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当代高中生生活于一个多元、开放的社会环境中,不同的价值观冲击着他们,高中生经常遇到无法用主流价值观进行合理解释或妥善处理的道德困境。因此,在生活德育中,必须培养高中生的道德判断能力,提升他们面对道德困境时的判断水准。  相似文献   

2.
李树文 《教育文汇》2003,(10):47-48
高中生正处在心理、生理接近成熟,准备走向独立生活时期。他们掌握了一定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形成了一定的信念与道德习惯,但他们毕竟尚未成熟,阅历浅,经验少。审美价值观、审美评价游移不定。部分高中生道德失范,审美观念畸形。因此,培养高中生健康的审  相似文献   

3.
高中生价值观仍处于形成阶段,可塑性强,教师要注重在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以便学生能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受到熏陶,提升他们价值观念的高度与深度,促进他们的健康发展与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赵凯 《甘肃教育》2020,(3):117-117
一、诵读经典,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经典诵读作品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道德理念和思想。对于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渐成形的高中生而言,教师应引入丰富的诵读作品,加强对高中生良好道德品质的熏陶,让学生沉浸在经典诵读的氛围中,感受国学经典的魅力,并把握其中的精髓,进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未来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李强 《中学教育》2008,(8):30-33
合理利己主义道德价值观在历史唯物主义和人性论中都能找到足够的理论支撑,而且也日益成为当今社会道德生活的必然诉求。面对学校德育的困境,最根本的出路在于适度降低意识形态对道德教育的控制,以合理利己主义对集体主义道德价值观作适当修正。  相似文献   

6.
由于我们将德育功能过度拔高和虚化,德育离生活愈来愈远。现实中教师仅仅将道德教育看成是向学生灌输道德规范的过程,即把道德知识等同于道德,道德教育的意识形态化忽视了对人性的提升。面向生活的道德教育就是一切能回到学生自己的生活中去,用以解决他们生活中的问题,改变他们的生活和生活方式,提升他们对生活的认识、态度和价值观等。  相似文献   

7.
“中日韩美四国高中生生活意识比较”课题针对不同文化背景,关注并比较了中日韩美四国高中生的生活、学习状况.比较了他们价值观形成的原因及发展趋势。课题由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日本青少年研究所、韩国青少年开发院及美国的一家社会调查公司于2005年11月起共同实施.本文摘选了研究中对四国高中生“学习”与“社交”相关的调研结果。  相似文献   

8.
金慧峰 《文教资料》2013,(16):117-118,138
学校德育与生活世界脱离是造成学校德育困境的主要原因。脱离生活世界的学校德育是因为追求功利主义价值观,以道德知识传授为中心,同时道德认知与道德情感、道德行为脱节,从而导致学生面对多元价值选择的困惑和行为的失范,无法实现人的生命价值。本文提出建构生活德育理论以走出困境,生活德育追求个人的多元化价值与社会主导价值和谐统一,以活动为支点,以发扬主体性为内核,从而培养德性完整的人。  相似文献   

9.
<正>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模块就是要求教师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即历史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更要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最终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爱国主义精神。然而,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贯彻道德教育并不容易。处于青春期的高中生不易接受单纯的道德说教,如果历史教师不能很好地处理历史教学与道德教育的关系,历史德育教学就会陷入十分尴尬的境地。那  相似文献   

10.
曹畅 《文教资料》2007,(9):137-138
现代社会是一个科技日新月异,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是一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新的社会发展阶段,又是一个扑朔迷离、充满诱惑的信息时代。随着当今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年轻的高中生们面对灯红酒绿的世界和网络化的虚拟空间,缺乏鉴别力的应对性,加之“重智育、轻德育”教育机制的诱导,他们在欲望和利益的支配下,做出了一些非道德、不文明的行为,出现了严重的道德滑坡现象。本文以高中生道德滑坡现象为着眼点,分析了当代高中生道德滑坡的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生活德育:走出学校德育困境的一条有效途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基于学校案例的分析,透视学校德育困境现状,认为学校德育与生活世界脱离是造成学校德育困境的主要原因。脱离生活世界的学校德育是因为追求功利主义价值观,以道德知识传授为中心,同时道德认知与道德情感、道德行为脱节,从而导致学生面对多元价值选择的困惑和行为的失范,遮蔽了人的生命价值。本文提出建构生活德育理论以走出困境,生活德育追求个人的多元化价值与社会主导价值和谐统一,以活动为支点,以发扬主体性为内核,从而培养德性完整的人。  相似文献   

12.
人生最重要的不是所在的位置,而是所朝的方向。价值观是人们进行价值判断的重要尺度和标准,是价值选择和价值行动的持久动力源泉。价值观具有极强的辐射力和穿透力,从根本上影响着人们的言行。高中生价值观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其道德风貌和个性发展,关系到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对高中生价值观进行引导和矫正是思想政治课程应有的题中之意,也是有效实现教学目标的高位追求。随着新课程的推进,强  相似文献   

13.
社会工作是一个满载价值的专业,同时又是一个具有鲜明道德特质的专业和职业。社会工作者在实务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伦理困境问题。社会工作伦理困境起源于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冲突。价值观的冲突使社会工作者处于需要作出伦理抉择的伦理困境之中,正确认识伦理困境、妥善解决伦理困境问题,是社会工作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4.
多元文化时代的强势崛起掀起了多元价值观相互冲突、涤荡与重构的浪潮,世界诸国都在此番浪潮的推动下主动调整着高校价值观教育的方略。作为我国高校道德教育核心内容的价值观教育也正面临着现实困境,其中既有缘于价值相对主义的道德判断难题,也有"不接地气"的价值观教育模式尴尬。多重困境的存在急需教育策略的超越。道德知识与道德行为结合的理念超越,"从做中学"与道德价值判断融合的路径突破以及教育主体间联合的创新模式等成为当前价值观教育突破困境的可取策略。  相似文献   

15.
正如课程标准所指出的,“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识”,而且,“良好品德的形成必须在儿童的生活过程之中,而非在生活之外进行”。要提高品德教育的实效性,就必须让教育活动植根于学生的现实生活之中,在学生的现实生活之中,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引起学生真实的情感体验,让学生掌握认识世界的方法,确立价值观,感悟做人的道理,从而“为他们在价值多元的社会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6.
由于党员干部价值观的多元化以及缺乏道德建设的科学方法,使得党员干部道德建设陷入了政治伦理冲突、考评机制不完善等困境之中。而要突破当前的党员干部道德建设困境,关键在于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思想,形成科学化、法制化的行政规范和考评机制,要统筹兼顾党员干部公德建设与官德建设。  相似文献   

17.
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道德的维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市场经济中功利主义道德价值观与理想主义道德价值观的冲突,对我国教师道德实践形成了重大影响,使教师道德选择常常处于现实之生存与理想之正义的道德困境之中。为了有效调和两者之间的矛盾,构建具有实践意义与普适意义的教师道德,应适度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伦理,使传统的教师道德变成更有弹性和张力,形成理想与现实的合理维度。  相似文献   

18.
付桂珍 《考试周刊》2014,(37):135-135
小学思想品德课程作为一门融社会生活和德育教育于一体的学科,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德育教育回归生活,并在现实生活中更好地感知道德,培养道德情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将具体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增强教学设计的生活化,从而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增强对生活的感悟与体验,促使他们提高道德素养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信息技术在促进信息传播快速化以及广泛化的同时,也加剧了高中生生活环境的复杂化以及社会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对高中生正确人生价值观的形成以及健全人格的塑造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冲击。本文分析了互联网信息时代对高中生价值观教育的影响,在遵循高中生身心发育内在规律以及高中历史教学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为提高高中历史价值观渗透效果提出了一些科学有效的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20.
儿童价值观教育主要面临脱离儿童生活和师生对话的匮乏两大困境。儿童价值观教育的出路要求价值观教育贴近儿童生活、提升儿童主体意识加强师生对话。游戏是儿童的一种生存状态和生活方式,也是突破儿童价值观教育困境的重要出路,在游戏精神的体验过程中回归儿童生活,在游戏规则的制定过程中达到平等对话,游戏是儿童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