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8 毫秒
1.
梁陈人在创作宫体诗的同时创作了别具一格的边塞诗,本认为其动因不仅是南朝乐府拟作之盛行,更由于梁陈间诗人对新的审美对象和抒情载体的寻找,对新的审美理想之追求,对学悲怨情感之依归与抒发,也是对两汉大一统局面向往之心理情结。  相似文献   

2.
书法艺术的“中和”之美,是中国古典美学体系中一个重要的审美范畴,历来被人们推为古典美学的最高理想。谈论我国的书法艺术,就不能不谈中国书法的“中和”之美。  相似文献   

3.
通俗学拥有广大的读群,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学力量。究其原因,通俗学创作把调查和研究读作为创作过程的一个有机部分,适应了广大读动态的、变化的审美意识。人的审美意识是人的社会意识的审美反映,受制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审美意识中审美情趣、审美理想最为关键,相互融透、活跃于整个审美活动中。前是前提,审美客体不适应读的审美情趣,审美活动则难以进行;后是升华,审美客体不适应读的审美理想,审美活动则难以持久。审美意识具有时代性、民族性、丰富性三大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4.
中国电影发轫于1905年摄制的《定军山》,20世纪的前30年是中国电影学现实主义的萌芽时期。三,四十年代,中国电影学现实主义发展成熟,其主流风格体现为理性-社会现实主义,五,六十年代则体现为理想-浪漫现实主义。“革”时期,理想-浪漫现实主义发展到要端,演变成伪浪漫主义和伪现实主义的合成,电影学现实主义断流,八,九十年代,中国电影的现实主义精神复归,并走向多元,显然,作为中国影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探讨艺术和现实的关系,可以从一个侧面看出中国电影学的艺术审美变迁。  相似文献   

5.
革学研究虽然也曾产生过一批研究成果,但与现当代学研究和革学的重要地位相较,仍处在起步阶段。其经验教训在:革学研究更多纠着于政治学研究,而没有把学本体性放在重要地位;学术界缺乏坚持真理的勇气和甘于寂寞的奉献精神;社会缺乏对于革学研究的必要的关注。革学研究有相当的学术发展空问。自如地谈说革学,将是社会成熟和进步的标志。  相似文献   

6.
文革文学修辞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革期间的话语权更迭,时代选择了工农兵作为新的话语主体,同时采用集体言说参与符合当时意识形态所需的学体建构,这种修辞策略使话语主体在审美意义上自由出场的可能性被堵塞,实际上造成了中外学史上最为特殊的话语主体缺席景观。  相似文献   

7.
刘勰论体系中,客体之道与主体之心是同等重要的理论范畴。简而言之,前是学的客体源泉,即道源,后则是学的主体源泉,即心源,两合一意味着主体对客体的认知与审美,逻辑与审美相统一的学创造过程也因此发生。  相似文献   

8.
邹一斌 《上海教育》2010,(20):34-34
这种专业精神,不是一时的兴趣,也不是一时的热情,而是一种对理想的忠诚。它不仅是把教师当成一门短期从事的职业,更是把它上升为一种长期投入的专业和事业而为之奋斗终生。  相似文献   

9.
运用了平行比较研究的理论和哲学的、审美的方法,对处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但却具有可比性的两部学作品进行了比较研究。主要从两部作品本身的美学价值来探讨学的某些共同本质与差异,分价值取向、艺术形象和审美理想三大方面.着重阐述了双层主题与单层主题、主“情”与倡“人”、悲喜环生与一悲到底等主题、人物与风格这些作品内在要素的同中之异。  相似文献   

10.
文革文学与寻根文学的符号学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符号学的角度看,革学与寻根学的根本区别就在于二具有不同的符号系统,从严格意义上讲,革学是一种现实符号,寻根学是一种艺术符号,现实符号与现实意识相对应,艺术符号与审美意识相对应,现实符号具有自觉性和现实性,有确定的能指和所指;艺术符号是超声性符号,具有非自觉性和审美性,现实符号保障着人类生存发展、履行世界的一面,又有束缚自我拴面发展和创造自由的对象世界的一面,因此,人类不满足于现实符号,而要突破现实符号的束缚,创造出一种自由的艺术符号,只有这样,人类的精神才能得到解放,才能最终找到通向自由领域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苏辛词的关系是词学批评史中一个历久弥新的重要论题,自南宋进入词学批评视野始至近代约七百余年的接受历程中,涉及到苏、辛词体派上的承继关系、风格意境异同、词史地位诸方面;由于时代社会背景的不同,词学观念、理论宗尚和审美理想的差异,在不同的词学批评者和词派那里皆代有不同。与这一“接受之链”的嬗递过程相应,词学批评史的若干建构特征亦由此得以呈现。  相似文献   

12.
自学者之歌     
自学者之歌余扬人生最珍贵的需要是知识。人生需要用知识来充实。如果光阴曾在一时的磋跎中白白流逝,失去了求知的机会;如果智慧的翅膀一时还很稚嫩,面对理想的目标力不从心,那就让我们踏上自学之路吧!自学,使你重扬追求知识的风帆,朝着理想的彼岸乘风破浪,永往直...  相似文献   

13.
意象即意中之象,是相对形象而存在的,在认识或鉴赏的更高层次上的审美范畴和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艺审美的理想追求可以说是对自然之美的追求。自然成观是中国古代艺美学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理念。综合考察中国古代的艺美学思想,所谓自然成观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艺现象不是人有意为之的,而是自然而然的产物;二是艺的产生不是人自身内在独自行为的结果,而是人与自然外物碰撞、融合的结果;三是艺要适情会意、自然而成,不可力求:四是艺要契合自然,形成浑整、素朴的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15.
达到“仁”的境界,是孔子的最高审美理想;“仁”、尽善尽美、“中和之美”构成了孔子的审美准则;而心灵充实之谓美,“人的自然化”之谓美,心灵的“自由”之谓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悲壮美当是孔子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6.
随着舞台艺术传统画学的发展,"品第"观积淀了丰富的审美内涵,成为舞台传统画学中的一种从宏观高度为设计作品总体进行把握的方式。"品第"在舞美传统画学中是一个极为独特而重要的范畴,内蕴着审美理想的追求,是静态的,可指品级、品格等审美标准的高下之分。它又是动态的,可衍生出品位、品操、品评等一系列的审美感知与评价的方式问题,而且以  相似文献   

17.
冰心的代表作《寄小读者》最重要的审美特征是通过对爱的歌颂,表现生命和谐之美,由此构建理想的精神家园。这种美学理想吻合了造就理想人格的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也体现了人类精神追求上的终极目标,在道德亟须建设的当今社会,此作品更具有重要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8.
汪超  徐安琪 《天中学刊》2006,21(3):96-99
朱熹词学思想具有独特的内涵,是南宋时期的特定产物。朱熹关注词体缘起,针对词的起源问题,提出“泛声”的假说。承袭苏轼“以诗为词”,朱熹以为词应具有“奋然灭寇”的社会功能。在词的审美追求上,受词坛复雅之风的影响,朱熹确立了“雅正”的词学标准,推崇和平粹美的审美理想,成为南宋复雅之风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相似文献   

19.
唐红梅 《现代语文》2006,(11):44-45
学鉴赏中的审美再创造就是指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阅读经验以及审美趣味等因素,通过联想和想象的方式。去积极感知、体验并补充作品的形象,从而把阅读的作品创造性地转化为带有读个体色彩的更加具体、生动的“作品”。这种审美再创造既包括形象的再创造,也包括意义的再创造。学作品是作家用自己的灵魂与热血培育出的一朵朵“生命之花”,下面,我就从形象的审美再创造和意义的审美再创造两个方面来谈谈在中学生学鉴赏中如何让这一朵朵生命之花更加艳丽。  相似文献   

20.
历史上的刘备,既有“明君”之誉,又有“枭雄”之称。罗贯中描写《三国演义》中的刘备时,以历史人物刘备为原型,同时根据自己的政治理想和审美倾向,着力突出其明君形象,而有意谈化其枭雄色彩。这样的刘备形象,虽有血肉不够丰满、个性特征不足、个别描写过头的弱点,却仍然取得了相当的成功,成为古代学作品中前所未有的“明君”范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