学报影响力的发展情况。通过对5种期刊评价指标的相关性分析,探讨应用q2指数评价医学类学报的可行性和医学类学报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0.
以中国引文数据库为数据来源,以中文核心期刊《情报杂志》2008-2012年刊载的文献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计量及引文分析方法,从被引量、引文量、h指数、即年指数、影响因子等方面,对《情报杂志》的质量及学术影响力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