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孔子在"仁"和"礼"的基础上,提出"德主刑辅",主张以"德政"为手段,恢复"礼治"秩序,董仲舒从"天道"出发,以"三纲五常"论为基础,提出"阳德阴刑"的思想,继承并发展了由孔子创立的儒家法学思想。  相似文献   

2.
董仲舒“三纲五常”为核心的伦理思想,对于汉武帝时期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封建统冶,起到了十分重要的的作用。董仲舒的荣辱思想是其伦理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研究汉武帝时期统治阶级如何统一思想,加强中央集权,离不开对董仲舒荣辱思想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董仲舒“三纲五常”为核心的伦理思想,对于汉武帝时期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封建统冶,起到了十分重要的的作用。董仲舒的荣辱思想是其伦理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研究汉武帝时期统治阶级如何统一思想,加强中央集权,离不开对董仲舒荣辱思想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从"三纲五常"看程朱理学对孔孟儒学的背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纲五常”并非起源于孔孟,而是对孔孟儒学平等和民主精神的背叛和践踏。程朱理学把“三纲五常”说成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万古长存的天理,就是要维护封建皇权专制主义的等级制度和纲常秩序。  相似文献   

5.
董仲舒与陶渊明皆有"士不遇"题材的赋作传世,然而二者的境况却有极大的差别。本文通过分析当时对"士"与"不遇"的界定来探索董仲舒、陶渊明二人自身"遇"与"不遇"的矛盾关系。  相似文献   

6.
孟子的政治思想不像孔子的正名思想那样界定社会中不同角色的职责,而是有所突破,更强调各角色间的平等关系,具有契约精神。从社会契约论的视角,可将其看作一种"内在的契约",它有五个主要特点:其一,"契约"中各主体的平等是内在德性根基上的平等;其二,"契约"所保障的是一个实现人内在德性完善而不是外在物欲满足的社会;其三,"契约"的执行主要依靠内在的道德自觉而不是外在的强制;其四,保障"契约"施行的责任主要落在士阶层身上;其五,"契约"不是为了维护君主的统治,而是为了保障人民的利益。  相似文献   

7.
大运会使深圳收获了丰盛的精神文明成果,特别是"从这里开始,不一样精彩"核心理念的提出,唤醒人民对平等的尊重。本文从公民权利平等、文化地位平等以及精神平等等多个维度阐述大运会核心理念对平等思想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董仲舒是西汉著名儒学大师,在法律思想方面,他倡导的君权至上、“三纲五常”“德主刑辅”、春秋决狱等,反映出地主阶级的法律思想已经初步完善.董仲舒的法律思想完全适应了地主阶级加强皇权和统治人民的需要,影响中国封建社会达2 000年之久.  相似文献   

9.
孟子的政治思想不仅像孔子的正名思想那样界定社会中不同角色的职责,而且有所突破,更强调各角色间的平等关系,具有契约精神。从社会契约论的视角,可将其看作一种"内在的契约"。它有五个主要特点:"契约"中各主体的平等是内在德性根基上的平等;"契约"所保障的是一个实现人内在德性完善而不是外在物欲满足的社会;"契约"的执行主要依靠内在的道德自觉而不是外在的强制;保障"契约"施行的责任主要落在士阶层身上;"契约"不是为了维护君主的统治,而是为了保障人民的利益。  相似文献   

10.
董仲舒核心思想在高中历史教材中主要介绍的是:"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以及"天人感应"说和"三纲五常"论。怎样理解和认识这些思想,对高中生来讲并非易事,就此作一浅析。  相似文献   

11.
《春秋繁露》全面、系统阐发了董仲舒的宇宙观和政治哲学、伦理思想等等,现今我们要探究董仲舒儒家“通经政用”思想当从解读《春秋繁露》思想着手.从个人修身、家庭伦理、社会道德和国家行政四个维度来理解和把握《春秋繁露》通经政用思想不失为一种更加合理的方式.在个人修身维度,董仲舒创造了“人副天数”说,并对先秦儒家的人性论进行了扬弃和发展;在家庭伦理维度,董仲舒“天人合一”的家庭伦理思想最终表现在长幼、夫妻、手足关系上;在社会道德维度,董仲舒的社会道德体系一言以蔽之就是“三纲五常”;在国家行政维度,董仲舒大力宣扬“天人感应”说并鼓吹君权神授.  相似文献   

12.
董仲舒在中国古代伦理思想发展吏上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他主张的"独尊儒术"使孔子创立的儒学从诸子百家中突出而居统治的地位,其创立的三纲五常等伦理思想在中华民族中留下了深深烙印,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价值观、人生观.现代人对其伦理思想贬褒不一,作者从积极的角度论述了董仲舒伦理思想的的可取之处,这些思想在我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乏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2015年“董仲舒思想国际高端学术论坛”上,国内外专家、学者对董子思想与文化中的诸多问题展开了交流与讨论。与会学者认为,董仲舒与孔子、朱子并称儒学三大巨擘。他借助外道而不离儒宗,构建富有活力的思想体系,其创造性手法值得当代哲学人借鉴。董仲舒的生卒之年,有学者提出两个区间说,即生于高祖初年,死于元封四年以后、太初元年之前。与会者澄清董子本人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成见,强调董学研究历史叙事与哲学叙事应该相互借鉴。今天研究董学要有担当,为创新国家治理体系贡献知识力量。董仲舒“三纲五常”思想继续引起学者争议。  相似文献   

14.
徐玉萍 《学语文》2013,(4):52-53
"天人合一"是中国哲学的基本精神。季羡林对其解释为:天,就是大自然;人,就是人类;合,就是互相理解沟通,这就是说人和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人类只是天地万物中的一个部分,人与自然是息息相通的一体。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汉儒董仲舒明确提出:"天人之际,合而为一。"  相似文献   

15.
接受研究就是侧重于研究接受主体对接受客体的意向性选择。董仲舒对荀子的逻辑思想意向性选择主要表现在"类推"的认识方法和"名实"思想两个方面,分别体现出两种接受方式:顺接受和逆接受。董仲舒这种接受取向受先秦哲学在汉代的转向以及董仲舒对"天"的哲学建构影响。本文从接受学视阈出发,厘析、考辨、梳理他们之间的学说承继关系,论述接受主体对接受客体创造性的阐释。  相似文献   

16.
董仲舒廉政思想的核心是正义、正我和正民。正义是构建符合儒家道德的核心价值体系,这是董仲舒廉政思想的基础;正我是正义的方法,主要针对统治者而言,其中心内容是"正君"和"正百官";正民是董仲舒廉政思想的归宿,即使人民安仁乐义,形成良好的社会风俗。  相似文献   

17.
文学解读,意味着自由,它总是引导感情自觉地投入,鼓励心灵自由地飞翔。文学解读,意味着平等,平等参与,平等对话,完全可以用欣赏、怀疑、研究的目光去审视作品。文学解读,不是只关注浮在水面之上的冰山的八分之一,而是更关注水中的冰山的八分之七,不是只取"花"而不取其实。这就是用文学的眼光解读文学。  相似文献   

18.
作为汉代儒学大师的董仲舒,他对教化的详细论述不仅影响了汉代社会,而且还影响到现代社会。董仲舒的"性善论"是教化的基础,"圣人之教"是教化的关键,"反其所始"是教化的重点,"天人合一"是教化的生成。这些理论对中国当下和谐社会的构建,以人为本的实现都具有深刻启示。  相似文献   

19.
西汉前期,崇尚"楚声"的文化潮流具有明显的政治内涵,因此屈原并没有受到关注。从贾谊开始,西汉士人引入不同的思想资源重新塑造屈原形象,直到董仲舒开拓出"士不遇"的文化母题。在这个过程中,屈原只是西汉前期士人群体的政治遭遇的镜像。而司马迁从恢复屈原传记的真实性开始,同时展开与屈原的精神对话,最终完成了中国文化的浪漫主义精神传统的建构。  相似文献   

20.
卢梭异化理论的逻辑前提是"自然状态",这个"自然状态"是人原初而又本真的生存状态。可是进入社会生活当中,人的本真生存状态就异化了,而异化的根源是人"自我完善化的能力",而且异化的具体历程经历了私有制、国家和专制制度三个阶段,这也是人类不平等的演进过程。那么不平等根源的消灭就是对人类的异化生存的扬弃,是向本真的"自然状态"的回归。但卢梭的回归不是复古,而是一种以超验的维度对现实的解构与建构,同时他也找到了超验维度与经验维度相结合的现实通道,那就是"社会契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