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双元创新理论视角,以12家新型研发机构为研究对象,采用多案例研究方法探究新型研发机构在运行机制上的差异及其内在原因。在对新型研发机构进行分类的基础上,通过理论分析构建以新型研发机构类别为自变量、运行机制为因变量的理论模型。研究发现:不同类型新型研发机构在运行机制上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主要由新型研发机构的性质和组建动因不同导致。企业类及民办非企业类新型研发机构倾向于解决私有产品领域的技术转化及产品创新问题,在创新方式上采用利用式创新。事业单位类新型研发机构倾向于解决公共产品领域的知识应用和技术研发问题,在创新方式上采用探索式创新。研究结论拓展了新型研发机构运作机制的相关理论,也可以为未来新型研发机构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为增强新型研发机构的研发核心竞争力,便于政府分类管理和支持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组合运用因子分析法和系统聚类法,尝试构建新型研发机构分类评价指标体系,并对福建省147家新型研发机构开展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基于研发基础实力、学术吸引力、研发认可度、研发效益水平可初步划分综合水平高、较高、中等、一般等4类新型研发机构;福建省综合水平中等以上的20家新型研发机构主要是事业单位、国企以及少数非国企大型企业,大部分新型研发机构的综合水平仍然较低;尽管福建省的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比重偏低,但省内院地合作与校地合作共建新型研发机构的模式凸显了资源优势和建设成效。  相似文献   

3.
相比企业性质、民办非企业性质的新型研发机构,事业单位性质新型研发机构面临更多的风险点,但尚缺乏运用企业风险管理理论与相关实践成果对其建设运营风险进行深入研究。基于企业风险管理理论,通过调研总结广东省事业单位性质新型研发机构的运营特点发现,在企业化管理运作机制下,事业单位性质新型研发机构在顶层设计、理事会架构、事业单位企业化运营、内控管理等方面存在风险点,并有针对性地提出风险防范建议,包括明确功能定位、细化共建期任务目标,完善内部监管制度,加强对共建期机构做好指导、引导、考核工作,引导其规范管理资产,提高风控意识,营造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等,以期为提升事业单位性质新型研发机构的创新效能、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构建知识管理-机制创新的二维分析框架,对传统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企业类新型研发机构4种企业组织形态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影响企业长期成长的因素及原因,得出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经验。研究发现:(1)传统企业以获取短期盈利为目标,依靠规模化生产、降低运营成本来获取市场份额,内生创新动力不强,在成长性上不如研发型企业;(2)企业类新型研发机构是研发型企业最优组织形态,既能发挥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知识管理优势,也能融合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的体制优势;(3)构建开放型嵌入式知识网络管理系统,采用低成本、开放式、共享化的资源配置机制,实施柔性化的人才引培机制是企业类新型研发机构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相较传统研发机构,新型研发机构具有资源整合、功能集成、网络放大等平台属性功能,尤其体现在科技企业孵化方面。研究试图从平台生态系统视角构建平台组织属性对新型研发机构价值创造影响的理论框架,包括以平台类型、平台功能等为核心的内部结构,以平台开放为基础的平台外部互动和治理机制等,都将影响新型研发机构的价值创造。在此基础上,利用科技部2020年4月对全国1458家新型研发机构调查数据展开实证分析,识别何种新型研发机构在价值创造方面有比较优势。结果表明,从平台类型看,事业单位类型占优;从平台功能看,集科学研究-技术创新-研发服务为一体的集成化功能占优;从平台开放看,创建创新联盟、高水平创新平台和企业服务网络占优;从治理机制看,按照市场化手段实施理(董)事会治理占优。上述研究结论对于制定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的针对性政策具有指导意义,对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新型研发机构国际化是复杂社会经济技术环境下的非结构问题,现有研究对其评价关注不多,不利于新型研发机构国际化进程的推进。鉴于新型研发机构的多主体联合共治、多功能融合等特性及其国际化的复杂性,通过梳理借鉴新型研发机构、传统研发机构、企业和高校教育等已有相关国际化指标,基于软系统方法论,从顶层战略出发,通过调查分析,在综合考虑受益者、执行者、转化过程、价值导向、决策者、环境限制六大要素的基础上,构建涵盖战略设计、资源流动、活动举办与参与、机构投资、科技成果发表、国际专利申请等核心内容的顶层模型,并逐层分析得出实现战略目标的关键行为主要包括效力、效率和效果3个方面,最终提炼出一套包含6个二级指标和22个三级指标的新型研发机构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以期为加快我国新型研发机构的国际化进程和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当前学界从创新生态系统理论视角对高校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现状、运行机制开展的研究较为不足,为此,根据创新生态系统理论,将高校新型研发机构看作一个创新生态系统,认为其是一种以管理系统为中心的知识型组织结构,具有开放自由、共生演进的主要特征,并通过持续的输入、输出及反馈机制为客户提供更具个性和创造性的产品和服务。基于创新生态系统理论视角,系统梳理总结广州高校新型研发机构发展路径的五大特点:与地方产业和市场需求密切联动、与金融企业联系紧密、政策支撑体系健全以及能够充分挖掘内部资源,并以清华珠三角研究院为例,总结分析其积极围绕国家及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专注于高科技项目投资合作和孵化服务等创新发展路径。最后针对广州高校新型研发机构进一步发展面临的问题挑战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一、日本政府研究机构的管理体制 1.机构概况 日本的研究机构分为政府研究机构、大学类研究机构以及企业的研究机构,此外还有民间研究机构。民企是产业技术研发的主体,国营和地方公营的研究机构目的则是为政府服务。  相似文献   

9.
孟溦  宋娇娇 《科研管理》2019,40(8):20-31
作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举措之一,新型研发机构在推动地区创新要素的集聚、开放与互融,打开从“科学”到“技术”再到“产品”的通道,促进创新链、产业链和服务链协同发展,支撑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等方面被寄予厚望。目前,政府科技经费投入与相关政策支持是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发展的重要科技资源来源。在当今社会各界日趋关注公共财政配置绩效的情境下,为保障新型研发机构建设目标实现,最大化财政资金的投资绩效,有关省市相继出台了新型研发机构建设与评估管理相关文件。然而,作为“四不像”的科研机构,新型研发机构“如何评”依旧面临诸多困境与挑战,主要表现为价值困境、多元主体困境、个性与共性兼具困境以及体制机制困境。本文基于新型研发机构组织特点,从资源依赖和社会影响力双重视角,建构了新型研发机构从资源投入到社会影响力产生全过程的绩效分析框架,并以上海微工院为例,针对其不同阶段关键绩效特征建构关键绩效指标与评估重点。其中,建设期重点考核政府资源投入、制度建设与资源集聚能力;运营成长期,关注资源集聚能力、技术研发能力、服务能力和产业化能力,并对新型研发机构近期社会影响力进行评估;运营成熟期,重点评估新型研发机构的社会影响力。  相似文献   

10.
对2001—2016年来国内新型研发机构相关文献进行研究,通过CiteSpace可视化软件探寻新型研发机构概念的起源及热点问题,分析国内新型研发机构的主要研究领域。研究发现:国内新型研发机构研究缺少基础性、共识性的工作和以方法、数据为基准的实证分析,研究视角也停留在宏观层面,不够微观和具体。基于这些问题,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新型研发机构的突出特点在于由多元主体共同投资建立,能够整合利用多种创新资源,有效促进成果转化和企业孵化。然而,创新主体之间、创新资源之间的融通对新型研发机构的影响并不是简单线性的,且还未形成较统一的论断。本文利用中国1458家新型研发机构的调研数据,从新型研发机构主体融通类型、主体融通强度和资源融通三个维度对新型研发机构对企业孵化的影响展开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由政府-学术界联合举办的新型研发机构是促进企业孵化最为有效的形式,其他主体融通类型的作用效果相对较弱;主体融通强度对新型研发机构企业孵化的影响呈现倒“U”型关系,即超过举办单位阈值数量后会抑制企业孵化;资金、技术、人才、场地等资源的融通对新型研发机构企业孵化影响相对其他资源融通更为有效。上述研究结论对于制定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的政策有一定意义,也为支撑我国科技自立自强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新型研发机构是响应科技创新和科研组织范式变革的新事物,以创新的组织模式和机构形态构建了知识转移的新逻辑,有效促进了知识的转移和应用。文章通过多案例研究,探索分析了新型研发机构推动知识转移的内在机理。研究结果显示:(1)新型研发机构构建了面向市场的知识价值识别功能,提升了知识识别的动力和能力;(2)新型研发机构发展了基于应用场景的知识加工功能,形成了以专业团队、设备和平台为支撑的知识加工能力;(3)新型研发机构构建了促进知识显性化的功能,降低了知识的嵌入性和缄默性,提升了知识传播的效率;(4)新型研发机构完善了服务知识接收者应用知识的功能,降低了知识接收者利用新知识的风险。研究结论对于国家探索新型科研组织模式,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发展提供了思路和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3.
企业研发服务供求关系研究——基于社会网络理论的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社会网络理论为基础,以企业所处社会网络为研究视角,以企业研发服务供求关系为研究对象,基于社会资本和结构洞观点,探讨企业如何构建自身的研发服务社会网络,分析研发服务网络圈所处层级位置不同,网络节点质量、密度和联系强度不同对研发服务供求关系的影响;根据供需双方关系紧密程度的不同,指出了以超越市场关系程度不同为划分依据,研发服务供求关系可划分为市场关系、中间关系以及伙伴关系,并分析了各种关系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江苏省116家企业研发机构的问卷调查研究发现,江苏省企业研发机构具有重视产品和技术、重视柔性引进人才、重视自主研发和合作研发等特征。在公共服务需求方面,产学研合作是第一服务需求,专业化服务供给不足,小额贷款和风险投资需求强烈。为促进江苏省企业研发机构发展,建议搭建公共服务平台,深化产学研合作;集聚中介服务机构,提供专业化服务;构建多渠道融资体系,强化科技金融服务;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升公共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5.
新型研发机构已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主体,强化新型研发机构韧性是在当前VUCA环境中实现稳定发展的关键。通过对新型研发机构进行模块化分析,提出了新型研发机构运行过程的韧性化解释,识别出循环可变性、交互性、冗余性、稳健性四维韧性特征,构建了新型研发机构韧性评价体系,并选取初创型和成长型两类新型研发机构开展实践应用,验证了该评价体系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为保障新型研发机构抵御外部冲击,实现良性发展提供了新路径。  相似文献   

16.
对新型研发机构实践经验典型案例进行研究,探讨其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工具和手段,为我国新型研发机构探寻科技成果转化道路提供参考。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作为我国最早一批的新型研发机构之一,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创新成效显著,因此以其为典型案例,从学术文献、机构官网、实地调研谈话和新闻媒体报道中获取资料,梳理其中的关系机制,构建新型研发机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模型,分析新型研发机构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动力机制和主要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新型研发机构以产业化创新理念为精神内核,以科研管理模式、孵化育成体系、创新生态体系为治理结构,借助市场化运作模式形成内生发展动力,共同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基于研究结论,提出推动新型研发机构科技成果转化的对策建议,包括完善新型研发机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促进科技金融深度融合、优化地方自主创新环境等。  相似文献   

17.
新型研发机构目前正处于培育发展期,如何明确定位并促进其加快发展是值得研究的问题。首先梳理新型研发机构历史发展的5个阶段,然后对2015年广东省认定的124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从组建模式、对接产业、区域分布和高校视角进行数据分析,最后提出重点支持和引导企业、大型央属科研院所、高校主导建设不同定位的新型研发机构,对接区域产业并加强协同创新,快速构建广东新型研发体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新型研发机构作为一种新型的科研组织方式,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试验田”,本文梳理广东省事业单位性质新型研发机构的运营特点、总结规律,分析其发展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风险点,并提出防范对策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对新型研发机构实践经验典型案例进行研究,探讨其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工具和手段,为我国新型研发机构探寻科技成果转化道路提供参考。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作为我国最早一批的新型研发机构之一,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创新成效显著,因此以其为典型案例,从学术文献、机构官网、实地调研谈话和新闻媒体报道中获取资料,梳理其中的关系机制,构建新型研发机构科技成果转化机模型,分析新型研发机构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动力机制和主要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新型研发机构以产业化创新理念为精神内核,以科研管理模式、孵化育成体系、创新生态体系为治理结构,借助市场化运作模式形成内生发展动力,共同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基于研究结论,提出推动新型研发机构科技成果转化的对策建议,包括完善新型研发机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促进科技金融深度融合、优化地方自主创新环境等。  相似文献   

20.
文章基于新型研发机构产业化导向的特点以及建设需求,综合德尔菲法设计了科学的新型研发机构共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此外,运用ANP法,借助Super Decision软件计算了各项指标的对应权重,从研发条件、创新活动、创新效益以及人力资源等四个维度设计了产业化导向的新型研发机构共建绩效评价模型。研究发现:(1)成果产业化是新型研发机构开展科学研究活动的首要目标;(2)政府的政策扶持仍是影响新型研发机构建设的主要因素;(3)与传统的科研机构突出学术论文研究不同,新型研发机构的共建绩效评价更加注重研发产出、成果转化情况以及人才培养等关键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