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革命的能动反映论.它的主要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把实践引入认识论,把辩证法运用于反映论.但这一特征是怎样形成的,在人类认识史上把实践引入认识论始于何时,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和认识论有没有它的思想和理论渊源呢?这是近年来在实践观上一个新的争论问题.现试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随着当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发展,信息论作为一种方法论引起人们的普遍重视。我国哲学界有人把信息论的某些观点和方法引入认识论。这深化了人们对认识的微观机制的认识,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反映论的理论内容。然而,在人们把自然科学新成果引入认识论的过程中却出现这样一种倾向,认为反映论已经过时,应该以信息论、选择论、评价反映统一论等取代之。他们几乎都是把反映仅仅看作是对客观事物的模写、摄影。这种观点显然需要澄清。本文首先通过比较反映与信息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说明信息论不能被用来取代反映论,然  相似文献   

3.
实行改革开放要不要问“姓社还是姓资”?这是一个被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弄乱了的重要是非问题。至今仍有些论者把“姓社还是姓资’的诘问指责为“保守”、“封闭”的观点,主张予以抛弃。看来,“姓社还是姓资”究竟该不该问,还是一个值得讨论的现实问题。实行改革开放必须区分“姓社还是姓资”。原因很简单:因为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着“姓社”和“姓资”两种不同的改革观和两种不同的改革。十余年来的实践经验表明。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4.
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要光明正大,不要搞阴谋诡计”。是光明正大,还是搞阴谋诡计,这是无产阶级革命家和资产阶级野心家、阴谋家的根本区别之一。光明正大,是无产阶级党性、革命性的表现;搞阴谋诡计,则是资产阶级反动阶级本性的表现。它反映了两个阶级、两条路线、两种世界观的尖锐对立和斗争。  相似文献   

5.
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十周年大会上,江泽民同志指出:“当前四项基本原则和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尖锐对立,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在改革开放要不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这个问题上。”所谓社会主义方向问题,其本质就是社会主义有没有优越性的问题。因此,如何认识中国的社会主义,意义十分重大。  相似文献   

6.
弄清“讲什么人权,怎样讲人权”这个本质问题,才能划清马克思主义人权观和资产阶级人权观的界限。人权具有社会性和阶级性,阶级性是人权的本质属性。资产阶级人权实质是剥削自由的人权,马克思主义人权观则要求消灭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建立人人真正自由平等的分有制社会,人权问题的提出就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人权的历史发展进一步说明人权是有阶级性的。当代两种人权观的尖锐对立正是国际阶级斗争的突出表现。  相似文献   

7.
在新时期的文艺论争中,围绕着文艺是否是现实生活的反映这一带有根本性的问题,出现了种种不同的看法,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三种意见:一曰“文艺即反映”;二曰“文艺非反映”;三曰“文艺是反映与创造的统一”(在审美的意义上)。第二种意见无视文艺的社会意识形态性质,否认社会生活是文艺的源泉,抹杀了马克思主义反映论原理对创作的指导意义,其理论上的极端偏颇是不言而喻的。一、三两种意见,应当肯定,它们在实际上并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重申我们要继续坚持“阿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繁荣和发展科学文化事业。在过去一段时间里,一些坚持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把曲解“双百”方针当成他们推行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手段,他们把“双百”方针与四项基本原则对立起来,反对贯彻“驭百”方针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不许别人对他们的观点提出不同意见。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确定要长期坚持反对资产阶级自  相似文献   

9.
从1979年到1989年的10年间,我国发生过多次学潮。今年4月中旬发生的学潮又逐步演变成动乱,在北京还发生了触目惊心的反革命暴乱。这次学潮,波及全国,震撼世界。它的实质,是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泛滥。因此,这是一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斗争。高等学校是学潮的发源地,是动乱的重灾区。为什么极少数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能够在高校、能够利用学潮从事反党反社会主义的活动?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刻反思。这次学潮和动乱,暴露出不少学生、教师以及干部与党员中的政治观、民主观、法制观等方面的错误,反映了近几年来高等学校  相似文献   

10.
新时期以来,我国艺美学界对艺术反映论的探讨主要有两种不同的解决办法:一是用审美感应论、形象思维论等代替艺术反映论;一是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反映论推导审美反映论或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中寻找能够替代艺术反映论的概念范畴如艺术生产论,审美中介论,艺术掌握论等。这两种探讨都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也还存在着不够完善的地方,审美感应论是否包容了审美反映论,后是否只是审美感应中的物本感应,是否可以取代审美反映论,这些都直接牵涉到艺术美的本质问题解答,如果对马克思主义能动反映论仅作狭隘的理解,不可避免地在审美反映论与审美感应论二关系问题的认识上,出现不够周密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对“反映”范畴的机械唯物主义规定,是我国当代文艺反映论走向误区的一个根本原因。按照马克思主义观点,“反映”是包含认识、情感、意志在内的综合心理过程,因此,重视文艺的主体性问题,是文艺反映论的应有之义。文艺作为生活的审美反映,偏重于主体情感与对象形式的表现性关系,这就要求文艺反映论把文艺的特殊性放置在情感论和形式论的范围加以深入探讨。这或许正是深化和完善文艺反映论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2.
对“反映”范畴的机械唯物主义规定,是我国当代文学反映论走向误区的一个根本原因。按照马克思主义观点,“反映”是包含认识、情感、意志在内的综合心理过程,因此,重视文学的主体性及特殊本质和价值问题,是文学反映论的应有之义。文学作为生活的审美反映,偏重于主体情感与对象形式的表现性关系,这就要求文学反映论把文学的特殊性放置在情感论和形式论的范围加以深入讨论。这或许正是我们推进文学反映论的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3.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党内外极少数顽固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提出的“争取人权”的口号,是彻头彻尾的资产阶级口号,是动乱精英及其支持者妄图用来推翻共产党领导,颠覆社会主义制度,剥夺无产阶级人权,恢复资产阶级人权的工具。因此,科学地阐明马克思主义的人权观,进一步揭露和批判资产阶级人权观,划清两种根本对立的人权观的界限,为巩  相似文献   

14.
资产阶级社会政治理论是西方文化中表现资产阶级阶级性最强烈的部分,随着改革开放,这些理论也大量地渗透进来;由于缺乏科学的批判和正确的指导,就使得社会上一部分人尤其是青年接受其影响。当前有重点地针对那些影响较大,特别是为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提供理论根据的那部分资产阶级社会政治观,开展马克思主义的批判,应是刻不容缓的工作。  相似文献   

15.
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寇新华新疆解放以来的历史表明,分裂与反分裂的斗争一直没有停止过。当前,自治区意识形态领域方面总的是好的,但在政治思想、民族、宗教、历史、文化等方面,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影响尚未彻底清除,民族分裂主义和资产阶级的...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哲学研究中存在着一种“无党性”的倾向,严重地危害着哲学的健康发展,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这种“无党性”不能不说是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泛滥的一种反映,应当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7.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国家取得了巨大的历史性成就,高等学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和科研同样取得了一定成绩和积累了一些经验。但由于资产阶级自由化泛滥的干扰和影响。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被削弱,认真总结这方面的经验教训,探索在新形势下如何提高对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水平有着重大意义。一个时期以来,由于西方的教育思想的广泛传播,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泛滥,削弱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和品德教育,而且智育也未能真正搞上去。教育是有阶级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针对前一时期受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影响,高校在不同程度上偏离了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问题,提出了高校必须竖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性,高校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把德育摆在首位,必须引导大学生参加必要的社会实践活动,必须建立一支合格的干部教师队伍,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作指导,才能防止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侵蚀,培养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与蒋介石在人民观上存在巨大差异,毛泽东的人民婉反映了无产阶级的唯物主义历史观,蒋介石的人民观反映了资产阶级的唯心主义历史观。这两种人民观的差异对国共两党的命运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传统资产阶级人权理论的立论基础是“天赋人权”观。这种人权观虽然有其历史进步性,但又有其不可避免的局限性,曾受到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的批判。进入现代社会后,资产阶级人权理论对“天赋人权”观有两种态度:一种是全面否定,即不承认人权是“天赋”的;一种是经过修正后继承。现代资产阶级人权理论,对“天赋人权”观采取这样两种态度,既有其理论根源,又有其复杂的社会根源,根本目的在于巩固资产阶级的统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