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校民族团结教育成效如何,关系到校园的和谐稳定、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国家的长治久安,因此许多高校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赢取"河南省民族团结教育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的H大学也创先动员各方面力量开展民族团结教育。通过分析H大学实施民族团结教育的实践效果,提出了提升民族团结教育实效的相应对策:深化"以人为本"的"关怀教育"理念、完善基于"多元"的高校校园文化环境、促进基于"文化认同"的民族与国家认同教育、建立可持续发展的高校民族团结教育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2.
民族团结教育有利于各民族和睦团结、国家安全稳定,是培养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有效途径。在新形势下,我们要加强民族团结教育,探索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形式和途径,使民族团结教育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相结合。要将民族团结教育渗透在乡土教材建设中,通过建设乡土教材,增强民族团结教育的民族性和时代性,促进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为维护多民族国家的和谐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3.
民族团结进步是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景,高校是进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重要阵地。基于高校工会组织开展师生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不仅可以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还可以促进师生之间民族团结与进步。从理论逻辑上讲,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融入高校工会组织工作能够为高校深化民族团结教育,筑牢文化认同、增进情感纽带、巩固行为规则;从实践路径上,高校行政部门有效联动,协同发力,可以创新拓宽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新路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4.
认同教育是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的重要方式之一,是我国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更是我党和国家在增强凝聚力方面的一个重要政治优势和举措。在大学生中广泛开展对大学生"五个认同"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一贯重视民族团结工作,建国60年来,普洱边疆各民族在党的领导下,团结一致,呈现给世界的是民族团结、宗教有序、社会和谐、经济腾飞、边疆稳定的奇迹。适逢建党90周年之际,结合民族团结誓词碑建碑60年纪念,思茅师专精心策划并用心举办"普洱民族团结学术文化教育年"活动,以"民族团结、边疆稳定、国家认同"为主题,旨在追述历史记忆、总结宝贵经验、弘扬优秀传统,展示今天普洱各族人民团结和谐的边疆景象。  相似文献   

6.
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认同心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民族认同既包括对本民族的认同,也包括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它对于个体的心理健康和心理功能的发挥、对于民族团结、对于地区和国家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从整体上看,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民族认同和相应的行为倾向处于积极状态.大学教育要注意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民族认同,改善学生的行为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7.
《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作为新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之一,对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五观"以及"四个认同"教育,促进民族团结具有重要的作用。调查显示《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教学针对性与实效性仍有待于进一步增强,教学内容、方法、考核方式需要进一步多元化、丰富化,民汉学生教学应突出因材施教。  相似文献   

8.
民族团结教育事关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由于新疆的特殊地理位置和人口情况,以及发展状况,使得新疆高校中的民族团结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加强对民族团结的认识、师资队伍的建设和民族团结教育的形式三方面对新疆高校加强民族团结教育改革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9.
民族团结教育事关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由于新疆的特殊地理位置和人口情况,以及发展状况,使得新疆高校中的民族团结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加强对民族团结的认识、师资队伍的建设和民族团结教育的形式三方面对新疆高校加强民族团结教育改革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0.
品德与社会课在我国负有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任务。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是我国的国情,基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视角分析人教版教科书《品德与社会》中的民族团结教育,发现该教科书立足于国家认同、中华民族及文化认同的一体,展示中华民族的多元文化,存在汉族文化视角为主,缺乏中华民族多元起源与融合发展的描述。《品德与社会》应在更高水平的"现代中华民族文化"上构建民族团结教育。  相似文献   

11.
国家认同是指一个国家的公民对自己祖国的历史文化传统、道德价值观、理想信念、国家主权等的归属意识和趋同感。当前国家认同教育在少数民族大学生教学实践中取得长足进展,同时也凸显出了在"形式与内容""理论与实践""主体与客体"上的脱节的问题。本文以外语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为主体,探究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路径,有助于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民族团结及国家稳定。  相似文献   

12.
在当前复杂多元的职业发展环境条件下,当代大学生职业选择和职业评价中个体本位价值倾向突出,缺乏群体职业价值认同,普遍出现了职业价值困惑,影响了职业价值观的成熟和稳定。大学期间是职业价值观教育的一个最佳时期,高校应充分利用大学期间的有利条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本着"以人为本"和"开放包容"的原则,摒弃传统一元思维定势,开展多元范式职业价值观教育,促进大学生构建和谐稳定的职业价值观。  相似文献   

13.
加强民族团结是立国和兴国之本,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和祖国统一,高校肩负着神圣而重大的历史使命。高校的民族团结教育要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培养大学生的中华民族意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应该通过多种形式和多种途径开展民族团结教育,使民族团结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让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反对民族分裂成为当代大学生的自觉行动。  相似文献   

14.
民族团结关系国家统一,社会稳定,人民幸福。建国以来,新疆地区的民族团结教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由于历史、现实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民族认同感仍需加强。基于此,笔者通过"王蒙伊犁情结形成"的研究发现,民族之情源于美的发现,育于相互欣赏之中;并据此进行了探索性的实践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相似文献   

15.
对于我国而言,民族团结始终是国家统一、政治安定、社会稳定和各民族繁荣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大学生的民族团结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在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巨变的新时期,高校尤其是非民族类高校如何有效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并建立常态化机制,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本文从实证调查入手,在全面了解非民族高校民族团结教育现状的基础上,归纳和总结其存在的实际问题,并展开归因探讨与对策研究,力求为非民族类高校民族团结教育提供一定的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6.
民族认同包括本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两个层次,它对于个体的心理健康、对于地区的民族团结和国家的稳定具有重大意义。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具有本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叠合身份认同,并担负着传承本民族文化和中华文明的双重任务,因此,对他们民族认同现状的研究,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如何促进大学生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和谐发展、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途径的探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民族团结精神,在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过程中,在国家综合国力提升和国际竞争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大学生民族团结精神,对全社会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当前大学生民族团结精神的教育与践行,要坚定民族团结精神的信念,在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弘扬民族团结精神要勇于探索和创新。民族团结精神培育和践行,在民族、民系地区高校具有独特的教育意义,在其他类别的大学也具有普适性的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18.
跨境民族青少年国家认同关涉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社会和谐稳定、民族团结进步,历来受到高度重视.近年来,跨境民族青少年国家认同度得到提高、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得以增强,但面临着边境地区"相对封闭性"与"全方位开放"的复杂性,跨境民族"情感亲近"与学校教育"隐性排斥",学校国家认同教育偏差与民族文化传承不足,特殊的家庭问题与家庭教育缺位冲击或弱化国家认同等困境.为此,应加大社会支持,保障跨境民族青少年权利;坚持学校主导,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和谐共生;注重家庭培育,营造稳定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形成多维联动、协调有序的强大合力来增强国认同.  相似文献   

19.
靳志高 《教育探索》2005,1(6):39-41
全球化背景下的认同问题是当代社会生活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现代化建设就无法继续顺利进行,甚至对国家、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产生不利影响。实施公民认同教育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公民认同教育包括对公民进行关于民族、国家、社会、自我和化的认同等方面内容的教育。  相似文献   

20.
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国家认同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实际上,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不仅存在着矛盾性,也存在着统一性。深入探讨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之间的关系,对于民族团结与社会稳定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