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强迫症患者的愤怒发作通常由强迫症状触发。然而,中国强迫症患者愤怒发作临床特征的相关研究报道较少。本研究主要探讨中国强迫症患者愤怒发作的发生率及其临床相关因素。创新点:本研究是第一篇探讨中国强迫症患者愤怒发作的临床特点的研究。研究发现:教育水平越高的强迫症患者愤怒发作的严重程度越低。方法:九十例15~78岁的原发性强迫症患者参与了本研究。研究人员对患者进行了以下量表的评估:愤怒发作和愤怒严重程度量表(ROARS)、耶鲁-布朗强迫量表第二版(Y-BOCS-Ⅱ)和布朗信念评估量表(BABS)。强迫症患者完成了改良强迫问卷-修订版(OCI-R)和抑郁焦虑应激量表(DASS-12)。结论:31.3%的强迫症患者在过去一周内有愤怒发作,ROARS的得分与年龄、疾病病程、强迫症严重程度、抑郁和压力没有显著相关性。ROARS得分与教育程度呈负相关,与强迫思维和焦虑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龙凤琴  李辉 《昆明大学学报》2007,18(A01):108-111
强迫症作为一种常见精神疾病,以强迫思维或强迫行为为主要临床特征。因为单纯的强迫症出现并不是很多,通常有其他诸如抑郁症、恐怖回避和过度忧虑等共病。因此对于强迫症的识别就显得极其复杂。  相似文献   

3.
焦虑型强迫症是指由于对某件事情过分焦虑而导致的一系列违背患者意愿的强迫思想或强迫行为。有证据显示在患有焦虑型强迫症的大学生中,由于外语考试等压力而导致焦虑型强迫症的占该群体总数的15%。探求大学生外语学习中焦虑型强迫症的多样化治疗策略,对于最大限度的减少此类型强迫症的人数,有效预防此类强迫症的发生,促进大学生实现健全体魄与健康身心的均衡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一个新鲜名词变成了口头语在心理健康的概念日益普及的同时,"强迫症",就好像抑郁症一样,由一个新鲜名词变成了很多人的口头语。我也遇到很多来自高三学生的求助:"我是不是得了强迫症?""强迫症该怎么办?"我想专门谈一谈这方面的话题,也许能稍微解除一下这方面的困惑。强迫——之所以不说强迫症,后文再给出理由——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可以见到的一种心理现象。这种心理的特征是:同时存在着有意识地自我强迫和有意识地自我抗拒强迫,明知某些观念和动  相似文献   

5.
心理咨询中的案例具有很强的个性化色彩,来访者各有各的不同,症状及原因千差万别。强迫症作为一种顽固的心理疾病在咨询中往往比较困难,最新研究用手术治疗。本文所咨询的一个强迫患者是一个强迫行为加杂性心理及道德自责的复杂案例,我们通过长时间的咨询尝试努力,最终使患者能正常生活就出痛苦。本文通过对来访者心理疾病的起源和因素逐一分析,逐一解除,最后让来访者战胜强迫症。  相似文献   

6.
采用了认知领悟疗法,并辅以行为主义的系统脱敏法对一例带有强迫分泌唾液和强迫脸红症状的强迫症患进行综合治疗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强迫症是典型的神经症之一,主要症状是持续的自我强迫与反强迫并存,难以控制。本文是关于一例患强迫思维大学生的心理咨询,希望该案例能带给心理咨询工作者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8.
系统脱敏法治疗强迫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系统脱敏法治疗强迫症吴慧东强迫症又称“强迫性神经症”,此病的特点是病人自身突出感到处于强迫状态。这种状态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强迫观念,一是强迫行为。所谓强迫观念是指病人脑中反复频紧出现某种观念,回忆某种体验或反复思考某一问题。所谓强迫行为是指病人反复做...  相似文献   

9.
强迫症是一种心理疾病,各个年龄段的人都有可能患上这种奇怪的病症哦。强迫症的患者经常强迫自己反复地想某些事或者做某些事,最终导致自己很焦虑、很痛苦。一般情况下,  相似文献   

10.
强迫症是一种较常见而且较顽固的心理障碍.据统计,患强迫症的成年人,有50%起病于幼儿期。因此,幼儿期防治强迫症具有重要意义。幼儿强迫症往往表现为胆小怕羞、过于拘束呆板、兴趣少、缺乏自信、犹豫不决等,还会表现出强迫行为,如反复不停地洗手,走路时数电线杆等。少数患儿则  相似文献   

11.
音乐社会心理学是音乐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的交叉学科,是从心理学角度来研究音乐活动怎样与其社会情境和文化背景相互作用的一门学科.与音乐心理学不同的是,强调从社会和文化环境视角对各种音乐活动进行研究是音乐社会心理学的重要特点.本文简介了这门学科主要涉及的六个研究领域:音乐趣味研究、商业领域研究、教育领域研究、医学和音乐治疗、音乐技巧和创作以及人种音乐学研究.  相似文献   

12.
汉语交际心理的思维方式探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汉语交际心理是语言文化载体作用的反映。分析中国人乃至东方思维方式特质对汉语交际心理的影响;具象的文化心理应当让位于抽象明理的言语原则,感悟的文化心理应当让位于逻辑说理的言语原则,礼貌的文化心理应当让位于公共得体的言语原则,中庸的文化心理应当让位于真实效率的言语原则。以跨文化研究的视角参照对比西方文化思维方式,力图揭示调整汉语交际心理与正视传统文化积弊的关系,调整汉语交际心理对提高学生言语交际技能的作用,教养言语习惯在语言学和社会学层面的深刻动因,真正实现人际和谐交流的整体性思考。  相似文献   

13.
Articles published between 2000 and 2008 in four major school psychology journals—School Psychology Review, Journal of School Psychology, Psychology in the Schools, and School Psychology Quarterly—were classified based on type (empirical or narrative) and on the primary and secondary authors' affiliations. Results showed that more than 90% of the primary and secondary authors were university affiliated with little difference across article type. Although more than 85% of school psychologists are practitioners,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ir contributions to these school psychology journals are limited because they account for less than 10% of the authors of articles. Discussion focuses on practitioners' involvement in the research base that is intended to inform their professional behaviors. © 2009 Wiley Periodicals, Inc.  相似文献   

14.
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有别于综合大学和师范大学的应用心理学本科生培养方案。文章从生理心理学的发展和教学现状为出发点,探讨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本科生的生理心理学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5.
精神分析理论弥漫着悲观主义的气氛,积极心理学洋溢着积极的倾向,二者似乎绝缘,但通过文献资料的梳理表明,在精神分析理论中蕴含着丰富的积极心理学思想。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揭示了逆反心理的涵义、表现,并对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进行了分析,阐述了消极的逆反心理的预防、控制和消除。  相似文献   

17.
心理学史是心理学的核心课程和基础课程.学习心理学史会养成学生一定的理论素养和批判性思维.但是,今天心理学史教学在诸如教学态度、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等方面还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问题.所以,变革传统教学模式,建立符合时代发展的新型教学模式,是今天心理学史教学必须面对的课题.  相似文献   

18.
从科学的发展看心理学的研究范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理学的主流是从心理主义、行为主义到认知主义。它们既是心理学发展中形成的三种理论观点,又是科学心理学发展的三个阶段。其中的每一个阶段都有自己的自然科学背景,其形成与发展都受到当时自然科学发展成果的深刻影响。虽然三对于人的心理现象的认识迥异,但却有着一脉相承的内在联系。以库恩的“范式论”观之,它们应同属一个研究范式。该研究范式的最大特点就是对人的物化研究。主流心理学中不但存在这样一个范式,而且它正面临危机。  相似文献   

19.
结合实验心理学的教学实践,对实验心理学教材和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对高职高专实验心理学教材的内容体系(实验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实验、新技术)的建构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This article reviews research in the four major school psychology journals: Journal of School Psychology, Psychology in the Schools, School Psychology Quarterly, and School Psychology Review. The function of the review was to provide school psychologists with a summary of academic interventions published through years 1995–2005, synthesize the commonalities of empirically based interventions, and report on the extent to which each article provides the reader the opportunity to understand the effects of the intervention with regard to the amount of instructional time required to implement it. Results of the review suggest that reading is most heavily investigated followed by math and, to a much lesser degree, written expression. Moreover, studies use a variety of designs including single subject and group designs. Finally, it is clear that a limited number of studies evalu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an intervention with regard to the amount of instructional time needed to implement the intervention. In light of these findings and in addition to the two major functions of the review, recommendations for practice and future research are presented. © 2009 Wiley Periodicals, In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