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台湾著名龙学研究家沈谦在其博士论文《文心雕龙之文学理论与批评》①指出"学"、"识"、"才"为批评家之必备批评素养。所谓"才"系指批评之文才,"学"为批评家应具备的学问与学识,"识"为眼光识见。沈谦阐释了三者相辅相成之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1 从 心 理 学 角 度 , 探 求 品 德 形 成 动 力 系 统 。 从 心 理 学 角 度 来 研 究 品 德 的 形 成 和 发 展 , 有 助 于 揭 示 品 德 的 形 成 机 制 。   2 从 认 识 角 度 , 加 深 对 道 德 实 践 的 认 识 。 从 认 识 角 度 看 , 由 道 德 认 识 到 道 德 行 为 , 实 践 是 必 不 可 少 的 。 只 有 让 个 体 经 过 大 量 的 道 德 实 践 才 能 在 实 践 中 使 之 获 得 有 关 道 德 的 十 分 丰 富 而 又 合 乎 实 际 的 感 性 材 料 , 进 行 道 德 思 维 和 判 断 , 逐 渐 使 经 得 起 实 践 检 验 的 道 德 认 …  相似文献   

3.
为学六艺     
杨虎 《中国研究生》2011,(12):37-39
我上大学时,经常考虑两个问题:一个优秀的学者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的素质?要在学术研究中做出点成绩来,应该从哪几方面着手?后来学习中国传统史学理论,大受启发。唐代刘知几认为一个优秀的史学家应该具备"学"、"才"、"识"三方面的素养,清代章学诚认为史学家还应该具备"德",近代的梁启超将"学"、"才"、"识"、"德"称为"史家的四长"。其实不唯史学家应该具备以上四方面的素养,其他学科的学者皆应如此。我认为,一个优秀的学者除了应该具备"学"、"才"、  相似文献   

4.
辅导员的核心素养是其在履行工作职责过程中应该具备的,促进个人职业发展和学生全面发展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辅导员核心素养的内涵、体系及其结构的确立,须从辅导员工作的使命、职责、对象、环境、队伍等方面探究其依据。辅导员的核心素养体系包括“德、才、学、识”四个维度,其中“德”对应职业品格,“才”对应核心能力,“学”对应职业知识,“识”对应职业思维。  相似文献   

5.
基于核心素养理念、学生学习存在问题和原因,以及学校内部教学管理存在问题,提出"学养课堂"的观点和"学本治理"学校的主张."学养是学习的关键能力和必备修养"的理念,要探寻"学习"与"修身"、"知"与"行"、"才"与"德"的辩证统一和共生合一育人之道.文章以深圳市龙华区创新实验学校和高峰学校的10年实践研究经验为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构建、实践了以学养评价、学养课程、学养课堂、学本治理"四位一体"的学校立德树人体系.  相似文献   

6.
台湾著名龙学研究家沈谦在其博士论文《文心雕龙之文学理论与批评》①指出"学"、"识"、"才"为批评家之必备批评素养。所谓"才"系指批评之文才,"学"为批评家应具备的学问与学识,"识"为眼光识见。沈谦阐释了三者相辅相成之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孔子思想中对于君子的人格设计有两种,一是君子之德;二是君子之风。"德"是君子人格的内在底蕴;"风"是君子人格的外在表现。孔子主要以"德"为中心,从君子之德、之学、之才以及君子与人相处等方面阐述自己理想中的君子人格形象。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德、识、才、学四个方面阐述了一个优秀科学期刊编辑应该具备的素质。德是科普期刊编辑的灵魂;识是科普期刊编辑的"慧眼";才是科普期刊编辑的"双翅";学是科普期刊编辑的"后备军"。一个成功的科普期刊编辑要向德、识、才、学兼备的方向努力。  相似文献   

9.
祁团 《河北教育》2008,(1):27-28
【提示】校长的人才观就是其用人的观点和行为,是其各方面素养的集中体现。校长的科学人才观包含重才之识、爱才之心、识才之能、容才之量、用才之行、育才之方、聚才之法、护才之志、以才为师、荐才之德等十个方面。这些应当成为一切校长工作的准则。  相似文献   

10.
结合历史及学理背景,在文本分析的基础上,以"老"证"老",就学者对《老子》"为学者日益,闻道者日损"之教学(世)思想所做的不确之解进行了辨析,指出"为学者日益,闻道者日损"是中国古代德智并重教学(世)思想的集大成之论,其本义是指:修习自然之道要日有所渐,涵养自然之德应日减私欲。  相似文献   

11.
五代十国之际,冯道历五朝事十一主,传统史家以“忠臣不效二主”和“华夷之辨”为圭臬,忽视其时代特征,斥责冯道“私德圆满”、“大节缺失”,这一评价有失客观公允。  相似文献   

12.
《Infancia y Aprendizaje》2013,36(3):287-308
Abstract

A central theoretical issue in evolutionary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concerns the relation between evolved systems of folk knowledge and academic learning in modern schools. A model for conceptualizing motivational biases, cognitive competencies (e.g., language), and children's inherent developmental activities that compose these systems of folk knowledge is presented. Implications for children's learning of culture-specific academic competencies, such as reading, and associated motivational and instructional issues are then discussed. The thesis is that the motivational, cognitive, and developmental systems that compose folk knowledge are not sufficient for academic learning, but are the foundation from which academic competencies are built. Implications for educational theory and research are profound  相似文献   

13.
应用型人才是指比学术型、研究型人才更加强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直接对应性”,更加强调社会适应能力与岗位服务意识,注重贴近地方经济、文化建设,突出学用结合、学做结合、学创结合的人才类型。在应用型人才所需的多种素质中,人文素质是基础,发挥着重要的融合与内化作用。而通识教育就是一种以人文素质培养为内核,关注学生道德、情感、理智的和谐发展,强调知识学习的广涉博采和融会贯通,注重健全人格的塑造及务实品格的培养,使之得到全面发展,成为一个负责任、能担当的现代文明人的教育。培养人文素质,促进全面发展,亟须建构现代通识教育大视野,以此统摄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改革探索,从人才目标设定、办学条件配置和教育管理创新、培养手段与方法的“落地”以及育人环境创造等构成要素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14.
从刘知几到章学诚,都强调史学家主体的素质修养,他们在这方面的言论,概括起来就是所谓“史家四长”,即史德、史学、史识、史才。梁启超接受了这一说法,而又着重强调和阐释了“史德”修养的具体要求及其重要性,为史家修养融入了新的内涵。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当代学人作出了有明确针对性和现实意义的阐发,史家修养论不断演变丰富。对于今天的史学研究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阳明心学既是主张知行合一的行动哲学,也是强调德性修养的心灵哲学。王阳明通过黄金的"成色"和"分两"隐喻,形象地论证了"德性-才艺"的关系问题。在阳明心学视域下,德性与才艺是一体成就的,德性的修养自然会带来才艺的养成,而才艺的养成也会促进德性的成就;在才艺的培养上,王阳明主张"随才成就"和"素位而行"。王阳明的德艺观在中国思想史上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6.
Principles of evolutionary educational psychology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Evolutionary educational psychology is the study of the relation between evolved systems of folk knowledge and inferential and attributional biases as these relate to academic learning in modern society. Following discussion and illustration of the mechanisms of natural selection and their application to human motivational, cognitive, and behavioral evolution, the basic premises and principles of evolutionary educational psychology are outlined. The gist is that the evolved cognitive systems and inferential biases that define folk knowledge are not sufficient for academic learning, but, at the same time, are the foundation from which academic competencies are built. A theoretical frame outlining the relation between folk knowledge and academic development is proposed and implications for motivational issues and instructional practices are detailed.  相似文献   

17.
中小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体育能力、行为、品德与情感的融合体,系统培育应遵循其认识向度与应然进路。研究发现,“接受一反应”与“同化一顺应”是其形成机制。保障制度之殇与教师的观念之惑,是阻滞体育核心素养培育的主要因素,也是检视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现状、改进中小学体育教育的题中之义。面向未来,应从完善顶层设计、激发学习内驱力、提升教学效率、生成教育合力等角度寻求中小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实践突破,全面深化对中小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论认识、系统优化中小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现实生态。  相似文献   

18.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知识经济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要求。作为人才培养活动的重要一环,课程考核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影响显著,并引导着学生的学习行为。基于以“学”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以及在线教学的普及,传统课程考核方式亟待与时俱进。鉴于此,着眼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结合信息化教学实践,探索建立以“学”为中心的课程考核方式,提出五维度全过程量化考核的学习评价。  相似文献   

19.
尽管章学诚提出的“史德”,能促使史家写出真实可信的历史,但尚不足以解释何以许多史家倾其一生研史、治史,最终形成中国古代史学蓬勃发展的局面。笔者以为“史德”的另一面,即“史家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才是这种情况形成的真正原因。本文探讨了“史家责任感与使命感”形成的原因,同时阐明提倡这种道德对现代史学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根据“帮学课程”的核心理念与主张,以数控技术专业为例,探索基于“帮学”理念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设计。分析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影响与新要求,以及人才培养方案适应性存在的问题。发现不同层次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相互重叠,培养规格的表述与培养目标不匹配,课程体系构架与“五育并举”不对称,课程设置面向智能制造、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支持绿色和可持续发展不尽如人意,以年级为单位的人才培养方案难以指导同年级不同生源学生的教学需要。采取局部优化与整体优化相结合的策略,探索了人才培养目标从模糊到分级分层分类定位,培养规格从“知识、能力、素质”到“德智体美劳”分类分级表述,课程体系从“公专二分”到“五育并举”,课程编排从“过程式”到“平行式、交替式和螺旋式”,方案构成从“培养方案”到“范式方案+班计划”,方案执行评价从主观评价到模糊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