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逻辑推理法,从招生管理、学训矛盾、经费来源等方面对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现状进行分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组建以"为国家培养高水平体育人才"为目标,但实际操作中却出现了诸多与目标背离的做法;招生制度不完善、严重的学训矛盾以及基础设施的不完善制约了高校运动队的发展;高校运动队缺乏高素质、高水平的教练员团队。  相似文献   
2.
中部职业篮球水平在全国处于较微弱的地位,因此,把握发展方向,正确处理竞技篮球发展的制约因素,使中部篮球跻身于高水平的职业篮球联赛对中部乃至全国的竞技体育都有着深远的意义。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地考察法对中部竞技篮球发展的现状与内外环境进行综合分析,进而对中部竞技篮球发展的前景预期进行展望。认为:中部竞技篮球发展的基本条件已经基本成熟,后备人才培养有待提高,竞技篮球的发展会带来一定的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3.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推理法对篮球技术的概念与训练原则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认为:篮球技术强调技术动作的应用能力,是思维、意识体能综合能力的表现;对篮球训练系统严格控制、注重对抗技术练习、加强心智水平训练可有效提高运动员的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4.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对安徽省中学篮球训练的内、外环境展开分析。认为:受传统观念影响安徽省中学篮球训练学训矛盾严重,参训人员数量较少,竞赛组织水平有待提高;安徽省中学篮球训练资金来源少、渠道单一,各中学普遍具有较好的篮球文化氛围,但学校发展竞技篮球训练的意愿不够强烈。  相似文献   
5.
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比法、专家访谈法,对中、美篮球后备人才的培养体制、培养方式等进行综合对比分析.认为:中国现有的二维培养模式中,两路径发展不均衡.美国一体化模式培养出了大批高质量的竞技篮球人才,并且更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与中国相比,美国篮球专业教练员的聘任制度更有利于促进青少年篮球水平的提高,学校篮球竞赛体制更加成熟,并具备较强的自我造血能力.  相似文献   
6.
运用实验法、访谈法、文献资料法对篮球投篮技术原理、教学现状进行分析.通过实验组、对照组实验前后的测试数据对比得出:当前投篮技术教学存在诸多误区;动作示范结合技术原理的讲解,能使学生清楚动作的本质,可有效激发学习积极性,易于动作表象的形成;辅助性练习可提高投篮技术的稳定性,提高练习效率.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录像研究法对篮球竞赛中运动负荷的特点进行分析,并根据负荷特点、运动形式对运动员的体能训练进行针对性研究。具体结果如下:1.篮球竞赛中运动员主要以快速、短时的爆发式运动为主,"大、中、小"运动强度兼而有之,互相交织,且以中、大负荷强度为主,具有短时、间歇性的特点;2.力量、爆发力、协调性是篮球运动员的首要体能要素;3.阶梯式极限强度法、极端用力法、静力性练习法等可以高效地提高运动员力量素质,短距离启动跑、折返跑等结合力量练习可以快速提高篮球运动员的速度素质,发展篮球运动员的有氧耐力应遵循一般耐力与专项耐力相结合的原则。  相似文献   
8.
中小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体育能力、行为、品德与情感的融合体,系统培育应遵循其认识向度与应然进路。研究发现,“接受一反应”与“同化一顺应”是其形成机制。保障制度之殇与教师的观念之惑,是阻滞体育核心素养培育的主要因素,也是检视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现状、改进中小学体育教育的题中之义。面向未来,应从完善顶层设计、激发学习内驱力、提升教学效率、生成教育合力等角度寻求中小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实践突破,全面深化对中小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论认识、系统优化中小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现实生态。  相似文献   
9.
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研究、专家访谈、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男篮中锋区域进攻技术运用进行综合的研究分析,得出中锋进攻技术体系的主要构成与各区域主要的技术运用形式,为中锋的技术训练提出理论建议。  相似文献   
10.
柴立森 《体育科技》2011,32(4):137-141
运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访谈法对篮球技能的内涵、形成规律以及教学现状进行分析,进而提出篮球教学应以发展技能为本位目标。指出:拓展课堂教学、精选教学内容、科学运用教学方法以及建立动态、科学、多元评价体系有助于篮球技能的提高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