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山雨》这篇课文如诗般优美抒情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多彩多姿的山林雨景图,是一篇对儿童进行语文综合训练十分难得的佳作。教学时可通过“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感情朗读,读中悟情——班级交流”这一教学思路精心设计,引导学生诵读,精思,感受,充分让学生通过自己喜欢的方式人情人景地进入课文所描绘的特定语境读  相似文献   

2.
穆健 《甘肃教育》2013,(22):93-93
《祖父的园子》一文以清新、活泼、优美的语言,通过对童年趣事、景物的追忆和描写,表达了对童年生活的眷恋。课文选自萧红的小说《呼兰河传》,茅盾如此评价这篇课文:“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祖父的园韵是一篇略读课文,略读课文的教学。要引导学生运用精读课文中习得的阅读方法,到略读课文中实践,逐步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本课的教学需要准确地把握略读教学的特点,让学生徜徉在多彩的风土画卷中。  相似文献   

3.
杨玉华 《云南教育》2003,(25):35-36
《海滨小城》是一篇写景抒情的优美散文,抒发了作者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根据课文特点,我把教学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品读课文、欣赏优美的景色、领悟作者的写作技巧、品词赏句上,使阅读与审美有机结合起来。一、理解课文内容与审美相结合教学时,我首先要求学生自己试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通过语言文字与作者直接对话。文章就像一面镜子,反映出作者的思想和视角;而学生读课文,则是通过这面镜子折射出的画面去洞察客观事物。在学生初读课文时,我给足时间让学生充分读课文,用笔勾画出课文描写了哪些景物,想一想作者为何这样写。在…  相似文献   

4.
《跳水》是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册第四组教材的第二篇讲读课文。本组课文的重点训练项目是“注意事物的联系”。进行《跳水》这篇课文的教学,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句、段的教学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学生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人...  相似文献   

5.
《泪珠与珍珠》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从教材的编排来看,这是一篇自读课文。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根据散文的特点,从文本本体出发,引导学生抓住意象及其特征,运用联想迁移  相似文献   

6.
《林海》是我国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一篇优美散文。作者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表达了对祖国美丽山河的喜爱之情。教学本课,可从下面三个方面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能力。一、抓顺序,认识课文的结构这篇课文的结构十分精美,无处不...  相似文献   

7.
《可爱的草塘》是一篇抒情性很强的记叙文,主要讲“我”在小丽的陪同下,看到北大荒的草塘景色优美,物产丰富,思想感情发生了变化:由原来的“觉得没意思”到深深地爱上了这个地方。文章感情真挚,构思巧妙,语言优美,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祖国、对家乡的无比热爱之情,是一篇进行美育教学的佳作。我以读为主,引导学生读中审美。   一、粗读课文,体会结构形式美   这篇课文的结构形式美,主要体现在结构完整、和谐、匀称上,读后给人一种自然顺畅之感。学生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后,教师着力引导学生进行文章结构段落的划分,体会…  相似文献   

8.
《北大荒的秋天》(国标板小学语文第五册第5课)是一篇赞美北大荒、歌颂北大荒建设者的颂歌。课文主要从风景和物产两方面介绍了北大荒的美丽、迷人。文章思路清晰、语言优美。充满活力和朝气,给人以美的享受、美的熏陶。根据课文特点,教师教学这篇课文时,可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感悟北大荒秋天的美。  相似文献   

9.
《草莓》是语文版九(上)的一篇自读课文。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用联想结构全篇的构思美,品味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作者通过联想所抒发的时光易逝的感慨和对人生秋天的赞美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乐观的情怀,是这篇课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为此,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来引导学生欣赏这篇情理相生的抒情散文。一.导入——感受逝者如斯的惆怅美  相似文献   

10.
《颐和园》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七组课文中一篇文质兼美的游记散文,它按游览的顺序具体描写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同时,它是体现单元训练项目“写文章要有中心”的第一篇讲读课文。教学这篇课文,引导学生阅读,了解颐和园优美景色是教学的重点;学习作者围绕中心进行表达的方法是教学的难点。在教学中,如何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呢 ?其做法是:   一、入境审美   本文构思清晰,画面绚丽,处处溢美。感悟它的美丽,是让学生动心动情的基础,所以首先应引导学生入境,去感受它的美。 1.看。孩子们在欣赏各种美的事物而产生…  相似文献   

11.
《第一场雪》(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语十一册)是作家峻青写的一篇语言优美、意境清新、诗情浓郁、情景交融的美文。课文按雪前、雪中、雪后的时间顺序.有远有近.有静有动.有声有色地描绘了胶东半岛下了一场瑞雪的过程和情景,以及对这场雪的议论.抒发了作者赞赏喜悦之情。从美学的角度来看.既有景美又有情美,更具艺术之美。教学这篇课文.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通过欣赏优美词句.披文入境.给学生以美的感受,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学生美的心灵。  相似文献   

12.
《颐和园》是第三组教材中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作者按照游览颐和园的顺序,抓住景物的特点,生动形象地展示了颐和园的湖光山色、亭台阁榭、长廊石桥等优美图景,表达了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理清作者的游览顺序,理解作者是怎样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述的,以此来启迪学生想象景物之貌,感受景物之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一、理清顺序,掌握课文脉络 课文是按照作者游览颐和园的顺序记叙的。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读全文,以获得对课文整体的初步印象,在此基础上,可按以下的步骤进行教学,从而使学生掌握课文的脉络:第一步,弄清作者是按怎  相似文献   

13.
《威尼斯的小艇》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写的一篇语言优美、层次清晰、结构严谨的文章。课文通过介绍威尼斯小艇的样子、船夫驾驶小艇的高超技术以及小艇的重要作用,以形神兼备、灵活多变的语句为我们展示了威尼斯这座水上名城特有的异国风情。本课教学,我先通过课件引导学生初步感知威尼斯这座水上城市,然后通过欣赏威尼  相似文献   

14.
《驿路梨花》是一篇优美的文章 ,在这一课的教学中 ,我着重从“美”字入手 ,让学生品读这篇小说。一、意境美教学中 ,我首先让学生听课文配乐朗读录音 ,总体感知课文 ,然后引导学生重点分析课文描写梨花的段落 :夕阳西下 ,正当“我”和老余处于前不摸村、后不着店进退两难之时 ,眼前出现了一片美丽的梨花林。“白色梨花开满枝头 ,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 !”作者以自然环境的美烘托出不平常的小屋 ,把我们带入优美的意境中。“梦中恍惚看见穿着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香气四溢的梨花丛中歌唱……”作者把人物放在这样一个优美的场景中 ,着意以自…  相似文献   

15.
鞠僖格 《广西教育》2013,(41):55-56
《莫高窟》这篇课文语言优美、描写细致、条理清晰,大量运用了四字词语和排比句,用词精妙、句式整齐,把莫高窟这一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展现在我们面前。执教《莫高窟》这篇课文时,笔者着眼于学生个体的发展,以表达运用为重点,通过体验、熏陶、理解、感悟,将内容感悟与语言训练融为一体,引导学生学语言、用语言,使得学生的语文素养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6.
郭刚 《考试周刊》2010,(38):37-38
一、重视初一起始课的教学 起始课的教学主要是使学生明确学习语文的重要性,这一内容可以通过三个方面来进行:一是在讲第一篇课文之前,先讲都德的小说《最后一课》,通过学习这篇课文,让学生有所启示,懂得国语的重要性;二是讲汉语是世界上最优美的语言之一;三是从工具性、文学性、思想性三方面,讲语文课的性质、特点、任务。  相似文献   

17.
《世界多美呀》是苏霍姆林斯基写的一篇童话故事,课文通过写小鸡在孵化过程中对周围世界的认识,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本文文字清新优美,感情真切自然。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文中的几类词语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课文,步步深入地把握文章的情感脉络。  相似文献   

18.
【教学思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专题四“慢慢走,欣赏啊”中的第一篇是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我多次公开执教这篇课文,我很清楚这篇经典之经典的课文的分量。以往几次的教学都是把景物描写作为教学重点,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景物描写的手法和技巧,进而学会能够细致观察景物,抓住景物特点描写的写作方法。  相似文献   

19.
<正>一、教材简析《美丽的丹顶鹤》是苏教版第三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语言优美,层次清楚,内容生动,语言通俗易懂,形象而传神地呈现出丹顶鹤的美丽外形及其每年到黄海之滨越冬的迁徙习性,引起学生的丹顶鹤的喜爱,渗透保护野生动物的教育。二、设计理念以自主创新教学为理念,巧妙运用鲜活有趣的课件,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体现学生主体在阅读实践中自读、精思、感悟、吸纳的过程,从而引导学生体会丹顶鹤的美丽,初步树  相似文献   

20.
李杨 《青海教育》2011,(1):42-42
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乡村四月》和《乡下人家》一篇是古诗,一篇是精读课文,虽然课型不同,但同为田园风光内容,教学目标都是通过学习引导学生感受自然风光的优美和田园生活的和谐。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就古诗“绿遍山原自满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