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观察是通过感官对外界现象或信息的感知活动,它是认识活动的起点。观察能力是人们全面、深入、正确认识事物的一种能力。只有具有良好的观察能力,才能清晰地感知化学现象,透彻地理解、牢固地掌握化学知识。一、引导学生主动、自觉地观察在进行每个实验前,教师都要结合观察的具体内容,向学生阐明观察的意义,以启发学生自觉地、有目的地观察,提高观察效率。例如,做“电解质溶液导电”实验时,引导学生不仅观察灯泡“亮与不亮”,还要观察灯泡的亮度是否相同,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形成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概念。再如,在进行红…  相似文献   

2.
化学课本谈到强、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时,设计了如图1的一个实验来证明。图1溶液的导电能力实验设计其中溶液A是一定浓度的强电解质溶液(如0.5M的HCl溶液),而B是相同浓度的弱电解质溶液(如0.5M的CH3COOH溶液)。灯泡C与D的瓦数是相同的。...  相似文献   

3.
化学课本谈到强、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时,设计了如下装置证明.其中溶液为相同浓度相同体积的强弱电解质溶液(如05mol/L的HCl溶液与05mol/L的CH3COOH溶液).当老师按此要求做对比实验给学生看时,有些时候却发现灯泡的亮度几乎是一样的...  相似文献   

4.
高中化学第三册P2 8的实验装置是用强电来比较电解质的导电能力的强弱的 ,能否将电源由强电改为弱电呢 ,笔者有如下想法 :1 设想一1 1 改制方法 :将电源改为低压直流电源( 6V) ,在原实验装置接灯泡处改为接电流计。电流计可作如下选择 :若是演示实验可接演示用电流计 ;若是分组实验可用小型的电流计 ;还可利用物理分组实验桌上的电流计及电源进行实验。1 2 特点 :①由于电源是弱电 ;实验操作更安全。②实验效果更清晰 ,更准确。即使是导电能力相差不大的电解质也能准确地比较其导电能力的强弱 ,对比P2 8的实验装置是无法办到的。2 …  相似文献   

5.
初中化学教材需要演示电解质溶液、非电解质溶液及小粒状固体的导电现象,高中化学选修本需要演示强、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可见,液体导电仪(对小粒状固体也适用)是教学中十分重要而不可缺少的。但目前课本仅用电极棒加烧杯这样简单的装置来做导电仪,有必要研制一个性能优良而又好用的液体导电仪。我认为研制该仪器必须解决好下列问题:(1)现象的可见度。试验一种液体的导电性,关键表现在灯泡的亮度上。用低压电源,灯泡小而可见度低,  相似文献   

6.
初中化学一般用"溶液导电实验器"做溶液导电实验,虽然具有趣味性、直观性强的优点,但对导电能力较弱的溶液导电实验却效果不好。例如,在做弱导电溶液实验时,尽管有电流通过小灯泡,但因电流太小导致小灯泡不亮,使教具不能准确地呈现真实的实验效果。为解决这一问题,笔者对该教具作了以下改进:用小灯泡的"亮度"和微型数字电表"示数"同  相似文献   

7.
全日制普通高中化学人教版中的演示实验"比较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涉及到溶液的导电性,对学生正确理解电解质、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概念十分重要。但该实验的现象特别不明显,往往使演示老师处于尴尬的场面。本文介绍了用发光二极管法对几个电解质进行导电实验的探究,力求找到更好的实验方法,使学生观察到明显的实验现象,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姜英华 《高中生》2009,(18):22-23
一、对易混淆的概念的判断例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物质叫电解质B.在水溶液中导电能力强的化合物是强电解质,导电能力弱的化合物是弱电解质  相似文献   

9.
1.检验水的微弱导电性。 实验目的:检验水的导电性,证明水是极弱电解质。 仪器装置制作:取一个日光灯用启辉器,剥除铝质外壳及去掉其中纸质电容器后,把它接在一个破灯泡头(小心敲去玻璃,留灯头、玻璃柱及两根金属丝)的两根金属丝上。将15W灯泡取下,换插上上述日光灯启辉器,构成导电实验装置。 演示法:取一小烧杯,盛约50毫升蒸馏水,将此导电实验装置之电极插入蒸馏水中,接  相似文献   

10.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物理第二册第49页图4-9和50页图4-12所示的演示实验,用导电能力较强的导体实验时,现象明显,但用导电能力较差的导体实验时,现象不太明显,甚至小灯泡不发光。笔者曾用灵敏电流计代替灯泡作上述实验,实验现象虽然明显了一点,但由于学生求学习电  相似文献   

11.
弱电解质的电离度随其浓度的减小而增大,它的导电能力却是随其浓度的减小首先增强,并达到一个峰值,然后逐渐减弱。为了用实验的方法把弱电解质的导电能力随浓度改变的上述规律演示出来,我们利用溢杯做了一套弱电解质导电能力的实验装置。经多年教学使用,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装置如附图所示。  相似文献   

12.
张仁福 《化学教学》2001,(11):46-46
贵刊在 2 0 0 0年第 6期刊登的《高温下玻璃的导电性实验》。我们认为实验现象明显 ,直观性强 ,但有些地方尚需改进。(1)“高温导电玻璃球”的制作 ,可直接用断了钨丝的灯泡代替高温导电玻璃球。把灯泡上外壳玻璃敲掉 ,保存好灯泡的玻璃芯。“玻璃芯”就能代替“高温导电玻璃棒”。(2 )玻璃的导电性的测定如图装置连接好后 ,酒精灯不加热灯泡的玻璃芯时 ,电灯泡不发光 ,证明常温时玻璃不导电。给灯泡的玻璃芯加热 ,发现灯泡由暗渐渐变亮 ,且加热灯泡的玻璃芯温度越高 ,灯泡的亮度越大 ,说明玻璃的导电性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改进后的装置…  相似文献   

13.
在学习导体和绝缘体时,老师让找们用实验研究盐水能否导电.课堂上许多同学实验成功了,小灯泡亮了,可我们却失败了,小灯泡没有亮,每个小组的器材是一样的,为什么我们的小灯泡不亮,影响盐水导电的因素到底有哪些?我们决定课后对盐水导电这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问题1为什么说电解质导电的过程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给电解质通交流电时,也会发生电解反应吗?金属导电只是电子在金属晶体内定向移动,导电前后金属材料不会发生变化,故金属导电是物理过程.电解质导电指的是处于"金属导线—电极—电解质"闭合回路里的电解质的导电过程,并非特指电解质溶液内部(若单指这部分离子移动,就只是物理变化了).  相似文献   

15.
电解质溶液是教学中一个重要内容 ,但在应用中常常容易出现多种错误 :如电解质的概念的理解 ,电解质强弱与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的关系以及溶液 PH值的混合计算等。  相似文献   

16.
1.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物质一定是电解质。分析:根据电解质的定义: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做电解质。电解质必须为化合物,而金属单质熔化状态下也能导电,但不是电解质。2.熔化状态下不能导电的化合物一定不是电解质。分析:液态的共价化合物均不导电,但某些液态的共价化合物(如酸等)在水溶液中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而导电,酸均为电解质。  相似文献   

17.
姜英华 《高中生》2009,(9):22-23
一、对易混淆的概念的判断 例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物质叫电解质B.在水溶液中导电能力强的化合物是强电解质。导电能力弱的化合物是弱电解质C.只有离子与离子之间的反应才是离子反应D.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离子方程式  相似文献   

18.
电离的理论是高一化学基本理论之一,是电解、电镀、水解的理论基础.下面谈谈我们是如何做好电离的实验教学和对电离过程进行分析的.课文用物质水溶液的导电性实验来判定物质是电解质还是非电解质.实验是用食盐、盐酸、氨水、蔗糖等溶液导电情况,通过小灯泡的亮、暗和不亮来说明它们是强电解质、弱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这个实验是有说服力的,也是容易做到的.教学中先通过做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获得初步的感性认识,然后引导学生寻找事物变化的内部原因,就能较好地概括出电离理论的基本点.可见,电离的实验教学是整个电离教学中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9.
探索了演示比较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的实验的合适方法。  相似文献   

20.
科学探究活动是提高幼儿自主探究及观察能力的重要形式之一。大班幼儿好奇心强,探究兴趣浓厚,喜欢摆弄各种材料。近期,他们喜欢玩电动玩具,摆弄电池。结合以上内容,我选择了幼儿生活中常见的灯泡、电池、电线等材料,设计了本次活动。本次活动的重点是“引导幼儿懂得用电线连接电池使灯泡发亮。初步感知金属可以导电”。活动以“帮小兔装电灯”为主线,让幼儿在宽松的探究情境中探索让灯泡亮起来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