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基于数字化技术的数字媒体技术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做为新兴的交叉学科,有着巨大的发展前景。本文分析计算机领域下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方向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方向的区别和联系,并重点从专业的发展方向、人才需求培养目标等方面对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予以分析与探索。  相似文献   

2.
中外合作办学的数字媒体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要以数字媒体设计专业特点为根本,适应中国国情及数字媒体产业发展需求。在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的基础上,通过构建科学课程体系、设置特色课程关系、拓展多样化教学形式、强化创新实践教学理念、发展数字实验室等一系列教学举措,探讨适应我国数字媒体设计产业发展的中外合作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法,实现数字媒体设计专业人才素质和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3.
本文阐述了数字媒体艺术的定义以及国内数字媒体艺术产业的建设与发展现状,提出了高职高专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和培养目标,以及培养数字媒体艺术人才的若干方法。  相似文献   

4.
杨哲 《现代教育技术》2012,22(12):80-83
文章通过对我国102所院校数字媒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查分析,发现数字媒体专业的人才培养存在脱离学生实际、"万金油"式的职业定位、专业不专的学生能力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数字媒体专业培养目标的设计应坚持"面向数字媒体行业"、"技术或艺术取向"等两个原则,在培养规格中应强调"基本素质"和"专业素质"两类素质的培养,并设计与确定了数字媒体专业的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为数字媒体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DMT)是近几年我国高等院校申报的热点专业之一。文章对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统计分析以及对相应企业的调研,发现我国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体系认识不清、专业方向设置泛化、课程设置拼盘化。基于以上问题,作者提出"技术为骨、艺术为魂、方向为基、实践为根、特色而立,应用为本"的课程设置理念与原则,为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6.
近日,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数字媒体与艺术设计学院与富士施乐在北京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创建中国首个数码印刷标准化实验室。双方将采用产学研合作与协同创新,深入开展数码印刷标准化的研发工作,通过优势互补、技术推广和专业人才培养,全力推进中国数码印刷标准化进程。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数字媒体与艺术设计学院是中国印刷人才培养的专业学院,是IT与印刷融合培养数码印刷高级人才的重要基地,也是三个国家印刷标准化人才培  相似文献   

7.
在数字媒体产业蓬勃发展的今天,数字媒体专业人才培养及其培养模式被更多院校重视,同时,工作室制这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被广泛认识和应用。但由于数字媒体行业在我国发展还刚起步,工作室制的体系还没完善,如何使数字媒体专业工作室制在不同的发展环境中健康成长,促使产学研教学改革成功还需要不断的检验与深化。文章从工作室制的本质出发,提出了工作室制课程群建设中需要关注的五个“不同”和需要把握的四个“原则”,期望能为我国的数字媒体专业人才培养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8.
校企协同育人是当前高校解决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相匹配的主要方式,构建校企协同育人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是校企协同育人的重要途径,借助网络技术,集成、整合数字化教学资源,对推动校企协同育人工作的纵深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网络技术加速数字资源建设、扩展数字资源的应用范围,有助于推动校企协同育人数字资源平台的项目化发展。面向校企双方的数字教学资源项目化构架,不仅能够提升数字教学资源的关联性,还有助于交叉学科之间的深入合作,同时打破不同资源获取的屏障。打造数字教学资源平台,必须深入理解校企协同育人的目标和要求,强化优质资源的整合。在数字化资源的整合上,可以利用项目化构建思路,通过打造交互式、多课程协同等教学方式,实现数字教育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多元时代的来临,催动了各行各业的转型与发展,我国高等教育也在不断拓展新的学科,来为各个行业领域培养合格的人才,以迎合和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形势。数字媒体艺术属于一门新兴的综合性较强的交叉专业学科,在21世纪后,随着国内数字媒体行业对专业人才需求量的提升,数字媒体艺术开始受到国内学术界与教育界的关注,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设置与数字媒体相关的专业,并将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列入高等教育教学的重点专业,特别是理工类的高等院校,几乎都开设了数字媒体专业。发展至今,数字媒体已经成为当前各类教育机构以及高校的热门专业之一。  相似文献   

10.
随着各大高校对实用性专业教学的追求越来越高,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普及开来成为各大高校新增的特色专业.它致力于为国家培养出更多具有艺术修养、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艺术设计的高素质专业型人才.本文在开头简述了数字媒体艺术的特点,然后明确指明了各大高校当前开设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教学现状及存在的不足,最后,列举出了构建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实验技术与管理》2020,(1):225-229
鉴于经济社会发展对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整合校内外资源开展协同育人是地方高校发展的有效途径。基于"开放·延伸·互融"理念,构建了具有区域特色的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通过科研与教学深度融合、课内外一体化、多学科交叉、校企联合、境内外协同等多种方式,在构建协同环境下多样化人才培养体系、全方位协同育人实践平台、高水平协同育人师资队伍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旨在培养适应区域发展及国家经济建设所需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高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存在的人才培养模式滞后于产业需求的问题,提出基于产业需求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该人才培养模式的人才培养定位适应数字媒体技术产业发展的需求,专业技能规格与数字媒体技术产业最新技术发展同步,课程体系设置以新知识特色课程为主导,从而使得这种人才培养模式能够满足产业的需求。因此,基于产业需求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可解决我国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并可以在开设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高校中推广、复制。  相似文献   

13.
晁佳 《教师》2012,(20):99-99
数字媒体专业的培养模式要求专业人才必须是计算机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笔者在教学中发现目前数字媒体专业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专业侧重点与教学实践方式问题,由此提出了一些自己的方法和见解。  相似文献   

14.
对现有的优质教学资源协同创新,构建地质工程实践教学体系。通过校内学科协同、校企协同、国内与国外协同等,全方位探索地质工程专业人才实践能力培养新模式。  相似文献   

15.
多学科交叉培养研究生已成为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重要趋势。围绕“双一流”建设,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践行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理念,依托河海大学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两个“双一流”建设学科,通过构建交叉学科协同的研究生培养创新平台、建立交叉学科导师组联合培养方式、构建多维交叉的创新人才培养共同体以及加强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机制,在保持和发扬传统办学优势和育人特色的同时,积极探索“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专业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创新模式,促进研究生创新教育体系的完善,全面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6.
在交叉学科形成过程中如何进行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是当前我国高校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多伦多大学交叉学科合作专业,以传统专业为依托的招生培养原则、以交叉性议题为导向的培养体系、以探究式教学为主的教学方法以及完善的交叉学科组织协同和质量保障机制,为交叉学科培育过程中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提供了有效路径,解决了这一阶段分科教育与交叉学科教育分离、不同专业课程的简单拼凑、不能充分利用学科近缘交叉的优势等问题,为我国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提供了有益借鉴,即研究生培养中应构建“专业+交叉”的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体系、建立以交叉学科问题为导向的资源整合机制、建立常态化的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的运行管理机制和制定交叉学科专业质量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几点措施,旨在为培养具有高超技术能力、敏锐艺术触觉的专业性人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数字媒体艺术是当今数字传媒时代发展最为活跃的学科,该学科凝聚了科学、艺术、人文等多学科精髓,其在培养学生的人文基础素养、艺术与技术实践能力上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数字媒体艺术学科之下依据创作侧重点分为很多方向,其中虚拟三维数字艺术是该学科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特征是借助计算机软硬件技术进行动态或静态虚拟三维数字艺术创作,并借助数字媒体方式进行展示交流。换句话说就是,运用数字化手段进行创作,并通过数字媒体进行多种形式的信息交互。  相似文献   

19.
数字化已经成为新商科发展的主要驱动力,高职院校新商科专业人才培养数字化改革已成为必然趋势。通过分析当前数字化人才特质及新商科转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围绕跨界融合、数字化驱动、全球化视野等数字经济时代新商科特点,提出了新商科专业人才培养思路和实施路径,探索了数智商务专业群和跨界分层的专业课程体系构建逻辑和思路,并开展了基于成长思维的场域融合的教学改革,着力培养具有数字素养、数智思维的新商科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20.
《实验技术与管理》2020,(2):196-200
基于专业定位和自身办学条件,在初步建立包括三个实践模块的工业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优化方案及保障措施,从而构建起有机联系、层层递进、全面协同的工业工程专业三层次协同递进实践教学体系。该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和实施,可以为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支撑,有助于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