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信息光电子产业已成为经济发展中最引人注目、最有活力的产业之一。研究新型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光学技术,对于发展我国的信息光电子产业具有重要意义。微光学器件及应用是信息光电子产业中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微电子的快速进步,以及飞秒激光的迅速进展,为新的信息光电子技术提供了发展空间,是目前重要的前沿学科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2.
黄金之谷的白金产业--"中国光谷"的激光产业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建立中国的光电子科学城,建立“中国光谷”,抢占光电子产业发展的制高点,是武汉在21世纪初叶的一项科技发展新战略。根据现实,展望未来,本文重点提出在能量光电子领域的几点设想。 充分发挥武汉优势,以现有的一个激光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两个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为基础,发挥华中科技大学和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综合学科的优势,在武汉科技新城内建立中国最大的光电子科研产业基础。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国内TiO2光催化技术的知识产权现状,掌握专业领域的发展动向,预见其技术市场的发展趋势,对截止到2012年的TiO2光催化技术的国内专利文献进行检索统计,并从专利申请量、时间地区分布、申请人、专利技术构成等角度剖析了国内TiO2光催化技术的技术状况.建议国内企业充分依托科研机构,开展TiO2光催化技术产业化的研究,扩大其应用领域,发展具备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TiO2光催化技术布局.  相似文献   

4.
近期,从上海市科学院召开的第五届光电子产业与知识产权国际论坛上获悉,上海浦东张江高科技园区在光电子研究开发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区内两家企业在光传输集成芯片等领域成功研制出两款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芯片产品,为光传输应用市场带来了革命性进步,并有望加速推动我国"三网合一"(广播电视、互联网和电信网)、光纤到  相似文献   

5.
作为以技术为主导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突破口,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竞争力构建需要足够的知识产权支持。2005年以来,中国新能源汽车得到了迅速发展,专利申请量不断增长,产销量年均增长率达到了30%以上。本文通过对CNPIR中外专利信息服务平台上中国专利数据库中国"新能源汽车"相关专利的分析,重点研究了国内新能源汽车领域发明专利的现状,并提出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在知识产权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以期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技术创新和良好发展提供借鉴。1  相似文献   

6.
光电子信息产业是中国为数不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业,其发展不仅受到国家的重视,还成为各地区发展的焦点。光电子产业的形成离不开政府的推动。上海和武汉是国内光电子产业发展的龙头,对其他地区光电子产业的发展能起到引领和辐射作用。为更好地促进光电子产业发展,文章以这2个地区为代表,从集群的角度对比分析了上海和武汉光电子产业集群的形成、集群类型和发展中的问题,为两地光电子产业集群的发展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专利纠纷预警中的指标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知识产权国际保护的强化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知识产权已经成为外国企业同中国企业"博弈"的重要手段和有力武器.当前,在国际贸易和其他一些领域,跨国公司已经开始频频就各种知识产权侵权问题向我国企业提起诉讼,而且规模越来越大,涉及范围越来越广,对产业发展造成的影响越来越深刻.可以预见,相当多关系到我国未来发展的主导产业和新兴高科技产业,面临着来自知识产权方面的危机,形势十分严峻.  相似文献   

8.
最新一轮的中美经贸摩擦体现出两国在高新技术领域的科技竞争显著增强。美国挑起此次经贸摩擦的根本目的是压制"中国制造2025",遏制中国高新技术的发展,保持其全球技术领先者的地位。中国只有逐步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经贸摩擦中的知识产权争端。文章在此背景下,首先,系统梳理以往中美经贸摩擦对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影响,发现:尽管中美经贸摩擦对我国企业造成了冲击,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倒逼我国增强知识产权的保护、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其次,对工业机器人和智能汽车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现状进行调研,研究发现:近10年来,中国申请的专利数量迅猛增长,数量上已经跃居第一,但专利多而不强、主要集中在应用技术领域,核心技术领域的专利占比相对较少。这反映出我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迅速提升,但在关键技术领域还较为薄弱。基于研究结果,提出在中美经贸摩擦背景下,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战略政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集成光子学是通过研究与利用光电子学和微电子学原理,依托芯片集成纳米制造技术,开发芯片化集成光子/光电子器件的学科.该学科在光刻、通信激光雷达量子计算与传感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也是当前我国急需发展的"卡脖子"学科.  相似文献   

10.
杨洁 《科学中国人》2007,(12):20-22
KBBF晶体的发明及应用是我国科学家集成创新的一个突出成果。作为我国自主知识产权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核心技术之一,特别是在光电子能谱仪上的应用,KBBF晶体的棱镜耦合装制暂时不对美国出售,以保护我们国家先进仪器设备的研制,这也是我国在高技术领域第一次对发达国家说"不"。  相似文献   

11.
正中国环保产业协会联合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发布的"全球环境技术专利热度分析报告"显示,最近十年来我国环境领域技术专利发展非常快,但环境领域核心专利少、专利质量亟待提升、专利权转移转化比例低等问题,制约着我国从环境技术专利大国跻身专利强国。这是中国环保产业协会副秘书长燕中凯在"为绿色未来而创新"知识产权日专题培训活动上透露的消息。此次活动由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中国办事  相似文献   

12.
随着知识经济的不断演进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3G技术增强、LTE长期演进及4G技术为代表的新的竞争态势正在形成.全球通信设备企业在技术、管理等方面不断创新,使自己在全球信息化进程中占据领先地位.学习和借鉴通信设备业跨国公司在知识产权领域的创造、经营与管理等方面的做法和经验,无论是对我国政府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促进信息产业发展,还是企业立足国内市场、参与世界竞争、形成自主知识产权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运用文献分析软件绘制"知识产权"在1998—2011年之间的研究领域及其进展分布。借助可视化工具,研究国内知识产权的发文量和高被引文献情况,并对有关知识产权的研究热点、前沿及发展趋势进行探讨,为我国知识产权研究领域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武汉·中国光谷"自2000年确定为中国光电子发展基地以来,在结合自身产业技术优势和和国家和地方政策支持,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但作为一个高科技园区,与美国的"硅谷"、印度的一些高科技园区以及国内的一些光谷相比,发展的速度还不是很快,对影响武汉光谷快速发展的一些内外因素做了一些分析,并且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光通信的发展史上,赵梓森院士留下了极为重要的足迹。他拉出我国第一根实用光纤,被誉为中国光纤之父。由他作技术带头人的武汉邮科院,建成了我国第一条光缆通信工程,开创我国光纤通信应用的历史;全部采用自制设备建成世界上最长的架空通信工程;最先开发出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PCVD光纤制造技术和设备;在国内首次研制出SDH全系列产品。作为我国光纤通信领域的开拓者,  相似文献   

16.
杨斌 《科技管理研究》2021,41(23):115-123
以"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战略性先进电子材料重点专项实施方案与绩效评价为基础,根据"卡脖子"技术的基本属性,总结分析"卡脖子"技术的研判方法,梳理和分析第三代半导体材料、新型显示、大功率激光材料与器件、高端光电子与微电子材料等四个方向存在的"卡脖子"技术典型案例,并初步探讨"十四五"期间破解先进电子材料领域"卡脖子"技术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通过中国标准服务网、知网及国家科学图书馆的标准数据库,收集各国激光标准信息,采用文献计量、聚类分析等方法,对激光产业发展良好的德国、法国、美国、中国的激光标准进行数量对比、类别分布、技术和产品分布等分析。发现美国在新兴激光领域的标准技术和产品较多,我国在传统激光领域有优势而且标准的数量最多,反映出我国激光产业持续发展的态势。分析认为我国需进一步对激光行业合理规划和科学应用,保证激光产业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18.
历经 30余年建设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以下简称上海光机所 )已发展成以现代光学为主导方向 ,以探索重大基础前沿 ,发展大型激光工程并开拓激光与光电子技术应用为重点 ,以高技术创新与应用基础研究为主的综合性科研基地型研究所。该所不仅建成了国内仅有、国际上也为数不多的系列大型高功率激光装置和用于激光分离同位素的激光与光学综合系统 ,而且在利用各种量级的强激光装置进行相关高技术与交叉学科领域的实验与理论研究方面、信息光学与量子光学方面 ,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创新成果 ,在新型高性能激光元器件、激光与光电…  相似文献   

19.
我国高铁企业正在实施"走出去"战略,知识产权是我国高铁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最为敏感的问题,全球高铁市场迅猛发展,无论是日本、法国、德国、加拿大等传统高铁强国,还是中国、俄罗斯、澳大利亚等高铁"新兴成员",都对高速动车表示出浓厚兴趣。为使我国企业了解高速动车技术发展趋势及全球专利布局,本文以高速动车技术领域全球专利文献为基础进行多维度分析,并对中国高速动车技术专利布局给出建议,为中国高铁"走出去"进行预警,以便相关企业提前制定应对策略,规避知识产权风险。  相似文献   

20.
2003年11月2日,第三届武汉中国光谷知识产权保护论坛在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隆重开幕。创立于2001年的“武汉·中国光谷”知识产权保护论坛是武汉国际光电子信息技术博览会暨“中国光谷”论坛的重要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