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3 毫秒
1.
武术套路的渊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的武舞。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从哲学、美学、历史学、文化学、武术学等角度对先秦时期的武舞文化现象重新审视,以期揭示早期武舞所呈现出来的审美特征及其对武术套路所产生的深远影响。研究认为,先秦武舞所具有的"以舞通神、以舞习武、教化功能、中和适度"的特点深刻地影响了武术套路的形式、功能与审美特征,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可视为中华武术套路审美意识的基因。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武舞与鼓舞的渊源传承态势进行比较研究,认为:鼓舞与武舞具有同源异流的特征,同源是鼓舞与武舞相融的基础;仪式性需要是鼓舞与武舞产生的动因;战争需要促使腰鼓与武舞的功能得以拓展;生活需要促使武舞与鼓舞兼具娱乐化功能;社会变迁促使鼓舞与武舞的传承出现分异,具体表现为社会变迁促使腰鼓文化和功能开始发生转向,趋向于世俗化和仪式化特征;社会变迁促使武舞发展呈现竞技化与舞台化表演的双重倾向;现代社会文化诉求促使"武"与"鼓"产生"竞技美"和"艺术美"的分途;政治权利的制约和规制促使"武""鼓"文化朝向预设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
探寻了武舞的历史渊源和文化渊源,描述了武舞复苏和兴起的过程,分析了当今武舞复苏的原因和武舞复苏现象对于中国武术国际化传播的启示.研究认为,武舞复苏的原因主要是新环境下中国民族文化自身发展的需要,武舞文化形式的易接受性,特色鲜明的中国文化和高质量的精心制作以及西方国家强烈的文化需求.“武舞复苏”现象对于武术国际化传播的启示主要有武术应该满足多元化需求,提升自身满足需求的程度,传播过程中不要限制和抵制武术表现形式的变化与改造.  相似文献   

4.
于志钧 《武当》2001,(6):31-33
《中国武术史》第二十一页说:“武舞与武术在原始文化形态中本为一体”,并指出,商乐《大灌》和周乐《大武》是“武舞”。《武术史》说:“执干戈而舞,就是武艺。”  相似文献   

5.
武术与舞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历史的角度考察了武术套路形成的原因与过程,重新思考了武术与舞蹈的关系。认为舞武与武舞不同,武术套路形成了武舞而成形于舞武;舞与武的一体性,是武术套路最根本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6.
路云亭 《体育科学》2012,32(6):90-97
义和团起事和以直隶、山东为代表的华北地方戏的地域性息息相关。华北社戏为义和团起事铺设了适当的公共空间。华北社戏表演中经常出现的侠客形象是义和团起事直接的模拟对象。华北地区的武戏表演还为义和团民开设了神灵崇拜的形象。而鬼神戏、侠客戏、公案戏的复仇与报应观念促使团民产生了极端行为和异端思想。义和团仿戏及降神附体仪式合力构成了民间和江湖文化的重叠性主体。直、东义和团起事,恰是华北地区原生态武术文化促动的产物。  相似文献   

7.
夏商『干戚武舞』考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山海经·海外西经》:“刑天……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这是古籍对“持干戚武舞”较早记载。同类名称及相关事象在其他典籍中也时见记载,或称“干舞”、“戚舞”与“武舞”、“战舞”、“大武舞”等。作为远古时代重要宗教文化事象,干戚之舞源远流长。从史前时代直到东周末期,干戚之舞占据中国宗教“舞台”历时数千载,具有深厚的民族体育文化底蕴和时代气息,尤其在夏商周的礼乐文明进程中更显得举足轻重。“持干戚武舞”在神话意蕴中,是战争之神生命不息、顽强抗争的精神表征,而在宗教义理层面,则是合巫术军事舞蹈与宗庙祭祀  相似文献   

8.
采用文献资料法探析我国体育舞蹈表演舞中民族性和生活化不足的原因,通过对优秀体育舞蹈表演舞作品《如梦令》《最美好的事》进行分析,探索体育舞蹈表演舞本土化发展中中国元素的融合与创新形式,为我国体育舞蹈表演舞教学、编创及表演提供价值引领与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9.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实地调查、专家访谈等方法,从人类学、民俗学、教育学及民族学等多领域对湘西地区土家族毛古斯舞文化功能进行探究与解析。研究结果表明,湘西地区毛古斯舞是土家族历史悠久的一种传统的健身舞蹈。它是一种具有人物对白、情节和一定表演程式的传统民间健身舞蹈形式。毛古斯舞蕴含着艺术、健身、文化、宗教、民俗、历史等广泛的...  相似文献   

10.
论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文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成功运用中国文化符号阐释奥林匹克精神,展示了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与现代风貌,缶、鼓震天,中国韵味表演仪式展现奥林匹克文化魅力;从脚印到句号象征百年奥运梦圆;环飞鸽舞营造奥运和谐氛围;开始与告别燃烧奥林匹克激情;壮丽画卷讲述中国故事;和为贵叙述主题等.同时也体现了全球化特征.表现了在民族复兴进程中中西文化交汇融合、共同发展的和谐主题.  相似文献   

11.
武术与舞蹈同为肢体语言,是艺术的另一类表现形式,现代舞台表演武术与舞蹈的融合借鉴,构成了舞台表演中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调查问卷法、数据统计法、逻辑推理法对现代舞台表演武术与舞蹈的融合借鉴进行了阐述及分析,认为现代舞台表演武术与舞蹈融合借鉴符合时代发展特征;武术与舞蹈融合借鉴过程中互为映衬,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2.
着重从体育文化方面详细对比了中国武术与西方体育舞蹈的差异,具体包括:地理环境与文化背景的差异;起源及历史背景不同;训练及表现方式不同和服装道具的差异。分析了二者的相似之处,两个项目均重视对美的追求,两个项目要求的基本功相似,两个项目开展水平相似,对学生素质教育的作用相似等。总结了两个项目的优点与不足,得出结论:两个项目应该相互交叉融合,因为两个项目所体现的价值观生活观进行互补,同时要大力扶持中国传统体育项目。  相似文献   

13.
从非洲文化的角度介绍“非洲武技”(或“非洲武艺”)的概念,描述非洲人对格斗术的理解并提出“非洲武技”的“武、巫、舞”概念,即将格斗、巫术和舞蹈的三位一体视为“非洲武技”的核心。另外,简要对比非洲武技与中国武术两个概念,以显出二者的相似与差异之处,便于促进中非文化理解。最后简单介绍了“非洲武技”中比较为有代表性的格斗术如Engolo、Dambe、Laamb、Donga以及 Zulu Stick Fighting(祖鲁棍法)。  相似文献   

14.
作为龙的传人的华夏民族自古以来崇敬龙,以龙为图腾,龙文化成为华夏民族体育文化的一大特色。象征华夏民族精神的舞龙,气势恢弘磅礴,雄浑豪壮,广泛流传于祖国的大江南北,舞龙就成为了凝聚龙的传人的一股巨大力量。文章采用文献资料、背景分析、综合分析等方法,对中国舞龙运动的起源与其文化内涵进行系统的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15.
欧亚文化语境下冰上舞蹈与中国舞蹈艺术融合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全球一体化过程中,为使我国舞蹈文化更好的发展,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综合分析等方法,从全球文化发展的背景下分析欧亚文化的差异性;并从文化学、艺术学的角度解读冰上舞蹈与中国舞蹈的关联因子及中国舞蹈与冰上舞蹈对全球文化发展的价值.结果表明: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与冲突、同化与趋向、融合与分殊将成为今后世界各民族文化发展的主题,中国舞蹈艺术应在文化全球化的发展大潮中保持、融合与弘扬,在充分吸收与借鉴全球优秀文化内涵的基础上,不断塑造与凝练传统民族文化的特色与优势,推动我国舞蹈与全球文化、经济一体化的渗透与共荣.冰上舞蹈与中国舞蹈艺术融合发展将推动人类文化教育发展的多元化,在全球化发展中促进各国家跨文化交流与和平共处,并引发了人们对本民族文化更深层次的认识与反思.  相似文献   

16.
在分析中国武术的文化精髓、中国武术所蕴含的民族精神和中国武术的历史使命的基础上,提出中国武术应自强的理念。研究认为:实现中国武术自强须坚守中国武术的文化立场和维护中国武术的文化身份;其中文化传统是坚守中国武术的文化立场,文化个性是维护中国武术的文化身份。  相似文献   

17.
中华武术的百年进程及其未来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历史文化的角度,考察了百年来中华武术的盛衰历程,剖析了中华武术在西方体育冲击下的发展形态。研究表明:中华武术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将会面临全球化、科学化以及与西方文化冲突等难题。在全球化背景下,应更加重视弘扬中华武术,树立民族自信心,沿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提升中华武术的文化品质。  相似文献   

18.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田野考察法,从体育人类学、文化学及社会学的角度对客家武术文化的形成进行了探讨,认为客家地区恶劣的自然环境和社会背景及文化传统,武术与舞狮、宗教信仰等民俗文艺的结合,使客家武术载体呈现出多样化特征,并形成了具有独特文化内涵的客家武术自身特色。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是一个全球一体化的时代,只有将中国武术放在世界文化体系内去考察才能明白我们的优势和缺陷,才能发现我们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而这也是中国武术的出路所在。中国武术文化体系可以分为两大部分去考察:其一是以中国传统文化及其传统哲学思想为指导的传统武术文化体系;其二是以现代西方引入的现代体育运动文化思想为主体所构成的现代武术文化体系。对这两大武术文化体系进行深入研究,构建一种全新的文化体系,不但有助于中国武术的更好发展,而且也有利于武术在全世界的进一步推广和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