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核心素养的概念并非是一个单一性的指向,而是一个多元化的表述。审视和反思核心素养的胜任能力说、集合论说与重要素养说等多元化观点,可进一步彰显核心素养对于"立德树人""教以育人""学以成人"的现实意义。对核心素养不同概念界说进行纵向性的内涵分析,有利于进一步丰富核心素养概念体系的认识。对核心素养不同概念观进行横向性比较,需要研究者对那些有着不一致表述的概念内涵进行共识性的抽象和差异性的反思,需要从中国文化传统这一角度对核心素养的本来性进行理解,并因此从概念的层面、内容和要求等维度发现核心素养概念的"所指""能指",揭示核心素养概念在内涵上可能性的相同或相通。从时间经纬角度进行概念的审视,可发现核心素养概念的融通性,把握以类或族进行概念建构究竟蕴含着怎样的问题解决逻辑。  相似文献   

2.
数学教学中,学生往往会对某些问题难以理解、掌握,学习过程中的思维障碍常常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了解和更深层次的理解,这无疑对学生形成扎实的双基和更进一步的学习产生了负作用.高中数学教学不仅要提高学生的应试成绩,也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和用数学的思维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结合通过案例结合高中数学教学实际,浅析数学思维障碍的成因和对策,旨在进一步提升高中数学教学的实效性.一、成因1.概念把握数学概念是数学的根本,丘成桐教授曾说过:"数学做到最后,其实是玩数学概念,谁的概念更先进更统一,谁就能攻克数学问题."因此,对高中生而言必须掌握好每个数学概念,这就需要学生从概念的外延和内涵去把握.任何一个数学概念都是内涵和外延的统一,如果概念的内念或外延不  相似文献   

3.
发展学生核心素养需要引导学生"学以致知",应把学生的目光引导到知识的内部世界,引导学生尽量把握知识内在的发展脉络与创生路径。教学核心概念应从概念史的角度关注概念的流变,从历史语境中透析出概念要素与内涵,发掘概念的历史处境与流变,形成概念网络化思维。  相似文献   

4.
论核心素养的内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核心素养"是适应信息时代对人的自我实现、工作世界和社会生活的新挑战而诞生的概念。"核心素养观"是我国当前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之一,它指向于构建我国信息时代的课程体系。自20世纪末、21世纪初以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欧盟和美国均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确立起影响深远的核心素养框架,以迎接信息时代的挑战。当前,世界共同追求的核心素养即协作、交往、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即"4C’s"。核心素养是人解决复杂问题和适应不可预测情境的高级能力和人性能力。深入理解核心素养的内涵,需要恰当处理素养与知识、素养与情境、素养与表现、核心素养与基本技能之关系。  相似文献   

5.
理性向生活世界的回归,是20世纪哲学发展的一个重要转向,同时也是人类现实生活发展的需要。知识观也必须实现这一转向。由此,作者提出“生活知识观”的范畴,然后对其进一步阐述。生活知识观的思维方式或立场是存在论、生活论;选择论;生成论、创造论。生活知识观的内涵是:知识来源于人的生活,通过人的社会生活获得,为了人更好地生活。  相似文献   

6.
知识作为教育活动的一个核心要素,其重要性毋庸置疑.古今中外,有关知识本身的研究从来没有停止过.对知识的论争也从来没有平息过.我们常见的有关知识的定义是一般是从哲学的角度提出的,如"知识是对事物属性与联系的认识.表现为对事物的知觉、表象、概念、法则等心理形式"等,诸如此类的知识观强调知识足认识的结果.是对客观规律的真实反映.传统的知识观的错误是显而易见的:其一.知识都是正确的吗?知识既然是人主观认识的结果.就不可能都是正确的.其二.知识是一种客观存在,但知识反映的内容都足客观的吗?其三.这一概念抽掉了人在获取知识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思维方法.随着人们认识的发展.传统知识观的弊端日益显露.  相似文献   

7.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在学科中的具体化,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专业课教学在职高课程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但是在现实中走向了迷途:学科本质观偏差造成的利益追逐,严重弱化学科育人价值。职高专业课的教学背离了学科核心素养,基于这一反思,提出职高专业课教学的新思路:把"为了知识的教育"转化为"通过知识获得教育",明确各学科的学科核心素养名称、内涵与表现水平,并以关键词或核心概念来刻画学科核心素养。真正将学科核心素养变成我们育人的导向和指标,让专业课教学为培养出具有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的可持续发展的人服务。  相似文献   

8.
"倍"是小学数学教学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也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概念,它是进一步学习有关倍数知识的基础,也是学习分数、比例等知识的基础。本文以"2倍"为起点与突破口并建模,再走向"多倍"的理解,从经历"建构:建立二倍模型"发展到"解构:让本质走向清晰",最后升华到"重构:稳固概念形成",实现学习材料、学习方式、学习思维的转变,让学生更深度理解"倍"的本质内涵。  相似文献   

9.
<正>课堂教学的目的,在于传授学生以知识。但对知识的理解,却由于长期受到客观主义科学知识观的影响而显得狭隘与片面。缄默知识观的提出,开辟了人们知识观的一个新视域,是对传统知识观反思与探索的产物,对知识的理解更加全面与合理。事实上,教师也并不天然就比其他人更了解知识,既然为人师则必须自觉跟上知识观发展的潮流,提升对知识的认知以适应教育教学的要求。只有真正把握了数学课堂教学中"知识"的内涵,才能掌握好教育教学价值观的方向,从教学的目  相似文献   

10.
数字素养是计算机、教育学等学科研究热点。但随着技术素养、信息素养等新概念被提出,出现了混淆或误解的情况。因此,为避免今后研究中出现概念模糊、重点要素遗漏等问题,采用文献研究法,从概念时代背景、内涵等多个方面进行探讨,并以对比的形式理清相关概念区别和联系。研究发现,不同的概念均是依据时代对不同知识技能需求而产生的,且各有侧重,概念之间既有补充也有包含关系,数字素养作为最近提出的概念,具备更深层和更广泛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考试周刊》2021,(31):153-154
随着我国教育教学不断改革与发展,对于初中历史教师所开展的教学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历史在整个初中教学过程中更突显基础性和广泛性,合理利用其内容作为教学中的支撑点,能够升华历史内涵,有效提升学生的历史思维,从而形成科学而正确的史学观。我们通常说的素养指的是一个人的知识、气质、品德修养等许多方面的内容,体现的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高低。而历史核心素养包括了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方方面面,这对提升学生历史学科素养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基于此,文章主要对历史核心素养下初中历史教学的研究进行了探讨,以期能够帮助学生实现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单元知识评研,就是针对某一单元或领域的知识,在集中梳理测评后进行分析讲评。选择小学数学单元知识评研进行研究,一方面是基于对教师测评素养的关注和培养,另一方面则更期待对学生的数学学习产生有效的帮助。其测评的命题导向是,以能力、素养立意,重点考查学生的"概念掌握""数学理解""问题解决""核心能力"。其讲评的教学策略有:深度备课——基于数据,诊断分析,明确主线;深度交流——自我研习,同伴互助,促进发展;深度思维——构建联系,迁移应用,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3.
课堂教学的目的,在于传授学生以知识。但对知识的理解,却由于长期受到客观主义科学知识观的影响而显得狭隘与片面。缄默知识观的提出,开辟了人们知识观的一个新视域,是对传统知识观反思与探索的产物,对知识的理解更加全面与合理。事实上,教师也并不天然就比其他人更了解知识,因此为人师则必须自觉跟上知识观发展的潮流,提升对知识的认知以适应教育教学的要求。只有真正把握了数学课堂教学中"知识"的内涵,才能掌握好教育教学价值观的方向,从教学的目标、教学中的角色、教学的方式和教学的管理等方向上突破传统知识观对教育观念的束缚,探索出一条更为合理有效的教育教学之路。  相似文献   

14.
夸美纽斯完整教学体系的提出为探讨学生发展"基础"问题提供了制度前提;斯宾塞"什么知识最有价值"的提问是"基础"意识在知识选择上的萌芽;杜威从"儿童准备说"到"儿童即生长"的儿童观是具有革命性的"基础观"的变革;杜威、布鲁纳等人认为教学过程是实现"基础"的课堂教学承载.从历史探源可以看出,"基础"、"基础性"是一个内涵丰富但研究范畴并不明确的概念,必须坚持以发展观、系统观为方法论才能全面认识它;同时,必须坚持科学的儿童发展观并在"关系"中探讨此问题.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在分析智能教育、人工智能教育、教育人工智能等关键概念发展演进及内在关联的基础上,结合知识、能力与素养之间的内涵与关系,阐述了面向K-12教师的智能教育素养的概念及特征:智能教育素养是以创意为内核,教师基于知识、能力、思维、文化价值协同发展,借助教育人工智能技术促进创意设计、创意应用与创意生成的教学实践过程,体现内生性、关联性、持续性、创价性等特征.文章还以教师角色重塑为核心基点,以学习文化、社会活动文化、技术文化为境脉,构建了包含知识基础层、能力聚合层、思维支撑层、文化价值深化层的K-12教师智能教育素养结构模型,并阐明了各层结构中的核心构成要素,以期为提升教师智能教育素养提供引导,为开发智能教育素养测评工具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教育公平是教育领域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在学界,其相关研究文章和专著可为浩瀚,但对其内涵及相关概念的区分却不够明朗,具体表现为混淆教育公平与教育公平观、把教育公平和教育平等相提并论,影响了人们对教育公平的把握。在分析具体教育现实尤其是热点问题时,由于对教育公平内涵缺乏深入理解,致使人们产生盲目批判倾向或追随倾向,不利于教育改革的健康发展。一、教育公平及相关概念的区分1.教育公平和教育公平观20世纪90年代国内学界讨论公平理论时,就有人提出“公平概念与公平观不是一回事”。所谓公平,就是表示人与人利益关系及关于人与人…  相似文献   

17.
ChatGPT等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给教育带来了积极和消极影响,教育领域不仅要被动应对人工智能带来的诸种挑战,更应该主动思考如何培育学生具备适应和驾驭人工智能的素养,本文将这种素养称之为人工智能素养,即通过人工智能教育培养的领域特定性与领域一般性兼具的学生核心素养。对人工智能素养的解析可以追溯到三维目标模式下的诸类研究,但这些研究未能廓清其内涵本质和内在逻辑。鉴于人工智能素养是因应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素养类型,本文首先从技术本体论视角分析了人工智能素养的本质——人的技术化,并从哲学认识论与教育心理学视角出发,把握了人工智能素养的构成:核心素养发展的实质就是一个“知识与思维”的动态转化过程;情感作为源于认知过程的情绪化体验,不仅涵养了知识建构与思维发展的过程,也是人类获得道德观念的根据和渊源。由是,知识、情感与思维的相互作用关系共同构成了学生人工智能素养的底层逻辑。籍此,本文从人工智能知识、人工智能情感、人工智能思维三个维度出发,重点构建并详述了人工智能素养的评价指标体系,以期为人工智能教育的健康发展提供指引。  相似文献   

18.
周建秋 《物理教师》2023,(1):51-53+69
深度学习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分析、综合、批判等高阶思维解决问题的一种认知方式,它能把已有的知识、概念、规律进行迁移、应用到新情境中,并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深层次学习.深度学习是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学习方式,教师要把握深度学习的内涵与特点,引领学生深度学习,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相似文献   

19.
人地协调观指的是一种"看待人对环境的影响""看待环境对人的影响"的地理核心素养,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其站在客观、真实的角度帮助学生掌握地理知识.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素养,有助于学生地理思维的开发,将地理知识与人类活动、发展联系起来,从而形成服务于地理课程的专业地理思维.文章从高中地理教学展开论述,在分析人地协调观的重要价值的同时,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素养.  相似文献   

20.
在概念教学中以科学方法为中心,遵循物理教学的逻辑,更有利于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和对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能更有效地发展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本文以八年级物理“功”一节为例,以科学方法为中心的知能结构图为依据,重构物理概念的建立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促进其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